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 8 8 课时)课时) 1.1.光和影光和影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光和影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 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 本课将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影子有许多特点, 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有大有小,有方向等。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光源和影 子。教材第一部分以影子游戏导入,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而后揭示什么是光 源。 第二部分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 关系。 【学情分
2、析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经历过较多的探究活动,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 累了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影子随着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而改变等, 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不足的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如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 有初步的思维能力,但缺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 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光源是指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 3.物体影子的长短、
3、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 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小组合作完成光和影的探究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4、。 2.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影子的规律。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电筒、4 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 小组:手电筒、4 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作业本。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设 6 6 分钟)分钟) 1.播放手影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谁也能试着跟大家展示手影戏。需要哪些准备呢?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利用投影机的灯光,学生现场做手影 3.小结: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光
5、、遮挡物、屏) 4.揭题:影子有哪些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认识光源(预设二、联系生活、认识光源(预设 6 6 分钟)分钟) 1.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 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预设: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 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2.小结:光源就是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3.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吗?(预设: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 光、激光等。月光和镜子不是光源,熄灭的电灯也不是光源)。 三、自主探究
6、、获取新知(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2020 分钟)分钟) 1.出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找一找影子的特点。 (预设:长短不一样,方向不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点?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预设:跟物体的形状,光照射的角度,照射的远近等有关系)。 3.教师出示一个小木块,在同学面前用手电筒远近不同的位置照射,你发现了什么?(预 设:影子是可以变化的)。 4.影子还有很多特点,我们一起来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的准备:手电筒、A4 纸、木块 5.请仔细阅读书本 25 页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三个探究实验。 实验提醒: (1)探究手电筒从不同远近照射同一木块实验时,
7、要保证手电筒和屏的距离不变,移动 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 (2)每完成一个实验,尝试着在 A4 纸上画出影子,并且尝试着分析、推理得出每个实验 的结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3) 实验探究和讨论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 6.实验探究影子特点。 7.汇报交流 (在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得出每 个实验的结论后,还要要求学生在学习单(课本 25 页)上尝试画出影子形成的光线图,大致 能通过画图找出影子的位置,能了解影子的长短。) 8.小结: (1)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
8、系;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 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角度越 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物体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也不同。即物体影子与光源所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形 状有关。 四四、课堂延伸、巩固应用(预设、课堂延伸、巩固应用(预设 8 8 分钟)分钟) 1.出示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举例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应用。 4.利用投影仪再玩一玩手影游戏,边玩边思考: (1)如何把手影变的大一些? (2)你能利用投影仪展示 3 个以上自
9、己不同的影子吗? (3)假如我们身上没有手表及其他计时工具,你能根据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来估计 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吗? 5.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光和影光和影 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月亮 B.镜子 C. 点亮的日光灯 2.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 方向相同 3.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大小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 )。 A.长短相同 B.长短不同 C. 方向
