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871153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大众心理与行为大众心理与行为学习本章内容,将有助于你对以下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流行有何意义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模仿,人为什么会发生模仿行为?何谓感染,感染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其运行机制是什么?什么是社会舆论,舆论的发生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谣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制止谣言的传播?2023-8-172 2社会心理学第一节 流 行流行(fashion)作为一种大众心理现象,代表着一种文化。它是由时尚、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

2、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2023-8-173 3社会心理学一、流行的定义一、流行的定义流行又称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对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崇尚方式。流行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1)流行是对某种生活模式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他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各种各样的流行形象。(2)流行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的某种生活方式。(3)流行是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这个时期之后就不再流行。若长时间持续,就会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成为社会传统。2023-8-174 4社会心理学二、流行的特点二、流行的特点流行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3、新奇性新奇性 现实性现实性 短时性短时性 周期性周期性2023-8-175 5社会心理学新奇性新奇性流行的内容必定是新近发生的新奇样式,这是所有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的特征。流行项目本身是否新奇主要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只要这种项目在当时被人们所接受,并被认为是新奇的样式,就可能流行起来。2023-8-176 6社会心理学现实性现实性流行的内容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开始追求新奇、时髦事物的总是少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只有他们崇尚的样式才会成为众多的人追随的对象。也就是说,社会上某些有地位的人往往处于流行的领导地位。如果一种风尚发生在权威身上,则流传速度就比较快。一般说来,流行只要不违反社会规范

4、,可以允许人们自由地去选择,如女青年穿吊带衫、超短裙等,完全可以由人们任意选择,社会并不禁止。但流行的内容往往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从而具有现实性的特点。2023-8-177 7社会心理学短时性短时性流行的整个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显得非常短暂。流行一般表现为突然迅速的扩展与蔓延,但流行着的东西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消失。例如,社会上曾流行着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魔方,一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十分流行,发展得特别快,但持续的时间不长,红极一时的魔方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在现代社会,电影、电视、杂志,尤其是互联网等传播工具日渐普及,通过大量的宣传媒介,人们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时兴的东西,从而加速了流行的兴衰

5、。2023-8-178 8社会心理学周期性周期性流行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今天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之后也许变成陈旧的东西;今天是陈旧的事物,若干时间以后往往又被看作是新式的。美国学者A.L.克鲁伯曾经研究过妇女时装的变迁,发现1844年至1919年这段时间里,时装的变化大约每5年到25年出现一个循环。流行的变化符合人们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呈“常态曲线”的特点,流行项目的变化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喇叭裤”和“健美裤”的流行,就是流行周期性变化的一个实例。2023-8-179 9社会心理学三、流行形成的原因三、流行形成的原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2023-8-171010社会心理学社会因素(1)流行

6、受社会文化的制约。(2)流行依靠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3)流行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2023-8-171111社会心理学心理因素(1)从众与模仿。(2)求新欲望。(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4)追随流行存在个体差异。2023-8-171212社会心理学第二节 模仿和感染2023-8-171313社会心理学一、模仿一、模仿(一)模仿的概念及特征(一)模仿的概念及特征 模仿(imitation)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自主地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活动过程。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掌握语言以及其他各种技能,必须要借助于模仿。2023-8

7、-171414社会心理学模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非控制性。(2)表面性。(3)主动意识性。(4)相似性。2023-8-171515社会心理学(二)模仿的种类(二)模仿的种类 模仿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模仿的自觉意识性程度以及被模仿对象的不同,把模仿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模仿的自觉意识性程度高低,可以把模仿分成有意模仿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无意模仿。2.根据被模仿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模仿分成对个人对个人的模仿的模仿和对群体的模仿对群体的模仿。2023-8-171616社会心理学(三)影响模仿的因素(三)影响模仿的因素1.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儿童的模仿性大于成年人,。儿童的模仿行为是个人社

