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pdf电子版)--免费下载.pdf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书名科学 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主编郝京华 责任编辑许宏宇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 210009) 排版南京紫藤制版印务中心 印刷 厂址 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 版次2020年8月第1版 2020年8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499-- 总 定 价元本书定价:元光盘(含客户端)定价:元 邮购电话025-85406265,025-85400774 盗版举报025-83658579 苏教版图书若有印装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 提供盗版线索者给予重奖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科学 教材设计理念 / 1 教师教学用书 使用说明 / 2 本册教学课时分配建议表 / 6 第 1 单元 动物大家族 / 1 第 2 单元 物体的运动 / 37 第 3 单元 常见的力 / 68 第 4 单元 简单电路 / 107 第 5 单元 岩石与矿物 / 147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 185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 科学教材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 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 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 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 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本体的 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 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起这样的世界 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是有 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 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为此,在每册教材的后面设有 “专项学习”,将有关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含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的指 导系统化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 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 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STEM是科学、技术、 工程、数学的英文缩写,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模式。与主要指 向概念理解及运用的主题单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5.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教材设计了多种多样的 学习活动:有探究性学习,有探究性游戏,有科学DIY,有种植和饲养,还 有观察与阅读这些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易做。为配合学习活动,教材 配套了供学生观看的高清视频,供学生动手做的学具材料和供学生记录、课 外拓展用的活动手册。全新的网站还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6.重视科技史的学习。为了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对科学、 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教材在主题单元中渗透科技史内容,在专项 学习中有专题介绍,在每个年级教材的最后一面,还特别对科技史作概略的 梳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现。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 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说明 vvwv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一 单元设计意图 1.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用感官观察”一样,都是对“走进科学”单元的具体 展开。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 也离不开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如果说“用感官观察”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 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那么本单元则重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思考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 和客观的事实证据,并运用事实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熟 悉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 实,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验证。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验证活动,学生可 以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2.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 目标。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科学态度: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 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 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此外,课程标准在“暗盒里有什么”案例评析中指出:“自然界隐 藏着无数巨大的暗箱,没有人知道里面隐藏着什么。面对一个陌生的暗 箱,科学家会用各种方法观察、探测、实验,收集来自暗箱的信息 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暗箱里有什么,向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真理和奥 秘” “课堂上解暗盒活动的设计体现的就是科学探究中的建模思想。” 本单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设计的。 58 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59 vvwv 3. 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4.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树叶变黄了三课组 成,遵循“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呈 “分分合”的结构展开,总体上是对科学方法,即思维训练的指导。第 一课,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动脑筋猜一猜过去 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这样的现象可能是一种 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两种原因或更多的原因引起的,图片呈现了这样的结 构。