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 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 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汉至元君主专制的加强 (1)汉朝 措施 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亲信,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 权,即内外朝制度。学科%网 作用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 (3)唐朝 (4)宋初 措施 设
2、中书门下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 和财权。 作用 相权被分割,皇帝得以大权独揽。 (5)元朝 措施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果 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 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避免了决策失误 B有利于权力制衡 C削弱了宰相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 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 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
3、方式, 在 “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 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C官员日趋专业化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 的依附, 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 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C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 职逐渐专业化,C 正确 ; 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 错误 ; 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 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D 错误。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