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62444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7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第六章 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一、企业从业人员统计的范围及原则一、企业从业人员统计的范围及原则l所谓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l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企业中从事一定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包括企业在岗职工和企业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一)从业人员统计包括的范围l1、企业在岗职工。l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l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

2、支付工资的人员。l2、企业其他从业人员。l其他从业人员:指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等。l(二)从业人员统计不包括的范围l1、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l2、生产经营性原因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l3、企业内部退养职工。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l根据统计分析的不同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统计可以有两个口径:一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企业劳动者,二是反映规模的企业全部劳动者。l为了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避免企业间统计上的重复,企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是“谁发工资谁统计”。l因而一些虽未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但却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如

3、代培人员、借调人员、带工资学习人员、出国援外人员以及下放劳动锻炼人员,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新增人员,则从其报到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即应算为企业劳动者。l对于退职、退休、死亡、开除、参军、不带工资上学退出企业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统计为企业职工。从企业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庭中进行生产的家庭工,经领导批准的停薪留职人员,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也均不统计为企业职工。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二、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与构成统计l(一)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l1、期末人数、期末人数l期末人数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如月末、

4、季末、年末人数,反映报告期末这一时点上实际可使用的职工数量,所以称为时点人数。具体包括从业人员期末人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数、职工期末人数职工期末人数等。l2、平均人数、平均人数l平均人数平均人数是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职工人数。它表明报告期内占有职工的一般水平,是计算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以及其他有关指标的基础资料。其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每天实有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期每天实有职工人数之和平均人数平均人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 l人员增减变动不大的企业,平均人数可以用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相加之和除以2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企业,其分母也应用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这样才能避免人数的重复计算,真正反映整个月的平

5、均人数,若以开工日作算式的分母,则计算结果只能是开工日数的平均人数,而不是报告月的平均人数。例例1:某企业于:某企业于4月月15日开工,开工后每天的人数资料(见表日开工,开工后每天的人数资料(见表1)表1日期 1517 1820212227 282930人数200222休息232244休息则四月份平均人数为:200 3+222 4+232 6+244 3平均人数平均人数=30 =120(人人)l例2:某工厂某年2月末职工人数为1870人,3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如下:l3月3日统一分配来2名复退军人、报到上班;l3月6日3名职工调出,本月工资未发;l3月12日新招收合同制职工30名,报到上班;l

6、3月15日5名职工退休,1名职工离休,本月工资均已发给;l3月18日1名职工借出,本月工资已发;l3月25日辞退13名临时工,工资已支付。l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厂3月份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8823158357317188010189331899618693187221870人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平均人数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二)企业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l在企业中,不仅要准确计算职工的数量,还需按一定标志对企业职工进行分组,并考察各组人员在整个职工总数量中所占的 比重。l1、按用工期限分组l长期职工: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在岗职工。l临时职工:不到一年的在岗职工。l2、按

7、工作岗位分组l按工作岗位分组,对于研究企业定员、合理安排各类人员比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 业的劳动力,按工作岗位可分为以下5组:工人和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l3、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组l在工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企业,常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组。例如,工业企业将生产工人分为基本生产工人与辅助生产工人;建筑业将生产工人分为建筑安装工人,附属、辅助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及其他生产工人。这种分组资料对于确定劳动组织的合理程度有重要意义。l4、按工种和熟练程度分组l企业生产人员的工种工种指具有某种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即能够承担特定工作的能力。

8、例如,机械工业企业的工人,可分为车工、刨工、铣工、钳工、电工、焊工、机修工等等。l所谓熟练程度熟练程度是指劳动力对其所从事的一定的工种或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掌握程度。l工人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其所属工资等级表中一定技术等级来确定,一般分为8级。这种构成统计可以反映企业劳动力或工人的技术水平,是合理调配劳动力的依据。根据这种构成资料还可计算劳动力或工人的平均工资等级。这一指标可综合表明劳动者的现有技术水平,从而对企业内合理安排生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l5、按文化程度分组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三、企业从业人员变动统计l(一)从业人员绝对量变动统计l企业职工人数

