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的演变教学目的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教学设想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课文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
2、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投影)语言的演变作者及课文简介本文作者为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
3、名的语言学家。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年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2003年9月,为纪念他,他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本文选自吕叔湘的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全文分
4、四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语言小常识提到语言,我们天天都在使用,那么语言包括几个组成要素呢?一是语音,二是意义,三是语法。那么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变化的呢?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解题 本文的题目的语言的演变。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语言”,还是“演变”?是演变演化、变化。本文就是讲语言的变化的。这说明本文是属于说明文中的“事理说明文”。 研析文章一、学生自读全文问题:1、根据简介,给三个部分标出题目。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差
5、别和演变的?3、在文中划出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的语句,并标上序号。二、文章分析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问题一:语言变化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在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第1段)问题二: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比较法古今比较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明确:1、字形: 2、字义: (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在分。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3、语法问题四:作者在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时,除使用举例法、比较法之外,还使
6、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分项说明。问题五:体会第一部分写的作用。这一部分是分析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总的介绍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给人一个总体、概括的认识总写,下面二、三两部分则分别对语言的演变进行说明。过渡语:(问题:大家看第二、三两部分从哪个方面来说明语言的演变的?先写的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哪一方面?为什么?)明确:分别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因为语汇联系人民生活最为紧密,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先写、详写。第二部分:说明语汇的变化问题一:根据事先的阅读要求,在文中划出表明语言演变的语句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l段);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
7、,有些词出现了(第2段);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第3段);4、生活的改变,使许多词的意义起了变化(第4、第5段)。(1)词义的扩大(第6段);(2)词义的缩小(第6段);(3)词义的转移(第7段);(4)语义的弱化(第8段)。换一个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1、很多古代单音词现在多音化了,2、有的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第9段),3、有些词的变换是由于忌讳(第11段)。这一部分既说明了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情况,又指出了变化的原因。问题二: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举例法、比较法、分项说明问题三:本文举例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明确:所举的例子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关,为人
8、们熟悉的例子。读起来毫无堆砌、枯燥之感。读者从大量的例子中,对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有了具体的了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第三部分,说明语法、语音的变化问题一:在语音、语汇、语法三者说明中,哪个最详,哪个最略?为什么?明确:语汇最详,语法最略。因为语法与语汇、语音相比,最富稳定性,古今变化不大,所以写得最略。问题二: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1、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在不用了;2、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是古代没有的。问题三: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明确:由于汉字不是标音为主的文字,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样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不
9、易为人们所认识,其实古今汉语语音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文章边举例边说明古今语音变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就“平仄不调”了;又其次,一些用形声法造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读就不可理解了。 本文第一部分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一段为例,通过这个有趣而又典型的语言现象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短短一段中,有古今一致的字,又有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两样的字;有即使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部分的字,又有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使用受限制的字;还有这里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
10、不用了的字;既有语汇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又有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一段语言现象比较典型、复杂,所以只需一例便可以比较全面地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一段邹忌比美的故事,生动有趣,是人们很熟悉的,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也容易为读者理解。 写作特点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头一段为例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运用了举例说明的写法。接下去便分别从字的意义、用法不同和语法也有差别两个方面来说明;在说明字的意义、用法的不同时,又分三种情形一一说明;在说明意义没有变,但现在不能单用的情形时,又分“有的构词能力
11、还比较强”, “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两种情况来说明,这些都是用了分项说明的写法。在分项说明时,又逐条举例。另外,在说明古今语法方面的差别时,既说这句话古代怎么说,又说这句话现代怎么说,并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运用了比较说明的写法。这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古今汉语的差别说得清楚明白,给人留下了具体而深刻的印象。2、语言通俗、准确、严密。例如:“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这一段,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像平常说话一样朴素易懂。并且用“作为连词的”、“表示从属关系的”、“起指代作用的”来分别限制“而”、“与”、 “之”和“者”,又用“只见于”、“只用于”、“不大用于”、“尤其不用于”来说明这里所说的 “而”、“与”、“之”、“者”在使用时受到的限制,用词极有分寸,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轻松一下歌曲欣赏:中国话课外作业:1、自读本单元的其他说明文2、完成单元训练3、预习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