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PART 10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第1讲 第2讲 第3讲考纲解读 本考点对应的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理解和分析综合”。1.理解。主要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能力层级为B。2.分析综合。主要指:(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是对阅读材料的分解剖析和整理归纳,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阅读能力。能力层级为C考情透析 本考点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以筛选整合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为主要设题角度。2017年和2018年高考考了分析论证的新题型,这个变化点复习时应该注意到。2020年高考应该会继续沿用2018年的题型 知识基础篇阅读指导篇整体阅读理关系、明思路,读懂论述类文本基础知识篇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论点要鲜明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因此”“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
3、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基础知识篇(续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基础知识篇2.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
4、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二、论述类文本常见论证方法基础知识篇类型定义举例分析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续表)基础知识篇类型定义举例分析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
5、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中,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明“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接着又从正面以诸葛亮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为例,说明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通过对比,证明会意的重要性(续表)基础知识篇类型定义举例分析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方式。各个比喻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续表)基础知识篇类型定义举例分析因果论
6、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打压,顽强抗争厄运;磨难,是祸,也是福。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就是另一片蓝天。”以上文段针对事例做了原因探究,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很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基础知识篇(续表)类型定义举例分析类比论证通 过 对 已 知 事 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证明论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生动地
7、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基础知识篇(续表)类型定义举例分析道理论证(含引用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钱锺书的谈中国诗第4,5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
8、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作者使用中外论诗的理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也有可信度基础知识篇(续表)类型定义举例分析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韩愈在讳辩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李贺父名晋肃,故而李贺不得做进士(晋进同音,同音需避父讳)”的谬论,就用了归谬法。韩愈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
9、,子不得为人乎?”显然,“父名仁,子不得为人”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因此,“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效果【读前思考】1.本文的论述对象/论点是什么?2.对此进行论述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3.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并列?递进?对比?)/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据)?阅读指导篇【读文原则】1.边读边标关键词(1)标出限定性词语,明确文本论述过程中所强调的范围、程度,如大约、全部、几乎。(2)标出时间词,明确陈述对象所处的时间节点,是现在已经存在,还是将来才有,或者过去已经产生。(3)
10、标出指代词,判断清楚指代对象是谁。(4)标出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词,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5)标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6)标出结构复杂的修饰成分。阅读指导篇2.读完每段理关系(1)厘清每段内部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如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阐释、总括等。(2)概括段落大意,可以通过寻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来把握。3.读完全篇理结构读完全文列出文章的整体结构,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作者的写作思路。阅读指导篇阅读指导篇【读文示范】2018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
11、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阅读指导篇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做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指导篇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
12、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阅读指导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
13、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14、“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阅读指导篇【操作演示】阅读指导篇第一段勾画论点论据“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是观点句标注关键词语“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明确了诸子之学是本文的论述对象,并且点明了其兴起的年代。“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指出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存在关联关系。“整个”说明了诸子之学贯穿整个思想史思考逻辑关系从全文来看,本段是引题部分。共两句话,对“诸子之学”兴起的年代和范围做了解释,并进一步指出了“诸子之学”与当代思想史的联系(续表)阅读指导篇第二段勾画论点论据“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
15、方面来理解”总领全文,“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做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是本段的观点句标注关键词语“一般而言”限定了范围,显示严谨性。“既也”从两个角度点明了“照着讲”的内涵思考逻辑关系本段由“诸子之学”引出“新子学”的概念,指出“新子学”的品格应沿袭“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并从两方面来理解,重点谈的是“照着讲”(续表)阅读指导篇第三段勾画论点论据1.“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2.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
16、展过程。3.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续表)阅读指导篇第三段标注关键词语表明了论述的另一个角度“接着讲”。“接近”意味着不完全相同。“都”表明了中国和西方的思想传统均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没有侧重思考逻辑关系本段论述的是“接着讲”。首先阐述“接着讲”延续了诸子之学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然后阐述了“接着讲”与西方传统的关系以及中西传统的互动交融,最后阐述了在中西方互动交融背景下“新子学”的新内涵和新形态(续表)阅读指导篇第四段勾画论点论据1.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
17、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2.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3.“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续表)阅读指导篇第四段标注关键词语“然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能”表示严谨。“进而言之”表示递进总结思考逻辑关系本段论述“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及其原因第1讲高考真题体验考点技法精讲识陷阱,巧比对,突破内容
18、理解题高考真题体验(标*的为本考点题)2018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
19、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高考真题体验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20、,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
