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97417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什么是?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发明的?的常用技术有哪些?的特殊技术有哪些?的运动模式是什么?如何在临床应用?思考思考时间时间主要应用主要应用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年代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19501950年年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后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后和其他疾病和其他疾病19551955年年应用于作业治疗应用于作业治疗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我国我国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年代末9090年代初年代初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能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能训练。训练。美国美国 1 1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神经肌

2、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技术)是指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螺旋、对角线型的运动模式是技术的基本特征。2.2.定义及技术特点定义及技术特点 1.阻力()2.扩散和强化()3.手法接触()4.体位及身体力学()5.言语刺激或指令()6.视觉()7.牵引和挤压()8.牵张()9.节律()10.运动模式()一、基本手法技术一、基本手法技术1.1.阻力阻力()()1)大部分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法之一。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

3、整个运动范围。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2.2.扩散和强化扩散和强化()()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到较弱的肌肉。到较弱的肌肉。3.手法接触手法接触()为控制运动及抵抗旋转治疗师使用蚓状肌抓握。优点:1、治疗师易于把持患者肢体 2、不会阻碍患者运动 3、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4、避免疼痛4.体位及身体力学体位及身体力学()l 治疗师面向患者肢体运动方向站立。l 治疗师双脚分开呈“丁”字步(或弓箭步),与运动方向保

4、持一致。l 双脚的位置或“丁”字步的指向要随着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转换。l 阻力来源于治疗师的身体,而手臂相对放松。5.言语刺激或指令言语刺激或指令()l 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l 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l 动作中的口令:短、准确、时间正确l 纠正的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6.视觉视觉()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运动的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调。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7.牵引和挤压牵引和挤压()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 -作用作用:激活关节感受器;激活关节感受器;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

5、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分类:分类:持续牵引持续牵引 变化性牵引变化性牵引牵引和挤压牵引和挤压(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 -作用作用:激活关节感受器;激活关节感受器;促进关节的稳定;促进关节的稳定;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分类:分类: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

6、耐受力,缓慢地加以施加。受力,缓慢地加以施加。8.牵张牵张()当肌纤维被动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 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 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9.节律节律()节律是运动的顺序。正常节律是产生协调动作的运动顺序或过程。强调节律是改变动作的异常节律,强调重视特定的肌肉、肌群或希望获得的活动。10.运动模式()运动模式()特点:螺旋对角交叉的特点:螺旋对角交叉的运动模式运动模式屈曲屈曲伸展伸展外展外展内收内收

7、外旋外旋内旋内旋二、特殊技术二、特殊技术节律启动节律启动等张组合等张组合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具体具体方法方法重复牵张重复牵张收缩放松收缩放松维持放松维持放松1.1.节律性启动节律性启动 沿运动方向被动地、反复地给患者运动感觉的输入 辅助地诱导患者进行该运动方向的运动 主动地、有节律地完成相同的动作 能抵抗阻力完成相同的动作 目的:目的:帮助运动起始;帮助运动起始;改善协调和运动感觉;改善协调和运动感觉;运动速度正常化,或运动速度正常化,或增加或降低;增加或降低;指导运动;指导运动;帮助患者放松。帮助患者放松。适应症:适应症:起始运动困难;起始运动困难;运动过慢或过快;运动过慢或过快;不协调或运

8、动缺乏不协调或运动缺乏节律性;节律性;全身性紧张。全身性紧张。1.1.节律性启动节律性启动2.等张组合等张组合 等张向心性收缩 等张离心性收缩 等张稳定性收缩2.等张组合等张组合 目的:目的:运动的主动控制运动的主动控制 协调协调 增加主动活动度增加主动活动度 增强肌力增强肌力 离心运动控制的功离心运动控制的功能性训练能性训练 适应症:适应症:离心收缩运动的控制降离心收缩运动的控制降低低 缺乏协调或向需要的方缺乏协调或向需要的方向运动的能力不足向运动的能力不足 主动关节活动度降低主动关节活动度降低 在关节活动度中缺乏主在关节活动度中缺乏主动运动动运动3.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 动态逆转 稳定性逆

