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4分)某文献质朴典重,多姿多彩地展示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农耕、征战、祭祀、婚恋、宴饮的风俗和精神期待,并以鲁地的礼乐文化、秦地的兵戎文化等,滋育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灵。它是()A诗经B商君书C离骚D庄子2(4分)史记是西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有史家将其记述人物籍贯的内容摘录如下:“陆贾者,楚人也。”“彭越者,昌邑人也。”(张守节正义:“汉武更山阳为昌邑国。”),蜀郡成都人也。”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以郡为籍贯成为当时惯例B一度出现以封国为籍贯的现象C西汉中期,战国遗风犹存D反映了西汉区域观念的变化3(4分)交子开创时的面值为一贯至十贯,
2、1039年改作五贯和十贯两种,而十贯发行量占80%1069年又改为五百文和一贯两种()A政府滥发交子以转嫁财政危机B纸币为取代金属货币做准备C政府实现货币金融体系的转型D交子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4(4分)清王朝抽去“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的正统论。这一举措旨在()A重构天下秩序B分化地方的权力C促进民族交融D构建统治合法性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 器艺()A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B打破了“华夷
3、之辨”的偏见C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D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6(4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运动浪潮席卷全国各地,被称为“中国第一代电影皇后”的上海影星胡蝶,意在借助其明星效应,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与行为()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妇女事业受到社会关注C上海引领女性运动走向D国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7(4分)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8(
4、4分)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配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来说,就是美的东西”。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A人文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C自然科学的衰落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9(4分)圣马丁面对独立后的拉美曾感叹道:“争取了25年的自由,非但自由毫无踪影,而且在这漫长的岁月里()A源于拉美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B反映了资本主义不适合拉美的国情C折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D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10(4分)1929年,胡佛政府为了履行对农场主提供救济的承诺,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以控制农产品的过剩。这
5、些举措表明,胡佛政府()A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缺乏认识B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干预C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念D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11(4分)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又有学者提出,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A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扩张B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结果12(4分)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A是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B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D推动了和
6、平力量的增长二、材料分析题(共2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
7、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读史指导】材料主旨材料一: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信息解读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第二阶段处于改革初期;第三阶段我是农村改革的深化阶段。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图片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下降的历程。历史结论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与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科技的投入等密切相
8、关。14(12分)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敬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电豪杰务学诗、书;要靡事商贾,为技艺;民以此为教,则焉得无少(多),则欲鼠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领着的发展方向。在被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加,但是,它已经变成人们所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根据上达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
9、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材料三:新政扰教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至1940年之间,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3亿美元。摘编自(美)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材料四:
10、1931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三、论述题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摘编自许伸云历史大脉络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
11、航海时代”,拟一历史观点(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1(4分)某文献质朴典重,多姿多彩地展示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农耕、征战、祭祀、婚恋、宴饮的风俗和精神期待,并以鲁地的礼乐文化、秦地的兵戎文化等,滋育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灵。它是()A诗经B商君书C离骚D庄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农耕、征战、祭祀、婚恋、宴饮的风俗和精神期待”。【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根据“展示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农耕、祭祀、宴饮的风俗
12、和精神期待、秦地的兵戎文化等,这部文献是诗经。商君书不涉及婚恋、宴饮的内容。离骚和庄子不涉及农耕、征战,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4分)史记是西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有史家将其记述人物籍贯的内容摘录如下:“陆贾者,楚人也。”“彭越者,昌邑人也。”(张守节正义:“汉武更山阳为昌邑国。”),蜀郡成都人也。”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以郡为籍贯成为当时惯例B一度出现以封国为籍贯的现象C西汉中期,战国遗风犹存D反映了西汉区域观念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客观历史与撰写历史
13、,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材料“史家将其记述人物籍贯的内容摘录如下:陆贾者,昌邑人也”可知,并未以郡为籍贯成为当时惯例,A项正确;据材料“史家将其记述人物籍贯的内容摘录如下:陆贾者,楚人也”和“彭越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以封国为籍贯的现象体现出战国遗风,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存在现以封国为籍贯的现象,也存在以郡为籍贯的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客观历史与撰写历史,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4分)交子开创时的面值为一贯至十贯,1039年改作五贯和十贯两种,而十贯发行量占80%1069年
14、又改为五百文和一贯两种()A政府滥发交子以转嫁财政危机B纸币为取代金属货币做准备C政府实现货币金融体系的转型D交子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解答】材料显示初期面值较大,后期面值较小,说明交子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4分)清王朝抽去“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的正统论。这一举措旨在
15、()A重构天下秩序B分化地方的权力C促进民族交融D构建统治合法性【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根据材料“清王朝抽去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的正统论”并结合所学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分析作答。【解答】清王朝统治者通过抽离大一统观念中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华夷之辨”内容,强调政权承绪的正统性,D项正确;重构天下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分化地方权力以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根本目的,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促进民族交融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旨
16、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 器艺()A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B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C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D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分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主要考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深入【解答】洋务运动知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没有科学依据;通过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通过材料所述“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李鸿章和王韬把西方的
17、科技认为是中国传播过去的,就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减轻阻力;通过李鸿章的论述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制度超过西方,排除D;故选:C。【点评】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知识补充: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方人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而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860年代开始,推行了洋务运动,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当时中国人。当时的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而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等,而未试图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加以学习,因此在这期间学术
