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69518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将引发 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 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 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 学会一些认识地形的方法, 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学情分情分析】析】 学生最熟悉的并非是旅游所见的地

2、貌,而是自己的家乡的“地形” ,但这种地形名称是什 么、有什么特点,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即使,学生平时听到过或看到过“高原、山 地、平原、丘陵、裂谷系、盆地”等地形的名词,而对于这些地形的名称和实际的地理意义无 法作一一对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湖泊、峡谷等多种多样 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初步学习观察地形图的方法 2.能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并与实景图像相对照,形成对地形的初步认识。 科学科学态度态度目标:目标: 培养研究地形及其变化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3、。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通过观察地形图,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难点:区分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特点。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3D 中国地形图、3D 世界地形图各一张、记号笔、纸条 10 张。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磁铁、3D 中国地形图、三 D 世界地形图、橡胶篮球、班级记录 大表、纸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现象迁一、现象迁移,聚焦主题(预设移,聚焦主题(预设 2 2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橡胶篮球。 1.出示

4、一个橡胶篮球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篮球? 提问:近距离看看,你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 师小结:我们远看去是似乎光滑,其实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2.PPT2 出示蔚蓝色地球 提问:你看到什么?你认为它的表面是怎样的? (预设:很多海水;凹凸不平的;)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表面。 (板书课题:地球表面) 二、由远及近,产生需求(预设二、由远及近,产生需求(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3D 世界地形图。 1.出示世界地形图提问:刚刚我们远远地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现在我们就通 过它带我们走进看看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怎样的。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2.学生观察世

5、界地形图。 3.简要交流:地球表面是怎样的? (预设: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很少; 陆地都漂在海洋上。 (PPT3 出示海水抽干的地球表面图片) 陆地上是凹凸不平的) 4.PPT4-9 出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图片 小结:地球表面是有起伏的,人们 用“地形”来描述它的起伏状况。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 (添加 课题:的地形) 5.判断家乡的地形,产生认知需求 (1)PPT10 出示家乡主要景点照片提问:请你看一看,这个地方属于哪种地形? (预设:平原、丘陵、盆地) (2)提问:不同的人对我们这里的地形有不同的看法,你觉得你在判断地形的时候有哪 些困难? (3)

6、讲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站得高一些,看得广一些,更准确 地认识这个地方的地形。 三、细析凹凸,认识地形(预设三、细析凹凸,认识地形(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3D 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记号笔、纸条 10 张。 1.初看中国地形图,明确家乡的地形及特点,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 (1)出示 PPT11讲述:请在地形图中找到家乡的位置,思考这块区域有什么特点?属 于哪种地形? PPT11 继续出示高度表讲述: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同学们在观察 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助你判断、描述高度。 (2)学生观察。 (3)小结交流。 (说明:教师在班级

7、大表上板书地形名称,在纸条上写地形特点,并贴在大表中相应地形 表格中。 ) 2.讲述:手指板书表格除了*地形(说明:*指的是前面一个环节研究的家乡地形) , 出示 PPT12其他地形在我们国家地形图上能找到吗?这些地形又有什么特点?除了我们家 乡有*地形,还有其他地方也是这种地形吗? 讲述:请你把找到的地形的名称和它的特点写在纸条上,写关键词,写好就贴到黑板上。 如果你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发现,也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 3.学生观察地形图,并记录,将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约用 15 分钟) 4.交流汇报。 (1)交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及特点 (说明:一位学生说,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

8、师对每种地形特点进行补充小结。 ) (2)PPT13 出示青藏高原和平原实景图提问:这两张图片,哪张是高原,哪张是平原, 你是怎么判断的? (3)出示 PPT14提问: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区别? (4)提问:通过观察地形图,你发现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延伸,铺垫下文(四、拓展延伸,铺垫下文(3 3 分钟)分钟) 1.PPT15 出示九寨沟图片提问:你能判断这里的地形吗?还需要哪些条件? 2. 出示 PPT16讲述: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形,在后面的科学课中,我 们将继续开展研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海洋多,陆地少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高原