9、转 节律性稳定3.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动态逆转动态逆转目的:目的: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度度增强肌力增强肌力发展协调发展协调预防或减轻疲劳预防或减轻疲劳增加耐力增加耐力适应症:适应症:主动关节活动度下降主动关节活动度下降主动肌无力主动肌无力运动方向改变能力降低运动方向改变能力降低锻炼的肌肉开始疲劳锻炼的肌肉开始疲劳3.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稳定性逆转稳定性逆转目的:目的:增加稳定和平衡增加稳定和平衡增强肌力增强肌力增加主动肌和拮抗肌增加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调之间的协调适应症:适应症:稳定性下降稳定性下降肌无力肌无力患者不能做等长肌肉收缩患者不能做等长肌肉收缩3.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节

10、律性稳定节律性稳定目的:目的:增加主动和被动关节增加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肌力增强稳定和平衡增强稳定和平衡减轻疼痛减轻疼痛适应症:适应症:关节活动度受限关节活动度受限疼痛,特别是试图运动时疼痛,特别是试图运动时关节不稳定关节不稳定拮抗肌群无力拮抗肌群无力平衡能力降低平衡能力降低3.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稳定性反转和节律稳定之间的不同稳定性反转和节律稳定之间的不同稳定性反转稳定性反转 节律性稳定节律性稳定等张肌肉活动等张肌肉活动 等长肌肉活动等长肌肉活动有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活动 无意识的活动无意识的活动动态指令动态指令 静态指令静态指令允许从身体的一侧转到另一处允许从身体的一侧转到

11、另一处 只治疗身体一部分只治疗身体一部分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主动肌主动肌-拮抗肌拮抗肌-主动肌主动肌-拮抗肌拮抗肌 主动肌和拮抗肌活主动肌和拮抗肌活动(可能共同收缩)动(可能共同收缩)4.重复牵张重复牵张 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 牵拉刺激牵拉刺激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全范围的反复牵张全范围的反复牵张4.重复牵张重复牵张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目的:目的:促进运动的起始促进运动的起始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肌力防止或减轻疲劳防止或减轻疲劳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 适应症:适应症:肌无力肌无力 由于肌无力或

12、强直而不能由于肌无力或强直而不能起始运动起始运动 疲劳疲劳 运动知觉降低运动知觉降低4.重复牵张重复牵张全范围的反复牵张全范围的反复牵张目的:目的: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肌力防止或减轻疲劳防止或减轻疲劳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 适应症:适应症:肌无力肌无力 疲劳疲劳 运动知觉降低运动知觉降低5.收缩收缩-放松放松 目的:目的: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 适应症:适应症: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6.维持维持-放松放松 目的目的: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 减轻疼痛减轻疼痛 适应症:适应症: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被动关节

13、活动度降低 疼痛疼痛 患者等张收缩太强,治疗师无法控制患者等张收缩太强,治疗师无法控制第三节第三节螺旋对角线模式一、上肢运动模式一、上肢运动模式屈曲屈曲内收内收外旋外旋(D1F)(D1F)关节关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肩胛骨上提、外展、外旋斜方肌、前锯肌(部)肩肩屈曲、内收、外旋胸大肌(上部)、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喙肱肌前臂前臂旋后肱桡肌、旋后肌腕腕屈曲、桡侧偏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手指手指屈曲指屈肌、蚓状肌、骨间肌拇指拇指屈曲、内收拇屈肌(长肌和短肌)、拇内收肌上肢运动模式上肢运动模式伸展伸展外展外展内旋内旋(D1E)(D1E)关节关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