9、变动受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影响,总是经常处于增减变动中,一定时期企业职工的变动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l期初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期末人数末人数l1、本期增加从业人员人数l增加人数是指在报告期内,本企业招收、录用和调入的全部从业人员数。l具体可有:(1)农村招收的人员;(2)城镇招收的人员;(3)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4)录用的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毕业生;(5)调入;(6)其它。l2、本期减少从业人员人数l减少人数是指在报告期内,离开本单位且不再由本单位支付报酬的人员。l具体有:(1)离休、退休、退职;(2)开除、除名、辞退;(3)终止、解除合同

10、;(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5)调出;(6)其他。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统计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l(二)从业人员相对量变动统计l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它是期内净增从业人员人数或净减从业人员人数与期初从业人员人数之比。计算公式为:职工人数变动程度指标=期末人数期初人数 期初人数 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企业劳动时间统计l一、劳动时间的核算l(一)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l工人的劳动时间一般是以工日或工时为计算单位,在八小时工作制度下。一个工日相当于一个工人做工八个小时;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就叫一个工时,在某些特定的要求下,例如,在制定劳动消耗定额和核算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时,也

11、用“分”作为计算劳动时间的单位。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企业劳动时间统计l(二)劳动时间的构成(图)l(三)劳动时间的核算l1、报告期日历工时(日)l2、制度公休工时(日)l3、制度工作工时(日)l4、出勤与加班工时(日)l5、缺勤、停工、非生产工时(日)l6、实际工作工时(日)与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日)日历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日制度工日实际公实际公休工日休工日公休公休加班加班工日工日出勤工日出勤工日缺勤缺勤工日工日公休公休加班加班工日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全日全日停工停工工日工日全日非全日非生产工生产工日日实际工作工日实际工作工日公休加点公休加点

12、工时工时公休加公休加班工时班工时制度内实制度内实际工作工际工作工时时非全非全日停日停工工工工时时非全非全日非日非生产生产工时工时非全非全日缺日缺勤工勤工时时实际工作工时实际工作工时 劳动时间的核算l(1)日历工日数。日历日数是按工日计算的工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它等于期内每日工人人数和,或等于期内工人平均人数与日历日数的乘积。l(2)公休日数。公休日数指报告期内国家(或企业)规定工人应当休息的节日、假日的工日总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工人在公休日加班满一个轮班时,应作公休加班工日计入实际工作工日。如果工人在公休日加班不满一个轮班,属于公休加点工时,计入实际工作工时。l(3)制度

13、工作工日数。是指按照国家(或企业)规定,报告期工人应该工作的工日总数。可用报告期规定的工作天数乘工人平均人数求得。(4)出勤工日数与缺勤工日数。在轮班内只要工人上了班,不论是否工作或工作时间长短,都算为出勤。工人事先接到停工通知,或因公出差,虽未上班,应视为出勤。出勤工日数等于报告期内每日出勤工人人数之和。l缺勤工日数,是指工人按制度规定应该到班参加生产,但由于工人本身的原因,如产假、病假、事假、探亲假、工伤假及旷工等原因,未能到班参加生产的工日数。凡缺勤满一个轮班的称全日缺勤,全日缺勤工日等于报告期工人全日缺勤人数之和;缺勤不满一个轮班的称非全日缺勤,按工时计算,非全日缺勤工时等于报告期工人

14、缺勤小时数之和。全日缺勤可以按工作日长度折算为缺勤工时,但缺勤工时不能按工作日长度换算为缺勤工日。l(5)停工工日数。是指在出勤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如停电、停水、停气、待料、机器设备事故等),未能从事生产工作的时间,以及工人停工后被调做其它非生产性工作的时间。凡停工满一个轮班者称为全日停工,按工日计算。停工不满一个轮班者称非全日停工,按工时计算。l 由于事先预知的原因,如计划停电等,企业将公休日与工作日调换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在公休日工作不算加班,在工作日休息不算停工。l非生产工日数。是指工人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生产的工日数。非生产时间满一个轮班的为

