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99165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18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知识点1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一、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秦汉采用上计制,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考核大都流于形式。隋唐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唐朝考核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有初考、再考和通考;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考察包括朝觐考察(外地官员)和京察(京官),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清朝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二、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1.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

2、判官吏的道德、才能。2.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3.考核机构专业化。如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考核。4.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知识点2 西方的文官制度一、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2.1718世纪,欧美国家中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私相授受,导致政治乱象频发。3.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政党分肥制”。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4.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5.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

3、益强烈。6.18、19世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书面考试的经验。二、建立 1.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2.19世纪初,英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政务官、事务官(即文官)。3.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4.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5.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最

4、终建立起来。三、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四、影响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3.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4.文官人数增多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点3 中国近现代的选官制度一、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1.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1)内容: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运行机制。(2)评价: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基本没有实行,但对后来民国文官

5、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2.北洋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1)考试: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2)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1)概况: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

6、公布考试法,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得到确立。(2)评价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精华。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如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无法禁绝。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由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特点: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2.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3.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

7、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辨析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1.相同之处:(1)公开考试,择优录取。(2)对职位进行分类。(3)广泛使用“考绩制”。2.不同之处:(1)西方实行政治中立,中国坚持党管干部。(2)西方实行“两官分途”(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中国二者不分。(3)西方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中国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4)西方文官终身任职,中国公务员有辞退机制。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时期德治(教化)法治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随意残害奴隶。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西周推行礼制,主张“敬天保民”。东周礼崩乐坏。周朝有九刑;春秋时期,郑国

8、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秦汉时期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晋时期 律令儒家化。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时期德治(教化)法治唐朝提倡礼治。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其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宋元时期宋朝理学形成。程朱理学控制教育和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并深入族规、家

9、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时期德治(教化)法治明朝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儒学士人经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清朝乡约宣讲内容是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圣谕,宣讲时也常引用大清律例,这使乡约约束力加强。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知识点2 近代西方

10、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罗马法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普通法系(英美法系)12世纪前后,普通法在英国逐渐形成。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英美等国的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民法系)从1789年开始,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

11、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3.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如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中世纪的基督教(1)发展:5世纪,日耳曼人国家(如法兰克王国)逐渐接受了基督教。(2)表现: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他们开办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节日大多与基督教有关;教会对人们的日常告诫。(3)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

12、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2.宗教改革后的新教(1)内容: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2)影响积极: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热情;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消极:新教仍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宗教冲突,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期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秦朝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北逐匈奴,南抚夷、越,在今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对匈奴,先和亲,后出击;设立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

13、政;在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田官,督率戍卒屯田。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可抵达波斯湾一带;海路最远可航行至印度南部;东汉时,倭国派使臣来朝。时期民族关系对外交往隋唐时期中央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有礼部和鸿胪寺。隋朝:周边少数民族先后归附。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唐朝:边疆管理机构有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蕃数次会盟;南

14、诏王遣子弟入唐学习。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隋朝常骏出航到达赤土国(约在今马来半岛南部)。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多次,他们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时期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宋朝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海路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今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元朝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对西藏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东北、云南等地设

15、行省,征发赋役。马可波罗来华,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时期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明朝中央设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管理民族事务。修筑长城,防蒙古骑兵袭扰。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卫;在西南设土司。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接受朝廷征调军兵。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明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18世纪,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贸易请求,坚持闭关自守。清朝设

16、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叛乱;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进行改土归流,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形式民族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民族战争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等。友好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明朝后期蒙汉之间的互市。和亲与联姻 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会盟与和议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

17、宋与金的绍兴和议。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为“编户齐民”。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魏晋时期西晋统一后,重建户籍,称为“黄籍”。东晋除“黄籍”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隋唐时期隋建立后,重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为主户(拥有土地、交纳赋税)和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18、分类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元朝与明朝都以职业定户籍,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改变。明朝户籍册称“黄册”。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1)概况: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2)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市设坊,郊外设村。明朝实行里甲制。2.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秦汉什伍组织;唐朝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行保甲制;明朝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为保甲

19、制。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背景:生产力水平低,每遇自然灾害,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表现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自置义仓;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宋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田,赈济族人。明清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同时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2)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3)政府为主体,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知识点2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西方主要国

