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伙 独自站在街头,我用自己的眼睛洞察这个世界。每天,我都会站在这里,等着人们向我 扔垃圾。每天下午,清洁工们都会来到我这儿,分出有用的垃圾与无用的垃圾,然后装车带 走。 那细如柴火般的手指,不知多少次在我这儿寻找;那老若百岁的脸庞,多少次在我这儿 探寻。他们的双手缓缓伸来,弯下腰,慢慢把东西移来移去,抖动着把一两个瓶子,拿起, 按进一个破了洞的袋子,然后,一步一顿地离开了。 每一天,都要看着十几位老人来去,却只能看着。直到一个下午,天很蓝。我边上几 米外的一个垃圾桶跟我说:“咱们合伙吧,你收有用的,我收没用的。”我一听,好呀!我们 找了半天,从“肚子”里找到一张纸、 一只有墨的笔。 我们把
2、想法写了下来, 我写得很用力, 恨不得把纸刺破。我们把它交给小鸟,让小鸟扔进邮箱。 我们开始了等待,度秒如年,辗转难眠。几个月过去了,仍旧没有消息。鸟儿告诉我 们,因为没有贴邮票,信可能白写了。那一夜,我们一条街上的同类没有一个睡着的。 第二天,阴了一周的天空突然蓝了,万里无云,真是个好天气。一辆车驶来,带走了 我和“同伙“。车有几分旧,却掩不住它发出的光芒。对于收垃圾的人来说,它是来自天堂的 使者。 几个月后,我们回到了老街,却感到自己“年轻”了不少,可以说是“容光焕发”。我被 刷上了绿色的外衣,中间有一个三个箭头的符号,我的“同伙”穿着红色的新衣,头顶黑帽 子,那帽子是共用的,我和同伙一起
3、用。 好像一切都顺利地“搞定”了!但是有一天,一个“似乎”很“帅”的金发男子随意朝我 肚子里扔了一根烟头,那烟,可把我熏坏了。 设计者好像听说了这件事,又让那辆车把我运走了。几天后,我第二次回来了,帽子上 加了个可以灭烟的东西。 一样不完美的东西,迟早会表现出它的不完美。 在一个中午,一个行色匆匆的老太太,朝同伙的肚子里扔了些电池。这可不是一件小 事,万一有人把有毒的东西捡走了,过几天,有人因此中毒了,那可如何是好?这一次,我 们两个只好又写了一封信。 过了几个月,我们才等到回音。设计师给我们又加了一个合伙人,它全身黑色,却盖 不住他的“贵”气。它告诉我们,它不怕毒,只要是有毒的垃圾,人们就可
4、以扔给它。 我们站在了这座城市的正中央, 捡垃圾者再也不用翻找了, 往我肚子里一伸就行了; 垃圾站也不用分了,把红色的同伙肚子里的东西烧了就行;至于黑色同伙肚子里的东西,会 有专人拿走处理的。 很快,我们的故事传遍了全球,传得家喻户晓。 无数的“结合”出现在街道边、公路旁、 城市角 我永远记得自己曾经的模样,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合伙后的我时收垃圾人那快乐 的笑。 很久以后,来了一辆很新的车,它把我运到了它的家-博物馆。这辆车很新,新的发 亮,对我来说,却不及以前那辆老车,不及当初那无边的光芒。 我自豪,为我和我的合伙人自豪,没想到这一次的合伙竟然成功到这个地步。 我们三个站在博物馆里,用自己的
5、眼光等待下一代垃圾箱。这一天,天还是那么蓝, 和我们第一次合伙时一模一样。 合伙,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正应该的,是给需要利益的人,一笔利益。 评语: “合伙,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正应该的,是给需要利益的人,一笔利益。 ”小作者 难能可贵地从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找到了这一生活的哲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垃圾分类”这 样一个富有现实意义地话题。 文章一开始抓住动作细致地描写了拾荒老人艰辛地进行着垃圾 “再处理” ,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也为后文引出“垃圾分类”的话题打下基 础。在后面的文章中, “垃圾分类”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得到改进,这样的情 节设计即符合生活实际,又让文章的内容一波三折,最终走向高潮。 无论是情节设计,还是细节描写以及小作者的文章立意,都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楚才云特邀点评 硚口区崇仁路小学老师 俞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