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单项选择题(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单项选择题(210210 题)题) 1、下列不属于助燃剂的物质是(C)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氯气 2、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A) A、可燃物 B、气体可燃物 C、液体可燃物 D、固体可燃物 3、燃烧的充分条件有(D) A、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B、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者相互作用。 C、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浓度、一定的着火能量。 D、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浓度、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4、火灾按照燃烧物质特性分属于 B 类火灾的是(A) A、沥青燃烧 B、纸张燃烧 C、钠
2、燃烧 D、木材燃烧 5、下列关于火焰温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B) A、内焰外焰焰心 B、外焰内焰焰心 C、焰心外焰内焰 D、焰心内焰外焰 6、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 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A) A、闪燃 B、闪点 C、着火 D、燃点 7、两种可燃物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与两个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来讲一般情况下 (C)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8、根据闪点分易燃液体是指(A) A、45 B、45 C、45 D、45 9、若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在没有外部火花、火 焰等火源作用下,能够发生自动燃
3、烧的现象叫做(B) A、自燃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燃烧 10、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A)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气体爆炸 11、 根据闪点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属于甲类火险物质的可燃液体是 (B) A、28 B、28 C、2860 D、60 12、D 类火灾是指(A) A、金属火灾 B、带电火灾 C、气体火灾 D、固体火灾 13、以下属于特大火灾的是(C) A、死亡 8 人,重伤 10 人,受灾 5 户; B、受灾 45 户,烧毁财产 30 万; C、死亡 3,重伤 18,受灾 20; D、烧毁财产 80,受灾 20 户。 14、影响火
4、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D) A、建筑物结构 B、天气情况 C、燃烧时间 D、热传播 15、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B) A、气体、液体、固体 B、固体、液体、气体 C、液体、气体、固体 D、固体、气体、液体 16、影响早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B)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17、扑灭火灾的最佳时机(A) A、初期阶段 B、发展阶段 C、下降阶段 D、熄灭阶段 18、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灭火作用是(C) A、隔离作用 B、窒息作用 C、抑制作用 D、冷却作用 19、质量较好的水带应用在(A) A、与水泵出口较近的地方 B、与水枪出口较近的地方 C、中间部位
5、D、不能用于垂直铺设水带 20、进行垂直铺设水带应带上(A) A、水带挂钩 B、水带包布 C、水带护桥 D、帆布水桶 21、下列与水带的水头损失无关的一项是(C) A、水带内壁的粗糙度 B、水带长度 C、供水时间 D、水带铺设 22、具有射程远、流量大、冲击力强等特点的水枪是(A) A、直流水枪 B、多用水枪 C、喷雾水枪 D、两用水枪 23、对乙烯冷凝设备与管道火灾,一般不宜使用下列哪种灭火剂扑救(B) A、二氧化碳 B、水 C、氮气 D、干粉 24、关于炼油厂火灾扑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冷却着火装置时对高温部位应用直流水枪进行冷却,以提高冷却效果 B、对着火装备或邻近装置的冷却应
6、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 C、灭火后应对燃烧区内设备管道进行冷却,防止复燃复爆 D、对继续泄漏扩散的少量可燃气体要用蒸气或喷雾水流将其驱散 25、砖木结构火灾灭火的基本要求是(B) A、积极疏散抢救被困人员,冷却承重构件,防止倒塌,消灭火灾 B、立足和充分发挥现有消防装备作用,积极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控制火势, 消灭火灾 C、不见明火不射水 D、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26、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称为(A)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感应 27、消火栓、江河、湖泊、池溏、水渠等消防水源等轮廓采用粗实线绘出,内着 浅蓝色。 (B)
7、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黄色 28、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为(B) A、32MPa B、30MPa C、26MPa D、25MPa 29、救生气垫适用的楼层下跳逃生。 (C) A、15 米以下 B、13 米以下 C、10 米以下 D、8 米以下 30、 水带要留有机动长度, 分水器前面的支线水带应留有不少于的机动长度。(A) A、10 米 B、8 米 C、5 米 D、3 米 31、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一般情况下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起施行。 (B) A、1997 年 9 月 7 日 B、2019 年 4
