1、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二)、农业发展特点:、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三)、手工业发展特点:、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2、扬州、成都3、汴州、广州二、能力培养目标:(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
2、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帮助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
3、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
4、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教学模式导读和研讨式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
5、一试。使用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简表朝代项目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备注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特点概括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言部分:(一)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从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特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为解决本课难点奠定基础。(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
6、社会经济繁荣的条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教师特别要注意讲清隋唐时期封建的上层建筑和反封建的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做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封建制度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这样一种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关于农业发展。(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二)、同时
7、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教材中有关“圩田”“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注意与前代相关内容的对比,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便于学生掌握。2、启发学生认真理解经济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3、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建议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及意义。农
8、产品商品化程度是衡量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5、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隋唐时期的农业也是在以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正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三、关于手工业的发展问题。(一)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醒学生可以参照185页“隋唐时期手工业者分布和大都会”的地图进行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内涵,准确概括“发达”的具体表现。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二)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教师要注意对比官营、私
9、营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手工业繁荣发达及其原因的进一步理解。(二)关于手工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技术方面知识以及代表作品、手工业技术成就等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建议教师注意把相关内容与前代进行对比分析,对有关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可以把相关的代表作品的有关资料(图象、文字)做成计算机,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空间提供必要的条件。四、关于商业繁荣的问题。(一)、首先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商业繁荣所需要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商业的繁荣需要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
10、、交通的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有关商业的政策等等,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二)、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特点及其表现。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交通、货币、市场、商人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进行归纳和概括。(三)、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关于交通问题,教师要强调隋唐时期的交通包括陆路、水路、海路三个方面,全国有比较完善陆路交通网以及陆上丝绸之陆,水路主要以运河、长江的水运为主,水路的发达也超过了前代,关于海路,主要是指东南沿海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交通为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
11、件。2、货币的统一,建议教师讲清唐初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在历史上的影响。3、关于市场的发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市场功能、市场管理、交易方式、市场规模等方面的有关内容,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有关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房的出现,标志着隋唐时期市场发展的水平,它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出心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4、关于市场管理问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分析隋唐时期国家的有关商业政策。5、关于商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商人的构成、社会地位、作用等有关内容,从中看出唐朝商业的繁荣。(四)、建议教师从“为什么说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
12、生通过与前代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从“隋唐时期的商业为什么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六、关于城市的兴旺问题。(一)、城市的兴旺是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建议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城市兴旺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整体认识。(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不同城市的各自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图示了解城市布局特点和各项功能;对长安和洛阳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扬州和益州的兴起与繁荣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关于广
13、州和汴州,要注意其特有的商业功能和地位。七、关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认识。教师可以安排自选性质的作业,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方面写出体会或论文,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八、课堂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表现、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宏观知识结构。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补充练习一、简要说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特点。二、试分析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三、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写
14、一篇体会或小论文。补充资料东晋鲁褒著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关于隋唐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变迁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出发祥于黄河中游的黄土谷地,包括汾河、渭河、泾河、洛河、泌河等大支流的河谷,也就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区。远在6000多年前,这一带就存在着农耕的村落。后来农耕线逐渐移向东推移,进入黄河的大冲击扇以及太行山麓成串的小冲积扇,儿山东半岛沿海,又有鱼、盐之利。大致到春秋时期,北方发达的经济区域,以掩有黄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继续高
15、涨。据西汉元始二年的统计,当时全国的户口和垦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本区。在手工业方面,西汉政府在全国共设铁官44县,其中本区占36县;工官8县,其中本区占5县;服官3县,都集中分布于本区。当时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人口和物产,尚不受朝廷的重视。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政局动荡和南方较佳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吸引,北方开始向南方做大规模移民运动。南方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川满布,便利灌溉河交通,虽然地多丘陵,土质坚实,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移民们带着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势头。不过,直到西晋末年,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仍远远超过南方。关中和山东,这两个
16、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丝毫也没有动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初步改变了上述传统形势。单尽管如此,思维、唐之际,北方在经济上仍然雄视南方。唐初黄河以北百姓以殷富,只是在粮食的供应,已经有赖东南的接济。待到安史乱起,继之以藩镇割据,北方一再受到破坏。从此在经济发展上,南方终于超过了北方。摘自中国文化的通史胡是庆编著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条件(二)唐朝前期的疆域(三)突厥的兴起与突厥汗国;东、西突厥与唐朝的关系;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建立(四)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与演变(五)黑水与黑水都督府;粟末与渤海国(六)南诏的崛起及与唐朝的关