10、不同 2.阳光下的影子阳光下的影子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阳光下(室外)研 究光和影的关系,是对上节课的探究活动光和影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 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延续,同时还为学生接下来学习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教 学内容做好了准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 律。 教材共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变化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并进一步深刻认识影子和光源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的记 录,学生把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反映影子长短随
11、时间变化的规律。由于阳光下的影子变 化所需观察时间较长,课堂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建议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探讨 并实施实验活动,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下一节课开展数据整理和交流活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且有一部分学生能画出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由西到 东变化的, 了解影子在正午的时候是最短的。但五年级的学生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往往缺乏 耐心, 特别是在等待时学生难以根据目的耐心的坚持观察和记录,希望通过本节课的长时间探 究实验,学生能够初步克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并认识到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体会到真实观察和记录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而且
12、,五年级学生虽然能够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自 主探究, 但他们对于数据的整理能力还是相当缺乏的,他们更习惯于借助表格中的数据来发现 规律,对于能够“可视化”地呈现物质变化规律的图表认识还处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3.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时,影子最长。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根据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五上光
13、单元 教学设计 3.根据绘制图表,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4.说出生活中人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应用。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实验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如实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数据进行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人类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设计的计时仪器,能够分析其结构和原理,并能够自 己尝试设计和制作简易日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和记录;整理实
14、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长 4cm 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 纸,铅笔、指南针,地平式日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一、 初步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初步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预设(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提问: 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说说我们 的推测及理由。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开展教学。 学生初步说出太阳的位置变化和物体影子的位置变化,并画一画。 二、实验观察二、实验观察(预设(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出示实验
15、材料,提问:你认识这些材料吗? 简单的了解实验的材料:长 4cm 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 纸,铅笔、指南针,并说说它 们的作用。(注意:选择的小木棒不宜太长) 提问:你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阳光下小木棍影子的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讲解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并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 A4 纸上做好标记,并用重 物固定。 实验装置图示及说明: (1)超轻粘土用来将小木棒固定在 A4 纸上,方便学生测量影子。 (2)选用 4cm 长的小木棒是为了防止影子太长而无法在 A4 纸上记录完整。 (3)A4 纸比较轻薄,难以固定,也可以用泡沫板、塑料板或书本来当底座,将 A4 纸黏贴于 上面。 2.讨论观
16、测记录的内容: 提问 1:如何选择观测地点 提问 2: 要记录哪些内容?怎么记录? 引导学生说出: (1)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 (如何使用指南针定方位;如何将实际方位与纸上记录的 方位协调一致) 观测前 A4 纸应该先画一个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十字方位。 (2)影子的长度 (3) 观测记录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3.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空旷的,日照时间长)。 课堂上,每隔 10 分钟观测记录一次;课后,在其它课下课后观察记录,直到放学。 教师在巡视时要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并鼓励学生在等待过程 中注意耐心观察。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数据整理一、数据整理
17、(预设(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尽可能充分表达他们的发现。 2.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整理这些记录,以便我们能更清楚的找到它们的规律?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由于我们测量的数据表较多,比较杂,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数据分类处理。我们可以 将“影子的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绘制成柱状图,它能更容易地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也能 获得更多的信息。 讲解柱状图,指导学生将影子的长短变化绘制成柱状图。 教师将其中一组的数据汇于 ppt (1)从柱状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一天中,上午的影
18、 子逐渐变短,到正午时影子最短,下午时影子逐渐变长,傍晚时,影子最长。板书:长短 长 (2)你能试着解释下影子长短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上午的时候太阳逐渐升高,太阳照射的角度逐渐变大,所以影子会越来越短;到了正午的 时候太阳照射的角度最大,影子的长度最短;然后到了下午太阳要慢慢下山了,太阳照射的角 度逐渐变小,影子的长度就越来越长。 (3)再想一想,清晨太阳刚出来时,用我们的装置去测量影子的长度可能会有多长呢?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周末的时候起个大早,再用我们的实验装置测一测清晨太阳刚出来时 的影子长度,和同一天太阳落下时影子的长度比一比,看看哪个影子更长。完成实验并有记录 和
