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课 题5.七律长征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并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意思,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磅礴的气势,感受诗人的伟大气魄。3.初步感受律诗的特点。4.了解诗歌的总分结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体会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
2、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长征吗?2.了解长征路线图。3.介绍文体。七律,是诗歌的体裁,每行七个字,共有八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征,是诗的题目。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读要求: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展示交流(1)读准词语逶迤 磅礴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山水名称)注意:“岷”读前鼻音;“崖”,指山的陡立面,与天涯的“涯”区别。(2)读通诗歌。(注意:画“/”处停顿要恰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读出韵脚。(押an韵)律诗特点:每两行为一句,分为首联、额(hn)联、颈
3、联、尾联。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1.自学批注: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词义,说说诗句意思。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说关键词意思,再说诗句意思。(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句意思: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把跨越千山万水看作是极为平常的事情。(2)额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意思:乌蒙山气势磅礴,在红军眼里,就像是滚动的小泥团一样。把领联的意思连起来说说。(3)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红军巧渡金沙江,满心喜悦,看到汹涌的浪涛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峭壁,心里感到温暖;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想到大渡河
4、上摇摇晃晃的铁链,令人心惊胆寒。(4)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意思:更让红军高兴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胜利在望,全军都开心地笑起来。四、揣摩写法,体悟诗情“不怕”,表现了红军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万水千山”,说明艰难险阻多;“只等闲”,体现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波桥横铁索寒。(1)“云崖”可以换“山崖、悬崖”吗?为什么?(2)从“寒”字能体会到什么?(铁索寒光闪闪:桥下惊涛骇浪,令人心惊胆寒;战斗惊险悲壮,惊心动魄)采用对比方法,突出了两场战斗的哪些不同感受?(暖、寒)感情朗读,突出“暖”与“寒”的强烈对比,体现
5、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五、拓展延仲,了解伟人1.毛主席还写过许多诗词,请看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菩萨蛮大柏地。2.学生齐读,知晓大意,并谈谈感受。六、课后作业1.背默七律长征。2.查资料,弄懂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的意思。教后记课 题6.狼牙山五壮士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讲讲英雄的故事。3.品读第2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战斗场面的。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战斗场面的。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
6、求初读课文,预习生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谈话揭题,了解故事背景1.审题:狼牙山在哪里?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是晋察冀根据地边区东大门;因为峰峦的形状像狼牙而得名,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图示)军人,我们一般称呼为“战士”,课题为什么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事背景。2.背景简介。二、读通课文,了解故事脉络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课文。2.交流讨论(1)读生词。日寇 晋察冀 手榴弹 抡一圈 雹子 棋盘陀 屹立 喜悦(2)读词语。满腔怒火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 壮烈豪
7、迈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大举进犯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坠落山涧(3)读课文。3.梳理脉络,列小标题。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痛击敌人英勇跳崖。三、品读诱敌上山,感受危急形势1.自读批注: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诱敌上山时,五壮士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圈画关键词,写写自己的理解。2.汇报交流。(1)班长马宝玉的神态,沉着指挥,让敌人走近了才下令狠打。(2)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3)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4)胡德林和胡福才,因为小,经验少,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从神态上
8、全身心投入战斗,希望打到更多的鬼子。3.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1)写法提示:这一场面中五壮士每个人的表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抡),有的描写人物的语言(吼),有的描写人物的神态(绷、全神贯注)等。抓住人物个体进行细致描写,在表达方式上叫“点”的描写。(2)这段话除了对每个人进行细致描写外,对他们整体作战是怎么描写的?你感受到什么?为了一边一边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一边一边”表现五壮士有勇有谋,“一次又一次”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和对敌人的有力打击。点拨:这种对群体的描写,叫“面”的描写。(3)假如删掉这段话,效果怎样?说说看法。(出示相关内容)(4)
