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测试卷 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2.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
2、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密切了政治经济重心的联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3.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C.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4.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命天下府、州、县修治桥梁、道路”,从而使京师到各行省都有陆路交通干道。水运费
3、用较陆运更少。也有人说:“河槽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十七八。”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做法( )A.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流动B.表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C.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量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5.1874年,李鸿章在上奏清廷的筹议海防折中指出:“南北洋滨海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灵通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数千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在此,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是( )A.师夷长技,以夷制夷B.填补空白,求强求富C.效法西方,发展交通D.南北联动,加强国防6.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
4、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7.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到清末民初,“自海道开通,河运失效,商业遂一落千丈。津浦铁路通车后,出此途者益鲜”“昔之都会遂成下邑”。据此推断( )A.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B.清江浦兴盛衰落源于交通C.清江浦曾经是繁华的都市D.政府政策影响着城市经济8.“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
5、拿着圣经。”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佑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9.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10.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
6、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11.1890年,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铁路长度达72213英里,约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43%。美国铁路网的形成,使得西部的农产品、木材、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通过铁路运送出去,西部开发所需要的工业品也通过铁路运送过来。一些乡镇、港口受益于铁路运输发展成为城镇,偏远地区通过铁路与大城市建立经济联系。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铁路网的形成( )A.促进了美国市场的自由竞争B.制约了垄断组织的发
7、展壮大C.推动了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D.提高了工矿企业的生产效率12.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地区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地区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已着手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C.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凸显D.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初见成效13.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
8、及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14.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之间多个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交通发展密切了区域经济联系15.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
9、世界第一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16.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131辆19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水利与中国历史】(12分)材料一在全国各地区水利工程总
10、数中,北方的陕豫晋冀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汉、隋唐和宋,分别为81%、41%、6%;苏浙闽赣皖川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以上各时期分别为12%、45%、69%。战国时秦的地广人稀能吸引地狭的三晋农民,汉代郑白渠能“衣食京师亿万人口”,唐有“秦中地狭收粟不多”之忧。南宋时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江浙闽广,东南沿湖沿海及丘陵地区圩田、围田、梯田、塘坝、涂田得到开发。明朝移民开发了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农田水利。“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不满乃至反对运河漕运的思想。“会通河全是人力做成,使水节节就制而为我用,功亦伟矣。然当时臣工,何不移此心力,共成西北水利,而顾为此以困东南,大巧反为大拙”,
11、有人痛心于国家“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道光时才停止漕运,实行海运。摘编自王培华水利与中国历史特点材料二史记河渠书有“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的记载。隋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通州、南达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唐代自安史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古代都江堰灌溉总面积为150余万亩,至1949年前夕,灌溉面积为200余万亩。1949年以后,经过大力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1026万亩。同时,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工业发展用水和数千万人民生活用水。东南沿海的鉴湖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以后,由于其巨
12、大的拦蓄能力,使山会平原解除了来自稽北山地的洪水威胁。千百年来,在运河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摘编自王培华古代水利工程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
13、“直道”,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材料二 英国交通运输网络真正的发展是在17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新的重型马车开始使用,对道路的要求有所提高,道路管理日益成为难题。166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18世纪以后,英国由信托公
