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36105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侵犯和利他第一节侵犯行为第一节侵犯行为第二节利他行为第二节利他行为学习要求:|重点:重点:挫折侵犯理论挫折侵犯理论侵犯行为转移和消除的方法侵犯行为转移和消除的方法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概念:责任扩散概念:责任扩散|了解:了解:侵犯行为的判定标准侵犯行为的判定标准侵犯行为的种类侵犯行为的种类分析侵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侵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节侵犯行为第一节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定义 二侵犯行为的二侵犯行为的种类种类 三侵犯行为三侵犯行为是不是本能是不是本能 四侵犯行为的四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物学解释(一)动物行为学(一)动物行为学(二)生物进化学(二)

2、生物进化学(三)行为遗传学(三)行为遗传学(四)激素活动说(四)激素活动说 五五挫折侵犯理论挫折侵犯理论 六六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一)模仿学习(一)模仿学习(二)侵犯与大众传媒(二)侵犯与大众传媒 七侵犯行为的七侵犯行为的转移和消除转移和消除一侵犯行为的定义一侵犯行为的定义|侵犯侵犯(aggression)(aggression):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指有意伤害别人有意伤害别人且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的行为。|侵犯概念的侵犯概念的3 3要素:伤害行为、伤害意图、社会评价。要素:伤害行为、伤害意图、社会评价。1.1.侵

3、犯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的伤害和可能造侵犯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的伤害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成伤害的行为 2.2.判断是否是侵犯,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即行判断是否是侵犯,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即行为意图为意图 3.3.侵犯是社会所不允许的侵犯是社会所不允许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常采用以下标准来鉴别侵犯: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常采用以下标准来鉴别侵犯:1 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家庭里、大街上?家庭里、大街上?)2 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父母、外人)、行为者的社会角色(父母、外人)3 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前嫌)、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前嫌

4、)4 4、行为者的身份特性、行为者的身份特性(显然,以上各点都涉及文化背景问题,例如教师体罚学生)(显然,以上各点都涉及文化背景问题,例如教师体罚学生)重点重点1、按侵犯行为、按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是否违背社会准则:侵犯侵犯被认可的侵犯被认可的侵犯反社会的侵犯反社会的侵犯利他的侵犯利他的侵犯狭义的侵犯狭义的侵犯二侵犯行为的种类二侵犯行为的种类侵犯侵犯动作侵犯动作侵犯言语侵犯言语侵犯2、按侵犯、按侵犯行为的方式行为的方式不同:不同:侵犯侵犯工具性侵犯工具性侵犯报复性侵犯报复性侵犯3、按侵犯行者的、按侵犯行者的动机动机不同:不同:|、S.Freud的精神分析观点|、K.Lorentz的习性学观

5、点三侵犯行为是不是本能三侵犯行为是不是本能(1)激素)激素(2)遗传基因)遗传基因(3)染色体(见图)染色体(见图)四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四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五挫折侵犯理论五挫折侵犯理论(一)最初的理论(一)最初的理论|挫折有两个含义:挫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一是指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一是指由于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一是指由于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该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该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米勒多拉德、米勒等人于等人于19391939年提年提出。出。J.DollardJ.Dollard:“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

6、总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形式的侵犯。”简言之:简言之:“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二)理论的修正 批评:过去的理论过于简单 1、N.Miller(1941)修正:挫折并不一定引起侵犯 挫折挫折(目的阻碍)(目的阻碍)侵犯的激侵犯的激发发 其他反应其他反应(如退缩)(如退缩)内向侵犯内向侵犯(如自杀)(如自杀)外向侵犯外向侵犯直接侵直接侵犯犯替代侵替代侵犯犯即:N.Miller把挫折与侵犯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修正为“一对多的关系”

7、2、伯克威茨以其有影响的、伯克威茨以其有影响的“武器效应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挫折侵犯理论。L.Berkowitz(1978)提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提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影响。(图示如下图示如下)挫折准备状态侵犯行为侵犯线索|伯克威茨伯克威茨,“武器效应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1967年的实验证实,被激怒的被试看到手枪时,比看到羽毛球拍年的实验证实,被激怒的被试看到手枪时,比看到羽毛球拍

