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课 题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时3-1日期教学目标1.会写“涯”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浪淘沙(其一)。3.理解古诗浪淘沙(其一),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浪淘沙(其一),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教学难点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读古诗浪淘沙(其一),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情境导入,揭示诗题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2. 揭示诗题,板书诗题:浪淘沙(其一),学生齐读诗题。二、了解作者刘禹锡(
2、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3)教师强调“曲、簸”的读音,及根据注释,让学生明确“簸”的意思是颠簸。(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2.学习生字(1)多音字“曲”表示弯曲时读一声,表示歌曲时读二声。“簸”用作动词时读三声,如颠簸;用作名词时读四声,如簸箕。(2)重难点字“涯”书写指导四、解释题:浪淘沙是唐代曲名,刘禹锡创作的一组诗,共九首,这是
3、其中的第一首。五、明诗意(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九曲”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风簸”的意思是风浪滚动,“天涯”的意思是天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教师总结:诗的前两句写景,这景象实在是壮观。(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直”的意思是一直;径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教师板书:想象 奇特六、感受诗歌气势,体会诗歌豪情1.感受诗歌气势(1)(出示课件13)教师提出问题: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预设1:“九曲、万里”运用
4、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预设2:“浪涛风簸”写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2)教师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2.体会诗歌豪情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预设:我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中感受到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教师板书:豪迈气概七、读一读,背一背1.朗读指导:在朗读前两句诗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第四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2.背一背教后记课 题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课时3-2日期教学目标1.会写“莺”字。2.正确、流利、有感
5、情地朗读古诗江南春,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江南春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读古诗江南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学习古诗江南春1.情境导入(1)出示江南秀美景色的图片,同学们一起欣赏图片。教师导入: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吧!(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3)
6、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齐读诗题。2.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紫薇”“杜樊川” 。杜牧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强调“郭”的读音。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2)重难点字书写指导书写“莺”字时要注意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的“鸟”,使整个字结构稳定、平衡。4.明诗意(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明确“山郭”的意思是
7、山城,山村;“酒旗”的意思是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明确“南朝”是指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四百八十寺”中的“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5.感受景物特点,想象画面(1)感受景物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预设1:本诗的第一句写了“莺啼、绿映红”这是自然景物。教师
8、板书:自然景物预设2:本诗的第二句写了“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人文景观。教师板书:人文景观预设3:本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晴朗之景。教师板书:晴朗之景预设4:本诗的三四句写了“寺、楼台、烟雨”这是烟雨之色。教师板书:烟雨之色朗读指导: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读后两句时,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只感。(2)想象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教后记课 题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时3-3日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9、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读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二、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1.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初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强调“畦、闼”的读音。教师
10、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3.解释题:“湖阴先生”是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书壁”的意思是题写在墙壁上的诗。4.明诗意(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明确“苔”的意思是青苔;“畦”在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教师总结:通过这两句诗,我们欣赏到湖阴先生的庭院之景。教师板书:庭院之景(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护田”护卫环绕着田园,“排闼”的意思是推开门,“闼”指的是小门,这里运用了拟人
11、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教师总结:通过这两句诗,我们欣赏到自然之景。教师板书:自然之景5.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了解诗意,你觉得胡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预设:朴实勤快、爱好洁净、兴趣高雅、热爱生活。6.感受对仗之美(1)从诗的前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景美、人美,诗的后两句有什么特点?预设:“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这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2)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句吗?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预设:这首诗融情于景,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
