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案全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学习中理解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2了解朦胧诗的特征和创作背景。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2领悟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探究、有所发现。3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释疑。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解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情感。2把握诗中蕴含和象征的社会
2、内容。3训练朗读能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曾经,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华夏文明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群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现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创作了一篇篇精彩华章,装点着中国以及世界诗坛,成为耀眼的明星。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朦胧诗潮的
3、代表人物闻名文坛。其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感情发自内心,细腻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2背景资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人们看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热切盼望着祖国早日变成现代化的强国,并且决心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一切。诗人敏锐地捕捉并艺术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这种感受,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3知识链接(1)朦胧诗的概念。朦胧诗
4、,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其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特征。(2)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有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定”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
5、方法。象征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代表诗人:北岛(代表作回答一切)、顾城(代表作一代人弧线)、食指(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江河(代表作星
6、星变奏曲纪念碑)等。4文体知识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和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5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熏黑(xn)隧洞(su)蜗行(w)干瘪(bi)淤滩(y)驳船(b)纤绳(qin)簇新(c)胚芽(pi)笑涡(w)绯红(fi)伤痕累累(li)迷惘(wng)薄
7、纤(2)词语释义隧洞: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凿开或挖掘成的通路。蜗行: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行,比喻行动迟缓。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路基:铁路和公路的基础,一般分为路堤和路堑。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飞天:传统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簇新:极新;全新。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胚芽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笑涡:笑时脸颊上现出的小圆窝。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3)词语辨析“迷惘”和“怅惘”两个词都有“失意,精神恍惚”的意思。“迷惘”侧重于“迷”,指由于分辨不清而
8、深感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怅惘”侧重于“怅”,指由于内心伤感或有心事而没精打采。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节写了什么内容?答案示例:一共有四节。第1节写祖国在漫长岁月中所经受的苦难。第2节写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充满希望,盼望着美好生活变成现实。第3节写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祖国又焕发了新生。第4节写“我”的宣言要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2这首诗可以划分为哪两部分?这两部分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答案示例:第1节和第2节为第一部分,第3节和第4节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第二部分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
9、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3请你简要分析作者在整首诗中的情感变化。答案示例:作者在第1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第2节承接第1节的情感,虽然痛苦,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第3节则因为看见了簇新的理想,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是激动;第4节激动喜悦进一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愿望。(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第1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写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10、”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此节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祖国灾难深重的过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感伤和沉痛之情。2第2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答案示例: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前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蜗行摸索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驳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膊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前节是一以
11、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3联系写作背景赏析第3节,说说第3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后四个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引领下,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陈腐意识,只有挣脱了“神话的蛛网”才能诞生“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象征着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这四个意象都充
12、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在经历苦难之后又重新苏醒,又充满生机而感到欢欣和鼓舞的心情。4作者在第4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作者在第4节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以及自由。四、课堂小结此诗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共分四节,自然地显示出诗歌思想层次和感情段落的分明。在此诗中,有诗人对于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亦有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
13、1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_、_;按体裁可分为_、_、_、_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_、_。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_。作者_,原名_,中国当代女诗人,_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_等。3本诗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明晰。第1节,作者回望祖国_的历史,心情_。第2节承接第1节的情感,却在痛苦中蕴含着希望。第3节,感情的基调_,作者的心情转变为_。第4节,全诗的感情达到高潮,作者表明了要_的愿望。答案示例:1.格律诗自由诗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叙事诗抒情诗2.舒婷的诗舒婷龚佩瑜朦胧诗派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3.贫穷落后痛苦悲伤开始上扬欣喜高昂为祖国奉献一切二、新课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朦胧诗的相关知识,通过梳
14、理诗歌的结构,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还结合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进一步理解了作者对祖国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文本,品味分析重点词句,从中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三、合作探究(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你是如何理解“飞天”这个意象的?答案示例:“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过极盛的世纪,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这种意象的大幅度跳跃开拓了诗意的空间,引起了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思索,迫使我们去追寻
15、那实现希望的途径与答案。2你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答案示例: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3第4节中“迷惘”“深思”“沸腾”这些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些词语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答案示例:不能调换。因为这是根据祖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变化来排列的。“迷惘”是青年一代在往昔的艰难岁月里感觉到的苦闷,“深思”是为祖国担忧,但是看到现在历史的转机,于是变得“沸腾”。这不仅
16、仅是历经浩劫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也是对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4诗歌每节末尾“祖国啊”的感叹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作者发出这种感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示例:诗的每一节,都用“祖国啊”作为结尾。第1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难以言状的悲哀;第2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呼唤,包含着几多痛苦,几多希望;第3节的“祖国啊”是欣喜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第4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我”是什么样的形象?答案示例:诗中
17、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2本诗是如何抒发对祖国的情感的?答案示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反过去某些诗歌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赞美祖国母亲的歌,表现经历苦难后人们对于祖国的认识、思考和情感。这首诗写于1979年,苦难尚记忆犹新,废墟上又升腾着希望,痛苦与欢乐,失望与信仰交织于人的内心。人们看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热
18、切盼望着祖国早日变成现代化的强国,并且决心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一切。诗人没有正面铺陈,直接抒情,而是敏锐地捕捉并艺术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这种感受,并别具匠心地把对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属于意念性的感受转化成意象的“我”,而后又把“我”转化成鲜明的形象,超越着特定的时空,在广阔的宇宙之中,复杂的心态迸发出悲怆、激昂的祖国恋歌。这种直接把意念转化为形象的方法,使人耳目一新。(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这首诗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示例: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二是诗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运用了
19、象征、隐喻的手法,尤其是使用了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2赏析本诗在意象使用上的妙处。答案示例:诗中没有直接的议论,而是选择一系列意象表明“我”和祖国水乳交融的关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形象虽然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在总体上不仅构成了内在统一的美,而且给读者以更大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写到祖国的历史时,作者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一系列意象,概括了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则象征了祖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只是世世代代