17、系(七)松赞干布与吐蕃的统一;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二、能力目标:(一)通过对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通过对少数民族首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二)通过对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民族政策是促进民族团结与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三)通过本课的学
18、习,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自觉性。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说明:本节教材虽然讲的是肆意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但主要说的是糖后于少数民族的关系。教材中关于行号于各少数民族关系的介绍比重是不一样,但是所讲的主题仍然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此把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确定为本可的重点。二、难点: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说明:对唐朝民族政策特点的概括,这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和掌握唐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一项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对唐朝民族政策特点的概括,是对本课重点内容的提炼与升华,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关于唐朝民族政策的意义,者需要学生从政
19、治、经济、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难度是比较大的,同时对唐朝民族政策意义的了解,是本课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导读与研讨型。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按要求阅读教材,并按要求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第二课时主要安排课上研讨,通过研讨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教师要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唐朝前期、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两幅地图制成计算机。或者制成投影片,建议教师采用叠加的方法进行制作,以增强其使用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隋唐时期我国边疆各地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的具体分布
20、情况怎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两幅地图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同时可以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角色。然后进行课堂反馈,教师把课前做好计算机在大屏幕中展示,把原图中各少数民族的具体位置隐藏起来,把其名称编辑成菜单,让学生通过鼠标把少数民族的名称放到相应的位置,放对了,名称就会镶嵌在相应的位置,否则返回原来位置。二、在课堂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少数民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他们与隋唐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学,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三、
21、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表格,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项目民族兴起地区分布首领与唐朝关系备注东突厥西突厥回纥黑水南诏吐蕃四、在第二节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一)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概括和提炼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进一步把握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总体特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规范、纠正和补充,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隋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管理
22、、辽阔的疆域、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边疆地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关于突厥问题。首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唐对东西突厥都采用了先用兵后按抚,设置有效的行政机构等办法,再一次实现了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突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关于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相关的地理位置和所管辖的地区以及作用。对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有关问题形成系统的了解和认识。2、关于回纥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回纥是在东突厥灭亡以后归附唐朝的。第二,骨力裴罗统一回纥与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
23、汗。第三,回纥与唐王朝的经济文化交往。第四,回纥是继东突厥之后我国北方兴起的一支重要民族。第五,回纥的发展与演变。3、关于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的发展与演变。第二,由于黑水都督府的设置使黑水地区正是划入唐朝的版图。第三由于唐玄宗册封大作荣为渤海郡王,设置呼汗州并加封大作荣为呼汗州都督,这样粟末地区也正式成为唐朝的版图。第四,唐中央政权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对东北地区的辐射,加速了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4、关于南诏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皮罗阁是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的。第二,南诏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及点苍
24、山会盟。第三,唐诏关系的确定和发展,促进我国云南地区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关于唐蕃关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松藏干布吐蕃王朝的建立。第二,文成公主入藏及其意义。第三,唐蕃的和战与长庆会盟。第四,唐蕃关系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x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6、隋唐时期就总体而言,民族关系的主流是相互交流和融合。一方面汉族的封建王朝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注重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积极向汉族学习,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速了少数民族发展进程。这些都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巩固,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汉族的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之
25、间进行通婚,形成了民族之间血肉的联系,为中华民族的最后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7、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醒学生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有关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它们所起的积极作用应给以充分的肯定。用历史的经验告诉学生搞民族战争和民族分裂是没有出路的。五、在上一个问题解决以后,教师顺理成章地提出下一个问题,“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条件有哪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央政权的政治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经济繁荣、少数民族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六、课堂小结:教师在作课堂小节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从宏观上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第二,教师要注意从民族
26、关系发展、疆域的辽阔、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巩固、民族融合与交流等方面,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内涵进行整体把握,充分认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时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第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升华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补充练习一、秦的统一为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打下了怎样的基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秦、汉、唐三代呈现出怎样的特色?你中这些特色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或启示?答案要点:基础:秦国后在中原地区形成了统一的局面;文字、货币、
27、度量衡统一之后,全国形成了共同的经济区域共同的心理素质,这就为我国以后的发展准备了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内聚力。特色:秦朝初具规模:北方匈奴问题,移民河套,设置郡县;南方越族问题,设三郡,与沿海各民族的经济联系。汉朝-有发展:西汉,汉武帝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郡;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设置西域都护使这一带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使西南少数民族也加强了同中原的联系。东汉-进一步加强与西域的联系:班超通西域。唐朝-发展空前: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都有重大进步,建立了一系列政权,有的形成了统一的地区性的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与中原唐王朝关系相当密切,一方面他们表示服从中原王朝的统辖,另一方面他们还通过和亲、贸易、派遣学生到长安学习等形式加强民族之间的情谊和友好,唐在一些民族地区还建立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启示:我国各族自古以来亲密往来,共同繁荣,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已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民族的不断融合,和平交往,互相帮助,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