20、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2)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进行城市治理。(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1)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2)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3)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探索社会

21、救济的新方法,促使社区组织开始形成。4.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1)主要特点:强调自治,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2)主要方式:社区自治。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社区不仅提供各项公共服务,而且还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缓和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发展历程(1)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

22、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北欧国家及法、德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内容:涉及医疗(疾病)、养老、就业(失业)、教育等方面。3.评价(1)积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2)弊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一、历史上的疫病1.概念: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种类:天花、鼠疫、黄热病、斑疹伤寒等。3.表现:(1)古埃及时期,天花流行。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中国的康

23、熙皇帝也得过天花。(2)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鼠疫流行。此次鼠疫流行了3个世纪,造成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多地发生严重饥荒。4.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如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死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5.防治:(1)改善公共卫生。古罗马修建饮水道、下水道。中国古代地方官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过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等。(2)出现大量防治疫病的方法。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中国古人发明人痘接种。(3)建立救治机构。西汉后期,政府

24、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4)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二、中医药的成就战国扁鹊采用四诊法诊断疾病。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麻沸散”和健身方法“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为“药王”;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25、。北宋出现针灸铜人,成为医学教学模型。针灸教学模型的使用,体现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的发展水平。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全国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21世纪后,中医药走向世界。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鸦片战争后,西医在中国传播开来。(1)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2)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近代西医成就被引入中国。(3)西医院校建立起来,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4)中国一些大城市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四

26、、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2.概况(1)西方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其药品供应也得到了基本保障。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如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建成“福利国家”等。(2)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

27、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重视食品、药品、饮用水的安全监督工作。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使全民病有所医。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逐渐注重卫生习惯。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精神卫生日益得到注重。一、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

28、世纪公元2世纪(1)中国北方的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被迫西迁,于55年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2)欧洲的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2.第二轮迁徙36世纪(1)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称王,建立汉国,史称前赵。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在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3.第三轮迁徙78世纪中期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非、亚、欧三洲的帝国。4.

29、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二、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概况(1)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欧洲人的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期间,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2.变化:印第安人数量锐减,美洲白人、黑人数量大增。3.影响: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

30、人、印第安人及其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三、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西洋人口结构的改变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进行掠夺。殖民扩张的加剧使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大量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四、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概况: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形成苦力贸易。2.影响: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在美洲、

31、大洋洲等地形成了唐人街,华工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3.其他:19世纪末,受地少人多的限制,许多日本人移民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在当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五、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促使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趋势,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发展

32、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知识精英”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美国的“硅谷”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六、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全球化时代,世界出现了各类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1.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在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的过程中,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2.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

33、国家。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知识点1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欧亚大陆的重要商路1.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2)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唐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以及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草原丝绸之路: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小亚细亚。3.西南丝绸之路: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等地。4.海上丝绸之路

34、早在西汉,中国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成为重要交易枢纽;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技术交流(1)传出:丝绸、瓷器、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四大发明等。(2)传入:西汉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萝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如唐朝丝织品吸收了波斯

35、的织法与图案风格。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朝起基本来自海路。2.文化交流(1)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2)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知识点2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1.特点: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2.表现(1)中国茶的外传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

36、和大洋洲等地区。影响: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炫耀,荷兰的富裕家庭设有“茶室”,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2)服饰的交流与变化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3)钟表的传入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

37、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3.“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的大约300年的时期。4.希腊化的影响(1)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2)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但需注意的是

38、,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了长期的影响。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三次西征(1)第一次西征:12191225年,成吉思汗亲征,灭掉花剌子模国,打到黑海北岸。(2)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3)第三次西征:12521260年,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灭亡阿拉伯帝国。2.影响(1)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3)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三、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1.18051815年,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

39、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2.法军在所到地区,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但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3.在抗法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如俄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波兰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反对俄国统治的起义,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等。四、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1.概况:殖民国家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2.表现(1)中国: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2)印度:英国把英语、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但印度上层精英却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印度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主要宗教,基督教没有全面流行开来,种姓制度仍有重要影响。(3)埃及: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伊斯兰教仍然是主要宗教,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聚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