20、的憧憬千百年来未曾实现,显得新奇准确。在写到祖国的新生时,诗人以“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作比,把生机勃勃的祖国新貌生动地描绘出来。这一组组形象,是作者内心强烈的感情与客观事物,与对祖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哲理性认识互相渗透而凝成的意象,这种“意象叠加”的方式,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也更广阔,更具有立体感。(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阅读鲁迅的自题小像并简要赏析。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赏析: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那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作者运用
21、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的对处在“风雨如磐”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因忧虑而心情沉重,最后激昂慷慨地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诗中通过用典、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风雨如磐”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和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香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的热爱、赞颂之情;最后写要以血来奉献“轩辕”代指的祖国,更使爱国主义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四、课堂小结在这首祖
22、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也应该继承信念,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2*梅岭三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2品析凝练、含蓄的诗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1领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2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
23、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本诗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留下的除了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身影,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陈毅元帅当年在梅岭写下的
24、“绝命诗”梅岭三章。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72年于北京逝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2背景资料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
25、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伏(f)丛莽(mng)旋(xun)旌旗(jng)阎罗(yn)国门悬(xun)诸君(zh)捷报(ji)血雨腥风(xn)旋台(2)词语释义旋:不久、随即。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涯:边际,止境。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26、”。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给每首诗起一个小标题。答案示例: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27、。(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2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死亡近
28、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志、冷静的神态,集中地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句是对首句的回答。3第二句有什么含义?答案示例:第二句表述了艰难创业中经历过很多的战斗,暗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愤恨感情。4第三、四句运用“泉台”“阎罗”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泉台”“阎罗”的传说,赋予诗歌浪漫色彩,体现出诗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精神。5“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
29、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6第二首第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第三、四句写诗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表达了诗人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7“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8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答案示例: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回忆十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
30、,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展望未来,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9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示例: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第三首前两句中“投身”“应有涯”有什么含义?答案示例:“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应有涯”表明诗人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坚持斗争的精神。2将“血雨腥风应有涯”中的“应”换成“该”可以吗?为
31、什么?答案示例:不能换。此句中“应”这个副词表明诗人坚信反动镇压必定会有尽头,会结束;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如果换成“该”字就没有了这样的效果。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4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答案示例: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
32、。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5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答案示例: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探究课文的主旨。答案示例:这三首诗中,诗人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
33、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答案示例: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
34、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2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绕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陈毅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
35、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被捕就义前藏于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其意义深远,感情强烈。(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阅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简要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6、。赏析:这首诗抒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首句“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初闻”紧承“忽传”,“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泣的真实表现。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对“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37、。“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四、课堂小结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作者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
38、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梅岭三章视死如归、乐观坚定3*短诗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五首诗歌。2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过程与方法1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和蕴含的深刻性。2揣摩品味诗歌凝练、贴切、丰富而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现当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思辨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和蕴含的深刻性。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9、。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多声部式的结构和热烈汹涌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短诗,这些诗歌篇幅短小,却精悍隽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韵味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诗作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
40、难的岁月等。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其创作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汲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诗作有断章雨同我等。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2背景资料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萧红
41、墓畔口占是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断章创作于1935年,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风雨吟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风雨吟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诗人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墓畔(pn)漫漫(
42、mn)风雨吟(yn)舵手(du)卷舍(2)词语释义口占: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闲话: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3)词语辨析“繁多”和“繁杂”两词都有“内容多”的意思。“繁多”是指种类多、丰富。“繁杂”是指(事情)多而杂乱。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答案示例: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2断章虽只有三十
43、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答案示例: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3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来。答案示例:“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请结合月夜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
44、首诗的象征意象的理解。答案示例: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2“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意味?答案示例:“口占”一词表明这首诗不是作者刻意为之的,而是其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素养的自然流露。3断章共四行,分为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答案示例:第1节:以“桥”为中心营造意境。将“你”与“风景”进行主客体转换,巧妙地传达出对宇宙人生的整体性的
45、哲学思考在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但又互为关联。第2节:以“夜”为中心营造意境,表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4怎样理解“大地风雨的海上”这一意象?答案示例:“大地风雨的海上”是一个独特的意象,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他对未来感到茫然。这个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5阅读统一,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46、。答案示例: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结合加点词,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答案示例:“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他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答案示例:“一束红山茶”为诗篇带来了一抹亮色。萧红爱花,也常在作品中写到各式花卉,如今诗人为她送上一束鲜艳的山茶花,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此句描绘了一种惯常但是又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之间纯真的怀念和深切的哀思。(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答案示例:“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诗人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萧红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也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也是二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