14、肩胛骨肩胛骨下降、内收、内旋菱形肌肩肩伸展、外展、内旋背阔肌、三角肌、肱三头肌、大圆肌、肩胛前臂前臂旋前肱桡肌、旋前肌腕腕伸展、尺侧偏尺侧腕屈肌上肢运动模式上肢运动模式屈曲屈曲外展外展外旋外旋(D2F)(D2F)关节关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肩胛骨上提、内收、外旋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肩肩屈曲、外展、外旋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前臂前臂旋后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腕腕伸展桡侧偏桡侧腕伸肌手指手指伸展指长伸肌、骨间肌拇指拇指伸展外展拇伸肌(长肌和短肌)、拇长展肌上肢运动模式上肢运动模式伸展伸展外展外展内旋内旋(D2E)(D2E)关节关

15、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肩胛骨下降、外展、内旋前锯肌(下部)、胸小肌、菱形肌肩肩伸展、内收、内旋胸大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前臂前臂旋前肱桡肌、旋前肌腕腕屈曲尺侧屈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手指手指屈曲指屈肌、蚓状肌、骨间肌拇指拇指屈曲内收拇屈肌(长肌和短肌)、拇内收肌、拇对掌上肢运动模式上肢运动模式D1FD1FD1ED1E上肢运动模式上肢运动模式D2FD2FD2ED2E二、下肢运动模式二、下肢运动模式基本模式基本模式屈曲屈曲内收内收外旋外旋(D1F)(D1F)关节关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髂肌、内收肌、缝匠肌、耻骨肌、股直肌踝关节踝关节背屈、

16、内翻胫骨前肌足趾足趾伸展踇伸肌、趾伸肌下肢运动模式下肢运动模式伸展伸展外展外展内旋(内旋(D1ED1E)关节关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髋关节伸展、外展、内旋臀中肌、臀大肌(上部)、腘绳肌踝关节踝关节跖屈、外翻 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肌(长肌和 短肌)足趾足趾屈曲 踇屈肌、趾屈肌下肢运动模式下肢运动模式屈曲屈曲外展外展内旋(内旋(D2FD2F)关节关节运动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旋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臀中肌、臀大肌踝关节踝关节背屈、外翻腓骨肌足趾足趾伸展伸肌、趾伸肌下肢运动模式下肢运动模式伸展伸展内收内收外旋(外旋(D2ED2E)关节关节运动

17、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髋关节伸展、内收、外旋内收大肌、臀大肌、腘绳肌、外旋肌踝关节踝关节跖屈、内翻 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足趾足趾屈曲 屈肌、趾屈肌下肢运动模式下肢运动模式D1FD1FD1ED1E下肢运动模式下肢运动模式D2FD2FD2ED2E第四节第四节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一、评定一、评定评定原则:评定原则:评定的顺序应从近端到远端评定的顺序应从近端到远端按照从头到尾的方向评定按照从头到尾的方向评定观察肢体的运动观察肢体的运动观察功能性活动观察功能性活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1.疼痛疼痛程序:程序:1 1)间接治疗:训练健侧,通过扩散效应影响患侧)间接治疗:训练健侧,通过扩散效

18、应影响患侧2 2)应用不引起紧张或疼痛的阻力)应用不引起紧张或疼痛的阻力3 3)双侧运动)双侧运动4 4)牵拉)牵拉5 5)舒适的体位)舒适的体位技术:技术:1 1)节律稳定)节律稳定 2 2)维持)维持-放松放松 3 3)稳定逆转)稳定逆转组合:组合:1 1)等张组合之后使用维持)等张组合之后使用维持-放松放松2 2)(缓慢)动态逆转之后使用节律稳定技术)(缓慢)动态逆转之后使用节律稳定技术二、治疗二、治疗临床应用临床应用2.2.肌力和主动关节活动度下降肌力和主动关节活动度下降程序:程序:技术:技术:1 1)适宜的阻力)适宜的阻力 1 1)起始端重复牵张)起始端重复牵张2 2)强调节律)强调