8、会化不可缺少的环节。父母总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年龄越大,模仿的行为就越少。2.地位因素。有意模仿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子女模仿父母,学生模仿教师,下级模仿上级。模仿者常常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作为模仿的榜样。3.相似特质。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容易模仿那些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却又与自己有某些相似的人格品质、心理特质或外表特点的人。2023-8-171717社会心理学(四)模仿的理论(四)模仿的理论1.模仿的“本能论”观点在20世纪初,塔尔德(G.Tarde)和麦独孤(McDougall)等人都把模仿看成是一种先天的倾向。模仿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基本原则,由于模仿的结果而产生了群体的规范和价值。模仿是社会

9、进步的根源,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创造,即发明;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同化即模仿。2023-8-171818社会心理学塔尔德的模仿律(1)下降律,即下层阶级具有“模仿上层阶级的倾向”;比方说,像流行这种社会现象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越来越广泛的瀑布式传播。(2)几何级数律,即在没有干扰的理想状态下,模仿行为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流行、谣言无一不是以这种滚雪球的方式扩散的。(3)先内后外律,即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一般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2023-8-171919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习理论这一观点最初以米勒(N.E.Miller)和多拉德(J.Dolla

10、rd)为代表,他们以“强化理论”来说明人类模仿行为的产生。米勒曾以动物实验来证明模仿是后天习得的。在米勒的实验里,他让一只已经熟悉了环境的白鼠在“T”型迷津学中,将该鼠置于出发点,而将另一只不熟悉环境的白鼠放在其后,如果后者跟从前者行动并获得酬奖,后者就会一直跟从前者而行动。相反,如果得不到酬奖的话,后者就不再跟从前者而行动了。因此,米勒认为,模仿是后天通过强化习得的。他曾将模仿行为分为三类,即同一行为同一行为、翻版行为翻版行为和仿同行为仿同行为。2023-8-172020社会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班杜拉(A.Bandura)结合人类的认知过程来研究人类的模仿行为,认为模仿不是先天的、本

11、能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的。他不同意米勒的简单说法。他认为,先前理论的许多缺失之处在于忽略了重要的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亦即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他指出强化与行为有关,而与学习无关。他通过实验发现,成年人的攻击行为如果受到奖赏,小孩就会模仿这个成年人,这就是说强化与小孩的模仿“行为”有关。2023-8-172121社会心理学二、感染二、感染(一)感染的概念和特征(一)感染的概念和特征感染(influence)是个体的情绪反应受到他人或群体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的影响,引起个体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相同情绪反应和行为遵从。感染是一种群众性的模仿。感染有两种,一种是行为方面的

12、感染;另一种是情绪方面的感染。2023-8-172222社会心理学与模仿比较而言,感染具有这样三方面的特征:(1)感染影响的实现不是使感染者接受某种信息或行为模式,而是传递某种情绪。感染是在一种无压力、不自觉的情境中所激起的情绪反应。(2)感染不同于暗示和模仿等单向性的影响。人们相互之间的感染、情绪的传递交流,是双向乃至多向的相互影响。(3)感染是一种群众性的模仿,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对大量的人群产生一定的整合作用。人们相互之间靠感染达到情绪的传递交流,使情绪逐渐趋向相同,进而引起比较一致的行为。2023-8-172323社会心理学(二)感染的心理特征(二)感染的心理特征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交流传递

13、过程,易受感染的个体在感染发挥作用时总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1.情境引起的共鸣性和个体心境的相似性。2.态度的趋同与价值观的同一。3.社会地位的差异导致心理感受的差异。4.理智水平的高低程度决定感染的程度。2023-8-172424社会心理学第三节 舆 论舆论是一种语言化了的大众心理现象,它是在人们意见分歧情况下出现的多数人意见的总和,反映了人们普遍的要求和共同的希望,或对某个事件的一致评价,代表了人们对社会重大事件的一致态度。舆论作为一种社会力量能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控制与引导。2023-8-172525社会心理学一、一、舆论概述舆论概述(一)舆论的概念(一)舆论的概念舆论即众人之论

14、,也就是公众的意见,舆论也称为社会舆论。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众人对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和判断,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意见。2023-8-172626社会心理学(二)舆论的特征(二)舆论的特征舆论的特征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讨论。1.舆论的静态特征包括:公众性 公开性 指向性 评价性 集合性2023-8-172727社会心理学2.舆论的动态特征包括:自发性 灵敏性 流动性 惯性 实践意向性2023-8-172828社会心理学二、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二、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舆论的形成过程(一)舆论的形成过程舆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因素与客观因

