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乎 一 “你在乎什么?” “画得好,我喜欢画就行了,什么在乎什么?” 然后她就收下了我。 我跟着她上第一堂课,她把我带到一个国画展。 “我只能画传统国画了,小许你一定要试试彩墨。 ”年纪一大把的大师像树枝一样干枯 的手紧握着毛笔一丝不颤, 眼中是这个时代的国画人才懂的悲怆与绝望, 吓得我直往她身后 躲。 她一向有力的声音首次出现了一丝迷茫: “中国画, 快没路了在乎什么呢?先画吧, 画好再说。 ” 大师看着一屋子的老头老太太不说话, 整个国画展最年轻的是七岁的我, 其次是五十四 岁的她,再往后是七十岁起价。 二 我学了三年,兴致勃勃去参赛。评委的第一句开场白就是: “保证你画的是国画,然后
2、 才是新意、童趣,万万不可搞倒了。 ” 保证我画的是国画?难道我画的不是国画吗?十岁的的孩童已有了一定的思考力, 却还 无力解释今天中国的这个怪圈。 想不清楚就不想, 还没有什么问题能在我心中存着超过一个小时的。 我淡定地开始摊纸、 试墨、调色、运笔,分分钟画完一张早已练习过无数次的秋意 ,看看发现右边空的太多 了,大笔一挥,添了只卡通猫,正慵懒地睡着午觉晒着太阳。 这画一交上去,评委的脸一下就黑了,点评时张口闭口“崇洋媚外的后果” ,吓得我在 下面抿着嘴眼泪正在眼框里打转,评委叹口气,没再说下去。 比赛完,我站在赛场外茫然地看着“中国青少年国画大赛”几个金碧辉煌的大字。突然 有人拍拍我的头,
3、 我回头一看, 是那个评委。 爸爸妈妈见国画大师有话要指点我, 喜不自胜, 早已走得远远的。好了,现在就剩我们两人了,我泪眼婆娑地张口就问: “传统走不下去了, 彩墨是背叛文化,我还能画什么?” 评委僵在那里,许久才答: “在乎那么多干什么?先画吧,画好再说。 ” 三 新来的师妹九岁,正是春风得意的年龄,这些天辗转参赛,终于也有了疑惑: “大师姐, 为什么有的比赛喜欢新意,有的比赛传统手法却能获奖呢?” 那时我 11 岁,像评委和她一样僵在原地,给出的答案如出一辙: “不用在乎太多,先画 吧,画好再说。 ” 四 今年,我十二岁。 她最后一次带我去了那个国画展。 五年过去,国画展仍然是那批人,只
4、不过他们更老了。 今天我要问她和大师们最后一个问题,然后出师,用不画国画省下的时间准备小升初。 我终于直视着他人的眼睛,问出了这个问题: “中国画未来的路,在哪里?” 她正视了我,缓缓地给出了第二种答案: “吸收其他画种的优点,打出国门,让世界都 记住中国画,中国画才不会被遗忘。 ” 另一位一向沉默的大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你还年轻,把你想的画出来,国画就不会 老。 你不用改变你的路, 不用在乎太多。 你是这个时代的人, 能把这个时代的思想画进国画, 国画就会跟上新时代。 ” 走出有些潮湿阴暗的老楼,我深深呼吸一大口空气,忽然觉得空气是那么清,阳光是那 么亮,连“在乎”二字都那么轻松美好。
5、五 还在乎什么呢?新旧交替一贯如此,而路一直在眼前。 作文评点: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作文评点: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娜赵娜】 小作者以自身的比赛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眼光独到,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反省意识, 难能可贵。小作者在行文中探讨中国国画的出路问题, “中国画未来的路,在哪里”?并给 出了回答,一是要敢于学习,善于学习,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也即小作者所说的: “吸收其他画种的优点,打开国门,让世界都记住中国画,中国画才不会被遗忘。 ” ;二是敢 于创新,坚守自我,跟上时代步,即: “把你想的画出来,国画就不会老。你不用改变你的 路,不用在乎太多。你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把这个时代的思想画进国画,国画就会跟上新时 代。 ” 作文开篇运用三个排比句“但,这还不够” ,富有气势,同时充满悬念,吸人眼球,惹 人深思。最后,用一句“这才圆满” ,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语言上,长句和短剧错落有致,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善用比喻,比如“像树枝一样干 枯的手” ,形象生动,显示了小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你在乎什么?” ;结尾用“还在乎什么呢”?再一次 点题,也呼应开头。同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以小标题一、二、三、四、五的形式,使文 章富有层次感,同时使叙述更为流畅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