9、高原 平原平原 盆地盆地 山地山地 丘陵丘陵 贴学生观 察记录高 原的地形 特点 贴学生观察 记录平原的 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 记录盆地的 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 记录山地的 地形特点 贴学生观察 记录丘陵的 地形特点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 )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E.盆地 2.暑假期间,小华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他们来到的地方的地形具有“面积广大,地形开 阔,平均海拔 1000 米”的特点,小华的旅游景点可能是( ) 。 A.四川 B.九寨沟 C.内蒙古大草原 D.华北平原 3.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表面陆地多、海

10、洋少 B.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山地高原、西部多平原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略 2.C 3.B 2 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从内容编排上分为四大部分: 第 1 课,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第 2 课,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第 37 课,探究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 8 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 力量。内力

11、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 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 沉积作用等。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 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 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旨在通过火山和地震 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本课在最后部分涉及到“外部力量” 的因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12、】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近年来地震频发,让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认 识。 然而对于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学生则缺乏认识。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难以察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思 维特点,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火山、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会引起地表地形迅速激烈的变化。 2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从而 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知道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

13、,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五上 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 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观看多媒体 视频和模拟实验,经历大胆推测、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的过程,了解地球内部具有力量,会影 响地壳运动,进而影响地表地形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敢于大胆推理、认真观察、收集证据、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地球内部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变

14、化。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从而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PPT58 的内容)、模拟板块运动的材料(水、纸、 吸管、毛巾、泡沫塑料、橡皮泥等)。 演示材料: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动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一、聚焦(预设 1 分钟)分钟) 1.导入: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千姿百态,有山脉、高原、裂谷、海沟,地球上的这些 地形地貌是永远不变的吗? 2.聚焦:PPT2 出示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地形发生变化了吗? 出示 PPT3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 P

15、PT4讲述: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地形变化? 二、探索和研讨:地球内部引起的地形变化(预设二、探索和研讨:地球内部引起的地形变化(预设 32 分钟)分钟) (一)了解火山、地震改变地形(一)了解火山、地震改变地形 1.讲述: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说明: 资料在本教学设计的板书之后, 和 PPT57 的内容相同。 有两种方式提供给学生: 1.复印后提供给学生;2.教师用合适的速度播放 PPT。 ) 2.学生阅读资料,尝试合理分析。 3.出示 PPT 59全班交流: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的? 4.PPT 10 出示“火山喷发”微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交流寻找到的补充证据。 (预设:火山的

16、爆发,熔岩物质的堆积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等, 增加了新的陆地、岛屿,使得山脉升高、形成新的湖泊、大地出现裂缝、山体滑坡等;而陆地 和海底地震则会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地震和火山有着如此巨大的 力量在改变着地球上的地形。 ) (二)了解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二)了解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材料准备:地球内部结构立体模型、板块运动相关视频 模拟板块运动的材料准备:水、纸、吸管、毛巾、泡沫塑料、橡皮泥等 1.提问:同学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呢? 2.借助模型、视频,研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构成说 (1)出示 PPT11

17、讲述: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 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讲述:目前很多科学家认为地球地壳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 并不断运动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出示 PPT1213 3.分组模拟实验:了解板块运动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地形变化的影响 (1)提问:地球内物质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怎样的影响? (2)讲述:让我们进行一些模拟实验,进行探究。 (说明:出示相关 PPT,采用教师讲述及学生阅读的方法,明确实验方法。 出示 PPT14模拟实验一:用两张纸模拟两大板

18、块,水模拟地球内部物质,用吸管吹水 模拟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实验方法: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把一支吸管插入水底,向 两纸中间吹气, 使水运动起来, 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特别是两张纸的相对位置会有怎样的变化。 出示 PPT15 模拟实验二:将铅画纸或报纸相叠,模拟大陆板块。实验方法:双手按住 毛巾两端往中间推动,模拟板块碰撞和挤压,观察毛巾的变化。 出示 PPT16模拟实验三:用一块侧面染着不同颜色,且沿着中间斜着切开的长方形泡沫 塑料块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实验方法: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水平等不同方向的错 动,观察地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出示 PPT17模拟实验四: 用几块不同颜色的