19、照片为证的同学可以获得积分奖励。 3.对比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你有什么发现?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太阳的方向:东偏南西 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变化是由西偏北东 二、“光影”运用二、“光影”运用日晷的认识日晷的认识(预设(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1.出示地平式日晷,古人利用日晷来计时,你能说说日晷计时的原理吗? 日晷的结构:晷面和晷针 2.出示日晷计时的补充资料。 (1)地平式日晷: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 理纬度。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由于日晷的产生是从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而开始的,因此最早的日晷可能 是地平式日晷。
20、但它必须在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的条件下,根据表影随时间变化的 实际情况来进行刻划,这显然是不方便的,但如果采用均匀刻划的方法又会带来相当大的计时 误差。这是地平式日晷重大的缺陷。 (2)赤道式日晷:晷面为赤道面,晷面和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即为当地的纬度。晷盘上的 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 纬度地区使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 长短变化:长短长 方向变化:西偏北东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自主作业:选择一天,在同一个地方,利用实验装置测量、记录太阳刚出来时影子的长 度和太阳快落下时影子的
21、长度,比一比哪个时候的影子更长。 2.课堂练习选择题 (1)同一时间和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 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2)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 A.位置保持不变 B.方向保持不变 C. 长短发生变化 (3)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 5 米。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 应该发生在( )。 A.早上 B.上午 C. 下午 (4)太阳下,将一根 10 厘米的铅笔笔直立在地上,测得其影子的长度 5 厘米;同时,测 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 2 米。旗杆的实际长度大约为( )米。 A. 2 B. 2.5 C. 4 (5)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
22、(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 A. 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B.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最短。 A.早晨 B.正午 C. 傍晚 3 3. .光是光是怎样传播的怎样传播的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是五上光单元的第三课。“光沿直线传播”是本单元的核 心概念,在核心概念基础上需要认知的“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概念是第二层级的概念, “光的散射和成像原理”是第三层级的概念,其他内容则是运用概念解释一些光现象或者运用 概念的一些小制作。对于光的认识,小学生一般只要达到二个层级就够了。 本课前面有光和影和阳
23、光下的影子两课,学生对光和影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 对“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进一 步的实验验证,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 本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教科书是 从学生生活常见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 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个环节: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教科书详细介绍了实验器材、方法和步骤、学生要在图 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教科书中的左图,
24、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 的光柱可以依次穿过小孔投到纸屏,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教科书中的右图,因为不是所有的 小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射进第一个小孔,就被挡住,所以光屏上没有光斑。通过两次对 比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第三个环节:解释影子为什么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在明白了光是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希望 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以及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光” 是一常见的物质, 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光源也非常多, 平时通过科普读物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个概念,但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光的传播“路径”怎样的。 而且学生对于传播“路径”都有自
25、己的观点,对于路径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 并思考,只是知道这个概念,并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 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欠缺。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敢于猜测,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五上光单元 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光是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每秒 30 万千米。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
26、什么会有影子。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指星笔、激光笔 小组准备:小组准备:小手电、3 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无孔 KT 板、票夹、黑色厨房下水 软管、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集问题一、聚集问题: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时间猜测
27、光是怎样传播的(时间 3 3 分钟分钟) 1.你知道光有什么本领?我们知道光源都会发光,太阳是我们地球最大的光源,那你觉得 太阳的光是以怎样的形式到达地球的? 2. PPT PPT 出示出示 把你的猜测画下来,并写出你的依据。 3.学生汇报并质疑:这样猜测的理由是什么? 4.出示并打开激光笔。你看到黑板上的这个红点(光斑),从这个发射器到黑板之间,我 们看到它的连接线了吗?那它是否存在以曲线的形式或波浪线的形式传播到黑板呢? 5.提示课题: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就是光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究真相二、探究真相:自自主设计并主设计并验证光是怎样传播的(时间验证光是怎样传播的(时
28、间 2020 分钟分钟) 1.引导:光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的,如果它是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怎样证明?如果 它可以以曲线或波浪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又可以怎样来证明?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 说 一说你能怎样的方法来证明?(2 分钟) 2.交流汇报,同学们说一下哪些能在我们课堂实现,哪些只能在课后? 3.根据材料来设计方案: (1)PPT 出示实验器材:小手电、3 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无孔 KT 板、票夹、 厨房下水软管,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组内交流方案。 (3)组间交流方案。 【预设一】把三张打孔的长方形卡对齐并用票夹固定,最后一张无孔 KT 板。打开小手