第二课,让学生从观察显而易见的现象到关注事物的内部,继续来猜一 猜“暗箱里的秘密”,并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解暗箱事例,加深对“暗箱”的 理解。第三课,围绕“树叶是怎么变黄的”这一话题,让学生寻找证据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猜想找证据验证猜想”这一探究过程,在实 践中运用所学,获得成长。 关注科学本体关注科技与生活 关注科学探究和 工程实践的方法 一、走进科学二、用感官观察三、用大脑思考四、用双手创造 二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进行验证。 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 要性。 针对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从不同角度说明本单元设计的理由。从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说明选择本主题的理由。 从必要性和可能性 两个方面说明选择 该主题的理由。 说明本单元各课的 组成及课与课之间 的关系。 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每一课 教学目标的抽象,旨在为每一课 具体的教学目标提供概括性的目 标指向,以促进大概念和思维品 质的形成。 从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 及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角度说明 选择本主题的理由。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3 vvwv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61 第7课做个小侦探 1. 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让学生知道要根据 看到的事实,像侦探一样进行猜想,并且学会猜想。第一个活动,观察三张 图片,猜一猜蒲公英飘起来、田里菜叶上的洞、狗吐舌头分别是什么原因, 这是对看到的事实猜想一种原因。第二个活动,观察两张图片,猜想是谁破 坏了蜘蛛网,雪地上的动物脚印是怎么回事,这是对看到的事实猜想多种可 能的原因。第三个活动,玩碰碰球,要求是根据第一次玩看到的结果,在下 面的两次活动前,先猜一猜会是什么结果,再动手做。学生在活动中会发 现,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经过验证才能知道是否正确。第四个活动, 通过阅读,知道其实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也会进行猜想,如针对恐龙灭绝的 事实,作出各种猜想,并且不断地进行研究。选取恐龙的事例,是因为学生 对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 2.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 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 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的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4.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五球碰碰球(碰碰球又名牛顿摆、能量守恒摆球)。 五教师课本 vvwvvvwv 60 三 单元活动框架 1.2 观察破蜘蛛网、雪地 脚印的图片,知道要针对 看到的事实进行猜想。 1.1 猜想蒲公英飘、菜 叶有洞、狗吐舌的原 因,知道什么是猜想。 2.1 看图,猜测 兔子在土山中 的逃跑路线。 3.1 关注树叶变 黄的客观现象, 聚焦研究对象。 2.2 解暗箱,猜 测暗箱里面的情 况。 2.3 读图,知道 生活中有许多解 暗箱的事例。 3.3 寻找证据, 验证自己的猜 想。 3.2 猜想银杏树 叶是怎样变黄 的。 1.4 读图,知道科学家 也进行猜想活动。 1.3 玩三次 “碰碰球” , 猜想不同结果, 知道猜 想不一定正确。 1.做个小侦探 2.暗箱里的秘密3.树叶变黄了 三、用大脑思考 四 课时建议 序 号课 题课 时 1做个小侦探1 2暗箱里的秘密1 3树叶变黄了1 总课时3 本课的主要活动组成及相互 之间的关系。 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示每一课活 动的内容和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希 望学生达到的发 展水平。 提示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每课课时及总课时的建议。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4 vvwv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63 大脚印为三趾 分开的足迹, 说明该动物足 三趾着地,有 鸟 类 足 迹 特 点。 此处的大脚印 足迹间距长。 小脚印为连趾的足迹,足 迹较小,足迹间距较短, 有兔子足迹特征。 两种足迹在此 交会、混杂。 猜想:1.大飞 虫冲了过去; 2 . 大 雨 点 砸 的;3.大风吹 的 猜想:1.肉食 动物抓捕小动 物,叼走或吃 掉;2.大动物 背、抱、叼走 了小动物 vvwv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65 猜想:猴子在树枝上跳过导致树枝撕裂;树干里有虫;青虫到树上吃树叶或结茧; 一只鸟被老虎或其他猫科动物惊飞或被捉走 6. 活动手册提示 红底文字:回答教材中的提问。 蓝底文字:解释教材中文字和图 片的意思。 指导使用并提供参考答案。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5 vvwv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81 7. 教学活动说明 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可利用 资源 活动一: 交流秋天 哪些树的 叶子会变 黄 设计意图: 通过展现树叶在秋季变黄的图景,指引学生关注树叶变黄 的客观事实,聚焦研究对象,为下一步的猜想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 课前收集一些树叶已变黄的树木照片。 提前一两个星期收集一些树的绿叶,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 对比绿叶、黄叶的颜色。 注意事项: 由于需要观察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所以,本课不能按教 学进度上,应在银杏树叶还没有全黄的时候上本课。如有可 能,就选择在刚刮过风的时候上,这时,银杏树落叶满地, 便于学生捡拾落叶观察。 电子教材 中的相关 视频 活动二: 猜想银杏 树叶变黄 的过程 设计意图: 在明确树叶会变黄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问题,并展现几 种可能,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为下一步的验证活 动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在学生表达完猜想后提出问题:这些猜想究竟谁对谁错? 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呢?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 不要对学生作出的猜想进行评判,让学生用观察到的事实 来验证猜想。 活动三: 找银杏树 叶变黄的 证据,验 证猜想 设计意图: 提供几种找证据的方法来让学生选用,指导学生学会寻找 证据,并知道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建议: 如果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即现场观察,应该把学生有序 地带到银杏树下。如果两种方法都选,应给学生分组,一组 观察树上的叶子,一组收集落叶进行观察,然后两组交换。 如果校园里没有银杏树,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比较少,只能用说的方式表达猜 想,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在活动手册提供的图示下面标注 顺序,记录自己的验证结果。 