8、 月 23 日 C、1997 年 10 月 1 日 D、1997 年 9 月 1 日 33、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在消防法中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消防工作(C) 。 A、原则 B、宗旨 C、方针 D、目标 34、消防工作由领导,具体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A) A、国务院 B、政府 C、地主政府 D、公安消防机构 35、气态火焰的构造有(A) 。 A、内焰、外焰 B、焰心、内焰 C、外焰、焰心 D、焰心、外焰、内焰 36、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B) 。 A、600 公斤 B、800 公斤 C、1000 公斤 D、1200 公斤 37、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防栓间距应不超过(C) 。 A、10 米
9、B、20 米 C、30 米 D、40 米 38、深入要害部位侦察时,不得少于(B) 。 A、1 人 B、2 人 C、3 人 D、4 人 39、是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指导员” ,预防事故和法纪教育的“宣传员” ,执行 规章制度的“检察员” 。 (C) A、班长 B、副班长 C、班安全员 D、班值日员 40、消防通信的要求是(A) A、迅速、准确、不间断 B、一问、二看、三记录 C、稳、准、快 D、快速、简洁、方便 41、灭火战术基本原则是(A) A、先控制、后消灭 B、贯彻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C、统一指挥、逐级指挥 D、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42、火情侦察的具体方法是(C) 。
10、A、仪器侦察 B、人工侦察 C、看、听、喊、嗅、摸、射流 D、运用高科技手段侦察 43、阴燃是物质的燃烧特点。 (A)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金属 44、燃烧的类型归纳起来有(D) A、有烟燃烧 B、无烟燃烧 C、熏烟燃烧 D、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45、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B) A、闪燃 B、燃点 C、沸点 D、自燃点 46、气态火焰的构造(A) A、内焰、外焰 B、焰心、内焰 C、外焰、焰心 D、焰心、内焰、外焰 47、液体的燃烧方式是(B) A、一闪即灭 B、蒸发燃烧 C、沸溢燃烧 D、分解燃烧 48、下列物质中(B)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11、。 A、H2O B、CO C、CO2 D、HCN 49、 (A)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 A、镁粉 B、钾 C、动物油 D、过氧化钠 50、(C)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 A、氧气 B、松节油 C、蜡 D、漂白粉 51、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B) A、28 B、28,2860 D、28,60 52、木材的燃烧属于(B)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53、重大危险源调查要根据(A)和灭火救援等基础资料,按类别进行普查。 A、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B、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情况 C、火灾隐患突出单位 D、大型企业 54、应建立由(A)牵头,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具体开展重大危 险源评
12、估工作。 A、政府 B、公安机关 C、消防 D、单位 55、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 A、照射 B、加热 C、烘烤 D、辐射 56、 通风孔洞愈多, 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 愈高, 则热对流的速度 (A) 。 A、愈快 B、愈慢 C、不变化 D、停止 57、 危 险 品 系 指 有 爆 炸 、 ( B) 、 毒害、 腐蚀、 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 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 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易损 B、易燃 C、易分解 D、易反应 57、 阴燃在一定条件下, 如果改变通风条件, 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 也
13、可能转变为(A)。 A、有焰燃烧 B、无焰烧烧 C、自燃 D、闪燃 58、以下物质燃烧时火焰不显光的是(A)。 A、乙酸 B、乙醇 C、乙炔 D、丙酮 59、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B) 。 A、铝 B、磷 C、铜 D、钾 60、火焰的颜色与(A)有关。 A、温度 B、空气 C、环境 D、湿度 61、含氧量在(C)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发出不显光的火焰。 A、15% B、17% C、50% D、70% 62、封闭空间燃烧区域的水蒸气浓度达到(D)以上时,燃烧就会停止。 A、20% B、25% C、30% D、35% 63、在灭火战斗中,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 况危
14、急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A)命令。 64、A、撤离 B、紧急避险 C、掩护 D、停止进攻 65、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灭火战斗中非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原 则是:统一指挥和(B)。 A、越级指挥 B、逐级指挥 C、计划指挥 D、临机指挥 66、按照灭火作战预案深入到预案单位开展的实地演练是(C)。 A、训练基地演练 B、假设情况演练 C、重点单位演练 D、现场演练 67、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A)。 A、无毒 B、中毒 C、剧毒 D、微毒 68、液氯常温下为(B)的气体。 A、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 B、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 C、黄色、无味 D、黄绿色、无 味
