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715617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光照与热量 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 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 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例如北京时 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 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 120 的地 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

2、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 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 12 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 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应主要从光照 、 热量、 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C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 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

3、, 气温年较差越大, 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 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 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 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 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 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 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区是指夏季影

4、响到的区域,而不是冬季风影响到的区域。非季风区是指夏 季风影响不到的区域。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 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9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 形式。 大气环流: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其影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 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及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等。 10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 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来说的。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近 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1东亚的东南季风与南亚的西南季风 东亚的东

5、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共同作 用形成的。 1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就北半球而言相对 于二分日,气压带、风带夏至日位置偏北,冬至日位置偏南。 13气团与锋面 气团:大范围内物理性质比较稳定均匀的大团空气。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 单调,表现出与气团性质基本一致的天气特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锋面:不同性质气团相遇的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14冷锋与暖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锋前是被迫抬升的暖气团;暖锋是暖气团主 动沿锋面爬升,锋前是被迫后

6、退的冷气团。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总是向冷气团一侧 倾科,降水也主要发生在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符号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 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 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5并不是所有气压场中都有锋面形成 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 (反气旋)周围,因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幅合的,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线处相 遇,形成锋面。高压中心不能形成锋面,因为高压中心周围的气流向四周辐散,冷、暖 气团不能相遇。 16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分布及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并不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澳大利亚

7、东北部南回归线附近的马 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的影响有关。 (2)赤道地区并不都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 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17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例如,黄河下游、长江的荆 江河段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位于河流源头的湖 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 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蓄作用,洪水期

8、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18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径流总量,其取决于流域(集水) 面积的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的多少、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关);流量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其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结冰期,其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含沙量,其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流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 大;航运价值,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稳,河道深且宽阔园,无瀑布、急流的河流, 航运价值高;水能资源,流量大、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的 大小;支流数量及形态;河网密

9、度;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19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水资源是指所有能被人类利用的水体。 水能资源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20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不一定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一般同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不同纬度 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有可能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如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海 区的水温比阿拉斯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 21断裂与断层 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 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 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

10、成的顺地形。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 作用形成的逆地形。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 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 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 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一般而言,各 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

11、源 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 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 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人口迁移 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 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 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 为 0 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

12、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 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 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 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 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 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0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 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附近的郊区转变为城区的过程,是郊区从以第一产业为主 向以第二、第三

13、产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衰败,即出现“空心 化”现象。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 度城市化的过程。 3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区 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 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 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

14、(地势低 洼)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 得到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 因素。若这个条件得到满足,则该条件往往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例如,我国 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 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流灌溉, 水源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2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 现在纬度较高的地区;

15、热带地区因为热量非常丰富,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梯田 一般适合布局在坡度比较小的山区,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 件。 33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 立体农业: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 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多级能 量物质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现代化高效农业。将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

16、副、渔业, 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 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 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观光农业: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 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 业区域。观光农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 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循环农业: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 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同时促进现代

17、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34不是所有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 季风水田农业一般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国 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较高,日本 的季风水田农业小型机械化水平较高。 35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 具厂;原料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如北京、上海附近的牛奶生产企业。 30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工业联系是指若干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包括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和空 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

18、企业集中于一定地域。工 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都是工业在国家或 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37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 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 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则可以有效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经济发展 可能会带来环境问期,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38新工业区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区 新

19、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最典型: (1)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2) 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 日本“硅岛”等,这些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9产业并不仅仅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 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到发展中 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劳动力廉价和地价便宜的优势,同时又能占 领当地市场,减少产品运输费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则主 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 40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获取信息,例重于监测、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 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系统,侧重于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 来定位和导航,其功能侧重于定位、导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