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前延伸.doc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734404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课前延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赤壁赋》课前延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赤壁赋》课前延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赤壁赋》课前延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高一语文自编作业高一语文自编作业 赤壁赋赤壁赋课前延伸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高考考纲、考点: 理解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冯、属、倚 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方、固、而、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 :舞、泣、侣、友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骈散结合、景情理交融 【自主收获】【自主收获】 一.认识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 洵,其弟苏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

2、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 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为“唐宋八大 家” 之一; 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 比喻, 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 ; 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 ; 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 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 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二.了解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 定、 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诗句进行诬陷) ,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 1082 年,

3、被贬黄州已经两年。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江城的一 切,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年四月,他站在江边的赤壁上, 眺望如画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乘舟 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 三.积累字词 2 1.1.给加点字注音。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 ( ) 酾 酒( ) 桂棹 ( ) 横槊 ( ) 渔樵 ( ) 幽壑 ( ) 扁 舟( ) 嫠 妇( ) 匏 樽( ) 愀 然( ) 蜉蝣 ( ) 狼籍 ( ) 旌 旗( ) 枕藉 ( ) 窈窕 ( ) 余音

4、袅袅 ( ) 山川相缪 ( ) 无尽藏 ( ) 舳舻 千里( ) 2.2.结合注释,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结合注释,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 西望夏口,东 望武昌( ) 侣 鱼虾而友 麋鹿( ) 3.3.结合文章,解释句中的加点词。结合文章,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冯 虚御风( ) 举酒属 客( ) 倚 歌而和之( ) 方 其破荆州( ) 不知东方之既 白( ) 固 一世之雄也( ) 而卒 莫消长也( ) 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 ) 侣鱼虾而 友糜鹿( ) 耳得之而 为声( ) 顺流而 东也( ) 4.4.结合文章,判断下列句式。结合文章,判断下列

5、句式。 渺渺兮予怀( )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 何为其然也( )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 )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3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5.5.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窈 窕 yo 桂棹 zho 冯 虚御风 png B嫠妇 l 愀 然 qi 酾 酒 sh C横槊 shu 江渚zh 蜉蝣yu D枕藉 ji 壬戌x 无尽藏zng 6.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举酒属 客。 (zh,劝人饮酒) B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

6、。 (下,往下游走)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 (,唱和) D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lio,盘绕)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一.熟悉课文 结合前后文,翻译下列句子。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 二.文本分析 1.前人称赤壁赋 “以江山风月作骨” “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 议论之载体。把握住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请找出本文中描写 和议论“月”的句子。 描写“

7、月” : 月出: 月影: 月照: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 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议论“月” : 客引曹孟德写月诗: 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苏子以月借喻人生: 4 2.填写原文,理清三四段思想层次。 全文核心在于“客之三悲”和“苏子二论” 。主客议论实为一体,反映苏轼 思想的两个侧面。 客之三悲: 一由古(曹操“固_也” )今( “而_哉” )历史对 比生悲(英雄不存) 。 二由人类渺小( “寄_, _” ) 、 人生短暂 ( “哀_, _” ) 而感触生悲(人生不永) 。 三由理想( “挟_,_” )现实 ( “知_” )矛

8、盾生悲(脱世不得) 。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 “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中之“况” 。 苏子二论: “何羡”论( “自其_,_, 而又何羡乎” ) , “共适”论(清风、明月“是造物者_, _” ) 。 议论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 “且夫天地之间” 之 “且夫” 。 由此番议论可观照内心世界及自我超脱情怀。 三.阅读鉴赏 阅读课文 2、3 段,完成 1-2 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情绪由轻松愉快过渡到了沉重抑郁,快乐的扣舷而 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 B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深壑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 也令闻者落泪。 C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虚无的人生体验,这其实也是苏轼自己贬谪 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D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自然让苏轼感到惊讶,所以苏轼 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了后面的文字。 2.翻译下列句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赤壁赋》课前延伸.doc)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