8、时实施了更多的电击。时实施了更多的电击。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作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作“武器效应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即:L.Berkowitz把挫折与侵犯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修正为“多对一的关系”六社会学习理论六社会学习理论(一)模仿学习(一)模仿学习(二)侵犯与大众传媒(二)侵犯与大众传媒七侵犯行为的转移和消除七侵犯行为的转移和消除(一)宣泄(一)宣泄 宣泄:宣泄:是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宣泄的基本假设宣泄的基本假设: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一切实际的侵犯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

9、一切实际的侵犯行动或在想象中实施的侵犯行为,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释行动或在想象中实施的侵犯行为,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释放,从而减少侵犯性冲动,达到减少侵犯行为的目的。放,从而减少侵犯性冲动,达到减少侵犯行为的目的。(二)习得的抑制(二)习得的抑制社会规范的抑制社会规范的抑制痛苦线索的抑制痛苦线索的抑制对报复的畏惧对报复的畏惧|(三)置换(三)置换(metathesis)某人由于另外一个人的阻碍而遭受挫折和烦恼,但又不能还某人由于另外一个人的阻碍而遭受挫折和烦恼,但又不能还击他,因为那个人有地位、有权威或其他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击他,因为那个人有地位、有权威或其他缘故。在这种情况

10、下,他会通过另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其中之一便是侵犯那些他会通过另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其中之一便是侵犯那些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四)寻找替罪羊(四)寻找替罪羊(scapegoat)个体感受到挫折,却不明白挫折的来源是什么,这时他就倾个体感受到挫折,却不明白挫折的来源是什么,这时他就倾向于去寻找一只向于去寻找一只“替罪羊替罪羊”,从而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从而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并通过对他人的攻击来发泄自己的与不满。并通过对他人的攻击来发泄自己的与不满。被当作被当作“替罪羊替罪羊”的人有如下特征:一是软弱性;二是特异性。的人有如下特征:一是软弱性;二是特异性

11、。1某人为了正当防卫而击伤歹徒,这一行为属于()。某人为了正当防卫而击伤歹徒,这一行为属于()。A报复性侵犯行为报复性侵犯行为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利利他的侵犯行为他的侵犯行为D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2鲁迅小说阿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A社会规范的抑制社会规范的抑制B对报复的畏惧对报复的畏惧C置换置换D寻找寻找“替罪羊替罪羊”3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

12、污、惩治罪犯等行为,属于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等行为,属于()。()。A非侵犯行为非侵犯行为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利他利他的侵犯行为的侵犯行为D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4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对别人用语稍微粗野一些,就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对别人用语稍微粗野一些,就会给人赞成鲁莽粗暴、有意侵犯他人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给人赞成鲁莽粗暴、有意侵犯他人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A人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人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了侵犯意图B人们通过行为者的社会角色推知行为人们通过行为者的社会角色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

13、了侵犯意图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C人们通过行为发生前的有人们通过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关线索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D人们通人们通过行为者的身份特性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过行为者的身份特性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1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一行为属于(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一行为属于()。)。A利他的侵犯行为利他的侵犯行为B反社会的侵犯行为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被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认可的侵犯行为D工具性侵犯行为工具性侵犯行为E报复性侵报复性侵犯行为犯行为2使用讽刺、诽谤、漫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属使用讽刺、诽谤、漫骂等方式对他

14、人进行人身攻击,这属于()。于()。A反社会侵犯反社会侵犯B利他侵犯利他侵犯C被认可的侵犯被认可的侵犯D言语侵犯言语侵犯E动作侵犯动作侵犯3下列行为中属于下列行为中属于“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的有()的有()A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B父母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C某人为了正当防某人为了正当防卫而击伤歹徒卫而击伤歹徒D使用讽刺、诽谤、漫骂等方式对他人使用讽刺、诽谤、漫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进行人身攻击 E一个蓄意杀害他人的人,在仓皇中一个蓄意杀害他人的人,在仓皇中为未能将刀子扎在谋害对象的身

15、上为未能将刀子扎在谋害对象的身上第二节利他行为第二节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的一利他行为的含义含义|二利他行为研究的二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范畴|三利他行为的三利他行为的唤起唤起|四利他行为的四利他行为的得与失得与失|五五求助者求助者的特点的特点|六六助人者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七七影响影响利他行为的利他行为的因素因素|八利他行为的八利他行为的学习和模仿学习和模仿|含义:含义:利他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没有明显的自私动机的自觉利他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没有明显的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自愿的行为。一利他行为的含义利他行为有以下特点:利他行为有以下特点:1.以利他为目

