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叙性散文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292347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叙性散文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叙性散文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叙性散文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叙性散文 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眼千年的厮守樊锦诗196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实习。那时,我第一眼见到敦煌,见到黄昏古朴庄严的莫高窟。远方铁马风铃的鸣响,让我好似听到了敦煌与历史千年的耳语,窥见了她跨越千年的美。那时,满脑子都是一听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等等,敦煌就是神话的延续,他们就是神话中的人物啊!我和几个一起实习的同学跑进石窟,惊到只剩下几个词的重复使用,所有的语言似乎都显得平淡无奇,再华丽的词藻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了,满心满脑只有:“哎呀,太好了,太美了!”虽然说对大西北艰苦的环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水土

2、不服的无奈、上蹿下跳的老鼠,至今想起仍叫人心有余悸。到处都是土,连水都是苦的,实习期没满我就因生病提前返校了,也没想着再回去。但没想到,可能就是注定要厮守的缘分,一年后我又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的前身),说没有犹豫惶惑,那是假话,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无垠的戈壁滩,稀稀疏疏的骆驼刺。洞外面很破烂,里面很黑,没有门,没有楼梯,就用树干插上树枝的“蜈蚣梯”爬进洞,爬上去后,还得用“蜈蚣梯”原路爬下来,很可怕。我父母自然也是不乐意的,父亲甚至还写了一封信,让我转交学校领导,希望给我换个工作地方,但是那个时候哪里肯这样做,新中国建立才十多年,报效祖国、服从分

3、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等等,都是影响青年人人生走向的主流价值观。一开始,在这般庞大深邃的敦煌面前,我是羞怯的,忧若相见初恋一般的惶惑不安,一阵子相处后,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敦煌当了“意中人”。文物界的人,只要对文物怀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能守护敦煌,我太知足了,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莫高窟,就是一座巨大无比、藏满珠宝玉翠的宝库。这样动人可爱的“意中人”,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怎么能离开呢?我的爱好和想法,影响了远在武汉工作的我的丈夫老彭,他也是我的同学,理解我,支持我,也了解敦煌。他毅然放弃了心仪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教学工作,

4、来到敦煌,来到我的身边,从此,我们相依相伴,相知相亲,共同守着敦煌。老彭热忱地投身到敦煌学研究行列,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1999年开始,来敦煌欣赏壁画的人愈发多了,我一半是高兴,另一半又是担忧。我把洞窟当“意中人”,游客数量的剧增有可能让洞窟的容颜不可逆地逝去,壁画渐渐模糊,颜色也慢慢褪去。有一天,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敦煌,风沙包围中的莫高窟依旧是安静从容,仰望之间,我莫名觉得心疼:静静沉睡了一千年,她的美丽、她含着泪的微笑,在漫长的岁月里无人可识,而现在,过量的美的惊羡者却可能让她因脆弱而衰老,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塑匠、石匠、泥匠、画匠,用坚韧的毅力和沉静的心愿,一代又一

5、代,守护了她一千年。莫高窟带给人们的震撼,绝不应该只是我们看到的惊艳壁画和彩塑,她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就算有一天她真的衰老了,这种力量也不应该消失,我一定要让她活下来。当我知道可以通过数化技术将她们永久保留的时候,我立即向甘肃省、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提出要进行数化工程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莫高窟的保护。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刚刚恢复,周恩来总理就特批了一百多万元用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后来国家更是给了充足的经费,让我们首先进行数字化的实验。现在敦煌已经有一百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壁画的数字化、洞窟3D模型和崖体的三维重建,三十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并实现了全球共享。我想和敦煌“

6、厮守”下去不再是梦想,这已真真切切成为现实!我很喜欢中唐第一百五十八窟的卧佛,每当心里有苦闷与烦恼时,都忍不住想走进这个洞窟,瞬间忘却许多烦恼。有时候,甚至觉得敦煌已经成为我的生命了。我还想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面对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面对苍茫戈壁的寂寞,披星戴月,前赴后继,践行着文物工作者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而我也与我的前辈、同仁们一样,仍愿与这一眼千年的美“厮守”下去。(选文有改动)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父亲写信让“我”转交学校领导,希望给“我”换个工作地方,表现父亲疼爱女儿,反对女儿投身敦煌学研究。B“我”

7、的丈夫老彭,毅然放弃了心仪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教学工作,来到敦煌,并同“我”一起守着敦煌,是因为他“理解我,支持我”,也说明了敦煌非凡的魅力。C1999年开始,作者为“来敦煌欣赏壁画的人愈发多了”而高兴,为可能使洞窟脆弱、衰老而担忧。D现在敦煌已经有一百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壁画的数字化、洞窟3D模型和崖体的三维重建,表明数字化技术,虽然不能阻挡壁画渐渐模糊,颜色慢慢褪去,但却能够将她们永久保留。2梳理作者与莫高窟日益深化的“缘分”并填空。见到 守护 传承3赏析下面的语句。整个莫高窟,就是一座巨大无比、藏满珠宝玉翠的宝库。(从修辞的角度)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刚刚恢复,周恩来总理就特批了一百多万