12、者不仅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更表达出对胡阴先生高洁人品的赞美。教师板书:和谐之美 品质高洁9.读一读,背一背(1)读一读指导:全诗可以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胡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在读后两句时,节奏可适当放缓,读出诗中的自然田园之美。(2)背一背三、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2)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教后记课 题19.只有一个地球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能说出课文讲了几方面的内容。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发现地球的“美丽”“渺小”。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1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预习生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整体感知课文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地球照片,学生观察图片。2.教师导入: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3.揭示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根据要求默读课文。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遨游 璀璨 恩赐 威胁 晶莹 摇篮 和蔼 资源 矿产 无私 慷慨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设想
14、 基地 目睹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重点指导“慷”字的书写: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重点指导“裹”字的书写: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重点指导“基”字的书写:上半部分撇捺要舒展,包住下半部分的“土”。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1.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圈画关键句,将内容相关的段落进行合并,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关键句,并归纳课文内容。3.汇报交流预设1:第1-2自然段地球美丽但渺小。教师板书
15、:美丽渺小预设2:第3-4自然段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教师板书:资源有限预设3:第5-7自然段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教师板书:无法移居预设4:第8-9自然段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这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教师板书:保护地球四、学习“地球美丽但渺小”部分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美丽但渺小”?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预设1:“一个晶莹的球体”,说明了地球的形状;“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说明了地球的颜色;“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运用了打比
16、方的说明方法,这些内容说明了地球的美丽。预设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的渺小。五、学习“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部分1.(1)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地球给人类提供了哪些自然资源?人类又对地球做了什么?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行为造成了生态灾难吗?预设:乱砍滥伐、过渡开采、污染水源、大肆捕杀、污染大气、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教后记课 题19.只有一个地球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
17、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观点的。2.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观点的。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观点的。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复习回顾教师提出问题:本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二、学习“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部分1.(1)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
18、文第57自然段,找出人类无法移居的理由,并简单概括。(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预设1:“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强调目前科研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预设2:是“最少”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即使有可能移居的星球距离也太远。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学习了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预设:合适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教师总结:目前没有发现具备这些条件的第二个星球。三、学习“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部分1.教师提出问题:有感情地朗读第8、9自然段,
19、联系前文,说说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四、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关系1.(1)教师提出要求: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前三个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之间的关系。(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汇报交流预设:课文前三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之间是因果关系。2.(1)教师提出合作探究要求:“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呢?跳读前三部分内容,进一步提取信息,完成思维导图。(2)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3.教师总结:文章中的结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
20、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严谨清晰的论述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线索,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五、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交流1.提出问题: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2.(1)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2)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宣传语,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预设1:让垃圾回归它的家,让文明点亮每一家。预设2低碳生活始于心,节能减排践于行。六、作业搜集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结合同学们设计的宣传标语
21、设计一期主题小报。教后记课 题20.青山不老课时1-1日期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3.阅读课文,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教学重点1.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难点1.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预习生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 学
22、过 程复备、旁注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二、介绍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肆虐 盘踞 淤泥 劲
23、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五、品读释疑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
24、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2)反馈,共同评议。4.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艰苦。(1)学生交流,师归纳: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农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