15、 69、苯属(C)毒类。 A、剧毒 B、高毒 C、中等 D、低毒 70、苯泄漏事故特点为(C)。 A、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和处置难度大。 B、扩散迅速,危害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C、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 D、突发性强,危害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易造成交叉感染;政治影响大和救援难度 大。 71、根据闪点可将燃烧液体分为两类,闪点大于(B)的称为可燃液体。 A、30 B、45 C、55 D、70 72、易燃可燃液体的闪点(B),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越高 B、越低 C、大于 45 D、等于 45 73、燃点低于
16、(B)的固体称为易燃固体。 A、100 B、300 C、500 D、1000 74、 (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 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75、按爆炸物质在(B)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 B、爆炸产物 C、爆炸后果 D、爆炸过程 76、在很多燃烧现象中,燃烧速度是由物质的扩散(A)决定的。 A、速度 B、密度 C、强度 D、浓度 77、 危 险 品 系 指 有 爆 炸 、 ( B) 、 毒害、 腐蚀、 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 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 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
17、防护的物品。 A、易损 B、易燃 C、易分解 D、易反应 78、(B)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 发成蒸气而燃烧。 A、预混燃烧 B、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扩散燃烧 79、(A)、石蜡、松香等物质先熔融,后蒸发成蒸气,分解、氧化燃烧。 A、沥青 B、金属钾 C、电石 D、黄磷 80、某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当氧气包围物 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即(A)。 A、表面燃烧 B、B、放射燃烧 C、蒸发燃烧 D、扩散燃烧 81、汽油、煤油等液体可燃物,其分子中都含有(B)原子。 A、碳 B、碳、氢 C、氢 D、氮、碳 82、
18、以下(D)不是可燃气体。 A、液化石油气 B、甲烷 C、乙炔 D、氯气 83、含氧量在(C)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发出不显光的火焰。 A、15% B、17% C、50% D、70% 84、含碳量在(D)以上的可燃物,燃烧时产生显光,并带有大量黑烟的火 焰。 A、10% B、30% C、40% D、60% 85、 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D) 。 A、焰心 B、内焰 C、外苗 D、火焰 86、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燃烧时由分解或蒸发出的气体形成火焰,一般 为(A)。 A、扩散火焰 B、预混火焰 C、分解火焰 D、蒸发火焰 87、不是阴燃的条件是(D)。 A、空
19、气不流通 B、加热温度较低 C、可燃物含水分较多 D、与氧化剂接触 88、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B)来确定。 A、含氧量 B、碳粒子 C、含氢量 D、烟浓度 89、钠的火焰颜色为(C) 。 A、紫色 B、砖红色 C、黄色 D、红色 90、热值愈高的物质燃烧时,辐射出的热量也愈(C)。 A、低 B、少 C、多 D、高 91、完全燃烧的燃烧产物都是(D)气体。 A、可燃、惰性 B、不燃 C、惰性 D、不燃、惰性 92、下列不属于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是(D)。 A、氯化氢 B、光气 C、氰化氢 D、二氧化碳 93、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B)。 A、着火点 B、闪点 C、
20、燃点 D、自燃点 94、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 95、汽油的闪燃点为(C)。 A、-10 B、-30 C、-50 D、-70 96、(C)燃烧引起的火灾不属于 B 类火灾。 A、煤油 B、苯 C、黄磷 D、乙醚 97、可燃性物质与(D)作用,遇着火源时即能发生燃烧。 A、腐蚀性 B、毒害性 C、窒息性 D、氧化性 98、不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是(D)。 A、粉尘挥发性 B、粉尘水分 C、粉尘灰分 D、粉尘范围 99、不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是(D)。 A、温度 B、压力 C、含氧量 D、湿度 100、(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
21、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 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101、(A)起火属于 A 类火灾。 A、棉花 B、汽油 C、氢气 D、钾 102、B 类火灾是指(B)引起的火灾。 A、可燃固体 B、可燃液体 C、可燃气体 D、核物质 10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 。 A、照射 B、加热 C、烘烤 D、辐射 104、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 。 A、对流 B、传导 C、辐射 D、照射 105、 危 险品系指有爆炸、(B) 、 毒 害 、 腐 蚀 、 放 射 性 等 性 质 , 在 运 输