29、电, 观察无孔 KT 板上的现象。 【预设二】把三张打孔的长方形卡对齐并用票夹固定,将中间第二张位置向左或者向右移 动,打开小手电,观察无孔 KT 板上的现象。 【预设三】拉直黑色厨房下水软管,用小手电在一头照射,观察现象。 【预设四】弯曲黑色厨房下水软管,用小手电在一头照射,观察现象。 4.学生开展实验,老师巡视。 PPT 出示实验探究要求: 安全实验,团结协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记录证据方式:文字或图画。 实验完成后,整理材料并讨论汇报形式,确定汇报人员。 三、三、研讨研讨真相:在实验中真相:在实验中我我发现了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光是直线传播的(预设(预设 1 10 0 分钟)分钟)
30、1.聚焦问题,展开汇报 (1)你们小组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为此你们用了几种方法进行验证。 (2)这验证实验你们是怎么做的? 2.汇报组以边演示边介绍方式进行介绍,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 (注意:在汇报时不要着急,让学生把话说完。要帮助学生理清他们的方法,以及用此方 法得出的结论。) 3.一次实验能否得出:光是直线传播?其他组的其他方法介绍一下。 4.其他组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光的传播路径。 板书: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四、拓展证据四、拓展证据:多方多方支撑支撑结论(时间结论(时间 5 5 分钟分钟) 1.PPT 出示解释影子的形成:回顾一下,由于我们的人是不透明的,当我们站在阳光下 会形成
31、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吗? 2.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生举例说明。预设:广场上的灯,车灯,阳光,大雾天的灯 4.PPT 出示展示图片。这些图片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5.小结:出示指星笔,让学生看看直线传播的光。 6.PPT 出示微课: “人类如何测量光的传播速度”。 光是直线传播的,它传播的有多快呢?比汽车快,飞机快?同学们都认为是很快,老师举 个例子: 用世界上最快的飞机 x43A 约每小时 8000 公里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 2 年,飞驰的 的汽车每小时 100 公里,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 171 年。那么你
32、知道光从太阳到达地球要多少 时间吗? 板书:光的传播速度达到了每秒 30 万千米。 五五、当、当堂堂检测(检测(时间时间 2 2 分钟分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 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 直线传播 光传播速度:每秒 30 万千米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光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直线 C折线 (2)光在空气中以每秒( )的速度传播。 A30 行米 B30 万千米 C340 米 (3)从太阳到地球,光要旅行 8 分钟,那日地之间大约( )千米。 A240 万 B2400 万 C.14400 万 (4)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33、A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区,这 就是影子了。 B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后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 是影子。 (5)影子总是在物体( )的一侧。 A对光 B背光 4 4.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 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 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学生们经常玩这样的游戏,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文具盒在 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不少学生还会制作多种反光玩具,如潜 望镜、万花筒等等,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
34、种基础上展开的。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照亮目标”;第二部分是“运用光的反射”。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在科学课中已经学了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知识, 知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会发生变化。关于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学生会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其他物体上,本课 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光碰到镜面而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光的反射及运用。 2.制作简易潜望镜。
35、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 难点:学会画光的传播路线 五上光单元 教学设计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教师:PPT 课件、潜望镜模型。 小组:手电简、遮光板,乒兵球、平面镜、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3 3 分钟)分钟) 1.利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我们看教室外
36、阳光灿烂,教室 黑板上却没有一丝阳光,你们有办法把外面的太阳光请到黑板上吗? 2.说一说他是怎样做到的。 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照亮目标(照亮目标(1 10 0 分钟)分钟) 刚才, 有同学用平面镜就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我们也来玩 一个游戏照亮目标。 1.小组讨论:(1)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2)具体选用什么实验材料、采用什么方法、 实验 步骤、小组人员分工等问题。 2.分发材料,学生分组活动 (1)根据讨论的实验方案分步进行实验操作。 (2)边操作边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展示自己画好的光线图并描连光是怎样传播的。 3.出示课件并讲解光的反
37、射。 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反射光的传播路线 (1)在这个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2)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光的传播路线,你还能发现什么?预设: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5.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通过刚才照亮目标的活动,我们发现了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了 回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另一个特性一一反射 板书课题:光的反射 三、运用反射(三、运用反射(2 20 0 分钟)分钟)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一些难题。 1.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反射的例子 还能举出我们生活中运用光的反射的例子吗?学生先说
38、说课前收集的有关材料(a.汽车观 后镜 b.额镜 c.灯 d.汽车车灯 e.手电简 f.墙都剧成白色等等) 2.师生共同分析汽车的反光镜和医生用的额镜。 (1)分别观察图:a.汽车反光镜是怎样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的? b.医生为什么用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2)在图上画出光的路线图。 3.阅读课文资料:科学家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4.解释: (1)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上灯罩? (2)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5.用光的反射原理做潜望镜。 (1)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今天我们也利用光的反射做一个观察工具 潜望镜。(出示潜望镜)让学生蹲在桌底试验一下潜望镜的“妙