25、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六、课堂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教后记课 题21.三黑和土地课时1-1日期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教学难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6、预习要求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荞麦 耙地
27、痒抓抓 蹚坏 闺女 白霎霎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二)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第一部分:(1-6小节)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想起童年生活第三部分:(13-15小节)展望未来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
28、自己的感受。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3.“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四、分组探
29、讨,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2.全班交流: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五、总结全文。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比喻、拟人的写法)教后记课 题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课时1-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分歧的概念,知道意见有分歧能通过协商来解决。2.学会协商,并乐于参与协商,能够站在所选择角色的立场,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协商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3.学会换位
30、思考,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4.知道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教学重点学会站在所选择角色的立场,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难点知道换位思考是让协商达成共识的重要因索,并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不同意见。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要求回顾自己在遇到分歧的经历,并想一想自己是如何解决分歧的。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1.绚丽的烟花不仅能带来视觉享受,还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出于城市环保和安全考虑,现在出现不同意见,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播放焦点访谈片段。2.关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燃放,你们赞同,还是不赞同?理由是什么?3.出示“分歧”概念。同一个问题
31、,大家看法不同,意见不同,这就叫“分歧”(板书)。4.揭示课题,当我们意见有分歧时,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意见不同怎么办(板书)。二、了解协商1.不管是什么立场,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现在意见不同,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可以在一起好好商量一下。教师总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协商(板书),课件展示协商的概念,齐读。(协商就是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2.协商是生活中运用最普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你们会协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下面就围绕“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问题进行协商,看看能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三、学会协商1.出示活动要求(1)选取一
32、个小组进行协商,其他学生扮演观察团,认真观察。(2)组长组织活动,组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协商。(3)组长汇报协商结果,看能否达成一致意见。2.协商暂停,观察团评价,应该怎么协商?怎样才能达成一致?教师相机总结:(1)第一步,先说自己的观点,再认真倾听别人观点,听到不同意见时,要能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2)第二步,找到大家利益共同点,就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征求别人的意见。听到不同意见,不要着急,心平气和地说,要做到以理服人。(3)第三步,换位思考,尝试妥协和让步,达成一致意见。3.小组再次协商,看看能否取得一致意见。4.教师总结:目前我国有近300个城市,明令禁
33、止燃放烟花爆竹,正像焦点访谈所说,与其争论不休,不如从我做起,以大局为重,以大家利益为重。四、应用协商协商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事例二。1.出示事例二,指名读,说说有哪两种不同意见。2.小组活动,出示要求。(1)6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组长组织活动,组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从这个角色出发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能认真倾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3)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4)组长汇报协商结果,做到语言简洁,言之有序。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个事例发生在十几年前,那时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富裕,为了人们过上好日子就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现在我们的生活
34、变好了,如果再能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五、拓展协商同学们,协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协商也不是万能的,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抓阄、少数服从多数(举手表决、投票选举)、法律仲裁、问题搁置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你们会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后记课 题习作:学写倡议书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掌握倡议书的正确格式。2.结合自己调查的事例,确立一个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教学重点结合自己调查的事例,确立一个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教学难点掌握倡议书的正确格式,并选择一个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倡议
35、书例文等。预习要求1.阅读倡议书,初步了解倡议书的格式及写作方法。2.分组合作,在校内、校外开展调查,主题是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并记录下来,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些针对性对策,做好组内交流汇报的准备。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提出主题前期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实践调查活动,现在就以小组形式汇报你们的调查成果。二、小组汇报,分类整理1.小组汇报,归类整理。(1)校园存在的问题:洗手间水龙头忘记关上,造成水资源浪费。低年级学生课间有玩水现象,水龙头打开后一直不关。清洁区和操场的死角仍存在零食袋等垃圾。(2)小区存在问题:水管爆裂,自来水流淌了一天无人问津,造成大量的水资源
36、浪费。垃圾桶内垃圾裸露在外,散发出恶心的腥臭味,造成环境污染。车位紧张,把绿化带改成停车位,破坏了小区的绿化。小区喷水池已经不喷水了,但水池底沉积大量垃圾,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3)社会公共场所存在问题:各大饭店、快餐店、外卖,仍在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菜市场的垃圾回收不及时,味道难闻,地面有大量污水,造成环境污染。2.分析原因。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么多问题,你觉得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组讨论,汇报。3.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4.引入倡议书的学习。三、学习倡议书的格式1.出示范文,这是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大家自由朗读,说说倡议书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倡议书一般由