15、全日非生产时间,以工日计算。不满一个轮班者为非全日非生产时间,以工时计算。l(6)实际工作工日数。是指工人在报告期内实际参加生产的工日总数。一个工人在一个轮班内只要到班参加生产,不管时间长短,即算作一个实际工作工日。l 实际工作工日数等于每日实际参加生产的工人数之和。实际工作工日数中应包括公休日加班满一个轮班的工日数。公休日加班不满一个轮班的工时以及加点工时,不折算为实际工作日数,可按工时为单位计入“实际工作工时数”。l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是指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参加生产的工日数,它等于实际工作工日数减去加班工日数。(7)实际工作工时数。是指以工时为单位计算的工人在报告期内从事生产

16、的时间总数。一个工人实际工作一小时,即为一实际工作工时,它包括加班(折算)工时和加点工时数,不包括非全日的停工、缺勤、非生产等时间。l它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工人实际用于生产活动上的劳动时间的总量。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是指工人在报告期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的工时总数。它等于实际工作工时数减去加班加点工时数。l例3:某车间七月份工人平均人数为100人,根据考勤和工时利用记录,制度公休工日800工日,缺勤60工日,非生产36工日,停工30工日,非全日缺勤240工时,非全日非生产186工时,非全日停工132工时,公休加班30工日,加点40工时,计算各种劳动时间。计算结果见图。日日 历历 工工

17、 日日 31100=3100工日工日 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公休工日800800工日工日 实际公休工实际公休工 公休加班公休加班 日日770工日工日 工日工日30工日工日 公休加班公休加班 工日工日 30工日工日 公休加班公休加班 工工 时时240 实际工作工实际工作工 时时17114 加点工时加点工时 40 制制 度度 工工 日日3100-800=23003100-800=2300工日工日 出出 勤勤 工工 日日出出 勤勤 工工 日日2300-60=2240工日工日 2300-60=2240 工日工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全日全日 全日全日2240-30-36=2174工日工日

18、停工停工 非生产非生产 工日工日 工日工日 30 36实际工作工日实际工作工日2174+30=2204工日工日制度内制度内 非全非全 非全非全 非全非全实际工实际工 日停日停 日缺日缺 日非日非作工时作工时 工工工工 勤工勤工 生产生产 16834 时时 时时 工工 时时 13 2 240 186 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企业劳动时间统计l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指标l(一)工人出勤率l是反映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出勤的程度。由于考勤制度不同,出勤率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工日计算,它只反映全日缺勤工日对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另一种是按工时计算,它不但反映全日缺勤工日对劳动时间利用

19、的影响,而且也反映非全日缺勤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l 制度内出勤工时(工日)数l出勤率=l 制度工时(工日)数l l l根据例3资料计算l工日l工人出勤率(按工日计算).l 工日l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l工人出勤率(按工时计算)l制度工作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ll.ll(二)出勤工时(工日)利用率l出勤工时(工日)利用率是反映工人出勤后,劳动时间直接用于生产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ll l%100)()()(数工日出勤工时数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利用率工日出勤工时%09.96240)-8(22401683497.05%10022402174工时出勤工时利用率工日工日出勤工日利用率出勤工

20、时(工日)利用率表明出勤时间的利用程度,它受非生产工时(工日)和停工工时(工日)的影响。l(三)制度工时(工日)实际利用率%49.918)(23001683494.52%100230021743%100)()()(工时工时制度工时利用率工日工日制度工日利用率资料计算:根据例数工日制度工作工时数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实际利用率工日制度工时l制度时间利用率与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l 制度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l从以上关系中可以看出,提高出勤工时利用率或提高出勤率,都能促进制度工时实际利用率的提高。l(四)劳动日利用率l反映平均实际劳动日长度与标准劳动日长度的比重,说明标