39、处”。 (2)学生自学课本上第 32 页制作方法。 (3)分发制作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潜望镜。(师提醒注意镜片放置的位置、角度以及镜面的 朝向)。 (4)让做好的同学检测一下效果。(没制作好的同学下课接着做) 四、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5 5 分钟)分钟)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认识反光的危害。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五、课外拓展课外调查光污染的危害及原因(五、课外拓展课外调查光污染的危害及原因(2 2 分钟)分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 光的反射 光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面镜 医生额镜凹面镜 潜
40、望镜的原理光的反射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一、活动记录 二、课堂练习 1、填空题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 ,也叫反光,反射 光也是以 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 、 、 。 2、选择题 教室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3、简答题 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5.5.光与热光与热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 4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从第 5 课开始, 要着手研究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 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
41、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 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 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并且知道阳光越多、 越强, 温度就越高;阳光越少、越弱、温度就越低。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如何 把光线会聚起来,能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一块内容首先初步了解热光源和冷光源,然后推测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高低的关系, 接着实践光的多少与强弱的关系,最后探究得出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那怎么得到强弱不同 的光呢?通过玩镜子,初步利用镜子反光的作用,体验汇聚光线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
42、计 的温度产生变化的过程,发现光与热的关系。同时,镜子的数量从少到多,不同数量的镜子会 聚光线,投射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与一面镜子相比较,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出现呢? 通过实验、记录、研讨活动,总结自己的实验结论,学生可以认识到镜子数量由少到多, 投射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产生的温度有差异,镜子数量少,光线会聚少,温度计显示温度低; 镜子数量多,光线会聚多,温度计显示温度高。 第二块内容,除了通过多面镜子可以得到强光,还可以用凸透镜或者凹面镜得到强光和高 温。通过用凸透镜和凹面镜的实践,发现它们也能会聚光线。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 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光很强,温度很高。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
43、镜也能会聚太阳光, 产生高温。人们利用凹面镜的能会聚光线的特点,发明了太阳灶,点燃了奥运会圣火。普利斯 特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发现了氧气。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用类似镜子的材料玩过聚光的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将光线 会聚在一起能产生高温,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多面镜子会聚光线比一面镜子会聚光线得到的 温度更高的规律。但是,除了镜子,是否还有其他材料也有这样的效果,产生这种现象,学生 的体验不多。 五上光单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4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对光合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4.自觉地将实验结果和假设相对照。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怎样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难点: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考,证明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教师:
45、多媒体课件,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凹面镜、凸透镜,背阴的墙面(事先踩好点)等。 小组:每组 5 面小镜子、1 个温度计气温计(事先把温差大的删除)、凹面镜、放大镜、 作业本。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课题(预设一、聚焦:导入课题(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复习旧知识引入: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光源。知道打开的电灯是光源,屋外高挂天空的太阳是光源, 你还知道哪些是光源吗? 2.了解光源的分类: 一类是冷光源,这些光源只发光,不发热,比如:萤火虫、日光灯。 另一类是热光源,这些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 材料准备:可调节灯光明暗的台灯 老师手上
46、有一只台灯,打开旋钮,你们看见什么?(灯光),请一位同学上来,感受一下 灯光外灯罩这里的温度,什么感觉?(热)。这台灯是光源中属于热光源这一种类。 随着旋钮的转动,灯光怎样变化的?(明暗变化,也可引导是光线强弱的变化)。台灯的 光线有强弱变化,那么光的强弱会影响周围的温度吗?光的强弱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热量) 。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如果,把台灯换成太阳呢?你觉得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呢? 4.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5 课光与热(板书课题) 二、二、探索探索: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预设: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47、预设 8 8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 5 面镜子、1 支温度计-气温计、胶带纸、作业本 过渡:怎么可以用实验和数据来证明我们的思考呢? 1.热量的大小用什么来检测呢?(温度计气温计) 2.我们有什么办法创设强弱不同的太阳光呢? (如果给小组提供镜子, 你们有办法了吗?) 3.有了材料,那我们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让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4.师生一边讨论,一边出示作业本的记录表(作业本 P24.1)。 镜面数 0 1 3 5 光的强弱 测得温度 5.注意事项:-PPT (1)各组商量好每个同学的任务分工,人人要参与。 a.气温计根据镜子在地面位置的摆放,用宽胶带贴在高度合适高度合适、背阴的墙面上背阴的墙面上。 (说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