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716725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西师西师版版四四年级年级数学数学上册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第 1 课时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4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2.在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认识万以上的数。 3.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万以上数 的读法。 4.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 难点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新,促进迁移

2、课件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 同学们, 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面积, 藏书量分别是多少?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如查阅资料、上网查找,这些方法都很好,有同学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 书馆面积约 250000m,截至 2008 年底馆内藏书 26970000 册(件) ,珍藏甲骨 35651 片, 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 国家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约 4896000 人次。 教师:这些数可真大呀!该怎样读这些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提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3、谁来说说 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10 个一百是多少?10 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 地数,10 个一万是多少?10 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数? 十万、二十万、三十万10 个一千万是多少呢? 教师总结:像一(个)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都是 计数单位。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 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三、小组交流,知识内化 观察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的数位顺序表)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结论: 1.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 2.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

4、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 3.从个位起,每 4 个数位分一级,已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 强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 制计数法。 四、共同探究,稳步前进 课件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教学例 1。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 的阅览室 (出示教材第 3 页图) 。 截至 2008 年底,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 26970000 册(件) 。珍藏甲骨 35651 片国家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约 4896000 人次。 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 同桌互相交流,汇

5、报: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并在后面读出 “万” 字。 3.个级上全是 0, 这些 0 都不读。五、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例 2。 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例 2 中的这些数的 0 哪些要读,哪些不读? 最后全班交流,总结: 1.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2.其他数位有 1 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 1 个零。 思考: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亿级和万级的数先按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亿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字;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 字。 六、迁移巩固,解决问题 1

6、.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 60033 75684165 45200284065 2.教材第 5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读卡片上的数,说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 不同。 3.读出下列各数,然后分别在各数的末尾添上 3 个 0,再读一读。 70501 902326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3 第第 2 课时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数的基本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2.会比较万以上数

7、的大小。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难点写数时“0”的占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组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的课件。 教师:同学们为了帮助地震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纷纷伸 出了援助之手,这是某县两个乡镇的人们捐款的情景。最后经统计小营乡捐了二百 三十一万四千元, 望树乡捐了三十四万二千一百元。 这两个乡哪个乡镇的捐款多呢? 指名发言。 JP2 教师: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 书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及比较大小) JP 二、互动新授 1.尝试写数。 (1)教师出示教材第

8、5 页例 3:请同学们观察前两个数是怎样写的?然后小组 讨论一下它们的写法。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第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就在十万位上写“4” ,万位上写“3”来表 示“四十三万” ,再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写出二千五百五十一。第二个数最高位是 千万,就在千万位上写“2” , “9”在十万位上,就在十万位上写“9” ,在“2” 和“9” 之间的数位上写“0” ,再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写出三千。 (2)提问:七亿这个数该怎么写呢? 同桌合作,探究写法。 集体汇报。 (在亿位上写 7,其余各数位上写 0。 ) (3)教师小结: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

9、法去写,再在 万级、个级添写 8 个 0。 2.自主写数。 (1)学生独立完成“写一写” 。 (2)指名上前展示,并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4 追问:五千万零四的中间该写几个 0 呢? (该写 6 个 0, 因为在写数时, 千万位和个位上分别是 5 和 4,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千位、百位和十位上都没有数,要用“0”占位。 ) 3.议一议。 问:怎样写万以上的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出它的写法。 (1)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 学生 1:写数从高位写起; 学生 2: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再写个级的数; 学生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总结归纳:

10、从高位写起, 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就在那一位上写 0。 4.比较大小。 (1)观察数的特点。 教师:(出示教材第 6 页例 4)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指名汇报交流。 (第一组是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第二组是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 (2)探究比较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出每组两个数的大小呢?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位数多的数就大,44554 是 5 位数,366128 是 6 位数,366128 大,也就是 44554366128; 16499 和 16504 最高位上的数相同, 就比较下一位, 下一位还相同, 再比较

11、下一位,依此类推4 比 5 小,所以 16499 小,也就是 16499” “”号的区别。 如图:记作“1” ;读作“角 1” 。 2.认识量角器。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组成及意义。怎样测量角的大小呢?现在我 们就来认识量角的大小的专用工具量角器。 (出示量角器) 说说你从量角器上看 到了什么? (1)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集体汇报。 学生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 学生 2:它上面有许多刻度。 学生 3:它有内外两个半圆,上面都有刻度。 学生 4:每个半圆上的刻度最大都是 180。 32 教师讲解:把量角器上的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每一