15、素的制约。形成舆论的整个过程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问题的起因。2.引起社会讨论。3.意见的归纳。2023-8-172929社会心理学(二)舆论形成的影响因素(二)舆论形成的影响因素舆论为什么容易被人们接受与传播呢?群众主观上早就有了心理感受与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倾向遇到了舆论信息,个人原先的心理状态就被唤醒而转变为个人意见。他们一旦接受了舆论,就很快会把它加以扩散,以致舆论的形式与传播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当个人生活受到挫折与困难不能解决时,最容易接受某种舆论。个人对舆论的接受、扩散与传播,同个人的需要与愿望有关。当舆论和个人的需要、愿望相接近时,舆论传播的速度与广泛就可增强,如果两者有距

16、离或矛盾很大时,个人对舆论就会置之不理,不作反应。2023-8-173030社会心理学三、舆论的作用三、舆论的作用(一)认识和评价功能(一)认识和评价功能舆论是由知情引起,并以自身引起更多的人去知情。这就是舆论的认识功能。但是舆论并不旨在引起更多的人知情或进一步了解客体,告知他人或舆论主体自己要求知道“世界怎么样”,而是旨在评价世界,阐明“世界应当怎样”。这就是舆论的评价功能。(二)预测和指导功能(二)预测和指导功能舆论是社会的耳目和感应的神经,是权威的预测器。从舆情可以探测出舆论的发展势头和趋势。这就是舆论的预测功能。2023-8-173131社会心理学(三)沟通与调节功能(三)沟通与调节功

17、能舆论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见交流和人际沟通过程。沟通是调节的基础,调节是沟通的延伸。(四)激励与监督功能(四)激励与监督功能舆论能够激励舆论主体积极地“伸张自我”,激励未参与舆论的人们打破沉默,主动地参与舆论活动。舆论监督是社会意志的道德法庭,是法律的最好补充。公众通过批评检举、揭发控告、游行示威、媒体“曝光”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023-8-173232社会心理学(五)舛误与蛊惑功能(五)舛误与蛊惑功能负向舆论对社会虽然不具有价值,但却具有功能性影响。例如“上帝创造人类”的宗教舆论传播的不是真理而是谬误,它诱劝人们放弃抗争、听天由命、唱诗念经、超度众生。这种舆论反复传播、不断重复,终于谎言千

18、遍成“真理,阻碍了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湮灭了人们改造世界的积极性。2023-8-173333社会心理学第四节 流言与谣言流言(Gossip)是一种语言化了的大众心理现象,一般发生在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重大关系的情境中,它是广泛传播的有关社会现实问题的无依据的不确切消息。与流言意思相近的谣言(Rumour),是指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简单地说,流言与谣言均是在社会大众中相互传播的关于人或事的不确切信息。2023-8-173434社会心理学一、流言与谣言的概念及特征一、流言与谣言的概念及特征(一)流言与谣言的概念(一)流言与谣言的概念“流言”一词始见

19、于尚书金滕,其文曰:“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蔡沈注云:“流言,无根之言,如水之流自彼而至此。”流言是一种无根据的假消息。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或恶意的传播失真,它包括含有蓄意欺骗因素的流言。2023-8-17353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流言和谣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群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当事件对个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而又缺乏有关该事件的消息,或即便有也使人在主观上产生分歧的时候,流言和谣言便开始流传”。2023-8-173636社会心理学(二)流言与谣言的特征(二)流言与谣言的特征流言与谣言虽有区别,但它

20、们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1.流言与谣言的基础是不确切的信息。这里的“不确切”首先指的是,流言和谣言可能是不准确的,也可能是准确的,但它们是未经证实的。2.流言与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流言和谣言不仅在传播速度上非常之快,而且在传播范围上也非常之广。一旦传播开来其影响就很难彻底消除。3.流言与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同时也是这一过程的产物。2023-8-173737社会心理学二、流言与谣言的产生原因二、流言与谣言的产生原因从流言与谣言产生的原因来看,流言与谣言产生既有某些人类固有的心理基础的影响,也有其他一些实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流言的产生往往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并与社会个人、群体的某些特点