9、体会一下: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有什么好处?(点的描写,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看清每个人的动作、表情,让人印象深刻,更能打动读者:面的描写,突出场面,让人感受到整体的气势,突出战斗的激烈、紧张。有点有面写场面,让人既了解整体情况,又对个体表现印象深刻)4.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分别朗读点、面的内容,体会表达效果。四、课后作业1.抄写词语,熟读全文。2.推荐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教后记课 题6.狼牙山五壮士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斩钉截铁、壮烈豪迈、惊天动地”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抓住关键词句,圈画批注,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气概。3.继续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10、4.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插图内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品读语言,抓住关键词句,圈画批注,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气概。教学难点学习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练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插图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气概。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写小标题,复习故事主要内容1.概括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痛击敌人,英勇跳崖2.用上小标题,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感受五壮士英勇气概1,自学批注: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哪些描写最能体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圈画关键词句,写写自己感受。2.讨论分享,理解品读。(1
11、)品读引上绝路部分。班长言行:为了不让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小结:通过班长的神态、语言以及战士们的态度、动作,说明五壮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们破釜沉舟,不留退路,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把我们的敬佩读出来“走哪条路呢引上绝路。”(2)品读痛击敌人部分。班长马宝玉的表现让人振奋,因为“班长马宝玉负伤了”“他刚要拧开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这两处对班长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抢、夺、插、举、喊、砸、拔、拧、扔)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班长的英勇气概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根。如何读出无比的仇恨来?(语气急、重,掷地有声)在这些动词中,哪个词最能
12、看出壮士们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砸)齐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这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第一,说明石头的密集、迅猛、有力;第二,表示对敌人的仇恨深)是呀,石头有多重,五壮士的仇恨就有多深!文中用了两个“带着”,反复的手法,强调石头的分量。这一段,作者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气概的?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别是班长马宝玉言行作为重点写。聚焦一个人具体描写,这叫“点”的描写。对其他战士概括写,叫“面”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来描写战斗场面,既突出重点,又能体现整体作战的激烈,程度,更能打动人。(3)自主品读英勇跳崖部分把“屹立”换成“站立”可以吗?为什么
13、?齐读口号。说说词语“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意思。追问:这声音仅仅是一种声音吗?你还读出了什么?学到这儿,你对课题中的“壮”字有了怎样的理解?再读课题,突出“壮”字,感受五壮土的精神之光、民族之魂!三、迁移写法,描写五壮士形象1.五壮士中,谁的表现最突出?找出来,读一读。2.练笔。看五壮士屹立顶峰的插图,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画面内容。同桌一个写点,一个写面。从站姿、神态、心理、穿着等方面描写,体现英雄形象。四、作业布置:课后继续完成练笔,点面结合写画面。教后记课 题7.开国大典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本课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场面,练习用小
14、标题概括各个场面的内容,并连起来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3.研读群众入场部分,抓关键词体会群众急切心情,感受喜庆、热烈的气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本课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场面,并用小标题概括各个场面的内容。教学难点学习群众入场部分,能够抓住关键词体会群众急切心情,感受喜庆、热烈的气氛。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场面。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谁知道国家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开国大典。典,典礼。还知道什么典礼
15、?(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婚典礼等)“大典”就是什么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开,创建。题目意思是什么?创建国家举行的盛大典礼。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2.读生词。政府 外宾 八盏 石栏 汇集 爆发 宣布 旗帜阅兵 坦克 距离 制服 距离 隆隆声 射入提醒:书写“隆”时,注意右下“生”字上面有一横(书空)。3.读课文:同桌合作,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几部分内容。2.交流。明确:会场氛围、大典仪式、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主要