8、元用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赏析加点的词语)4文章以“一眼千年的厮守”作为题目有何妙处?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蒋勋说寒食帖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感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

9、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远至瘴蛮的岭南、海南岛。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在狱中密托狱

10、卒带绝命诗给兄弟苏辙,其中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惋恻动人的句子。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贬谪到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牛羊,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

11、。有名的江城子写于此时:“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是在狭小的争执上看到了生命无谓的浪费,而真正人类的文明,如大江东去,何尝止息?苏轼听江声不断,原来这里也曾有过战争,有过英雄与美人,有过智谋机巧,也有过情爱的缱绻真是江山如画啊,这饱历忧患的苏东坡,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年四十七岁。苏轼的赤壁赋也写在这段时间。前赤壁赋原迹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末尚附有小注:“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

12、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被诬陷之后苏轼也知道小人的可怕,知道这件文学名著的背景,再读东坡这几句委婉含蓄之词,真是要觉得啼笑皆非啊!在黄州这段时间,东坡常说“多难畏事”或“多难畏人”这样的话。他的“乌台诗案”不仅个人几罹死罪,也牵连了家人亲友的被搜捕贬谪。他的“多难畏人”,一方面是说小人的诬陷,另一方面,连那深爱的家人亲友学生也宁愿远远避开,以免连累他人。与李端叔的一封信说得特别好:“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穿着草鞋,与渔民樵夫混杂,被醉汉推骂,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无人认识的世间凡夫俗子,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

13、后,可以“自喜渐不为人识”吧。寒食帖写得平白自在,无一点做态,也正是这纷华去尽,返璞归真的结果吧。卷后有苏轼学生黄庭坚的跋,对寒食帖赞誉备至。黄庭坚是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仅次于苏轼的一人,书法挺拔峻峭,但是他对寒食帖叹为观止,正是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已吧。在拥挤秽杂的市集里,被醉汉推骂而犹能“自喜”,也许“我执”太强的艺术家都必须过这一关,才能入于美的堂奥。但是,谈何容易呢?(取材于蒋勋散文集大度山)【注】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太过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做法,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5下列对文

14、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开篇以偶览苏轼寒食帖而引发对其书法的评价,认为字迹粗拙而不经意,但精于书法的人认为是苏书最好的。B寒食诗饱含着苏轼生活的凄苦,心境的苍凉感伤;而其书法则稚拙天真,无甜熟灵巧的刻划之美。C第段“与李端叔信”,一方面说明了苏轼的处境;同时也说明了苏轼“从名满天下”到“凡夫俗子”的蜕变。D黄庭坚在跋中对寒食帖赞誉备至,是因为此时苏轼的书法既挺拔峻峭,又超越了形式技巧,平淡自然。E这篇文艺随感,作者在娓娓的怀人叙事中兼有抒情言志,既论文,也议人,又言志,三者结合得巧妙、自然。6作者在第段、第段引用了苏轼绝命诗江城子,请分别说出其作用。7文章第段说,流放黄州,对苏轼有着

15、“不凡的意义”。结合文意,概括这意义的主要内容。8文章结尾,作者从苏轼的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艺术启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

16、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

17、,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

18、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

19、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蓬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

20、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

21、浓烈。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D父亲去世后,只留下的这棵树,它已经成为“我”心灵感应的象征,看到这颗树,“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和烦恼。E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10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1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第 7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1A 2 相处 厮守 3把阳光下的“壁画和彩塑”比喻为“珠宝玉翠”,把莫高窟比喻为宝库;表现了莫高窟“金碧辉煌,闪烁夺目”的美丽和艺术价值;表达

22、了作者对莫高窟“深深的爱”和“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的愿望。“刚刚”写出了国家经济恢复不久,“就”写出了周恩来总理批准经费迅捷,表现了国家和周恩来总理特别重视莫高窟的保护。 4看“一眼”就愿“千年厮守”,突出表现了莫高窟的魅力;“一眼”和“千年”对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高度概括了作者与莫高窟的“缘分”;表现了作者夫妇对敦煌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对莫高窟历代守护者的崇敬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反对女儿投身敦煌学研究”说法错误。由第段“我父母自然也是不乐意的,希望给我换个工作地方”可知,父亲不乐意“我”生活工作环境的艰苦,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并没有体现出“反