14、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并进行维修养护。信托公司的规模发展迅速,在约克郡就成立了125个信托公司,利兹收费公路的建设依靠12位有权益的商人。1750年,英国大约有500条收费公路,大部分主干线成了收费公路。17601774年,议会通过了不少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60年代英国道路交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道路交通发展的认识。(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15、4分)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大运河继续发挥作用,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
16、的壮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和胡希捷、赵旭峰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
17、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开发西部新土地是美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而不断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则是美国成功开发西部的重要因素。在西进运动中,18001920年,有超过三千万人移居美国。靠着移民们的辛勤劳动,西部荒漠渐渐变成可供耕种的富饶地区。西部农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易腐烂变质,这就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81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洪流越过大西洋,涌向美国。就美国而言,工业革命使东部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需要西部更多的原料和更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也使西部农业逐步向商业性方面发展,需要东运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不断增多。因此,改
18、善交通状况的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变得日益迫切。材料二:美国西部交通运输事业的改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修建收费公路和改善公路状况;二是修筑运河和改善河道;三是修筑铁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加速了西部的开发,对整个美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繁荣都有促进作用。美国著名学者福克纳在评价铁路的效用时说道:“在开发西部方面,在为西部的产物提供运输便利方面,在刺激东部的制造业方面,在加速劳工组织方面,在联系各个地区方面,在对边远地区推行文化教育方面,都与我们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每个方面交织起来,起着息息相关的作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德琪略论美国西部开发中交通运输条件之改善(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
19、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美国西部开发改善交通运输的意义。(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除了把州县进行大合并外,又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得出“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排除A项;“不再监管”表述错误,排除B项;“樊家”不能看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选择C:据材料“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
20、加强了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沟通。排除A:“解决了”说法错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排除B:当时并未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且“文化趋同”说法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陆站、水站等交通设施。元朝设置的陆站和水站是为了保证公差人员在地方能够按时按量有效执行公务,并保证官府物资顺利运输,旨在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主要目的,是客观作用,排除;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陆站和水站是服务于公差人员的类似于驿站的机构,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系统,排除D项。4.答案:A解析:选择A:据材料信息可知,朱元璋下
21、令修筑道路连通各地,这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流动。排除B: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朱元璋修建道路连通各地的主要原因是维护统治,并非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量。排除D: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动。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依据材料可知,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指出,南北洋七省,必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灵通,特别是有军情时,有火车和铁路运兵就能够一日数百里,统帅也不会误事。这说明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是修筑铁路有利于实现南北联动,加强国防,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修建铁路可以不误军情,有“师夷长技”,但并非“以夷制夷”,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李鸿章请修铁路主要
22、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未涉及“填补空白,求强求富”,排除B项;“效法西方,发展交通”是李鸿章的主张,但并非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促使官员士大夫对其态度由否定转向肯定,说明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A项正确;B、C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民初交通发展的影响。材料描述的是清江浦的兴衰历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江浦因运河而崛起,后因“河运失效”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由此可知清江浦的兴衰源于交通,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过分解读,且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是材料中的
23、表现,而非推断出的内容, 排除;材料未提及政府政策变化,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据此分析材料,500年前欧洲人来到非洲的主要目的是殖民掠夺,传播宗教只是幌子,但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的融合;“象牙”的拥有者发生变化,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故A项正确。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国航运业的发展。A当时德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与英国仍有差距,达不到“世界工厂”的地位B德国“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正是其进行对外经济扩张(即商品输出)的表现。而材料中“德国船队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为德国的海
24、外扩张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电力、内燃机的使用,且德国“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据题意可知,20世纪初的武汉商业繁盛,这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就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故D项正确;材料中只说汉口“其盛不亚于上海”,不能说明武汉的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故排除A项;材料只描述了武汉商业的繁盛,不能说明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和长江沿岸工业的重新布局,故排除B、C两项。11.