16、写了哪几个场面?4.交流讨论。(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即典礼进行的顺序。群众人场大典仪式阅兵盛况举行游行(2)用上这几个小标题,说说大典的过程。四、走进会场,感受氛围1.默读第14自然段,结合插图,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会场热烈、庄严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圈画关键词句,在旁边作批注。2.交流分享(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官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大红宫灯、八面红旗,火红的颜色营造了喜庆、吉样、热闹的氛围)观察插图,从哪儿还能感受到喜庆气氛?(红柱子,红地毯等)(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
17、动,像海上的波浪。(“人的海洋”,指参加典礼的人非常多,密集得像海洋一样广阔,非常热闹;“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从色彩、态势上体现喜庆热闹氛围,也象征着人们激动的心情)还有哪儿体现人们激动的心情?(3)“早上六点”“五更天摸着黑”,说明他们起得非常早;农民步行“四五十里”赶来,铁路工人从“老远”的邻县赶来,看得出路途远,不怕辛苦;“直奔”会场,说明心情急切。3.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热烈氛围和群众的激动心情。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词。2.朗读全文,读出典礼场面的隆重、热烈氛围。教后记课 题7.开国大典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2.围绕主席言行和
18、群众反应两方面,品析感悟,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3.聚焦阅兵式部分,了解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围绕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两方面,品析感悟,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教学难点了解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听写栏杆 汇集 爆发 阅兵 制服 距离 隆重二、聚焦大典,感受热烈气氛1.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哪些描写最能表现大典场面的隆重、庄严
19、和热烈,找出相关词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注意从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两方面思考,分别用“ ”和“ ”标画。2.汇报交流。我们按照大典仪式进行的顺序来交流。(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爆发”,指掌声突然响起来,而且是很多人同时鼓掌,阵势很大,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发自内心地拥戴毛主席。“排山倒海”,说明鼓掌声音响亮,声势浩大,场面热烈,看出大家心情非常激动。“三十万”,用数字表示广场人多。“一齐”,说明大家的动作非常一致,都不约而同地发自内心热爱拥戴毛主席。齐读第5自然段,读出激动、自豪之情。(重点词语,颜色突出)(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0、”(3)出示,齐读: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中,你刚才圈画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的理解。“三十万、一齐欢呼、一起欢跃”表现了群众的欣喜之情。欢呼、欢跃,哪个词心情更高兴?(欢跃,跳起来)是呀,群众激动,作者也激动了,作者用了一个特殊句式强调了这种心情。了解反复修辞手法出示第7自然段为了强调或增强某种感情,把重要的话重复说,这叫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析描写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不仅领略了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还感受到了群众对领
21、袖的热爱以及庄严而热烈的会场氛围,更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三、研读“阅兵”,感受部队军威1.默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哪个参阅兵种的表现给你印象深刻?作者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展示威武雄壮的场面?圈画有关词句,体会一下。2.交流。过渡:有了这样的人民军队保家卫国,我们的群众怎能不激动,不自豪!引读第13自然段(出示),读这一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四、了解“游行”,感受“光明”北京1.默读第1415自然段,谈谈你的整体感受。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什么?“光明”仅仅是指北京城灯火通明吗?五、回顾梳理,畅谈学习收获学了本课,说说你的收获。
22、六、布置作业小练笔: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学校的升旗仪式。教后记课 题8.灯光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音,自主交流,在语境中理解生词意思。2.通过欧读、浏览、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3.讨论文中三处灯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课题的联系。4.聚焦“一星火光”的场面,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教学重点讨论文中三处灯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课题的联系,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
23、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灯光。(板书:8.灯光)二、默读课文,寻找“灯光”1.围绕导读要求,自主阅读。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三处灯光的句子,画下来。2.汇报交流读书三处描写灯光的句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第1自然段)(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第4自然段)(3)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第9自然段)三、浏览课文,理解“灯光”1.快速浏览课文,