学 具 箱 里 的 配 套学具 学生活动 手册 vvwvvvwv 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83 六 参考资料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指人们运用感官或科学仪器获得的具体的、可被验证的科学 信息。 科学猜想 科学猜想是对科学思维中的假设、推理、预测等的简称。假设是对观察 到的现象的一种可能性解释,假设是可检验的;推理是试图解释正在发生或 已经发生的现象或事件;预测是对将要发生的现象或事件所作的一种推测。 科学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它建立在事实(证据)和既有经验及知识的基础 上。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验证。 恐龙灭绝之谜 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当时,陆地上生活着许 多爬行动物,它们还不断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 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还有一类演变成今 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动物。恐龙是当时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 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 找到,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 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而灭绝的原因却成了千古之谜。科学 家从观察到的事实出发进行猜想,提出了许多假说。下面所列是一些影响较 大的假说: (1)陨石撞击说 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这颗陨石直径大约10千 米,因撞击而形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200千米,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0万 亿吨黄色炸药爆炸。陨石撞击产生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 数月处于黑暗状态。在这段时间里,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了。这个 假说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 提出的。 (2)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 说明本活动的设计意 图,给教师以具体的 教学指导和建议,并 提醒教师在指导学生 时应注意的问题。 提供本单元必要的相 关知识背景。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6 本册教学课时分配建议表 单元序号单元名称课题名称课时建议 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1 2.鱼类1 3.鸟类1 4.哺乳类1 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1 6.不同的运动1 7.运动的快慢1 8.力与运动1 第3单元常见的力9.弹力2 10.摩擦力2 11.浮力2 第4单元简单电路 12.点亮小灯泡1 13.导体和绝缘体1 14.电路暗箱1 15.生活中的电1 第5单元岩石与矿物 16.常见的岩石12 17.认识矿物1 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1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2 总课时: 2324 6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 一 单元设计意图 1.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学家根 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 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 习和研究动物学必需的基础。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关系 到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在物种日益减少的今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个地球人都需要关注的话题。 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形成了有关动 物的初步概念。本单元对动物的研究从重点关注动物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过 渡到关注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描述某类动 物的共同特征,了解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本单元 也为学生在高年段时研究微生物、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打下基础。 动物种类繁多,从“大家族”这一话题入手研究动物,能体现动物之间 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类别的 识别与研究。观察与描述是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探究技能培 养的重点。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关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 力,能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本单元在动物大家族的主题下也包含 对一些珍稀动物的认识。 2.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 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 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 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 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 类等)的共同特征。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3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3.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五年级下 册显微镜下的世界) 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 从 运 动 与 位 置、 运 动 的 形 式、 运 动 的 快 慢 等 方 面 对 运 动 进 行 研 究, 知 道 运 动 的 物 体具有能量。 能根据某些特 征对动物进行 分类。识别常 见动物类别, 描 述 某 一 类 动物的共同特 征。 认 识 并 研 究 直 接 施 加 在 物体上的力, 如 弹 力、 摩 擦 力、 浮 力 等。 认 识 并 研 究 电 可 以 在 特 定 物 质 中 流 动, 学 会 连 接 简 单 电 路 并 解 释 其 工 作原理。 观 察 与 描 述 常 见 岩 石 和 矿物的特征, 知 道 它 们 是 重 要 的 自 然 资源。 一、动物大 家族 二、物体的 运动 三、常见的力四、简单电路五、岩石与 矿物 说出生活中 常见动植物的 名称及 主要 特征, 知道动 物 和 植物 都 是生物。 (一 年级下册动 物与植物 ) 使用方向、 远近等描述 物体所处的 位置。 (二 年 级 上 册 天空中的 星体 ) 认识推力和拉 力,研究力可以 使物体的形状 发生改变,力可 以使物体启动或 停止。(二年级 上册用力以 后) 认 识 常 见 的 材料,观察材 料的轻重、厚 薄、颜色等特 征。(二年级 下 册 它 们 是 用 什 么 做 的) 运用感官观 察并描述石头 和 泥 土 的 特 征。(一年级 下册石头与 泥土) 以纸、金属、塑料为例,研 究常见材料的一般特性,并 了解其用途。 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 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 下册昆虫) 描述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 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4 4.