23、对女儿投身敦煌学研究”。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梳理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的第段,是作者樊锦诗初次见到敦煌的情景,可以总结为“见到”;第段中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敦煌莫高窟相处的内容,可以总结为“相处”;“守护”的相关内容在第段,第段主要是讲作者与敦煌莫高窟厮守的故事,可以总结为“厮守”;第段则是关于“传承”的相关内容。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应填入“相处”;在中应填入“厮守”。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就是一座巨大无比、藏满珠宝玉翠的宝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壁画和彩塑”比作“珠宝玉翠”,生动形象地写出“壁画和彩塑”的金碧辉煌、

24、闪烁夺目,突出其艺术价值。由下文“这样动人可爱的“意中人”,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怎么能舍得离开呢”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莫高窟的热爱之情。(2)“国家经济刚刚恢复”“周恩来总理就特批了一百多万元用于教煌莫高窟的保护”中的“刚刚”为副词,表明这是在国家经济恢复不久,表明了事件的时间,而联系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可以知道,当时的“一百多万元”是一笔巨款,这表现了国家和周恩来总理特别重视莫高窟的保护。“就”为连词,写出了周恩来总理批准经费迅捷,表明当时虽然花费巨款保护敦煌莫高窟,但国家和领导人们从来没有犹豫过,这也表现了国家对莫高窟保护的重视。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本文以

25、“一眼千年的厮守”为标题,标题中的“一眼”和“千年”形成对比,“一眼”形容时间之短,而“千年”则形容时间之长,这一题目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厮守”一般用来形容夫妻或情侣间长时间的相处,“千年的厮守”,将作者与莫高窟的关系比作情侣间的关系,写出了作者对莫高窟的深情,高度概括了作者与莫高窟的“缘分”。只看“一眼”,就决定与莫高窟“千年厮守”,从中可见莫高窟的魅力,所以,这一标题也突出了莫高窟的魅力。“一眼千年的厮守”,表现作者对敦煌莫高窟的热爱,而作者的丈夫老彭也毅然放弃了心仪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教学工作,来到敦煌,热忱地投身到敦煌学研究行列,所以这一标题也表现了作者夫妇对敦煌的热爱之情。同时

26、,这种热爱是敦煌文物保护者的共同情感,以“一眼千年的厮守”为文章的标题,也有作者对莫高窟历代守护者的崇敬之情。5AD 6引用绝命诗,体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惊悚与恐惧、绝望;江城子则体现了超越了不平与牢骚之后的轻松、愉快。 7这次流放,让苏轼经历了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了悟了生命真谛,懂得了哪些是该坚守的,哪些是该放下的,从而返璞归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8在浮躁的现实中,艺术家绝不能自我意识太强,一定要摒弃自我,回归自然,把自己看做平民,这样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认为字迹粗拙而不经意”错误,原文是说“似乎粗拙而不经意”,运用的是欲

27、扬先抑的手法。 D.“苏轼的书法既挺拔峻峭”张冠李戴,“书法挺拔峻峭”说的是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故选AD。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这里主要突出其内容上的作用,通过引用其诗句来表明其思想情感。结合“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可知,引用绝命诗,体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惊悚与恐惧、绝望;结合“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可知,引用江城子则体现了超越了不平与牢骚之后的轻松、愉快。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要

28、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结合“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这生命,在威吓侮辱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后”可知,这次流放,让苏轼经历了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了悟了生命真谛,懂得了哪些是该坚守的,哪些是该放下的,从而返璞归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29、。根据散文卒章显志的特点,可以通过重点解读文章的结尾部分来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已吧”“在拥挤秽杂的市集里,被醉汉推骂而犹能自喜,也许我执太强的艺术家都必须过这一关,才能入于美的堂奥”可知,在浮躁的现实中,艺术家绝不能自我意识太强,一定要摒弃自我,回归自然,把自己看做平民,这样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9AD 10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肥瘦”的“浮尘”;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赞美之情。 11椿树是全文的

30、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是一闲笔”错误。不是闲笔,是要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项,“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错误。应是父亲栽树根本原因在于完成

31、爱好外,还可补贴家用。E项,“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错误。作者没能回老家不免惋惜,“悔恨”太重。故选AD。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本题要用还原法来答题。还原法还原其“真面目”。此方法适用于运用了艺术手法(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的文采句。让语言出彩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恰当运用艺术手法(隐喻、拟人、象征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而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品味的难度

32、,考生应当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把它作为理解句子含意的切入点。“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结合“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平平淡淡”“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等分析,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结合“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分析,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赞

33、美之情。1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中的意象的作用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要求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合“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等分析,“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

34、容均与“椿树”有关。结合“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等分析,从内容上看,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 5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叙性散文 练习题汇编 (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