24、想一想:这三处灯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写下来。2.汇报交流。(1)第一处灯光,是作者晚上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看到的。把作者感到光明和温暖的感觉读出来,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2)第二处灯光,是当年在战场上,一场歼灭战之前的夜晚,战斗英雄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双膝上旧书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图画。作者看出郝副营长很羡慕在电灯下看书的孩子。(3)第三处光亮,是战斗打响了,黑魆魆的围墙外,在后续部队和冲锋的突击连失去联系,找不到突破口的混乱情况下,作者看到黑暗里突然出现了一星火光。后来知道,那是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25、3.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三处灯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处天安门前光明、温暖的灯光,代表着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正是第二处灯光郝副营长所羡慕的。第二处写郝副营长非常美慕和懂憬图画书上孩子在灯光下读书的幸福生活,为第三处灯光的出现作了铺垫。第三处写郝副营长为了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不惜牺牲自己,将自己化作火光,照亮战士们前进的道路,取得战斗胜利。小结:有了图画书上孩子在灯下的读书之光,引起了郝副营长的羡慕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了下一代早日能在和平光亮的环境下读书学习,自己宁愿化作一星火光,照亮战士们前进的道路,去赢得战斗的胜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有了像郝副营长这样
26、无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用生命点燃的精神之光,鼓舞战士们英勇杀敌,才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才有了今天天安门广场上温暖的灯光,也才有了今天我们每家每户光明的灯光,幸福的生活。四、结合文题,串联“灯光”1.三处灯光,它们与课题又有什么联系?运用跳读的读书方式,选择重点段落读一读,想一想。2.汇报交流。(1)灯光是文章的线索,它贯穿全文。(2)文章三处灯光都呼应课题。(3)灯光是文章的主题,象征革命烈士的精神之光。教后记课 题9.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结合相关内容,探究潜伏环境与
27、邱少云烈火燃身时纹丝不动的关系。4.了解本文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体会“我”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英雄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体会“我”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英雄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教学难点通过体会“我”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英雄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邱少云同志严守纪律、不畏牺牲、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28、齐读课题,提醒“邱”字的写法和读音。2.了解背景,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通课文。2.交流讨论。(1)读词语,理解意思山坳(o) 隐蔽(bi) 潜(qian)伏 暖和(huo) 干涸(h)蜷(quan)腿 伪(wi)装 掀(xian)翻 蔓(man)延 呻吟(yin)(2)自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一下各部分的内容。汇报交流:潜伏隐蔽壮烈牺牲夺取胜利三、品读“潜伏隐蔽”部分,感受战斗环境的残酷1.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交代了此次战斗任务潜伏以待突击。潜伏的时间很长从天亮以前直到黄昏。潜伏的要求极高
29、必须纹丝不动。潜伏的责任重大关系到整个作战计划的成败。四、走进“壮烈牺牲”部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与形象1.就在这次潜伏中,年仅26岁的邱少云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请大家听老师朗读邱少云“壮烈牺牲”部分(师配乐朗读),边听边思考:面对战友的牺牲,“我”的心情如何?2.汇报交流: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紧缩 担心 不敢 不忍 忍不住 刀绞)3.体会“我”的“担心”。4.体会“我”的矛盾和痛苦(1)指名读第12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我”的心情吗?痛苦、无奈、矛盾(2)“我”既然“不敢”“不忍”看,又为什么忍不住要看呢?交流总结:烈火烧在邱少云身上,也疼在战友的心头呀!想救却不能救,只能眼睁睁地
30、看着亲密的战友被烈火无情地焚烧!此刻的“我”怎能不心如刀绞呢?但“我”又忍不住不看,希望能有奇迹发生。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这种复杂的心情。(配乐齐读此段)5.本文主要写的是邱少云,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心情呢?汇报交流总结:烘托。作者描写“我”的心情,也仿佛让我们跟着他的心情变化目睹了邱少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这种烘托的侧面描写方法,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中加以运用。6.面对熊熊烈火,邱少云是如何做的,又是怎么想的?画出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表现的句子。五、学习“夺取胜利”部分,感受精神的传承1.默读最后3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总结,体会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的心情。3.战斗结束了
