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数学活动图形对对碰说课稿一、 说内容:前期经验:三角形是幼儿活动常见的图形,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建构室拼搭平面的几何图形时无意识拼搭,也有出现在正方形积木缺少的情况下,幼儿花费太多时间寻找形状相似的图形,不能联想到两个三角形组合可以变成正方形。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求知的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做的?”,根据这一特点我选择了图形组合拼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出的教育建议是:1、引导幼儿体现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以组合出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以组合出长方形。2、丰富幼儿的空间方位识别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的方位经验解决问题。由此,针对游戏现
2、象和教育建议的提示,我通过不断思考设计了图形碰碰乐活动。发展意义:内容具有发展价值,通过活动能打破幼儿固有思维模式,从无意识拼搭到有意识拼搭。让幼儿尝试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组合经验。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二、说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了两条目标: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同
3、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成新的图形难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盒子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三角形移动、翻转、拼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图形间转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而三角形的空间方位知觉提高了高度和难度。四、说教学准备(一)知识准备:1、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掌握图形特点。2、幼儿有图形拼搭的经验。(二)物质准备:1、5张图形卡片2、可操作的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若干3、几何图形底板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4、六个垫子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说说图形(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导入环节,
4、通过幼儿已知经验的图形,引出对幼儿有一点难度的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利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知道答案的幼儿给其他幼儿拓展知识。当幼儿能准确说出图形名称和掌握图形后,我将转动图形,为后面突破重点环节做经验铺垫。第二环节拼搭图形(目的: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我经过以下几个过程突破重点。1、听儿歌,感受图形变化。 儿歌:碰碰乐、碰碰乐,两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边拍手边念,用动作带动学习氛围。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怎么碰在一起?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鼓励幼儿发现
5、问题,主动求知。2、生生互动,熟悉规则 引导幼儿自己想出碰的办法。比如:示范两个三角形碰碰乐时故意示范错误,让幼儿自主找原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后面的难点环节做铺垫。3、操作探索,发展空间思维。 第一次游戏是两个三角形碰碰乐。这是一个迁移经验、操作的一个过程。幼儿能通过这次游戏探索三角形的拼搭变化。纲要中指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应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所以我让每个幼儿都拿可操作的三角形,保证每个环节,全体幼儿都能参与。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注意增加辅导,如:提示转一转,角对角,边对边。第二次游戏主要是探索四个三角形拼搭的情况。本环节中的四个三角形碰在一起,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我通过解读图形结构的方式增加幼儿的理解能力,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再加两个三角形得来。给幼儿一个思路,鼓励幼儿自主想象,既能帮助幼儿理解,又能突破难点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第三环节图形装盒 (目的: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又一难点,掌握了图形的拼搭方法,但是数量的增加又加高了难度。过程中遵循积极性原则,用情景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遵循操作性原则,通过每个幼儿动手操作,运用经验迁移,试试、拼拼自主拼搭。不限定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最后创设问题,激发幼儿有续探索,自主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