19、节律 2 2)全范围重复牵张)全范围重复牵张 3 3)牵张)牵张 3 3)等张组合)等张组合 4 4)牵拉或推挤)牵拉或推挤 4 4)拮抗肌的(缓慢)拮抗肌的(缓慢)动态逆转动态逆转5 5)患者的体位)患者的体位 组合:组合:1 1)拮抗肌的动态逆转,结合较弱运动模式的全范围重)拮抗肌的动态逆转,结合较弱运动模式的全范围重复牵张。复牵张。2 2)较弱运动模式的全范围重复牵张以后,在活动较强)较弱运动模式的全范围重复牵张以后,在活动较强的位置使用节律稳定技术。的位置使用节律稳定技术。3.3.被动关节活动度下降被动关节活动度下降程序:程序:技术:技术:1 1)强调节律)强调节律 1 1)收缩)收缩

20、-放松或维持放松或维持-放松放松2 2)牵拉)牵拉 2 2)拮抗肌的稳定逆转)拮抗肌的稳定逆转3 3)适宜的阻力)适宜的阻力 3 3)节律稳定)节律稳定 组合:组合:1 1)在新的活动范围内应用等张组合之后进行收缩)在新的活动范围内应用等张组合之后进行收缩-放松。放松。2 2)在新的活动范围内应用动态逆转之后进行收缩)在新的活动范围内应用动态逆转之后进行收缩-放松。放松。3 3)拮抗肌的动态逆转之后进行节律稳定或稳定逆转。)拮抗肌的动态逆转之后进行节律稳定或稳定逆转。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4.4.协调和控制能力下降协调和控制能力下降 技术:技术:程序:程序:1 1)节律启动)节律启动

21、1 1)运动模式)运动模式 2 2)等张组合)等张组合 2 2)徒手接触)徒手接触 3 3)拮抗肌的动态)拮抗肌的动态逆转逆转3 3)视觉刺激)视觉刺激 4 4)稳定逆转)稳定逆转4 4)适当的语言提示)适当的语言提示 5 5)随着功能的改善逐渐减少促进技术的使用。)随着功能的改善逐渐减少促进技术的使用。组合:组合:1 1)节律启动,逐步过渡到等张组合。)节律启动,逐步过渡到等张组合。2 2)节律启动,逐步过渡到拮抗肌逆转。)节律启动,逐步过渡到拮抗肌逆转。3 3)等张组合结合拮抗肌稳定逆转或动态逆转。)等张组合结合拮抗肌稳定逆转或动态逆转。临床应用临床应用5.5.稳定性和平衡能力下降稳定性和

22、平衡能力下降程序程序:技术:技术:1 1)推挤)推挤 1 1)稳定逆转)稳定逆转2 2)视觉刺激)视觉刺激 2 2)等张组合)等张组合3 3)徒手接触)徒手接触 3 3)节律启动)节律启动4 4)适当的口令)适当的口令组合:组合:1 1)拮抗肌的动态逆转,逐步过渡到稳定逆转。)拮抗肌的动态逆转,逐步过渡到稳定逆转。2 2)动态逆转(离心性收缩),逐步过渡到稳定逆转。)动态逆转(离心性收缩),逐步过渡到稳定逆转。临床应用临床应用6.6.耐力下降耐力下降程序:程序: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技术:技术:拮抗肌逆转拮抗肌逆转适应证适应证 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 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损伤

23、、帕金森、脊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适用于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疾患适用于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骨折、手外伤后骨折、手外伤后禁忌证禁忌证 合并骨折部位、骨折未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部位的患者,不能合并骨折部位、骨折未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部位的患者,不能应用牵伸手法应用牵伸手法 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性期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性期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技术: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技术: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力障碍的患者、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力障碍的患者、对命令不能准确反应的婴幼儿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对命令不能准确反应的婴幼儿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血压非常不稳定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部患者、血压非常不稳定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