21、准劳动日长度被实际利用的程度。计算公式为:%100制度工日数制度工时数制度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时数劳动日利用率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企业劳动时间统计l三、劳动时间平衡表l(一)劳动时间平衡表的构成l劳动时间平衡表由劳动资源与劳动消耗两个部分组成,左边部分是劳动资源,它是以制度工时总数为基础,作为最大可能工作时间。右边部分是劳动消耗,除列出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外,对未使用的时间要加以分类,并按其发生的具体原因逐项列出。项 目劳动时间资源工时数 项 目 劳动时间(工时数)耗用去向(比重%)1、日历 工时 减:公休 工时2、制度 工时 1.制度实际工作工时 2.因正当理由而未利用工时其中:(1)

22、产假 (2)病假 3.浪费的工时其中:停工工时 其中:(1)原材料不足 (2)旷工 (3)迟到早退合计 4、加班加点工时 其中:(1)公休加班工 (2)加点工时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企业劳动时间统计l(二)劳动时间平衡表分析l1、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l可从各种未使用时间占制度工作工时的比重入手,一般地说,比重较大者即为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对停工时间的分析。因为停工时间是企业可利用而没有利用的劳动时间,是损失了的劳动时间。l2、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l可通过以下两个指标来反映由于工时未能充分利用而损失的劳动力(人)报告期末被利用工时数=报告期每一个工人

23、制度工作工时由于工时未能充分利用而减少的产量(或产值)=每一实际工作工时平均产量(或产值)未能利用工时数l3、分析加班加点情况 可以计算加点强度指标和加班加点比重指标来反映。l 加班加点工时数l加班加点强度指标=l 实际工作工时数l4、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的潜力l可与本企业历史较好水平的资料以及与同类型企业劳动时间平衡表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本企业的薄弱环节,查明原因,提出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一、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l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l(一)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

24、其表现形式有两种: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即:劳动成果 劳动生产率 (正指标)劳动消耗量l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劳动成果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劳动生产率正、逆指标公式。l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与逆指标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两者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的方面。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二)劳动生产率的分类l1、按不同从业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l在我国企业统计的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是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25、。l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公式)。l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存在着下列关系:l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人数报告期全部人员的平均报告期企业劳动成果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人平均人数报告期企业劳动成果工人劳动生产率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2、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l不同时间尺度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有: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和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指标。l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之间的关系(公式)。平均人数季,年报告月劳动成果季,年报告月劳动生产率季、年月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日数报告期劳动成果日劳动

26、生产率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报告期劳动成果时劳动生产率)()()(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l日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l l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月(季、年)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日平均长度时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实际工作日数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报告期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平均人数年季报告月实际工作日数年季报告月实际工作日数年季报告月产品产量年季报告月l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月(季、年)劳动生产率l=日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月(季、年)平均长度l=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日平均长度实际工作月(季、年)平均长度l例4仍以例3资料,又知,该车间该月生产产量为165000件

27、,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劳动生产率,并验证其关系。计算如下:工时)件时劳动生产率/(64.917114165000工日)(件日劳动生产率/839.742204165000工日)(工时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76.7220417114日劳动生产率=9.647.76=74.81(件/工日)工月)(件月劳动生产率/1650100165000工月)(工日平均实际工作月长度/04.221002204月劳动生产率=74.8122.04=1648.81(件/工日)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3、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l劳动成果数量,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与

28、此相适应的,就有按各种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l(1)企业实物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消耗量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l(2)企业劳动量劳动生产率l劳动生产率的劳动量指标=l(3)企业价值量劳动生产率l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劳动消耗量定额工时产量劳动消耗量企业产出的价值量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l(一)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l为了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变化,需要计算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包括企业劳动生产率总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三种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企

29、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分析l1、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l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l=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占全部人员比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指数重指数表3 企业劳动生产率分析表指标 基期 报告期指数(%)总产值(万元)32006000 187.5 全部职工人数(人)1600 2600 162.5 其中:工人平均人(人)1280 2210 172.7 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80 85 106.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00 2.31 115.5 工人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50 2.72 108.8 l