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给动物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四课组成,采用 由总到分的设计思路:第一课总领本单元,给动物分类;第二、三、四课呈 并列关系,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 分类研究动物是系统认识动物的有效途径,所以本单元以根据某些特征给 动物分类作为起始课。首先了解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 大类,然后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最后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第二、三、四课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三课采用了类似的编 写结构,且都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先通过对典型动物的系统比较 探究其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类群关系,揭示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导学 生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再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识别某种动物 的类别,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过程;最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 验等方法认识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鱼类的鳃 和鳍的作用,了解鸟类的羽毛、喙和足的功能,认识哺乳动物具有恒温的特 征和多样的运动方式。这三课采取类似的研究步骤,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类动 物的研究初步学习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打下基础。 二 单元教学目标 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 和感知环境。 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5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三 单元活动框架 2.1 识别并观 察不同的鱼, 归纳概括鱼类 的共同特征。 1.3 找动物脊椎, 将动物按有无脊椎 分为两大类。 1.4 阅读图文资料, 列举我国的一些珍 稀动物。 1.1 识别常见动物类 别,学会根据某些特 征给动物分类。 4.1 识别并观察一些常见 的哺乳动物,归纳概括哺 乳类的共同特征。 4.2 体验脂肪的作用,了 解哺乳动物是如何保持 体温的。 4.3 比较不同哺乳动物的运 动方式,初步意识到环境对 哺乳动物运动方式的影响。 1.2 摸人体脊椎、 做脊椎模型,研 究脊椎的作用。 1. 给动物分类3. 鸟类 一、动物大家族 2. 鱼类4. 哺乳类 2.2 观察鱼的游 动和水进出鱼 身体的情况, 认识鱼的鳍和 鳃的作用。 3.1 识别并观察不同 的鸟,归纳概括鸟类 的共同特征。 3.3 观察不同鸟的喙 和足的结构特征,初 步意识到环境对鸟类 外形特征的影响。 3.2 研 究 鸽 子 的 羽 毛,了解羽毛的结构 和功能。 四 课时建议 序号课题课时 1给动物分类1 2鱼类1 3鸟类1 4哺乳类1 总课时4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6 五 教师课本 第1课 给动物分类 1. 教学内容 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必需的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贴近 学生生活的观察、分类、建模、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某些特 征给动物分类,并逐步将研究聚焦到在动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身体结 构脊椎上。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话题入 手,发现动物园里各种动物所在的区域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接着, 学生尝试按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并了解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 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活动二,通过摸人的脊椎、做脊椎 模型等活动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三,通过找蟾蜍、鱼、鸵鸟、狗、 蛇的脊椎,更好地认识不同动物的脊椎,并尝试将动物按是否有脊椎进行分 类。活动四,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并 判断这些动物是否都是脊椎动物。 2.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动物园的情境,体会给动物分类的必要性。 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知道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通过摸脊椎、做模型、找脊椎等活动,描述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乐于亲近小动物,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4.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7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1 给 动 物 分类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 椎动物两大类。 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食肉动物区 灵长类区 食草动物区 海洋动物区 珍禽区 动物园分区示意图 2 5. 教材提示 动物园里动物 展区可以按进 化顺序、生活 习性、地理分 布、生活环境 等来划分,同 时结合动物园 的地形、游人 喜好,以及动 物园所在地的 珍稀动物和建 筑艺术作局部 调整。 可以根据某些 特征,如生活 环境、运动方 式、外形特点、 有无脊椎等, 给动物分类。 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类动物。脊椎动 物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椎的动物,无脊椎动物种数约占动物总种数的 95%。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8 摸脊椎。 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一节一节的 脊椎连起来后有 什么作用? 准备材料: 线轴 6 个、圆纸片 5 张、棉线 、胶带、剪刀。 制作步骤: 1. 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2. 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 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3. 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试一试: 1. 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 轴向一侧倾斜。 2. 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1单元动物大家族 3 通过实验发现 线轴可以向不 同 的 方 向 倾 斜,说明脊椎 在 支 撑 身 体、 保护内脏的同 时,还能让身 体在一定范围 内运动。 脊椎是人的中 轴骨骼,是身 体的支撑,有 负重、减震、 保护和运动等 功能。