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部编版版四四年级年级语文语文上册上册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1 1 观潮观潮 (一)(一) 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 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 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 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 3、4 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
2、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 ,更近 一层理解“天下奇观” 。主要抓住课文的 3、4 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 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 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 如 “隆隆响声” “白浪翻滚” “白色水墙” “风号浪吼” 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 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 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
3、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 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 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 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 应该读得稍快一些, 强调指出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颤动”等短语或词语。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 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
4、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 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之情。 3.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 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 的变化中, 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 “过了一会儿” “向前移动” “再近些” “越来越近” 。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 现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 “中午一
5、点左右”这些 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 2 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 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 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 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 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
6、愉快轻 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1.字词的学习、 理解过于粗略。 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 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 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 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 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启发谈话: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
7、? 把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读感知后,让 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然后再次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 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二)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 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 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回顾整堂课的 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 观
8、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 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读中自学, 读中自悟, 读中自得, 做到了以读为本。“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者哪些词语体会到潮来时的壮观?” 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并把体会到的那种壮观读出来,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到位的。读 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 情景, 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 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 气势的变化。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 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虽然课堂上
9、进行了简单介绍,可能由于四年级学生 对于中国地理的生疏,依然是一知半解。 2.教学收获(思得) 。 (1)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 3 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如在学生读得有 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朗读,极大 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 了语文学科的工具
10、性 。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 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 言的积累。 3.不足之处(思失) 。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 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的学习太过粗略。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 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 了积累的机会。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 说白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
11、,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 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4.改进措施(思改) 。 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参与有点 “逾越” , 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大, 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 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 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 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地发现问题, 学生学得更愉快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 ,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 会真正落到实处。 (三三)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 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钱塘江大潮
12、的类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 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对钱塘 江大潮的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 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2 走月亮走月亮 (一)(一) 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 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4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13、,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 “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育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 握。 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有特点,修辞手法使用一目了 然,故而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和写文章搭架子意识树立。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 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教师敢于放手学生,组织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进行比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 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能组织成员采用读文、找句段勾画,互
14、相讨论争辩 达成共识, 展示汇报不慌不忙, 质疑补充有条不紊, 尊重学生、 发展学生的生本理念得到了体现。 但同时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不能忙于课前后进生的家庭作业检查与评价而忽视了学科组长的课前培 训,以至于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作用发挥有些滞后,教师逐组学习方式的培训和指导,影响了自己 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引导和对学困生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 升需要对小组长坚持不懈的培训,需要在小组文化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的持续跟进。 3.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 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
15、画、议、展 “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这篇课文反 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也真。因此引 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 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 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 教师的情、作者的情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
16、意识到了应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去体会,但却没能做得扎实。如有 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 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可我却草草结束了,未能达到语气的效 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 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 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 统领组织同
17、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 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 亮的愉快幸福心情。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 5 脆取了它吧?”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 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 (二二)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 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课文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有特 点,修辞手法也很典型,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
18、的范文。 1.教学效果(思效) 。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篇走月亮怎么读都像是一首诗。我讲诗的时候通常都 是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 “从语言描绘的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课文,也拉进了他们的生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 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画美景,而此时学生透过 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学生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将自己的情感不 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才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这才是真正的 “美文美读” 。 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也
19、是缤纷多彩,表明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五彩缤纷 的。 2.教学收获(思得) 。 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同时认识排比句并体会这种修 辞手法的妙处小组合作“读、画、议、展” ,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还有一点,就是学习本文的布 局谋篇。 (1)轻松自然地认识了本文的篇章布局结构。 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 ,看似重复,实则是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 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光靠“讲” 是不行的,而是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反 复出现,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
20、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课文结构清 晰而完整。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课文的这种写作结构。 (2)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在朗读课文的 过程中,标画出“哪些句子勾画出了如实如幻、如梦如画的美丽画卷?”这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 点。通过利用教材中优美的文段、结合课件动听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欣赏到月 夜的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感受浓浓亲情。这篇课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感受到母女间 真真切切的情爱。所以,读课文片段的同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在一起时的那种温暖、幸 福和快乐,感受亲人的爱。 3.不
21、足之处(思失) 。 这么美的文章,这么浓的情感,但是由于教师课堂上过分关注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 时训练,缺少学习之后的运用,哪怕是只写一个片段也好,要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 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啊。 4.改进措施(思改) 。 6 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不足,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 己生活实际, 最终的目的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让 “大语文” 的观念植入学生头脑中。 (三三) 成功之处: 导课部分一曲月亮船 ,激起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认识。 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我发现个别学生在体会月夜的美时,想象
22、仍不够丰富,朗读仍没感情,这与他们 不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关。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并创设好情境,让大家一起畅谈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3 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 (一)(一)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 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 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 ,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 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 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
23、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 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 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 想
24、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 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 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 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 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 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 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