30、由表3可知,报告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基期提高了15.5%,绝对量增加2.31万元/人-2万元/人=0.31万元/人。这是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提高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2.72-2.50)万元85%=0.187万元/人;由于工人比重的提高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85%-80%)2.5万元/人=0.125万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l115.5%106.3%108.8%l0.31万元/人0.187万元/人+0.125万元/人l2、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分析lq=abcl式中:式中:q:月劳动生产率:月劳动生

31、产率l a:时劳动生产率:时劳动生产率l b:实际平均工作日长度:实际平均工作日长度l c:实际平均工作月长度:实际平均工作月长度l这种关系在动态分析中相对数关系表现为这种关系在动态分析中相对数关系表现为l这种关系在动态分析中相对数关系表现为这种关系在动态分析中相对数关系表现为00011101cbacbaqq010101ccbbaa绝对数关系上表现为绝对数关系上表现为00011001110101)()()(bacccabbcbaaqq例5 某企业资料见表4所示指标基期 报告期 指数(%)时劳动生产率(时/件)5 6 120 工作日长度(工时)7.57.8 104 工作月长度(工时)20 22

32、110 月劳动生产率(件/月)750 1030 137.3 根据表4资料进行如下分析:相对关系相对关系137.3%=120%104%110%01010101ccbbaaqq20225.78.7567501030l绝对关系绝对关系l1030件/月750件/月=280件/月l说明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80件,其原因是:l 1)由于时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提高的月劳动生产率l(65)7.822=172件/月l2)由于工作日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的月劳动生产率l (7.87.5)522=33件/月l3)由于工作月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的月劳动生产率l (2220)57.5=75件/月l三因素影响量合计:172+33+75

33、=280件/月l3、劳动力的技术装备程度及其利用情况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l表明劳动力技术装备程度一般用平均每一劳动者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实物量、价值量、能力)表示,表明技术装备利用程度一般用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率)表示。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固定资产数量劳动成果活劳动消耗量固定资产数量活劳动消耗量劳动成果产品生产能力劳动成果固定资产数量产品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数量劳动成果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三)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及劳动力影响分析l1、企业劳动生产率变支对劳动成果的影响分析l(1)以活劳动消耗为条件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劳动成果的影响l(2)以

34、劳动时间消耗为条件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劳动成果的影响l2、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影响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三、企业生产定额统计及其分析l(一)企业生产定额及其表示方法l企业生产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生产每件产品或完成每道工序计划规定应达到的劳动效率。它是衡量车间、班组和个人劳动成果的根据,也是编制各种计划及计算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l生产定额有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两种表示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l(二)企业生产定额统计l1、基本工时定额和补充工时定额l2、合格品产量和非工人过失的废品量。l3、实

35、际耗用劳动时间统计。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一、企业工资和福利l(一)企业工资制度l1、技术等级工资制l2、岗位技能工资制l3、职务等级工资制l4、结构工资制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二)企业工资形式l工资形式是指企业核算和支付从业人员报酬的形式,属于直接的劳动报酬。我国企业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前两种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两种是工资的辅助形式。l(三)企业保险与福利l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除工资以外,还享受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二、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构成l工资是

36、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能、工作强度和实际贡献等,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一)企业职工工资总额l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1、职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l职

37、工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计件超额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其他工资)等。l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l2、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二)企业职工工资构成l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是指将工资总额按其职能及发放形式区分的若干项目。包括:计时工资(含计时标准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l(一)工资总额构成分析l1、对工资总额各部分比重分析。l2、标

38、准工资形式的分析。l3、工资性奖金的分析。l(二)平均工资变动分析l(三)工资总额变动分析l(四)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四、企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l(一)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统计的范围l(二)全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统计l1、集体福利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l2、文体宣传费l3、医疗卫生费l4、其他l(三)保险福利费用水平统计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名词解释l1、企业从业人员 l2、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l3、企业生产定额l4、岗位技能工资制l5、企业职工工资总额l6、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简答题l1、如何计算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l2、编制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进行哪些统计分析?l3、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零,说明报告期内从业人员总数没有变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l4、何谓劳动生产率?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l5、试写出按不同人员范围、不同时间单位和不同的劳动成果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并说明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l6、从哪些方面对企业职工工资进行统计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