12、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 1 度,记作“1” 。这条标有 0刻度线,是很重要的一条线。我们在量角的时候要 将这条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并且让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3.角的度量。 (1)教师示范度量角的大小。 教师: 怎样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个角呢?请大家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边说边演示) (2)学生动手操作,练习量角。 (量出教材第 44 页例 1 中角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到讲台上演示,集体订正。 (3)议一议。 问: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集体汇报。 (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角的另一边在 量角器上所对应的刻度就是

13、这个角的度数。 ) 教师小结: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时,要做到“两重合,一对照” : (1)量角器 的中心点必须与角的顶点重合; (2)0刻度线必须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当对应 的 0刻度线在外圈时, 就对照外圈的刻度找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 读出角的度数; 当对应的 0刻度线在内圈时,就对照内圈的刻度找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读出角 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小组合作,动手做角。 (2)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展示作品,并进行汇报交流。 教师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开程度有关系。 2.完成教材第 44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

14、1)学生独立量出角的大小。 (2)指名上前边演示,边说明测量方法。 教师强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时,要做到“两重合,一对照” 。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 1:我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学生 2:角的两条边展开的角度就是角的度数。 学生 3:我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知道了量角器上的 0刻度线的重要性。 2.教师总结: (多媒体课件出示)角的度量并不难,度量方法要记全。点点重合 是关键,边线重合记心间。内圈外圈不能混,找准刻度才算完。 【教学后记】 33 第第 3 课时课时 角的分类及画法角的分类及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46 页的内容

15、。 【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的关系。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画法。 难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副三角板,让学生指出这副三角板中的直角。 2.设置悬念:如果我们把两个直角拼在一起会变成一个什么角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分类及画法)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平角。 (1)出示两个三角板的直角拼成的图形。 教师:观察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它的度数应该是多少? 学生观察思考。 集体汇报。 学

16、生 1:角的两条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 2:它的度数是 180。 (2)讲解:这样的角是平角。因为它由两个直角组成,一个直角是 90,所 以它的度数是 180。也就是:1 平角=2 直角=180。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让学生打开教材第 45 页,用量角器量出例 2 中各个角的度数,并比较一 下左右两个角和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量出角的度数。 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同?” 。 集体汇报。 (左边的角比 90小,右边的角比 90大。 ) 教师小结:小于 90的角是锐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钝角。即:锐 角直角 直角钝角平角 3.认识周角。 提出问题:一条射线绕着它

17、的端点旋转 1 周所围成的角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 特点?(多媒体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轨迹) (1)学生观察、思考。 (2)集体汇报。 34 (旋转的时候这条射线画了一个圆,并且终点和起点完全重合了。 ) 小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1 周所成的角是周角。周角的两条边完全重 合在一起,且 1 周角=360。 4.探究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问: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种角的度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1)小组内讨论后完成教材第 45 页例 2 下面的“填一填” 。 (2)展示交流讨论结果。 (从它们的度数上看,这三种角存在着这样的关系: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 5.动手操作。 (1)

18、拼角、量角。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 4546 页“课堂活动”第 1、2 题。 (2)制作活动角。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 46 页“课堂活动”第 3 题。 6.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怎样来画角 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用量角器画角。请大家仔细观看这段动画,想想用量角器是怎 么画角的?(动画演示) (1)学生观看动画,思考提出的问题。 (2)集体汇报。 (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确定的点重合,再把量角器的 0刻度线与已经画好 的一条边重合;然后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做一个记号;最后连接确定的点 与做好的记号画一条射线。 ) (3)教师在黑板上再次演示用量角器

19、画角的过程。 (4)让学生画一个 75角。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总结归纳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先画一条射线,然后让量角器的中心 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接着按照所画的角的度数,在量角器相 应刻度线处画一个点;最后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过刚才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即是所要画的角。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6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并说明拼角的方法。 强调:画完角要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2.完成教材第 47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指名让学生上前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 3.完成教材第 47 页“课堂活动

20、”第 3 题。 小组合作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5 学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了平角、周角。 学生 2: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学生 3:我知道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 4:我学会了用量角器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 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分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锐 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 平角=2 平角=4 直角;还学会了用量角器画一个指定 度数的角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第

21、1 课时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152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 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掌握整 数乘法的口算与估算方法,促进学生对口算与估算方法的理解。 4.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 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