19、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 实验方法: 用手从两端往外拉,从橡皮泥开始拉伸直至断裂时,观察地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出示 PPT18讲述:请大家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在表格 中。 (4)分组模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 4.研讨交流:结合模拟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说说地球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 成怎样的影响?模拟实验二、三、四的现象,又可以告诉我们板块运动会对地表地形变化有怎 样的影响? (预设:地球内部运动会让地表板块分离或靠紧;板块运动又可能会让地表形成新的山脉、 高原、峡谷、盆地等不同的地形,从而改变了地球地表的地形。 ) 5.出示 PPT19提问:同学们

20、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出示 PPT 20 播放视频“板块运动的典型例子” ,再依次出示 PPT21/22/23 提问:现在,你 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人们做出推测的理由是什么?(预设: 喜马拉雅山脉还会不断变高,东非大裂谷还在不断变宽,甚至有可能变成一个海峡。因为地球 内部是不断运动的,所以会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 ) 三、总结延伸(预设三、总结延伸(预设 5 分钟)分钟) 1.小结: (1)提问:大家现在能来说说地球表面凹凸不平,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原、山地、平 原、盆地、丘陵等高低不同地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预设:地震

21、、火山、板块运动,引导指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 (2)提问:所有地表地形的变化都如同火山、地震引起的那样强烈呢? (预设: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 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 2. 过渡引导: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外在力量的表现,是地球表面地形变化 的很大原因,但还有来自于地球外部的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也在影响着地形地 貌的变化。它们又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四、完成作业及点评(四、完成作业及点评(2 2 分钟)分钟) 【板书设计】【板

22、书设计】 2 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剧烈改变 地球内部运动 (如:火山、地震) 地形 缓慢改变 会改变地形地貌 【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资料】 1.地震后形成的裂缝 2.1920 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3.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淌 4.长白山天池 5.1963 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艘渔船在海面作业,人们突然看 到那里的海水汹涌翻滚,烟柱腾空而起,结果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了一 座岛屿(苏尔特塞岛) ,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6.2007 年 4 月 2 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 8 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 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

23、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 3 米,岛屿周围 的珊瑚礁受到影响露出水面。 【活动记录使用【活动记录使用说明】说明】 1.活动记录单见 PPT11。 2.可以用图文结合或者学生喜欢并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由不时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可知,地球内部是( )。 A空心的 B静止的 C运动的 2. 绝大部分地震会发生在(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 )。 A地震 B火山 C板块运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2.A 3.B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三

24、课,从这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由地球外部的力 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本课重点是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及图片资料等认识温 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 石改变了模样。 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先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岩石变化 的原因,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和图文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 貌”,认识到风化作用使岩石改变了模样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最后 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对岩石的模样是否会改变及变化原因缺乏思考,对它们的认

25、识大多来自书本知识。采 用联系生活实际现象、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 过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部因素可能对岩石造成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岩石在温差、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知道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科学探究目科学探究目标标 1.根据图片或实物的岩石变化的特点, 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通过做冷热变化、 流水、 植物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并初步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26、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并用流程图或图绘的形式表示岩石风化的过 程。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五上地球表面及 其变化单元教学 设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及查看照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风化作用。 教学难点:综合模拟实验中所得,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分组材料:大颗粒岩石 1 块、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27、水、垃圾盒(扔火柴梗用)、 护目镜、带盖透明塑料瓶、小粒岩石若干、*记录单。 (说明:用于加热的岩石粒的大小能用镊子夹住即可,尽量避免一加热即爆裂的岩石,以 防止学生操作时发生危险。用于做流水作用的岩石粒在选择时可以放一些硬度较小的,碰撞后 容易碎裂的岩石,以期让现象更明显。) 演示材料: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等,利用石膏粉、绿豆种 子、小碗等进行的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的装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一、聚焦(预设 4 4 分钟)分钟) 1. PPT2-11 出示各种岩石照片讲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照片,请大家一起来欣 赏。 2. PPT