21、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高考真题体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人的主体身份之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高考真
22、题体验A解析 B项,强加因果。“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错误,据尾段首句可知,“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C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及“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并且原文第二段只是说“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并没有说“被遗忘权”“更积极一些”。D项,曲解文意。“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错误,据尾段最后一句可知“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高考真题体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
23、危险。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高考真题体验D解析“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错误,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被遗忘权”的必要性做了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
24、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高考真题体验B解析“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错误,据第三段可知,文章中强调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另外,文中只是说“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并没有提及“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考点技法精讲突破点一明辨设题陷阱,提高答题精度 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清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九种类型:考点技法精讲1.曲解文意类型解读曲解文
25、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选项特征命题人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词句的含意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解题策略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原文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句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就不难得出答案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战国初期我国总人口只有1000多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番。这是因为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这一政策代代相传,成了古代中国的生育常态。与今天一样,中国古代也有各种各样的
26、宣传“计生”政策的“标语”和“口号”,但其主旋律是鼓励多生。有些口号很是深入人心,例如“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这些口号影响了封建时代人们的生育观念。(摘编自张勇中国古代的生育政策)考点技法精讲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的“计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即无须控制,生得越多越好。历朝历代沿袭这一政策,这是古代中国的生育常态。B.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使人口自然有规律地增长。例如,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我国总人口从战国初期的1000多万增长为2000多万。C.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一样,也有对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进行的大张旗鼓的宣传。在
27、这种情势下,各种“标语”“口号”应运而生。D.“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宣传“计生”政策的口号对人侵害很深入,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生育观。考点技法精讲A解析 B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全国人口翻了一番”,这分明不是“自然有规律地增长”。C项,曲解文意。把古今的“计生”政策混为一谈。应将“鼓励多生的”这五个字删除,使其表述与第二段中的相关内容“与今天一样,中国古代也有各种各样的宣传计生政策的标语和口号”一致。D项,曲解文意,原文只说“有些口号很是深入人心”,并无“对人侵害很深入”的意思。考点技法精讲2.篡改原文类型解读错项故意更换(或减少或添加)个别关键字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
28、背离原文的意思选项特征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或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了“的”“了”等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原文意思解题策略仔细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理解,看意思是否一致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
29、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考点技法精讲2.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
30、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考点技法精讲C解析 C项中“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与原文第四句“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表述不一致。原文是“选择”,而选项为“修正”。选项篡改了原文,造成了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情况。A项前半句话对应原文的第一句话,后半句话是对原文第二句话的引申。B项是对原文第二句的理解性转述。D项是对原文第三至六句的理解归纳,意思与原文相符。考点技法精讲3
31、.张冠李戴类型解读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选项特征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解题策略读文章时,将对象标注圈画出;答题时,对选项中的主语、宾语要特别注意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古时期,贡赋一体。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清代的土
32、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和野鸡等活物。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考点技法精讲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已”的评价。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考点技法精讲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的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变为有偿采买,此种变化
33、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在中国土贡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B.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于赋税之外,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C.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和野鸡等活物。D.明代时,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考点技法精讲C解析 张冠李戴。依据原文,可知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考点技法精讲4.
34、无中生有类型解读即原文无此信息。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的选项特征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选项句中的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解题策略在做题时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交子在宋初的四川成都产生,有其必然原因。五代时期,中原兵火连烧,高山阻隔的蜀地却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达。到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成都更是成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但朝廷为维护统治区内的
35、货币流通,定蜀之后,颁布禁令,禁止铜钱入川,虽然太祖定蜀后允许蜀地铸造铁钱,却又把这里当作平定诸国的财源基地,大肆收敛铜钱,致使蜀地几乎无铜钱流通,铁钱充斥市场。铁钱体重,大笔交易用钱量极大,使用极为不便。当时每十贯铁钱就重六十五斤。进行大宗交易的商人为了安全和解除腰缠万贯之苦,迫切需要有人代管现金,于是,成都民间富商开始成立交子铺户,“制楮为券”,主持发行“交子”。考点技法精讲 随着贸易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户。交子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赢得了很高的信誉。但此时的“交子”也只是