31、,活着的人忘不了的不仅是当天的战斗情形,更忘不了什么呢?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推荐观看电影邱少云。2.查找抗美援朝战争中其他烈士的事迹。教后记课 题口语交际 演讲课时1-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的作用、意义,积极尝试当众演讲。2.了解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学习写演讲稿。3.练习当众演讲,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演讲的方法,能够运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演讲,恣态大方。教学难点学习写演讲稿,并练习当众演讲,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预习口语交际,了解演讲的作用、意义,了解一些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揭题谈话,分享感受1.揭题:同学们,在平
32、时的学习中,特别是今后的工作中,会有许多机会需要我们当众演讲。2.什么是演讲呢?演讲,就是面向听众,围绕某一个话题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抒发情感,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工作经验等。3.分享演讲感受。过渡:下面,我们来观看六年级杨同学的演讲,感受一下。二、观看演讲,明确任务1.杨同学演讲谢谢你,水不分离的陪伴。2.点评分享,明确任务。三、明确要求,练写讲稿1.明确要求(1)拟定题目。(2)三点建议:观点要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要有感染力。(3)格式:演讲稿的开头,要有对听众的称呼、问好,结尾要有结束语。出示例文的开头、结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谢谢你,永不
33、分离的陪伴”。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强调:开头,要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问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同时要报告自己的演讲主题;结尾,要有结束语,表示演讲结束,同时对观众致谢。2.写演讲稿:选题开头主体结尾。学生写草稿,数师适当进行个别指导。3.修改演讲稿(1)大声读自己的演讲稿,对照要求自行修改。(2)同桌互改。4.自我演练,熟练内容。四、小组演练,代表展示1.演练要求。(1)“演”,就是要注意姿态大方:双脚自然站立,抬头挺胸,注视全场,面带微笑,眼神和观众有交流;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辅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2)“讲”,就是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可利用停顿、
34、重复,结合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3)演练时,可以在小组同学而前试讲。演讲后,听听大家的建议,注意改进,不断提高自已的演讲水平。2.小组演练。组长组织,小组内演讲,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演讲(可以半脱稿)。3.代表演讲(3-4名)。点评:你最欣赏哪一位?说说理由。(围绕演讲稿要求进行点评)五、课后作业继续修改演讲稿,练习脱稿演讲。回家再讲给家长听,听听他们的建议,修改完善。下周正式进行演讲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还有奖品,大家加油哟!教后记课 题习作2 多彩的活动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开展“掰手腕”比赛,丰富活动体验。2.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能描述自己经历过的活动。
35、3.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活动的重点场面,体现活动的意义和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活动的重点场面。教学难点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活动过程,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掰手腕”比赛。预习要求积极参加“掰手腕”比赛,观察活动过程,注意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重温比赛场景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掰手腕”比赛。1.谈活动感受。刚才我们举行了“掰手腕”比赛,说说活动感受。看来大家意犹未尽,让我们再次回到现场,重温比赛场景。2.播放视频,感受欢乐气氛。(1)谈感受(2)唤醒体验。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能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与体验。想一
36、想,自己以前参加过哪些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还有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等。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3)小结。是啊,活动是丰富的,我们的感受是快乐的、充实的。那如何用文字记录活动的情景,与别人更多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多彩的活动。二、明确写作方法1.阅读教材上关于写活动的提示。(1)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2)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3)把活动的体会写下来。2.说说自己对提示的理解。3.出示“掰手腕”比赛的几张图片,观察:比赛中的
37、哪一幕最精彩?你觉得哪张照片最有趣?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明确重点:点面结合,描写场面。(1)你关注了参赛选手的动作;你对某某某的神态描述很具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对于参赛选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具体的观察描写,这叫“点”的描写。(2)你关注的是整体,描述了大家的反应;你印象最深的是啦啦队员的表现;观众们呐喊助威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紧张与激烈对观众的反应、表现进行整体的概括描写,这叫作“面”的描写。三、确定描写内容按照刚才的写作提示,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题目自拟。四、记述多彩活动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单独提示,指导学生学
38、习表达。五、布置作业继续完成习作。教后记课 题习作2 多彩的活动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习作,体会用文字表达的乐趣,感受活动的意义。2.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根据同学建议作适当修改。3.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换意见,并根据同学建议作适当修改。教学难点根据同学建议,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习作草稿。预习要求完成习作草稿。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修改习作1.介绍名家写作的“锦囊妙计”。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好的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我们来看两位文学大家修改作品的“锦囊妙计”。我写作
