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测量01 单元主题主题:我的测量手册在我们生活中,测量是常见的一种行为。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人的身高,食物的重量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单元,我们的主题是“探索测量的奥秘”。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引领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熟练应用测量的方法和单位,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主题,学生能够意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质量单位吨,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验数学的实用性,理解和应用度量思想。02
2、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围绕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实际测量的经历进行设计。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和质量观念,理解单位换算,增强对度量思想的初步理解。首先,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具体意义,理解它们的转换关系,熟悉这些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单位的具体含义。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其次,我们将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量活动中来,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长度和质量观念。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亲手测
3、量自己的身高、体重,或者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如书、铅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测量的具体方法,也能感受到测量的有趣和实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实践、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合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知识。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设计一些测量相关的项目,比如“测量你的学校”,“比较你和你的朋友的身高和体重”等。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的测量活动,实践单位换算,从而更直观地理解长度和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这些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应用知识
4、,还需要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03 教材分析测量这一单元的教材设计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教材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和图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其转换。教材首先引入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单位的含义,同时也明确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单位换算的技能。在教材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以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际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实用。例如,教材中有一些测量体重、身高、距离等的任务,这些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测量的方法,提高
5、测量的技能。04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对于测量单位的认识较为基础,可能只接触过最基本的单位如米和千克。因此,对于更小的单位如毫米、分米,或者更大的单位如千米、吨,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演示。在实际测量方面,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还不够了解,这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在问题解决和合作交流方面,虽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所涉及,但仍需加强。尤其是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需要与队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因此,根据学情,我
6、们在设计教学活动和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认识单位,掌握测量方法,到提高问题解决和合作交流能力,都需要我们仔细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05 单元目标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含义,明确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灵活进行单位换算。这一目标是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有效测量的前提。2. 学生能通过实际测量的经历,建立自己的长度和质量观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这一目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量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7、. 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这一目标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06 达成评价为了确保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我们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 首先,我们将进行知识测试,检验学生对于长度和质量单位的理解,以及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这一部分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准确地完成有关单位换算的题目。其次,我们将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和项目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部分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在实际测量中选择正确的单位和工具,能否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以及在项目中能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
8、案,与队友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考虑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考虑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07 单元整体设计一、项目背景1.设计主题此项目设计的主题为“探索测量的世界”。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探索和学习,认识到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这一主题强调了测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理解不同的长度和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学生角色和任务在这个项目中,学生的角色是年轻的探索者。他们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认识和理解不同的长度和质量单位,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参与
9、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建立对长度和质量单位的直观理解,并在实际测量中应用这些知识。同时,他们还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用列表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二、具体实施(一)课程提纲第一课: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介绍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将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讨论,学习如何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这些单位,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探索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吨的认识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我们将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吨是如何用来衡量大量物品的质量的,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质量的概念有更
10、深的理解。第三课: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活动,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之间的换算方法。学生将理解单位换算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第四课:实际测量的经历这一课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实际测量的过程,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精确观察和操作的能力。学生将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实际测量,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参与各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做家务、购物等,深化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具体课时教学设计1.第一课教学
11、设计: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项目主题:制作“长度参照手册”开始阶段,我们将向学生介绍项目的目标,即制作一份手册,该手册将包含不同长度的实物图片,作为毫米、分米、千米的参照。实施阶段,学生将分组,在学校或家中收集不同长度的物品,如铅笔、教室长度等,然后测量并记录,整理进手册。总结阶段,每组学生将分享他们的“长度参照手册”,并向班级展示。此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千米概念的理解。2.第二课教学设计:吨的认识项目主题:“吨”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始阶段,引入“吨”单位,并介绍项目,即寻找生活中与“吨”单位相关的实例。实施阶段,学生将分组,通过互联网、图书、新闻等方式寻找与“吨”单位有关的实际例
12、子,并进行整理。总结阶段,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找到的例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加理解并掌握“吨”的概念。3.第三课教学设计: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换算项目主题:制作“单位换算手册”开始阶段,介绍项目目标,即制作一份能够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单位换算的手册。实施阶段,学生将分组,利用他们在前两节课学到的知识,探索并记录各种长度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规则,并加入到手册中。总结阶段,每组学生将向班级展示他们的“单位换算手册”,并解释其功能和使用方式。4.第四课教学设计:实际测量的经历项目主题:开展“校园测量大赛”开始阶段,引入项目,即“校园测量大赛”。项目的目标是使用他们学过的单位和工具,测量校园内的各种物体。
13、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实际操作,更能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单位进行测量。总结阶段,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和过程,对任何可能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5.第五课教学设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项目主题:创建“数学在生活中”的海报开始阶段,向学生介绍项目,目标是创建一张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海报,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实施阶段,学生将分组,寻找生活中测量的例子,包括了解长度和质量的单位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然后,他们将这些信息设计成一张富有创意的海报。总结阶段,每组学生将展示他们的海报,并解释他们选择的生活中的测量例子。总结阶段,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推荐他们认为最适
14、合的解决方案。三、项目评价 1.评价目标评价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位换算、实际测量、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同时,能够把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评价还将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他们在项目中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法我们将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格式化评价和非格式化评价。格式化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看他们是否理解并掌握了课程内容。非格式化评价则更加关注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如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等。同时,我们也会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评价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以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