28、12 出示岩石碎裂及鹅卵石图片讲述: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 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但是这些图片上的岩石,为什么有的布满了裂缝?有的还呈现各种 不同的形状?再看这些鹅卵石, 它原本就是这么光滑圆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 个问题PPT12 出示课题。 3. 提问:你觉得哪些因素会引起岩石模样的改变?(根据学生猜测进行板书) (预测:冷热(温度)变化、水流、风沙、植物、动物、微生物)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预设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1.提问:我们能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吗? (说明:如果有学生能回答,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学生回答,

29、按以下实验 安排出示相应器材进行引导。) 2.分组实验一:研究冷和热变化对作用 材料准备:酒精灯、大颗粒岩石 1 块、火柴、镊子、装有约三分之二杯水的烧杯、护目 镜、垃圾盒 (1)出示酒精灯提问:用酒精灯可以模拟哪个因素? (预设:受热模拟太阳暴晒) 提问:那岩石在自然界会不会受冷呢?如何模拟? (预设:放入冷水中模仿岩石受冷) (2)讲述:这样的冷热交替会让岩石发生变化吗?让我们进行实验验证。 播放微视频冷热交替对岩石的作用,明确实验操作方法。 出示温馨提示PPT13。 (3)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 (4)交流:你看到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了什么? (预设:水变浑浊、烧杯底部有岩石碎屑、岩石块出

30、现裂缝) 出示 PPT14冷热交替(温差变化)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3.分组实验二:研究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材料准备:带盖透明塑料瓶、小粒岩石若干 (1)出示几块洗干净的小石子和有水的塑料瓶提问:将这几块洗干净的小石子放入有 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发生变化吗?你觉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讲述:想试试看吗? 播放微视频流水对岩石的作用,明确实验操作方法。 提醒:务必先观察下小石子和水再进行实验,以便与实验后进行对比。 (3)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 (4)交流:观察到什么现象?发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预设:观察到水变浑浊、瓶底出现岩石碎屑、有的岩石粒碎裂 瓶子晃动,使瓶子里的小石子跟着晃

31、动和互相撞击,一些岩石碎屑就掉落下来了,使水 变得浑浊。) 出示 PPT15流水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3演示实验:研究植物的作用 (1)出示 PPT16 石抱树图片提问:看了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用模拟实验 证明植物对岩石的变化也在产生作用呢? (2)播放微视频植物对岩石的作用。 (3)提问:凝固的石膏块模拟什么?如果萌发的绿豆苗能改变“岩石”的样子,你觉得 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4)出示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的装置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 什么? (预设:石膏块裂开了一条缝,绿豆苗从缝里钻了出来。说明绿豆种子在萌发和生长过程 中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5)提问:在

32、自然界中,你是否观察到过植物改变岩石模样事例? 出示 PPT17-19植物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4总结 (1)出示 PPT20通过模拟实验和一些自然中观察到的事实,我们知道了岩石会由于受 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产生碎裂,继续风化会变成小石子和沙,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岩石的风化继续出示 PPT20。请你试试用画图的形式来说明岩石风化的过 程。 (2)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画图总结。 三、认识风化三、认识风化作用改变了地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形地貌(预设(预设 3 分钟)分钟) 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 下大自然的杰作吧!出示

33、 PPT21-23 2出示 PPT24-25 的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云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提问:请根据今天 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四、完成作业及点评四、完成作业及点评(预设(预设 2 分钟)分钟) 五、布置课外拓展活动五、布置课外拓展活动(预设(预设 1 分钟)分钟) 出示 PPT26讲述: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请看,这是宝石山上的风动石, 也叫寿星石。你觉得是怎么形成的?请在课后实地去考察一下,分析一下它的成因。 (说明:此处内容可根据自己家乡所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冷热变化(温差) 风