22、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估算方法。 难点掌握估算方法,特别是如何把两个因数看成最接近它们的整百数、整十 数。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新,促进迁移 36 教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让我们走进丰收 的果园,去欣赏秋天的美景! (课件逐一播放主题图中的图片) 教师:从这些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1)有 30 行苹果树,每行 400 棵,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2)有桃树 647 棵,平均每棵收桃 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3)收了 231 吨 脐橙,每吨大约要

23、 32 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4)有 500 棵梨树,平均每棵收 梨 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 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答) 教师: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学例 1(课件出示例 1 放大图) 。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 1,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 30 行苹 果树,每行 400 棵,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为什么列式为 40030? 学生:因为有 30 个 400 棵。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学生讨论,

24、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学生 1: 因为 4003 得 12 个百, 就是 1200,40030 的得数是 4003 的 10 倍, 所以是 12000。 学生 2:43=12,然后再在 12 后面添 3 个 0,就是 12000。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 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 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 0。 (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 51 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集体订正答案。 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 2 题对口令。 2.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

25、)教学例 2。 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准备如何对 19891 进行估算? 学生讨论,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问答准备怎样估算。 学生 1:可以把 198 看作 200,91 看作 90 来估算。 学生 2:也可以把 198 看作 200,91 看作 100 来估算。 教师: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非整十、整百数看作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 来算。 教师:同学们估算出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元了吗? 学生 1:第一种 1989118000(元) 37 学生 2:第二种 1989120000(元) 。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

26、用 “” , 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更喜欢哪种估算方 法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展开讨论,反馈交流情况。 学生 1: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198 看作 200,91 看作 90,20090 等于 18000,计算很方便。 学生 2:第二种方法是把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一定会比准确值大,虽然与 准确值还是比较接近,但计算不够简便,所以我还是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 (2)教学“议一议” 。 教师: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 每箱能卖多少元是单价, 有多少箱是数量, 一共能卖多少元是总价。从而得出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教师:我们在进

27、行估算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估算方法。但在具体实践生活中, 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1. 20 个 18 是多少? 2. 50 乘 300 得多少? 3.判断:29742=30040=12000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第第 2 课时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254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3.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

28、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8 难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241231010 1133 1205 1052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引题: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互动新授 1.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 52 页例 3,认真读一读,说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王叔叔从家到果园上班每分行 223 米,12 分到达。要求

29、问题:王 叔叔家距果园多少米?) (2)指名列出算式。 (223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教师:同学们,这道题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集体汇报。 学生 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先用 22310=2230,再算 2232=446,最后算 2230+446=2676。 学生 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追问:说说你这样算的理由。 指名回答,运用相同方法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说明理由:把 12 看成是 10 和 2,用 2 乘 223 得 446,再用 223 乘 10 得 2230, 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就是 2231

30、2 的积。 因为 1 在十位上表示 1 个十, 而 223 乘 1 就表示有 223 个十,所以 223 不与个位对齐,而与十位对齐。 )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连续进位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 4。 (1)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教师点拨:在计算时,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如第一种做法) ,也可 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 (如第二种做法) 。 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 个因数,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4)讨论计算方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指名汇报。 师归纳小结: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31、,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 39 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哪一 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5)议一议。 探究数量关系。 问:通过以上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3.因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 53 页例 5。 (1)弄清题意,小组合作在答题纸上完成第(1)题。 (2)集体展示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方法 1:用口算的方法。先算 123=36,再在积的末尾添 2 个 0。 12030=3600 方法 2:用笔算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方

32、法 3:用笔算的方法,0 前面的数对齐。 先算 123 得 36,然后在 36 后面添上两个 0。 (3)师:同学们做的都正确。我们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单一些?(第 3 种方法比较简便。 ) 小结: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 共有多少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 0。 4.因数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 5 第(2)题。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指名说明计算方法。 先用 18 中的 8 和 304 相乘,4 乘 8 得 32,向前一位进 3,个位写 2,再用 8 和 0 相乘得 0,加

33、上进上来的 3 得 3,写在十位上,接着用 8 和百位上的 3 相乘得 24, 百位上写 4,千位上写 2,所以 8304=2432;然后再用十位上的 1 和 304 相乘得 304 个十,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得 5472。 小结:因数中间有 0 时,用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 一位上的数字,包括 0 都要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5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说明:在竖式计算时,把大数写在上面,小数写在下面,计算比较简便。 2.完成教材第 54 页“课堂活