22、、 装 卸 储 存 保 管 过 程 中 , 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易损 B、B、易燃 C、C、易分解 D、易反应 106、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过程。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传播 107、下列关于消防头盔使用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使用前应检查帽壳、面罩有否裂痕、烧融等损伤,帽箍上的四只插销是否插入帽壳的插槽 内。披肩有否炭化、撕破等损伤,如有损伤,应停止使用。 B、使用时,尤其是在灭火中,不要随意推上面罩或卸下披肩,以防面部、 颈部烧伤或受损。 C、使用后,应将头盔各部件清洗、擦净、晾干。若使用中受到较重的冲击 或烧灼,
23、应检查各部件有否损坏,才能恢复储存状态,以备再用。 D、平时与坚硬物质相摩擦、碰撞,划伤或损坏帽壳和面罩,不会影响正常 使用。 108、消防手套和消防员灭火防护靴不是用来保护消防指战员部位等免受 伤害的装备。(D) A、手 B、足 C、小腿 D、胳膊 109、下列不属于呼吸保护器具的是。(B) A、过滤式防毒面具 B、强式送风机 C、氧气呼吸器 D、空气呼吸器 110、封闭式防化服一般不会用在(A)现场防护。 A、交通事故 B、军事毒剂 C、生化组合毒剂 D、化学事故 111、军用防核防化服,不必防护(A)。 A、高强度的交通事故 B、高强度的军事毒剂事故 C、高强度的生化毒剂事故 D、高强度
24、的化学事故 112、下列不是电绝缘手套的优点是(C)。 A、耐油 B、耐酸 C、耐腐蚀 D、耐低温 113、生命探测仪不可识别空气或固体中传播的震动有(D) A、呼喊 B、敲击 C、喘息 D、风声 114、下列不是水在灭火时的作用是。(B) A、冷却 B、对氧的稀释 C、对水溶性液体的稀释 D、乳化 115、下列不是泡沫灭火剂其灭火主要的中。(D) A、隔离空气 B、阻止热辐射 C、冷却 D、稀释氧气 116、水型灭火器不可以扑救等的初起火灾。(B) A、木材 B、汽油 C、纸张、 D、棉麻 117、下列不是呼吸保护器具的一种。(A) A、防毒面具 B、过滤式防毒面具 C、空气呼吸器 D、氧气
25、呼吸器 118、安全出口疏散的竖向布置应该遵循以下哪些原则,说法错误的是(D) A 疏散楼梯应上下直通; B 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 C 设置可供临时避难使用的安全区域。 D 应设置人流交叉的疏散通道 119、不属于安全出口中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的设置原则是:(D) A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B 供人员疏散使用的门,不应采用悬吊门.推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 C 当门开启时,门扇不应影响人员的紧急疏散 D 可以使用防盗门 120、通用火灾报警器可以按照其特点用作各种类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中 心控制器,完成以下除了哪项之外的其他功能。(C) A 火灾探测和故障判断 B 火灾报警 C 火灾扑救
26、 D 灭火控制及信息通讯传输 121、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人以上;重 伤 5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00 万元以上的较大火灾事故。 A、10 B、20 C、30 D、40 122、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B)人以上;重伤 10 人以上;直接财产 损失 1000 万元以上的较大火灾事故。 A、2 B、3 C、4 D、 5 123、重要火灾信息报告中包含死亡 1 至 2 人 ;受灾(C)户以上;直接财产损 失 100 万至 1000 万元的火灾事故。 A、10 B、20 C、30 D、40 124、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 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或
27、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紧急灾情、 突发 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灾害事故类型不包括 (D)。 A、化学灾害事故 B、自然灾害 C、市政公共设施事故 D、摘马峰窝 125、 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火灾事故发生 (B) 日内, 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火灾分析报告。 A、5 B、10 C、15 D、20 126、 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省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火灾事故发生 (C) 日内, 向公安部消防局上报火灾报告。 A、10 B、20 C、30 D、40 127、.必须报告的信息有:灾害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灾害事故的类型,受 灾范围,受灾人口数,伤亡人数;(A);人员疏散情况;灾
28、害事故发生的 情况。接报警情况、调派力量等。 A、灾害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 B、受灾单位的面积 C、受灾单位的使用性质 D、受灾单位的地理位置 128、关于特大火灾事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死亡 30 人以上;重伤 10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1 亿元以上。 B、死亡 30 人以上;重伤 15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1 亿元以上。 C、死亡 50 人以上;重伤 10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1 亿元以上。 D、死亡 50 人以上;重伤 15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1 亿元以上。 129、关于较大火灾事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死亡 10 人以上;重伤 50 人以上;直
29、接财产损失 5000 万元以上。 B、死亡 10 人以上;重伤 7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5000 万元以上。 C、死亡 20 人以上;重伤 5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5000 万元以上。 D、死亡 20 人以上;重伤 70 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5000 万元以上。 130、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要在火灾发生后 30 日内,向()上报火灾总 结报告。(A) A、公安消防部门,公安部消防局 B、市级消防部门,省级消防部门 C、省级消防部门,公安部消防局 D、当地消防部门,上级消防部门 140、建筑火灾扑救,必须坚持(A)的原则,按照“以固为主,固移结合”战术要求,积 极疏散、救助遇险人员。