34、化作用 流水作用 生物作用 大气作用 【活动记录使用【活动记录使用说明】说明】 课堂作业本上的实验记录只有一个因素的研究记录,并且需要写的内容较多,故建议老师 还是要自己进行重新设计更为合适,记录表设计参考如下: 记录表一:冷热作用下岩石的变化 小石块小石块 水水 实验前实验前 实验后实验后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记录表二:水流作用下岩石的变化记录表二:水流作用下岩石的变化 小石块小石块 水水 实验前实验前 实验后实验后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填空:造成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 、 、 等。 2选择: (1)杭州灵隐的飞来峰上,我们发现有许多石刻造像表面出现剥落和破损,除了人

35、为因素外, 还可能是( )。 A火山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2)右图研究的是( )对岩石的影响。 A.温度变化 B.水流 C.动植物活动 *(3)暑假,小明坐车从成都出发去九寨沟旅游,沿途看到:岷 江从下游到上游的河道里, 岩石从鹅卵石逐渐变成巨大的有棱有角的岩石块。 这是因为 ( ) 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冷热变化(温差)、流水、生物、大气 2.(1)B (2)A (3)B 4.4.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什么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 风化成碎石,

36、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 起时, 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 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 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 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 。其中,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 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本单元后面几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指导儿童了解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 切的关系。 【学情学情分析分析】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

37、他们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学生对土壤中 到底有什么这个问题,一般只停留在活的生物体层面,对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学生是不了 解的。但是他们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土壤有研究兴趣,而且经过前期的科学课学 习,学生已基本了解到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这节课将指导学生运用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土 壤成分进行科学的研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 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

38、我们提供了丰 富的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包括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单元教学设计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用沉积实验研究土壤成分,感知土壤不同颗粒大小的沉积顺序。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分组材料:潮湿的土壤、

39、牙签、放大镜、干燥并且捻碎的土壤、装有清水的透明杯子(如 烧杯)、勺子、搅拌棒(如筷子)、实验记录单等。(如果条件允许,准备孔的粗细不同的 筛子、纱布) 演示材料:PPT 课件;事先做好的沉积实验结果。(如果条件允许,准备干土壤、火柴、 酒精灯 2、铁勺 3、蒸馏水、土壤浸泡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一、聚焦(预设 1 分钟)分钟) 1. 出示 PPT2讲述:自然界中,整块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碎裂,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 来越小的颗粒,成为土壤的一部分。 2. 讲述: 你能在土壤中找到岩石风化而成的颗粒吗?除了它们, 土壤中还有哪些成分呢?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PPT

40、2 出示课题。 二、探索和研讨土壤的成分(预设二、探索和研讨土壤的成分(预设 33 分钟)分钟) (一)观察潮湿的土壤观察潮湿的土壤 材料准备:湿润的土壤、牙签、放大镜 1.讲述: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刚从花坛里采集的土壤,还准备了放大镜、牙签,PPT3 出示 要求请仔细观察土壤中有什么,并记录在作业本“活动记录”相应的格子中。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预设:手摸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有小石子、泥等。学生还可能会说到土壤中空 气,有动植物残体。 ) (二)观察干土壤和沉积实验(二)观察干土壤和沉积实验 观察干土壤的材料准备:晾干并且捻碎了的土壤、牙签、放大镜(说明:如果条件允

41、许, 为学生准备孔的粗细不同的筛子、纱布等,使用时,孔粗的在上、孔细的在下,这样,就能利 用筛的方式将颗粒分类,利于学生观察不同颗粒的大小。 ) 土壤沉积实验的材料准备:土块、装有清水的透明杯、搅拌棒 1. 讲述实验要求: (1)我们发现土壤中有小石子等大小不同的颗粒。出示实物这是已经晾干的土壤,出 示 PPT4请大家借助放大镜观察,借助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尝试描述这些颗粒的大小。然后, 阅读教科书中 P52 的资料,想一想,你找到的这些颗粒分别叫什么。 (2) 继续出示 PPT4用小木棒将一些土块拨入水中,观察:发现什么?说明土壤中有什 么? 再利用搅拌棒搅拌水中的土壤,直到土壤完全分散;停