21、有关。一般来说,当认知的客体信息含糊不清的时候,容易产生流言;当人们心情焦虑或者存在认知偏差的时候,容易产生流言;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的时候,容易产生流言。流言的产生是人们的好奇心理、恐慌心理以及发泄心理的社会表现形式。2023-8-173838社会心理学谣言的产生既有制造谣言者认知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谣言的产生常常缘起于人们在观察、记忆、理解等等方面的不足或偏差。由于人与人之间在信息加工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各人的感受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等实际能力强弱不一,于是当传递某一信息时,常常会出现遗漏、颠倒和错误,甚至进行任意的增补或加工。这是制造谣言者认知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22、。也有一些人出于自圆其说的考虑,呈现出这样的心理种倾向,即希望自己的话在别人听来是真实的、合理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发言者便可能有意无意地增补、删改事实,最后终成流言蜚语。2023-8-173939社会心理学三、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三、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一)流言与谣言的传播(一)流言与谣言的传播从流言与谣言的扩散来看,它的传播渠道总的走向是一种链式信息网络,但在其间的诸多分支上,又采取了其他的诸如“集聚式”、“偶合式”和“单串式”等信息传播的网络形式。从流言与谣言的内容变化来看,这种越传越失真的变化取决于传闻的内容、在传播的链式信息网络中所涉及的人数,以及这些人对传闻本身所持有的态度。我们

23、可以从信息的始发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与再传播者这两个方面,来看传闻的内容为什么会变化以至歪曲。2023-8-174040社会心理学从信息的始发者来看,常常是由于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原因,如对事物的观察有偏差、记忆有出入而造成了对信息的歪曲,这种无意的歪曲就造成了他发出的信息是不准确的或不真实的。信息的接受者与再传递者常常会因为这样三个原因,对信息加以夸张和歪曲:(1)削平,即再传者会把给他的信息中的不合理成分削去,重新安排某些情节。(2)磨尖,即接受者再传播时一般总会对原有的信息断章取义,他留下的往往是符合自己的口味与兴趣的,其他的就被舍弃了。(3)同化,即再传者往往会把给他的信息,根据自己的日常生

24、活经验加以“添油加醋”、“生枝加叶”。2023-8-174141社会心理学(二)造谣、传谣和信谣的特定心理(二)造谣、传谣和信谣的特定心理1.造谣心理纵观造谣者的心理动机和心态,可分为以下几种:娱乐心态。抱有这种心态的人从造谣和流言和谣言传播中得到快感,而与其自身的利益并没有显著关联。发泄心态。有些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的竞争,在网上散布对手的不利的流言和谣言,败坏对手的形象,损坏对手的信誉,从而使自己获得有利的地位。2023-8-174242社会心理学2.传谣心理相信流言和谣言的人,往往在流言和谣言与自己利益相关,表现出巨大的传谣热情,准备用公众的力量捍卫自己的利益。3.信谣心理人们会有选择地接收

25、他们想要的信息,或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相信和愿意相信的东西。这叫做人类选择性认识的特点。从众心理也往往会带给人们相信流言和谣言的压力。当周围的人都相信某个流言和谣言时,一个人很难不随波逐流,以证明自己与周围人的一致性。2023-8-174343社会心理学四、如何制止流言和谣言四、如何制止流言和谣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前面的种种分析,我们可以就制止流言和谣言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参考意见:(1)在流言与谣言刚开始传播时,就须准确地估价传闻的性质,即传闻会给社会或个人带来何种结果以及程度如何。(2)如果流言与谣言已经广泛传播开来了,那么最首要的工作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渠道向人们披露真情。(3)要从根本上消除流言与谣言产生的基础与种种动因,首先要保持社会的安定、民主渠道的畅通,并且应该用各种方法提高公众的成熟度和抗干扰能力。2023-8-174444社会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大众心理与行为资料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