30、 A、救人第一 B、救物第一 C、灭火第一 D、灭火和救援相结合 141、厂房建筑烟气热量积聚,火势蔓延途径多主要表现在(D)。 A、 厂房一般呈密闭状态, 门窗少, 烟气热量不易向外扩散.易造成烟气滞留, 使厂房内热量剧增。 B、燃烧火势和高温浓烟会通过通风管道、电气线路套管或孔洞、闷顶、活 动地板下的空隙向其他房间蔓延。 C、易造成烟气滞留,使厂房内热量剧增。 D、以上皆是。 142、扑救厂房类火灾时,要按照(B)的战术要求,积极疏散、救助被困人 员,有效实施排烟、排热,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A、救人第一,救物第二 B、内攻近战、不见明火不出水。 C、内攻近战、上下合击 D、内外结合、逐层
31、消灭 143、对厂房建筑发生的火灾,在生产设备和仪器没有得到安全保护的情况 下,应在利用(C)水流控制火势的同时,组织力量转移或利用不燃遮盖物, 将其保护起来。 A、开花 B、直流 C、喷雾 D、以上皆可以。 144、扑救精密设备及其周围的火灾只能使用(A)等无污染灭火器。 A、二氧化碳 B、干粉 C、泡沫 D、卤代烷 145、对沿管道、闷顶以及地板蔓延的火势,要及时采取(D)等措施,防止 火势向四周扩展。 A、封堵、破拆 B、封堵、灭火 C、破拆、灭火 D、封堵、破拆、灭火 146、 高层工业建筑是指二层及二层以上、 建筑高度超过 (C) 的厂房或库房。 A、25 B、26 C、24 D、2
32、8 147、当火势在建筑内部蔓延时,应采取内攻近战的灭火战术;针对其火势 发展猛烈的特点,组织强攻力量,阻击火势蔓延;对(D)应设置水枪阵地, 控制火势垂直发展。 A、着火层 B、着火层上层 C、着火层下层 D、火层上层和着火层下层 148、根据实际测算,地铁车厢在满员时遇紧急情况,在(B)秒钟内即可将车 厢内人员全部撤出。 A、20 B、30 C、40 D、50 149、扑救油罐火灾时,对没有损坏的保温管道可不进行冷却,冷却重点应放在 (C) 。 A、管道 B、罐壁 C、阀门 D、罐体内 150、人员密集场所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级多为(A) 。 A、严重危险级 B、中危险级 C、轻危险级 D、
33、中、轻危险级 151、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救中,事故现场有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在扩 散区(A)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 A、上风、侧上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下风、侧上风方向 D、下风方向 152、处置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应及时要求(C)到场协助,及时控制火势, 遏制爆炸。 A、各级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专家 B、特勤中队携带相关救援装备 C、事发单位的技术人员 D、安检、环保、公安、武警等有关部门。 153、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行动中进入剧毒重度危险区时,应实施 (B)级防护。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154、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行动中进入中毒中度危险区时,应实施 (C)防护。 A、
34、特级 B、B、一级 C、C、二级 D、三级 155、在固体可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A)固体。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自燃 156、强风情况下火灾扑救,应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并根据火情适时启动 (B),加强对被困人员和贵重物资的疏散工作。 A、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B、灭火救援应急系统 C、联动系统 D、火灾报警系统 157、根据灭火需要,在(C)的统一指挥下,选择适当部位和地带、组织人员 进行破拆工作。 A、全勤指挥部 B、辖区主战单位 C、灭火指挥部 D、灭火总指挥 158、火场上可燃物的燃烧,往往在风力和循环气流的作用下,会大大地增 强(B)的供给量。 A、氮 B、氧 C
35、、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159、强化情况下,火势成(C)发展、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A、正常 B、激增式 C、跳跃式 D、渐增式 160、在六级风的情况下,火势在 l 小时内,蔓延速度可达到(C)。 A、240m B、250m C、260m D、270m 161、灭火救援行动中,实施火场破拆时,应当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 拆,严禁盲目破拆建筑(A),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A、承重构件 B、承重墙 C、承重大梁 D、承重支架 162、灭火救援行动中,实施火场排烟时,应当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防止 造成(A),扩大蔓延,威胁人员安全。 A、烟气 B、烟火 C、气体 D、火苗 163、排烟
36、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在烟雾浓、 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 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有毒烟气必须向(B) (侧) 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A、上 B、下 C、左 D、右 164、(C)是消灭火灾战斗行动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部分。 A、先控制后消灭 B、预防 C、控制 D、消灭 165、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C)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 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A、中间 B、左下角 C、上方一角 D、左侧 166、 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 应当在侧面(D)开启门、 窗, 并同时向门、 窗内射水。 A、迅