36、现金支票,没有货币流通功能。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直接使用“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这才使交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点。考点技法精讲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初的成都能够成为国内少有的重要贸易集散地,与蜀地高山环抱的地势阻隔了五代时期的战火和内部相对稳定的政治有密切关系。B.朝廷禁止其他地方的铜钱流入四川,又从四川毫无顾忌地收敛铜钱,导致蜀地市场几乎没有铜钱流通,商品经济陷于停滞。C.蜀地市场上流通的合法货币铁钱值小体重,大规模交易使用数量极其庞大,收支都极其不便,携带大额铁钱更让人痛苦不堪。D.贸易发展的需要,交子铺户的恪守信用和随到随取的便捷,是交子铺户赢得客
37、商信任、交子渐渐被客商广泛使用的原因。B解析“商品经济陷于停滞”属无中生有。考点技法精讲5.范围不清类型解读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选项特征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增删、变换、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常以整体代部分(或相反)、以一般代个别(或相反)、以普遍代特殊等。选项句有一些关键词,如: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解题策略勾画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面用于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然
38、后将选项与原文中的这些词语进行对比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还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39、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考点技法精讲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对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考点技法精讲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造出的神与鬼大抵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们多么狰狞,也不管它们多么恐怖,实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B.半人半兽
40、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无论是绘在彩陶上的还是刻画在器物上的,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C.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这样的神面大眼圆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D.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考点技法精讲C解析 C项对应文中的“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题干中“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漏掉了“大约”一词,犯了范围不清的错误。考点技法精讲6.因
41、果混乱类型解读因果混乱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三是变换原因,就是选项结果与原文的一样,但选项把原因给换了;四是原因不全,原文给出了多个原因,但是选项缺少了部分原因选项特征选项句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原因”“因此”“由于”等关键词解题策略在阅读文章时,重点关注“因为、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仔细分析选项中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以“指”为信 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
42、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据考证,这枚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泥印了。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和指印。考点技法精讲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43、项是()A.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以“指”为信。B.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出现在2000多年前,中国也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C.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D.秦汉时代的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考点技法精讲B解析 “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出现在2000多年前,中国也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然后举一枚中国古代泥印的例子证明这个观点,两者不
44、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选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另外“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说法也不准确。原文的意思是菲尔德博物馆的印泥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考点技法精讲7.答非所问类型解读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选项特征常见的题干问法有“下列不属于的原因的一项是”“下列不能说明(没有体现)的一项是”等解题策略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问题,选项回答的是什么问题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
45、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审美意趣。在农耕社会,手工艺始于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各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农业耕作所需要的犁、耙、锄,饮食起居所需要的陶罐、簸箕、箩筐,交通运输所需要的担、船、轿,以及织锦、染布、造纸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都留下了手工艺的印记。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手工艺门类越来越齐全。考点技法精讲作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有传统技艺不只是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木雕、石雕、玉雕、泥塑、面塑给人以美的愉悦,剪纸、刻纸、皮影、年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起了极大的作用
46、手工艺和手工艺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艺术、信仰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历史文化延续的见证。它所具有的民生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均是其传承价值所在。考点技法精讲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传统技艺蕴含人类的情感追求的一项是()A.农业生产中的犁、耙、锄等工具的利用B.带有宗教色彩和审美情趣的雕塑制作C.社会行业中的造纸、印刷、染织等手工艺D.民俗文化中的剪纸、皮影、年画等艺术的创作A解析 “犁、耙、锄等工具的利用”没有蕴含人类的情感追求,属于答非所问。考点技法精讲8.说法绝对类型解读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
47、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是绝对的情况选项特征选 项 中 往 往 有 表 示 全 部 范 围 的“全”“都”“所 有”“囊括”“共”“一概”等,表示范围限定的“只”“仅仅”等,表示肯定的“必定”“必须”“一定”等词语解题策略遇到这些词语时要注意对应好原文,如果原文中没有这些词语,一般就是说法绝对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其次,人类是“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从石器时代的穴居草棚到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显示了建筑形式美的尺度,如比例、和谐、对比、色调、质感、均衡、韵
48、律、构图系列等;而在创造建筑美的进程中,人类又不断积淀着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虽然建筑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各种宗教的)、祭坛、陵墓、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考点技法精讲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大都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最触目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凝聚了人类物质
49、生产的巨大劳动,自然也就成为人类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B.人类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建筑的,从古至今的所有建筑都显示了建筑形式美的尺度,同时也积淀了人类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考点技法精讲C.建筑起源于实用的生活要求,但人类在非实用类建筑上,无论是付出的劳动还是取得的成就,都远超实用类建筑。D.每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都会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敏感而清晰地表现出来,所以西方人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D解析 “每个时代都会”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大都”。考点技法精讲9.混淆时态类型解读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
50、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然”是“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选项特征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解题策略关注表示时态的词。如“已经、预计、尚未、之前、必将、一定、估计”等考点技法精讲【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