39、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老舍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看是不是顺口,意思是不是明白。叶圣陶2.修改要点。(1)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2)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3)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3.自我朗读,修改习作,使用修改符号。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如删除符号、对调符号、增添符号等。4,互改: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建议,适当修改。二、分享交流1.学生朗读习作。请一个同学朗读、展示习
40、作,其他同学用心听,对照要求,待会儿发表意见。2.交流评议。(1)李凡同学的习作交代了比赛的时间、地点、比赛规则等,对比赛的过程也进行了描述。他对第一、第二局比赛进行了略写,对第三局进行了详写。建议在描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对比赛选手的表现写得再详细些,生动些。例如“有一位选手看起来非常淡定”,这位选手是谁,是从什么地方发现他很淡定的?(2)“徐卿行十分卖力”,从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他卖力的?(3)“啦啦队都在为自己支持的选手打气”,可以从啦啦队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方面加以描写,让读者对比赛时大家的表现有一个更为具体、直观的认识,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请对照习作要求和
41、同学们的建议再修改。3.分享,评议。4.学生再次修改习作。三、展示成果1.请李凡同学上台来朗读、展示修改后的作文。2.点评。(1)李凡同学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写出了选手的紧张情绪和观众活动中的各种表现。(2)其中描写王瑞德和徐卿行的比赛情况尤为精彩。小作者通过“紧紧”“不停地抖动”“脸涨得通红”等词句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生动地表现了选手们在比赛中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3)在习作的最后,李凡同学还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3.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4.同桌互改。四、誊抄习作教后记课 题语文园地二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回顾梳理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作用,能和同学交
42、流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和习作中的运用情况。2.了解反复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好处。3.知道在写人物对话时,可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说”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知道在写人物对话时,可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说”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教学难点学会写人物对话时,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说”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预习要求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进一步体会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作用。教 学 过 程复备、旁注一、交流平台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1)说说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中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进行场面描写的。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诱敌上山场面,从面上写了他们整体作战的情况,“一边一边”“又”;从
43、“点”上抓住每个战士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来描写,突出战斗的激烈和英雄人物形象。(2)开国大典写阅兵仪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2.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如,上次我们写的“多彩的活动”中,有拔河比赛、学校运动会、家庭聚会、课间十分钟等,交流一下你在写作中是如何写场面的。小结:“点”指的是对个体的细致刻画,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指场景的概括描绘,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关注整个场面,有整体感,又突出个体形象
44、,让读者对场面的了解全面而深刻。二、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读句子,说感受:从这句中你感受强烈的是什么?比较:若去掉第二个“只听见”,和原句比较一下表达效果。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以及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连用两个“只听见”,更能感觉到炮声和乐曲声的响亮,突出旗帜飘拂的声音。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示强调的作用。(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说连用两个“是那么”的作用。运用两个“是那么”进行反复强调,突出了“我”的独特感受,强调了“我”对草原的喜爱和初见草原的喜悦之情。2.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表达,并仿写。(1)读教材上的前两句话,句中哪些词代替了“说”?赞叹、婉言拒绝。分别用词语“谈论、讲解、窃窃私语”代替“说”,写一句话。游戏结束了,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下次我们还要玩!”“这道题就是这么简单!”小明轻松地讲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