37、速 B、快速 C、极慢 D、缓慢 167、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落实(C)措施。 A、防火防盗 B、车辆熄火 C、防火防爆 D、安装防火罩 168、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 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B)以上。 A、60% B、75% C、80% D、100% 169、(D)是积极防御与主动进攻相结合的基本战法。 A、突破 B、合击 C、夹攻 D、堵截 170、(A)是火场上为完成比较艰巨的灭火、救人和排险任务,组织灭火力量进行 强攻的战法 A、突破 B、合击 C、夹攻 D、堵截 171、(B)是在火场上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位同时向燃烧
38、区域进攻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分割 D、堵截 172、 (C)是将大面积燃烧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分区, 分别部署力量逐个消灭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分割 D、堵截 173、 (A)是对燃烧区形成围攻态势, 完成战术包围, 发起总攻, 消灭火灾的战法。 A、围歼 B、合击 C、分割 D、堵截 174、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C)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 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A、警戒区域 B、撤离区域 C、安全区域 D、避难区域 175、地面建筑垮塌事故处置中,视情按照(B)的原则进行救援。 A、先救人后救物,先易后难,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 B、先易后难
39、,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 C、先救人后救物,先易后难,先重伤后轻伤,先伤员后尸体。 D、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重伤后轻伤,先伤员后尸体。 176、下列不是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战斗中的作战原则是(D)。 A、先控制、后消灭 B、集中兵力、准确迅速 C、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D、救人第一,灭火第二 177、(A)是消防队伍灭火作战的指导原则. A、救人第一,科学施救 B、先控制、后消灭 C、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D、集中兵力、准确快速 178、下列不属于灭火战术方法的是(D) A、堵截 B、突破 C、夹攻 D、洗消 179、个人防护一级防护标准防护面具为(B)。 A、简易滤毒罐 B
40、、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C、面罩或口罩 D、毛巾等防护器材 180、个人防护三级防护标准防护面具为(D)。 A、简易滤毒罐 B、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C、面罩或口罩 D、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181、个人防护一级防护标准防化服类型为(A) A、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B、封闭式防化服 C、简易防化服 D、战斗服 182、个人防护二级防护标准防化服类型为(B) A、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B、封闭式防化服 C、简易防化服 D、战斗服 183、 进入有毒、 有害和易燃、 易爆泄漏事故现场进行侦检和设立警戒区的人员, 在没有弄清楚泄漏物质的名称和性质前,必须进行(A)等级个人防护。 A
41、、高 B、中 C、低 D、一般 184、在抢险救援行动中,设立警戒应当根据询问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 设立(B),布置警戒人员。 A、警戒锥 B、警戒标志 C、手持荧光警示灯 D、危险标志 185、事故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消防车要选择适当位置 停靠,使用(B)的水源。 A、侧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下风方向 D、就近位置 186、事故现场出现有(C)时,在切断电源不会引发爆炸的前提下,应及时切断电 源,熄灭明火,停止高热设备工作。 A、易燃粉尘 B、易燃液体 C、易燃易爆气体 D、有毒气体 187、处置化学灾害事故,关阀断源时,应由(C)操作或在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42、进行。 A、战训专家 B、攻坚组队员 C、单位人员 D、专家人员 188、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二级个人防护为(A)。 A、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 罐 B、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 滤毒罐 C、全身、简易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D、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189、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一级个人防护为(B)。 A、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 罐 B、全身、内
43、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 滤毒罐 C、全身、简易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D、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190、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三级个人防护为(D)。 A、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 罐 B、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 滤毒罐 C、全身、简易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D、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191、处置大型化
