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欣赏阿细跳月 二、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 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 “阿细跳月” 阿细语称 “嘎斯比” , 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是彝族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 式。舞蹈的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舞蹈的节奏鲜明,情绪欢快。中国民族音 乐家彭修文曾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了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 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旋律始终围绕“1”“2”“3”“5”“6”五 个音展开,密集排列的节奏,较快的速度,一开始就带给人们
2、欢快的感受。 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 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齐奏多次反复出现,音乐的力度增强,更多乐器的加入丰富了 音乐的音色,将音乐的情绪逐步推高,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 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 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齐奏,乐曲进入高潮, 力度再次增强,在乐队齐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 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依据彝族的民间音调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在本单元中选用了乐曲的
3、第一 部分,整首乐曲短小,主题鲜明,适合二年级学生聆听。 乐曲采用了“跳月”的舞蹈旋律,具有强烈的动感。在聆听之前,可以先掌握音乐的节奏。 这个节拍和节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比较难,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先教给学生“跳 月”的舞蹈动作,学生随音乐律动时初步熟悉音乐的节拍、节奏和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进行了多次的反复,每一次反复都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对于乐器的分辨 不是二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不用要求学生去记忆每种乐器的音色,只 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带来的不同感受。在主题旋律不断重复的过程 中,力度和速度也有不同的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受,
4、而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 也自然而然对主题旋律有所记忆并能够哼唱。 四、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彝族音乐,初步了解“阿细跳月”这种舞蹈。 2.在音乐活动中,对主题旋律进行记忆并能哼唱。 3.在每一次主题旋律重复时,感受其音色、力度,以及速度的变化。 五、教学重、难点 1.记忆主题旋律,听出一共出现了几次。 2.每一次主题旋律重复时,感受其音色、力度,以及速度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彝族 1.微课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及阿细跳月的由来。 提示: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西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 的月夜里,阿西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
5、坪上举行“跳月”,他们身着盛装, 围着篝火,随着音 乐唱歌跳舞,非常热闹!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 是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 一,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 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由于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 后来又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爱时跳的舞蹈,所以就叫“阿细跳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 市西山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 跳转等。其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是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 子合着节拍
6、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中国民族音乐家彭 修文曾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了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二)节奏律动 师:喔,原来这是一种月下舞蹈呀!孩子们,请先跟着老师来动一动,感受一下节奏带来的 快乐。 (老师示范动作,数拍带领学生练习: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师:刚才的动作,拍了几下手,几下膝盖?一共组成几拍节奏的旋律? 生:5 拍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带旋律的 5 拍子音乐,请合上音乐来一次吧! (教师行为:出示图谱,老师带领学生学习 5 拍子的拍手活动,并数拍。) 师:五拍子是阿细跳月中最大的节奏特点。 【环节目标:通过动作来感知节拍,清楚而又深刻,初
7、步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感受这种 节奏带来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初听全曲 师:整首乐曲听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欢快、热情 师: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演奏的音乐。阿细跳月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 的意思是欢乐地跳,而这种舞很多时候都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跳起来,因此称为“阿细跳月”。这 种舞蹈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因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人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所以 双脚轮换弹跳,形成了跳月的基本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生略。 师:跳得真棒,跟上音乐试试! 生略。 教学行为: 师带领生学习阿细跳月的基本舞蹈动作。 【环节目标:通过聆听音乐, 感受乐曲的情绪。 在了解
8、阿细跳月的背景以后,学会简单的基 本舞蹈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 (四)学习主题旋律 师:这就是阿细跳月中的主要旋律,你们发现乐谱有什么特点吗? 出现最多的有哪些音? 生:出现了“1” “3 ” “5” 三个音。 师:现在请大家跟着钢琴伴奏唱一唱这一个主旋律! 生略。 (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的特点,并为生的视唱进行伴奏。 ) 师:其实这首乐曲都在不断重复这一个主旋律。你们听!这个主题在乐曲里一共出现了几次? 这首乐曲共分成几个部分? 生:14 次? 教师行为:播放阿细跳月全曲。 【环节目标:学唱阿细跳月中的主要旋律,发现并初步感受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乐的特点,学 唱主题旋律。】 (五)分段
9、欣赏 1.聆听第一部分 师: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力度由弱到强;好像篝火边人们在聚集,人越来越多,火越来越旺。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这一段是用高音笛子、三弦等乐器进行领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生: 边听边模仿吹笛子的动作。 2.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师:这一段的音区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音区比第一乐段低了,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跳越高兴。 师:请再次聆听,注意力度有什么变化? 生:力度很强。 师:为什么听起来这么强呢? 生:除了笛子在演奏,还有很多乐器在演奏。 师:是的,这一次跟之前的笛子独奏相比,音乐的力度增强了许多,因为所有的
10、民族乐器都在进 行齐奏,音色一下子丰富了许多,音乐情绪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3.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生边听边在每小节最后两拍拍手。 4.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师:这一乐段的速度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速度越来越快,好像越来越热闹。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能听出这段主题旋律一共重复了几次吗? 生:10 次! 师:这 10 次旋律重复中,又是什么让每一次的音乐听起来不是绝对相同呢? 生:每一次演奏的乐器不一样! 师:是的,在这一部分,乐队的弦乐组、弹拨组、管乐组等轮番作为主奏乐器演奏主题旋律。不 同的乐器组带来不同的音色,也带给我们不同的音乐感受,表现了一群群彝族姑娘和小伙子们 跳起
11、了欢快的舞蹈。 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让我们也加入吧! (师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舞步) 生:边听音乐边拉手跳月。 师:最后两次的主题旋律的演奏形式又变成了什么? 生:齐奏! 师:是的,整个乐队又开始了齐奏,除了力度增强,速度变得怎么样了? 生:速度越来越快! 师:这些因素都让乐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直到结束! 【环节目标:记忆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能听辨出现的次数。在每一次主题旋律重复中,其音色、 力度、速度以及演奏形式上的变化。】 (六)再次聆听全曲,跟随音乐舞蹈表演 师:大家一起数一数,加上前面的重复四次主题,全曲一共重复了多少次主题旋律? 生:14 次! 师: 今天,我们走进了彝族,了解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热烈的彝族音乐给你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细跳月独特的五拍子的节奏、旋律、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 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请大家再次跟着音乐,跳起彝族人民的阿细跳月吧! 注意,当音乐的力 度和速度发生变化时,你们的脚步也跟着一起变化哦! 【环节目标:再一次感受音乐,并能跟随音乐旋律进行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