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9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 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 找到这些动物的脊椎。 鱼蟾蜍 鸵鸟狗蛇 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 4 蟾蜍脊椎下 部有长长的尾 杆骨,它是脊 椎的一部分。 大部分鱼类 的脊椎末端仅 达尾鳍基部, 也有特例,如 鲨鱼尾椎末端 上翘,伸入尾 鳍上叶。 鸟类的尾椎 和腰椎愈合成 一整块。 狗尾巴是脊 椎的一部分, 称作尾椎。 蛇的脊椎由颈 椎、躯干椎(胸 腰椎)、荐椎和 尾椎组成。 图中脊椎动物 有:青蛙、鸟、 猴、鲨鱼。无 脊椎动物有: 蚊子、蜗牛、 水母、河蚌、 蚯蚓。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0 它们都是脊 椎动物吗?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 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 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朱鹮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 宽尾凤蝶 鹦鹉螺扬子鳄 1单元动物大家族 5 图 中 宽 尾 凤 蝶、鹦鹉螺不 是脊椎动物。 宽尾凤蝶: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宽尾凤蝶属。 在我国分布于台湾、 四川、 陕西、 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 鹦鹉螺 :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目鹦鹉螺科鹦鹉螺属。在我国分布于西沙群岛、海 南岛南部、台湾海峡等区域。 扬子鳄 : 爬行纲鳄目短吻鳄科短吻鳄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以上动物中,除宽尾凤蝶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外,其余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 : 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在我国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等区域。 金丝猴 : 哺乳纲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在我国分布于四川、陕西、贵州、云南、西藏 等区域。 东北虎 : 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 朱鹮 : 鸟纲鹳形目鹮科朱鹮属。目前仅见于陕西洋县。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1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6. 活动手册提示 1. 给动物分类 找出这些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把它们描出来。 将下面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填序号。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1 2 3 4 7 5 6 1 单元动物大家族 1 图中分别是巴 拉金梭鱼、大 鲵、 大 熊 猫、 家鼠、豹子和 旋角羚的骨骼。 3、4、71、2、5、6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2 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可利用 资源 活动一: 根据某些 特征给动 物分类 设计意图: 学习给动物分类是系统研究动物的基础,所以本单元起始 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给动物分类。这一部分的教学由两个环节 组成:(1)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动物园入手,体会给动物 分类的意义及其重要性。(2)请同学们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 分类。在学习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定标准给动物分类,再告知 他们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交流喜欢的动物可能在动物园的哪个区域。引 导学生发现,在动物园中找某种动物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引 出给动物分类的话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快速知道你喜欢的动物在哪 个区域?”“如果动物园中的动物没有进行分类,会是什么 情况?” 可以利用动物卡片进行分类。 要引导学生按照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如按照动物的 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或外形特点等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学生不会想到将动物按有无脊椎分类,教师可 以告知学生这一分类标准。说明因为脊椎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 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有无脊椎是生物学家对动物进行 分类的重要依据。 注意事项: 动物园展区的分布比较复杂,并不是完全遵循自然分类系 统。所以在第一个环节中,只需学生意识到给动物分类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即可。 在给动物分类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按照动物的某一特征 进行分类,并不强调要以动物分类学中动物的本质特征为标 准。但是,要强调分类本身的规范性,如每一次分类要按照统 一的标准,要涵盖全部分类对象等。 电子教材 中的相关 视频 学具箱里 的配套学 具 7. 教学活动说明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3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可利用 资源 活动二: 摸脊椎、 做脊椎模 型,研究 脊椎的作 用 设计意图: 脊椎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躯体的大型 化成为可能,也是脊椎动物头部出现的前提条件。由于脊椎位 于动物体内,学生很难主动去关注脊椎,所以教材设计了一系 列有结构的活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脊椎这一身体结构 上,并比较全面地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摸脊椎、做模 型感知脊椎的存在,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建议: 摸脊椎需两个同学合作完成,让每个同学都亲身感受脊椎 的存在,初步感知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并思考这样的脊椎有什 么作用。 建模活动是为了直观地认识脊椎的作用。在制作完成模型 后,指导学生发现当模型下端被固定后,模型还是可以向不 同的方向倾斜。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 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从而发 现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 内运动。 注意事项: 被摸脊椎的同学身体要向前弯曲。摸脊椎的同学要注意手 不能停留在脊椎的某一点上,而是从上向下摸,感受脊椎是一 节一节的柱状结构。 制作脊椎模型时,注意拉直棉线,固定住线头,保证线轴 和圆纸片能够紧凑地连接在一起。 电子教材 中做脊椎 模型的视 频 学具箱里 的配套学 具 活动三: 找动物脊 椎,按有 无脊椎给 动物分类 设计意图: 发现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两栖动物、鱼类、鸟类、哺乳 动物、爬行动物)的身体里都有脊椎,引导学生尝试像生物学 家那样将动物按照是否有脊椎进行分类。 