25、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出美国铁路网的形成促进了东西部经济的交流、带动了铁路沿线地区及偏远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推动了统一自由市场的建立,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铁路网的形成促进了美国市场的自由竞争,排除A项;铁路网的形成助推了垄断组织的发展壮大,排除B项;D项由材料得不出来,排除。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铁路发展的情况。选择A:从“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到“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地区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的变化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西部交通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这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排除B:仅从中国西部铁路的建设无法说明我国初步建立了
26、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C:材料反映了我国铁路建设成就,没有体现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2000年提出的。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交通发展的作用。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正确;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是客观因素,二战前也是如此,并非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因此A排除;房地产多在城市选址修建,并非盲目扩张,排除C;二战后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人口较多,排除D。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由材料可知,济青高铁的开通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表明新型交通工具的应用使
27、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高铁使得区域间联系日益密切,与城市化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彻底突破”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竞争意识,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4年伊安铁路二期顺利通车,故选C项;日本新干线建成于1964年,故排除A项;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但世界第一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日本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故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
28、;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17.答案:(1)历史发展特点:经济重心南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国家财赋过分仰仗江南,加剧了江南民生问题。(2)意义:水利工程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或答出利于防洪和民生等);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繁荣;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解析:(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明清(中国)。根
29、据材料中的“南宋时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江浙闽广,东南沿湖沿海及丘陵地区圩田、围田、梯田、塘坝、涂田得到开发。”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中的“唐有秦中地狭收粟不多之忧”可得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根据材料中的“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可得出农田水利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材料中的“南宋时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江浙闽广”可得出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中的“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可得出国家财赋过分仰仗江南,加剧了江南民生问题。(2)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1949年以后(中国)。根据材料中各时期都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30、、农田灌溉面积增加、抗洪能力提升等信息可得出水利工程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根据材料中的“隋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通州、南达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可得出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根据材料中的“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工业发展用水和数千万人民生活用水。东南沿海的鉴湖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以后,由于其巨大的拦蓄能力,使山会平原解除了来自稽北山地的洪水威胁。”可得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或答出利于防洪和民生等);根据材料中的“千百年来,在运河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可得出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繁荣,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18.答案:(1)特点:道路系
31、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道路建设与战争需求相结合。(任答4点即可)(2)表现:收费公路发展迅速;道路管理方式逐渐商业化(或商人投资修建);立法保障(或交通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信托公司管理养护。(任答2点即可)原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原有道路管理存在弊端(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民间资本雄厚,利润的刺激。(3)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在道
32、路交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道路交通建设;政府立法能有力推动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任答4点即可)解析:第(1)问,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特点“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宋朝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所学知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
33、求服务;道路建设与战争需求相结合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8世纪以后,英国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并进行维修养护”“利兹收费公路的建设依靠12位有权益的商人”“1750年,英国大约有500条收费公路”“17601774年,议会通过了不少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等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限定的时间(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60年代)以及“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新的重型马车开始使用道路管理日益成为难题”“信托公司的规模发展迅速利兹收费公路的建设依靠12位有权益的商人”等信息进行分析即可。第(3)问,“认识”可从国家统一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民间资本等对
34、道路建设的作用以及道路建设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19.答案:(1)特点:起步早,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络;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海上交通发展;整体发展水平较高。(2)主要原因: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解析:本题对比考查中国古代和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时间、交通方式、发展水平等角度概括。第(2)问,“主要原因”可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建立
35、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基础、国内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作为等方面展开分析。20.答案:(1)原因:西部开发的需要;日益增多的西进移民;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强东西部融合。(2)意义:促进了西部开发;刺激了东部制造业的发展;加强了全国联系,推动了美国的整体发展;促进边远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加速了劳工组织建设;有利于加强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融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作答即可,具体分析如下,材料一原因“不断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则是美国成功开发西部的重要因素”西部开发的需要
36、“在西进运动中,18001920年,有超过三千万人移居美国”日益增多的西进移民“西部农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易腐烂变质”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业革命也使西部农业逐步向商业性方面发展,需要东运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不断增多”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强东西部融合第(2)问“意义”,根据材料一、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即可,材料意义材料一“不断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则是美国成功开发西部的重要因素”促进了西部开发材料一“就美国而言需要西部更多的原料和更广阔的市场”刺激了东部制造业的发展材料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整个美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繁荣都有促进作用”加强了全国联系,推动了美国的整体发展材料二“在刺激东部的制造业方面,在加速劳工组织方面起着息息相关的作用”促进边远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加速了劳工组织建设;有利于加强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融合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