42、下操作,让土壤静置一段时间,我 们会看到土壤沉淀下来。观察: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 把你们的发现写或画在作业本“活动记录”相应的格子中。 温馨提醒:土量约为杯子的 1/3,如果土壤太多,用搅拌棒搅拌时会比较费力,而且土壤 不能随水的运动自然沉积,不便观察现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说明:静置的时间长一些,沉积的效果较好。所以,当学生完成沉积实验的操作之后, 教师及时喊停,先带领学生进行“ (三)土壤中还有什么”的学习活动,再进行“ (二)3 认识 土壤中的岩石颗粒” 。 ) (三)土壤中还有什么(三)土壤中还有什么 1.提问:土壤中生活着很多动物和植物,我们据此推测,土壤中还有什么? 2

43、.学生阅读教科书 P54 相关资料(即 PPT5 的内容) ,明确土壤中还有腐殖质、盐分等。 (说明:如果实验器材和教学时间允许,本环节采用如下安排: 观察腐殖质的材料准备:酒精灯、火柴、铁勺、干土壤 观察盐分的材料准备:蒸馏水、用蒸馏水浸泡土壤后的浸泡液、酒精 灯、火柴、铁勺 2.(1)讲述:我们还观察到了动植物的残体,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 分解转化后,成为了腐殖质。腐殖质含有多种养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 土壤中我们不便把腐殖质分离出来单独观察,但是可以通过燃烧土壤,闻到 它的气味。 (2)教师演示实验。 3.(1)讲述:这是不含杂质的蒸馏水,这是土壤浸泡液(用蒸馏水浸泡 土壤,等土壤沉淀

44、后,将液体过滤两次) ,分别蒸发蒸馏水和土壤浸泡液, 有什么发现? (2)教师辅助两位学生取少量液体进行演示实验。学生会发现盛蒸馏水 的勺子上没有痕迹,盛土壤浸泡液的勺子上留有明显的白斑,这就是溶解在 水中的盐分。 (二)(二)3 3. .认识土壤中的岩石颗粒认识土壤中的岩石颗粒 (1)讲述:请大家观察刚才的沉积物分成了几层,根据教科书 P52 的资料,你们认为每 层分别是什么,用写和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说明:如果学生的沉积实验效果还是不理想,教师可以提供前面班级学生的实验结 果。 ) (2)学生观察记录。 (3)提问: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我们发现土壤中有什么? 学生回答(借助实物投影

45、展示实物和观察记录) ,教师适机引导和追问。 (预期结果: 把土壤放到水中,看到冒泡现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中有岩石微粒,根据颗粒大小,分为沙砾(小石子) 、沙、粉沙、黏土。 土壤放到水中,搅拌、静置后,有植物的残体漂浮在水面上;土壤沉积物分层,上面的 颗粒细,越下面颗粒越粗,分别是黏土、粉沙、沙、小石子。教师追问:你能试着解释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颗粒跟着一起运动,当 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 (四)小结土壤的成分和研究方法)小结土壤的成分和研究方法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

46、道了土壤中有哪些成分?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将土壤的主要成分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三、土壤和生命(预设三、土壤和生命(预设 4 分钟)分钟) 1.讲述: 出示 PPT6看一看教科书 P54 页的图,想一想生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读一读 P54 页的资料,读一读 P6566 的我们的土壤妈妈 。 2.学生阅读和思考。 3.提问: 有人说: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你赞同吗?那应该怎样处理杯中的泥土? 四、完成作业及点评(四、完成作业及点评(2 2 分钟)分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 4. .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什么 沙砾、沙、粉砂、黏土 土壤是混合物 水分 空气 动植物残体、腐殖

47、质、盐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 ,它也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 3.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土壤沉积、分层,最上面一层是岩石微粒 ( )。 A.沙砾 B.沙 C.粉砂 D.黏土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腐殖质 2.空气 3.D 5.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教科书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雨水如何影响土地” ,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 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第二部分是“影响侵蚀的因素” , 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并写出对比实验的方案,重点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旧教材(2001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全部优秀教案(共8课时).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