教学建议: 在透视图中找到动物的脊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动物和人 一样,身体里也有脊椎,且脊椎的结构和功能也与人类的相 似。结合学生活动手册,描出动物脊椎。 给动物分类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可以是文 字、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学生活动 手册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4 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可利用 资源 注意事项: 有些动物的脊椎包含长长的颈椎和尾椎,教学时要注意这 些细节。 活动四: 认识我国 的一些珍 稀动物 设计意图: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生物种类丰富,同时也有很多 濒危动物。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主要是带领学生了解我国 的一些珍稀动物,体会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意识到要保护 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比较全面 地了解这些珍稀动物,也可以请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在课 堂上交流。 再一次思考这些动物是否是脊椎动物,是为了强化科学的动 物分类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判断一种动物是否有脊椎, 与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一样,是认识这种动物的重要方法。 注意事项: 珍稀动物是指珍贵且稀少的动物,不能表述为“珍惜动物”。 电子教材 中有关珍 稀动物的 视频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5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第2课 鱼 类 1. 教学内容 鱼类是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本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认识鳍和 鳃的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一些常见的鱼或者鱼的图 片,讨论和思考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补充认识鱼的一 些特例。活动二,鳍和鳃是鱼类特有的器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通过观察与 实验,认识鳍和鳃的外形与功能。在观察鱼游动情况的过程中,认识鳍在运 动中起到的作用;在观察水进出鱼身体情况的过程中,思考鳃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识别并观察一些常见的鱼,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鱼在水中游动的情况,描述鳍的作用。 通过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知道鳃的作用。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鱼的游动和呼吸,认识鳍和鳃的作用。 4.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鱼、水槽、滴管、红色食用色素。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6 5. 教材提示 2 鱼类 你见过哪些鱼?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河豚海鳗鳐 它们也属 于鱼类哟,都 是脊椎动物。 鲫鱼 黑鱼 花鲢鱼 鳜鱼 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 6 图中四种鱼的 共同点 :身体 呈流线型、身 体 表 面 有 鳞、 有 鳍、 有 鳃、 嘴总是不停地 开合、眼睛长 在 头 部 两 侧、 生活在水中等。 鱼类是在水中 生活、用鳃呼 吸、用鳍运动、 以颌取食的变 温脊椎动物。 海鳗是属于海鳗科的鱼类,躯干部近圆筒状,尾部是侧扁的,身体表面没有鳞片。 鳐是属于鳐形目的鱼类,体形扁平,胸鳍前缘与头侧相连。 河豚是属于鲀科的鱼类,当它遇到外来危险时会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 皮肤上的小刺竖起,用来自卫。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7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1. 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2. 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 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3.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 鱼嘴前方。 4. 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 流出来的。 鱼是怎么呼吸的? 鳃 鳍 鳍 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 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认识鱼的鳃和鳍,猜想它们的作用。 见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 1单元动物大家族 7 鱼游动时,它 的各种鳍是配 合运动的。尾鳍 不断摆动,在 鱼前进时起主 要作用;胸鳍和 尾鳍配合划动, 在鱼拐弯时起 主要作用。 鱼用鳃呼吸。 水 流 由 口 进 入、经过鳃后 流出的过程中 进 行 气 体 交 换,从而完成 呼吸。 尾鳍: 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胸鳍 : 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背鳍、腹鳍 : 起平衡作用。 臀鳍 : 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随着鱼嘴一张 一合,红色液 体进入鱼嘴, 然后从腮盖下 方流出来。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8 6. 活动手册提示 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注出鳃和鳍。 2. 鱼 类 写出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1 单元动物大家族 2 身体呈流线型、 身体表面有鳞、 有鳍、有鳃等。 鳃 鳍 鳍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9 第1单元 动物大家族 活动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 可利用 资源 活动一: 观察不同 的鱼,描 述鱼类的 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 能够识别某一动物类别的前提是认识这一动物类别的共 同特征。所以,本课首先引导学生在观察几种常见鱼的基础 上,发现这些鱼的共同点,进而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然后认 识一些外形比较奇特的鱼。 教学建议: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最好能够观察活体鱼。也可以利用标本、视频、图片等 素材观察鱼。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条理地描述鱼的特征,并引导 学生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鱼类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体内有脊椎”“鳃盖内有鳃” 等无法直接用眼睛观察到,可以提供相关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pdf电子版)--免费下载.pdf)为本站会员(Rabit)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