37、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格式大体和一般书信差不多。四、学习正文写法倡议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正文。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正文上,看看如何写好正文。1.小组讨论,正文要写清楚哪些内容?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写清楚节约用水的原因和意义。(2)倡议书重点是倡议我们怎么做,要是把重点放在写原因上,重点就不突出了。节水的原因和意义要写得简明扼要,要言不烦。(3)然后写清楚我们怎么做。(4)最后写“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结尾处往往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这一点也不能忽略。五、片段练习,仿写正文1.小组讨论,根据之前的实践活动确立要倡议的主题
38、。2.片段练写,注意写清楚要倡议的内容。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六、布置作业补齐倡议书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份完整的倡议书,注意格式要正确。教后记课 题习作:学写倡议书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围绕倡议书的格式修改习作。2.赏评佳作,修改初稿,誊抄习作。教学重点围绕倡议书的格式修改习作。教学难点围绕倡议书的格式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草稿。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的倡议书作文草稿。预习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倡议书作文草稿并加以修改。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复习评价标准1.格式是否正确?2.倡议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简练?3.倡议的内容是否分条列出?条理是否清晰?二、组内交流,互评互改互读作品,根
39、据评价标准,指出优点和不足,进行二次修改。三、组内推荐,师生互评1.学生大声朗读佳作。2.展示作品,全班交流,肯定优点,并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四、自评自改,继续完善习作朗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评价标准,自主修改,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五、誊抄倡议书。教后记课 题语文园地六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能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提取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提取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要求朗读学的古诗词,想一想自己是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的。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交流平台花样品读古诗词1.复
40、习导入。中国的诗词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我们从小就受到诗词的熏陶,在本单元我们新学了三首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2.指名学生背诵。3.总结理解古诗词的方法。(1)这三首古诗都有对景色的描写,你是如何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的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一:在初读书湖阴先生壁一诗时,里面有好多的字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畦、排闼”等字词,我是根据注释来理解的,这样就可以明白诗句的意思了。预设二:学习江南春这首诗,我是想着当时我在苏州古镇游玩时,看到红花绿草、小桥流水、酒旗飘扬,所以我就明白了“干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预设三:浪淘沙中“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句,我是
41、根据看过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来理解的。4.总结:这几个同学通过注释、想象画面和阅读故事这几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真棒。理解古诗句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你还知道哪些理解古诗句的好方法?5.学生汇报交流。6.教师总结。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古诗吟唱这些都是理解古诗词的好方法。7,灵活运用,汇报交流。老师今天带来了两首古诗词,你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吗?(1)出示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望。(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派代表汇报。预设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被谱成了一首歌曲,可以唱出来。我唱了很多遍,就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了。预设二:春望一诗里有好多的字和词我不理解,通过看注释我就
42、明白了。8.很多古诗,都被谱上了曲子,可以唱出来;还有一些古诗是关于一些故事的;有的古诗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在理解不同类型的古诗时,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善于积累,做个细心人、有心人。二、词句段运用(一)抓住关键悟观点1.导人:小敏同学看到一篇文章叫地球之肺,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呢?2.出示教材上的一段话。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1)学生自由读片段,画出重点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作批注。(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花草树木是“城市之肺”,能调节空气,吸附飘尘。4.比较句子。(1)出示两个句子。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
4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一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因为这些“绿色卫士”,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能降低灰尘污染一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2)学生自读两个句子,说一说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5.总结: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花草树木是“城市之肺”这个观点表达出来了。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会抓关键字词和句子,这样就能准确地明白作者的观点。教后记课 题语文园地六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能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会看公交车线路牌,选择最佳乘车路线。2.了解、积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
44、学重点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会看公交车线路牌,选择最佳乘车路线。教学难点积累并背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要求诵读并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词句段运用(二)我是乘车小能手1.谈一谈公交车线路牌上的信息。相信大家都坐过公交车吧,那你们对公交车线路牌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呀,老师可要考考你们,敢挑战吗?2.出示公交车线路牌图片。学生汇报线路牌上的一些信息。教师汇总,板书。(1)“65路”是线路名。(2)“温泉镇凯旋路”是始末站。(3)“首班车时间06:00末班车时间21:00”是运营时间。3.小组合作,选择最佳乘车方案。小林同学需要乘坐公交车去外婆家,但是在公交站台遇到了难题,不知道该怎样乘坐公交车了。你们对乘坐公交车的知识了解这么多,他希望你们能够帮助他,你们愿意吗?(1)出示材料,学生朗读。(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选择乘车路线?(3)教师梳理、总结。方案一:乘坐763路车,从温泉镇站上车到宋家注下车。方案二:先坐65路车,从温泉站上车到四通桥站下车,然后再坐86路车到宋家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