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三历史模拟试卷10 第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 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C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2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
2、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3“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
3、,自唐朝起,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D“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5 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土要使用耒稆及铲、锄小型的铁制农其进行耕作。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 B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C家
4、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 D个体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6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杜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7据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于心之号。复有长者, 可五十尺为一幅。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于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这反映了A.宋代造纸术水平世界领先 B.当时地方特色手工业发达C手工工场在某些地
5、区出现 D.官营手工业垄断经营严重8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新航路开辟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9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B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司法知识因
6、公案小说而普及 D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10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1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12“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日江陵、日真州
7、(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材料不能反映出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 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为商帮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13有学者认为”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14“旧的喜剧彻底地属于政治性,它在舞台上批评并讽刺城邦国家的生活;但新的喜剧则在私人和家庭生活里寻找资料,它表现在烹调、鱼价格、悍妻和庸医这些材料上
8、。”戏剧表现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后期一般公民所关心的是A农工商业 B城邦利益 C民主制度 D生活琐事 15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16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A生物进
9、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17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 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二十二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等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这些措施在本质上体现出 A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 C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异变 D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18费正清在 美国与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 它有如一个蛛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
10、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弧19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201990年8月,东德议院决议东德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10月3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
11、发表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一 B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C西德经济高速发展是统一根本原因 D两德和平统一引起“美好”东欧剧变21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上述史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礼乐制度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22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
12、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B.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D.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23“平民通过选举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明智评价贵族的政治主张。因此护民官制度的建立本身便显示了十二铜表法赖以出现的公法背景,意味着平民运动的走向不是革命,而是法治。”旨在强调贵族丧失立法主导地位 B.罗马法制定的制度因素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D.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平衡24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3、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下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 B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第卷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材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 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不可否认,徽商的奢华有安全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与
14、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样一味显富,也没有美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但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入徽商一样提出新的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通过一步步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贵族士绅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在17世纪前期的英国,417个男爵中就有49个商人,21个是商人的后代。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
15、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改纲为票任何商人只需向盐政所设之局纳税领票,便可取得购销食盐的合法权利,这一变革使徽商在纲运制下所取得的垄断两淮、两浙盐业运销的世袭特权宣告结束。徽州盐商因而“一败涂地”。咸丰年间的兵灾又给徽商致命的一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速了徽商衰落的进程。由于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徽商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
16、金融业的原有地位。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至清光绪中叶,作为显赫一时的封建性商帮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徽州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代徽商与当时英国商人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 中英两国商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 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8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
17、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
18、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
19、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孔子”照“镜子”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
20、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仔细识读右边漫画(图10),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ADDCBDDCC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CBDDBABCAAC25答案:(1)同: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相似的社会遭遇;都
21、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都渴望步入官僚(贵族)阶层。异: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极尽奢华,追求社会认可和心理满足感,提出“农商皆本”的新观念,挑战传统的等级观念;英国商人生活上比较节俭,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通过购买爵位或家族徽章等途径跻身社会上层。(共6分)不同影响:明代徽商的奢侈消费使大量的商业资本消失,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及自身的节俭,为重商主义时期的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共4分)(2)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2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
22、清军的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作垄断市场;徽商未能顺应时代潮流变革经营方式;近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共6分)26答案(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4分)历史作用: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儒家伦理观念(答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也可);一定程度限制了人口流动。(4分)(2)新变化: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6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
23、的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4分)27(18分)评分标准:(观点4分,说明10分,结论4分)第一等: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418分)第二等:观点较正确,史实基本准确,基本能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晰(912分)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史实欠准确,不能史论结合,条理不够清晰(47分)第四等:观点不正确,史实错误,或史实不能论证观点,缺乏条理(03分)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一主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4分)儒学是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
24、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10分)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4分)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4分)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
25、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10分)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4分)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4分)在当代,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10分)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4分)(其它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