25、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 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7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 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 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 摩的花牛歌 ,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 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
26、。而画又是有内涵 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 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 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 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 ,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 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
27、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 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 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 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 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 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 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
28、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 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二二)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 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 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 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 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 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 。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 歌 ,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
29、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 ppt 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 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 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 8 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 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所谓“无诵不成诗” ,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 “在朗读中的体会能 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 ” 朗读是学生同文本
30、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 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 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 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 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 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
31、”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 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 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 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 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 景进行讲述,尤其是 20 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
32、 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 情的内心世界。 (三三)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 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 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 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 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
33、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 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 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9 4 繁星繁星 (一)(一) 这篇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 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 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
34、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夯实基础,打好扎实的语文功底。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 抒情融合在一起, 流淌着真挚热烈的情感, 向读者传达了强烈的内心感受, 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教学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 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 生了共鸣。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叙述中回荡,有实有虚,挥洒自如:
35、有对母亲的甜蜜回忆之情,有对未来 充满坚定乐观之情,有对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有对人生理想的献身之情。有了对文章透彻的理 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调,用心灵的声音深刻感悟。可见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 的语文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内在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予以再 现和还原。 2.积淀底蕴,融入宽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学诸如繁星这样的散文时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感往往会配上一段乐曲,但并 不是什么乐曲都适用的。我考虑到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 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于是我选择了一段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为教师的全文范读配乐。这 段钢琴曲曲调明朗,
36、节奏舒缓,听觉上给人宁静宽广的感觉,一曲终了,效果极好。而文章最后 一节描写海上情景的段落请学生朗读,我考虑到当时的时间是夜里,周围环境是大海,气氛是安 谧而又充满着神秘,于是我想到了小夜曲 。它悠扬中不失明快,轻盈中流露着深沉,整个曲调 洋溢着夜的静谧、柔和与宽广,和文章最后一节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教学时这段配乐带 动了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深情地朗读了文章,带领他们走进了美的境界。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读第三段,揣摩所表达的情感,归纳总结: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壮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 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
37、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描写观察情景,后写自己的 感受。观察细致,抒情真切。如“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 。因为星天是那么温馨亲切,才会给人 10 如此的感受。 文章语言质朴, 理想和想象透着一种稚气, 一颗童心, 将全文浸润在作者的童心中, 繁星、星空把作者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一个童话般的天地。通过总结让 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写下自己 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考虑
38、不全面,不具体,需要在平时 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多写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前指 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预习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 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 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一个新奇的世界。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及作品等,在了解了作者 的生平及本课的创作背景知识后, 要求学生分组朗读, 思考: 本课围绕繁星描写了几个生活片段, 作者几次看繁星?然
39、后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让学生跳读课文,画出文中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情 景及感受的句子, 在语境中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 感悟。 想想作者在不同时期、 不同地点, 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哪些不同,知道这三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 变化,最后让每位同学根据人生阅历想一想,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 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二) 繁星 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 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学效果(思效) 。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
40、充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感觉这是本节课最成功 的地方。 课前我只是跟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然后以“美”作为线索 让学生自由地品读文本,在朗读中找出文中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对哪儿感 兴趣就读哪儿品味哪儿,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他们被 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时,我进行了及时的拓展,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之外的诗歌,拓宽他们的视 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星空的美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学生所学最终都将应用于自身 学习和生活。学习完课文,让他们用文字描绘出自己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进行课堂小
41、练笔。当 孩子们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练笔时,我很为那些生动、有趣、唯美的语言感到赞叹,当教师把时间 和自由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心中拥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节课也有明显不足: 由于课堂时间预设不足, 导致小练笔时间不够, 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 留下一定遗憾。另外,课文品读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学收获(思得) 。 (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教学效果更好。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 11 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简介 及作品等,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重视朗读。本文的语言非常
42、优美,所以,找到“美” 、读出“美” 、 品味“美”就成了本课朗读的主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同时揣摩 语言并说一说:你找到的这句话美在何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美的?这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 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到这些修辞手法很 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以读代讲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课文句式写一段面对夜空产生的 联想和想象。当堂达到学以致用。 3.不足之处(思失) 。 繁星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多角度的写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遗憾的是: 我个人感觉没有“用”好:
43、 (1) 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 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 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课堂处理上有点过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够强,没有更快更深入地带领孩子走进文本。 4.改进措施(思改) 。 最应该改进的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比如,提问时,要注意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学生“要答案” ,关注学生能力的锻炼、等待学生的成长。 (三三)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 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
44、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 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 主交流、表现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 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我们与环境 (一)(一) 本次“口语交际”课题是“我们与环境”,要求同学们讨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教学时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们讨论身边存在的 环
45、境问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二、成功之处 12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好在哪里,激发了学生的 交流兴趣。 三、不足之处 在讨论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喜欢交流的同学会占据很多 表达时间,性格内向的同学,很少参与交流。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教学“口语交际”时,先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 成果加以整理, 谈自己在课外的收获, 然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 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并形成书面稿。 在小组内认真地讨论交流,讨论时互听互
46、改,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二二) 成功之处: 在口语交际进程中,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 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时, 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 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 习作习作 推荐一个好地方推荐一个好地方 (一)(一)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推荐给大家,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地方好在哪里。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推荐给大家,和大家分享
47、一下这个地方好在哪里。借鉴本单元课 文的写作方法。习作中指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写作时充分利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在完 成初稿后,自己认真修稿。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运用了部分非常贴合学 生实际的举例,这些通俗易懂的举例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了写自己习作的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占用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缺乏 交流和准备素材的时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安排好习作指导的时间比例,使学生既能很快掌握习作方法,又 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习
48、作进行构思。 13 (二二)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 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 “练笔”这 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 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一 (一)(一) “交流平台”要求我们根据文章中的描
49、写想象画面。 “语句段运用”1.读出示的词语,和同学交流想到的画面 。2.选取一个事物,用一两个加点 的词进行描述并写下来。 “书写提示”为我们展示了观潮中两句话。 “日积月累”这里选编了一首王维的鹿柴 。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进行想象,说一说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再找出有关句 子进行品析,学习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 “书写提示”结合课本中给出的 三点提示指导学生书写。 “日积月累”让学生自读诗句懂得大概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让学生反 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