16、的;以利他为目的;2.不期待物质或精神报答;不期待物质或精神报答;3.自愿;自愿;4.利他者本人有所损失利他者本人有所损失二利他行为的理论二利他行为的理论(一)社会生物学(一)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sociobiology)的视角的视角(二)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二)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三)社会交换理论(三)社会交换理论(四)同情心与同理心(四)同情心与同理心(一)社会生物学(一)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sociobiology)的视角的视角|19751975年美国动物学家,研究昆虫社会的年美国动物学家,研究昆虫社会的E.WilsonE.Wilson出版出版了社会生物学

17、:新的综合了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社会生活的理论。他认为,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社会生活的理论。他认为,利他是生物的本能利他是生物的本能。(二)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二)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助人是一种助人是一种社会学习社会学习过程。通过社会赞许、自我肯定过程。通过社会赞许、自我肯定以及物质回报来强化这一行为。以及物质回报来强化这一行为。|父母、教师、邻里社会的表扬、奖励;被救助人的感父母、教师、邻里社会的表扬、奖励;被救助人的感激激|相互帮助的预期(社会资本)相互帮助的预期(社会资本)(三)社会交换理论(三)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家社会学家P.BluaP.Blua(1964

18、1964)提出,在社会生活中,通行着互提出,在社会生活中,通行着互惠交换的原则。惠交换的原则。|工具性交换、情感性交换工具性交换、情感性交换(四)同情心与同理心(四)同情心与同理心|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对对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对对方的感受感同身受的感受感同身受.|BastonBaston同理心同理心-利他假说:当我们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利他假说:当我们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时,会激发出我们对他人的利他动机,帮助他人,改时,会激发出我们对他人的利他动机,帮助他人,改善他人的处境,并不考虑回报与代价。善他人的处境,并不考虑回报与代价。三三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影响利他

19、行为的因素|(一)助人者的特征(一)助人者的特征|(二)情境因素(二)情境因素|(三)受助者的特点(三)受助者的特点重点重点助人者助人者受助者受助者(一)助人者的特征(一)助人者的特征|1 1、人格特征、人格特征|2 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3 3、性别差异、性别差异|4 4、责任感觉、责任感觉|5 5、与被助者的关系、与被助者的关系|Kitty Genoves Kitty Genoves 案件引起了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案件引起了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DarleyDarley和和LatanLatan 的关注。在得到消息的当天中午,他的关注。在得到消息的当天中午,他们就开始讨论们就开始讨论.|提出

20、了提出了他人在场引起责任扩散的假设。他人在场引起责任扩散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两个实验。他们设计了两个实验。(二)情境因素(二)情境因素责任扩散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扩散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重点重点在拉塔涅和达利提出的决策模型中,在拉塔涅和达利提出的决策模型中,“紧急事件紧急事件”是一个重要概念,其特征是一个重要概念,

21、其特征为:为:|突然、出乎意料发生突然、出乎意料发生|当事人可能受到伤害,或正在受到伤害当事人可能受到伤害,或正在受到伤害|情况越来越严重情况越来越严重|当事人无人帮助当事人无人帮助|旁观者可能给予帮助旁观者可能给予帮助|善良、聪明,未伤害过自己的人善良、聪明,未伤害过自己的人|与自己相似的人与自己相似的人|有吸引力的人有吸引力的人|求助形式求助形式(三)受助者的特点(三)受助者的特点1 1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A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C C自愿的自

22、愿的D D利他者可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能会有所损失2 2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下列四个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A A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B B外貌有吸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C C旁观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予帮助的原

23、因之一D D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1 1经验表明,在旁观者认为情况紧急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经验表明,在旁观者认为情况紧急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对当事人施予帮助。一般而言,对当事人施予帮助。一般而言,“紧急事件紧急事件”具有以下具有以下哪些特点()哪些特点()A A事件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事件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B B当事人可能要受当事人可能要受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C C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越来越严重和危险D D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 E E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2 2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A A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B B人格因素人格因素C C利他者的性别差异利他者的性别差异D D利他者心境的作用利他者心境的作用 E E旁观者的数量旁观者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心理学-侵犯与利他行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