44、工装置、设施、油罐等事故,应及时要求(C)到场协助,及时控 制火势,遏制爆炸。 A、各级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专家 B、特勤中队携带相关救援装备 C、事发单位的技术人员 D、安检、环保、公安、武警等有关部门。 192、处置液化气泄漏事故中,严禁处置人员在(A)的下水道等地下空间的顶部、 井口处滞留。 A、泄漏区域 B、扩散区域 C、警戒区域 D、疏散区域 193、空气中氯气最高允许浓度为 0.002mg/L,超过(A)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A、2.5mg/L B、1.5mg/L C、2.3mg/L D、1.3mg/L 194、液氯比空气重约(C)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A、1.5 B、2 C、2.5
45、D、4.5 195、对接触氯气的皮肤、面部可用(A)冲洗,症状严重者立即送医院诊治。 A、水 B、肥皂水 C、碳酸氢钠水 D、酒精 196、苯在沿管线流动时,流速过快,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很容易引发(B)。 A、单一性爆炸 B、爆炸燃烧 C、泄漏燃烧 D、混合型爆炸 197、 事故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或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时,在扩散区(A)选择进攻路 线接近扩散区。 A、上风、侧上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下风、侧上风方向 D、下风方向 198、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A)。 A、无毒 B、中毒 C、剧毒 D、微毒 199、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为(A)。 A、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46、和处置难度大。 B、扩散迅速,危害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C、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和污染环境。 D、突发性强,危害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易造成交叉感染;政治影响 大和救援难度大。 200、危险化学品槽车泄漏事故特点为(B)。 A、事故频率高、人员伤亡大、易引发次生灾害和救援难度大 B、事故地点不确定、物质性质难判定、事故危险性大和处置难度大 C、易引发次生灾害、人员伤亡大、堵塞隧道交通、经济损失大和救援困难 D、人员伤亡重、容易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交通中断和救援困难 201、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水幕的作用是阻截和稀释现场(D)的浓度,改变其扩 散方
47、向。 A.一氧化碳 B.氯气 C.氧气 D.毒气 202、消除危险源常用具体技术措施有:关阀断源、 (D)等。 A.加强出动 B.强化消防员能力 C.加强警戒 D.堵漏止流 203、当人体暴露在氨气浓度为 35007000mg/m 3时,作用时间(C)分钟人会立 即死亡。 A.10 B.20 C.30 D.40 204、在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救援之前,应明确监护人与救援人员的(A) 。获得授 权的救援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带、救生索等以便救援,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应携 带气体防护设备。 A.联络方法 B.救援方法 C.救援途径 205.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区域救人、作业一定要(A) 。 A.佩戴隔绝式呼吸
48、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B.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穿普通工作服 C.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D.用衣服毛巾撒上水捂住口鼻,穿普通工作服 206.某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后又引发了氨气泄漏和爆炸事故, 由于事故涉及的点多 面广, 需要处置的问题较多,现场救援指挥部在现场外围对整个事故发生环境进 行总体观察并确定了重点区域、危险区域和中心区域后,提出了事故现场控制的 原则。下列现场控制原则中,正确的是(D) 。 A.先一般区域,后重点区域 B.先中心区域,后外围区域 C.先安全区域,后危险区域 D.先外围区域,后中心区域 207.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 (B)用沙土盖压,以防造成更大伤害。 A.必须 B.禁止 C.可以 D.第一时间 208.安全绳可在(C)时做标绳用。 A.登高 B.训练 C.火情侦察 D.破拆 209.火情侦察时在房内行进应尽量靠近(B)墙。 A.非承重 B.承重 C.内 D.外 210.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吸入可因缺氧致死。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 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 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佩戴 (A) , 要求同时有 2 人以上操作, 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A.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B.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 C.正压式氧气呼吸器 D.负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