34、动”第 2 题。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并订正。 强调: 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四、课堂小结 40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 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 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如果因数的末尾有 0,可 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 0。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第第 3 课时课时

35、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5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使学生在思考、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工程、行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能力。 4.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工程、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 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

36、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 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二、进行新课 1.准备课。 引导学生看例 1 情境图(课件出示准备题) 。 2 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 450m,一天一共铺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 1。 41 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题变成例 1。 2 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 450m,40 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 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强调计算要细心,结果注意单位换算。抽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3)

37、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法: 450240=90040=36000(m) 36000m=36km 450402=180002=36000(m) 36000m=36km 教师:用到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 先算2台铺路机每天铺路多少米, 再算2台铺路机40天一共铺路多少米, 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 教师:问题的单位是千米,计算结果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转化单位。 3.教学例 2。 课件出示教材第 56 页例 2。 教师:你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要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 来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

38、答,学生 1: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 时间=路程” ,可利用列车的速度以及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进而利用求出 的列车一共行的时间来解答。 学生 2: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在题目中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合作学习,把自己的解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全班交流:23-8=15(h) 10215=1530(km) 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看需要选择哪些条 件,再确定解决问题的

39、总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教材第 56 页课堂活动)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尽 可能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如:205428 或 205284。 42 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 1 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是工程问题中求工作总 量的问题; 解决时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 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 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计算的数要大一些,因此最好用笔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什么

40、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 57 页练习十三第 14 题。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第第 4 课时课时 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9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灵活处理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 4.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 值。 【重点难点】 重点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难点能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1、【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二、指导复习 1.归纳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JB(口算估算笔算JB(因数中间无 0(进位、不进位) 因数中间有 0 因数末尾有 0JB) 问题解决JB) 43 2.你认为本单元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起来比较困难?还存在哪些问 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3.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整理与复习中的第 14 题。 (1)第 1 题。 让学生先独立口算,把口算结果直接填在书上,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第 2 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本题的题意

42、就是求 293 个 38 是多少,再让 学生独立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最后全班交流。 (3)第 3 题。 让学生独立上台进行竖式计算,并说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第 4 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最后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全班交 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算法,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第 4 题第 (1) 小题先理解题意, 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2030,全班交流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第 4 题第(2)小题,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再根据 该数量关系列出式子:38128,让学生选择合适

43、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第 4 题第 (3) 小题, 先理解题意, 题目就是看 190 个 25 是比 5000 大还是小, 故可先算出 19025 是多少, 注意这里不需要求出准确数, 只要能与 5000 比较出大 小即可,所以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也是解决问题 的一种方法。 三、自主练习 完成练习十四第 14 题。 独立完成,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 68 题。 五、全课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44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相交与平行相交与平行 第第 1 课时课时 相交与垂直

44、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364 页例 1、例 2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 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联系实际图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垂线的意义。 难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线 的有关知识。 教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

45、这样一张纸,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 (学生拿出纸摸一摸,感受平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 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 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各种情况。 教师: 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看看你们画得怎么样?谁的想法与众不 同? (小组交流) 教师:你们画的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是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噢,真的都不一样。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 们画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教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

46、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 (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2.进行分类。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们所想象的两条直线画下来会有这么多种 情况。 教师: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45 学生:能。 教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a.分成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 类。 教师:你们说的“交叉”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把你们说的“交叉” 称为“相交” 。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

47、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 教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3) “b”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 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要 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4) “c”情况,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很快明确了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 线相交的情况。 在交流中达成分类的共识,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看似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 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

48、达成共识:两条直线实际上是相交的。 3.揭示垂直的概念。 教师: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 1:两条直线相交后都有四个角。 学生 2:我发现对着的两个角是一样大的。 学生 3:有的是 4 个角一样大。比如这个(上去指) ,4 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得量一量。 (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教师:你们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 学生 1: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的两条直线最特殊。 (大家都同意) 学生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 角,有的是钝角。 (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教师:像这样的两条

49、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 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 46 直。 (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三、课堂练习 1.找一找,互相垂直的画“” 。 2.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的现象。 (出示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略) 四、拓展延伸 1.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要用到什么工具? 学生:尺子、三角板。 教师引导学生画垂线。 2.师:过直线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垂线,你会吗? 学生讨论、练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六、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第第 2 课时课时 平行平行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465 页例 3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 2.掌握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 3.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西师大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