18、思想方面的传入主要藉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媒体,以及洋务机构中为军事目的顺道译介的书籍。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影响非常广泛。许多人以转译日本人所著的西学书籍来接受西学。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对政治的不满又进一步导致知识分子们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五四时期这种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波的西学东渐,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6(4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运动浪潮席卷全国各地,被称为“中国第一代电影皇后”
19、的上海影星胡蝶,意在借助其明星效应,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与行为()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妇女事业受到社会关注C上海引领女性运动走向D国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运动蓬勃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国货运动开展情况,无法说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的主旨是“国货运动”,不是“妇女事业”或“女性运动”、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4分)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
20、。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分析】本题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我国1958年实行大跃进,取消了市场,是新生事物,C正确;1984年我国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仍以土地耕作为主,排除A;材料不涉及土地所有制的调整,土地仍是土地国有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
21、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4分)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配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来说,就是美的东西”。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A人文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C自然科学的衰落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哲学,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格拉斯学派属于自然哲学派,反映出人文精神的觉醒。B材料看不出。C材料信息看不出自然科学的衰落。D材料信息不能证明古希腊出现了学术争鸣。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
22、要搞清楚古希腊自然哲学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内容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9(4分)圣马丁面对独立后的拉美曾感叹道:“争取了25年的自由,非但自由毫无踪影,而且在这漫长的岁月里()A源于拉美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B反映了资本主义不适合拉美的国情C折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D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分析】本题考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拉美虽然实现了民族独立,所追求的民主自由遥遥无期,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拉美独立后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封建势力和殖民势力的阻挠,而非资本主义不适合拉美国情;拉美
23、已经实现了独立,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4分)1929年,胡佛政府为了履行对农场主提供救济的承诺,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以控制农产品的过剩。这些举措表明,胡佛政府()A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缺乏认识B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干预C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念D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分析】本题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胡佛政府为了履行对农场主提供救济的承诺,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并成立了联邦农业局。联邦农业局则以五亿美元的周转金贷款给销售主要农产品的合
24、作社,以控制农产品的过剩”。【解答】材料表明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政府干预的措施来度过经济危机,而这为罗斯福政府后来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程度的新政奠定了基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佛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并不是对经济危机破坏性缺乏认识;“全面干预“夸大了胡佛政府的作用,违背了史实;胡佛政府虽固守自由主义,但材料并未强调这点而是指出它也采取了一些政府干预措施,故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4分)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又有学者提出,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
25、()A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扩张B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结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要求学生结合二战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解答】由题干中“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等信息可知,二战的爆发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的,所以B项正确;ACD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二战的背景和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2(4分)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A是
26、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B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D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解答】根据“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可知,也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多样性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二、材料分析题(共2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
27、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
28、主要方法有哪些?【读史指导】材料主旨材料一: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信息解读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第二阶段处于改革初期;第三阶段我是农村改革的深化阶段。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图片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下降的历程。历史结论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与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科技的投入等密切相关。【分析】本题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1)注意时间限制“197919
29、84年”,这一时期粮食增长显然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同时也应注意科技等因素。(2)由图表来看,显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是波动剧烈,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耕地减少。(3)可从政策、科技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加大资助农业科研和奖励农科成果的力度。故答案为:(1)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2)趋势:波动剧烈。原因从市场经济体制、耕地。(3)方法:政府增加投入;重视科技。【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4(12分)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敬治国者
30、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电豪杰务学诗、书;要靡事商贾,为技艺;民以此为教,则焉得无少(多),则欲鼠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领着的发展方向。在被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加,但是,它已经变成人们所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根据上达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
31、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材料三:新政扰教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至1940年之间,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3亿美元。摘编自(美)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材料四:1931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
32、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分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以及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措施及其影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解答】(1)第一小问的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商鞅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的危害。第三小问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2)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三,作用是缓解
33、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提高社会购买力。(3)本小问的时间及其原因,依据材料三可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第二阶段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解答即可。故答案为:(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发展奠定基础。(2)缓解住房危机,刺激房地产业恢复与发展,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3)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为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
34、度提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点评】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罗斯福新政以及国民经济调整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论述题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摘编自许伸云历史大脉络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拟一历史观点(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35、解答】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518世纪(世界),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得出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阐述:首先,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其次,从对世界整体联系角度分析即可,结合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为: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阐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