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每题详解+范文).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740199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每题详解+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每题详解+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每题详解+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百校湖南省百校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学年高三上学期 8 8 月月考月月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2.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智能

2、写作在多个领域已得到大量应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对个 人而言,它可能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以及出现无穷尽的屏幕弹窗和手机短信甚至骚扰电 话,其内容乃至声音,很多都是由机器自动生成的。在中观上,智能写作的大规模应用,给文秘、新闻、 外语等领域的行业生态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尤其是伴随技术应用而来的浮夸宣传,恐吓教育者和学习者, 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在电商行业中,滥用写作机器人刷商品评论搞黑公关的现象已露端倪。 更严重的问题是,智能写作中的社交机器人泛滥,恶化网络生态,会扰乱社会秩序。有西方传播学者调查 发现,目前互联网中 15%以上的信息是由机器生成并传播的

3、。 语言不规范、语言暴力、语言偏见、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都不是智能写作所独有的。但正如从步枪 到机枪,火力密度的量变引发了战争形态和军事组织的质变。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传播成本消 失,有放大人类语言生活中的许多恶疾的可能,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并 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去限制它们的扩散和使用。 面对这样的境况,如何理性科学估量智能写作的社会作用,预测其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给智 能技术发展这匹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的笼头是必要之举,且刻不容缓。 (摘编自饶高琦给智能写作的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笼头) 材料二: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有消息传出,一

4、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 编辑婴儿已于 2018 年 11 月诞生。据称,因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然而, 这个原本看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的首例,却很快遭到质疑与反对,大量质疑指向其后的伦理问题。 尽管基因编辑可能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但显然,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 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 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远,却被舆论高度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所 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

5、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 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 这不是反科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否则,打开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 疾病将不再束手无策。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 斩后奏,是不负责任的。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 水。而这样的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使用不当所带来的后 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

6、笑。 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其实还提出过关于基因技术的几个原则: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 悯之心、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运 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处理的就是 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种种 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也是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 当然,从今日大众对于这次基因实验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到,人们并非与高端科学绝缘。即使只 是出于一种直觉,人们对于自身繁衍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

7、, 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因为,这是与人类性命攸关的事业。 (摘编自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材料三: 科技伦理研究任务主要在三个层面:一是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即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想将怎样 的未来传给后代,这将决定我们想要怎样的科技,决定以怎样的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来建构科技伦理理论 和规范体系;二是科技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体系的建构,这要求研究者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状况、前 沿科技进展及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有较好的把握;三是如何将抽象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体系落实 到管理实践和技术细节中。 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需提醒的自觉行为,伦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

8、经与科研和技术能力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当前在岗及未来将上岗的科技人员都能充分理解科技伦理的价值、 历史和逻辑,理解其职责和规范,而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针对科技风险积极展开科技 伦理研究和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 国际科技和工程组织章程、工程师职业标准、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等已将科技伦理相关要求列入。这 些要求应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应将科技伦理列入核心课程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培养方式。唯此,才能培 养出有能力使科技向善、向好发展的人才,也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良好根基。 (摘编自范春萍科技伦理研究与教育的时代使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9、 智能写作的大量应用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并且会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还会恶化 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 B. 看似远离大众的基因实验,却被舆论高度关注,是因为这样的医学行为可能对人类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 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C. 材料一从现在流行的智能写作角度,材料二从基因编辑的角度,都指出了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 时也在伦理上带来了新的挑战。 D. 材料三指出在把握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任务的同时,要通过教育加大宣传普及并贯彻落实,这一点在许 多国际科技和工程上已取得成功经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来限

10、制智能写作的扩散和使用。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 没有传播成本,可能会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 B. 我们不应该反对科技的突破创新,但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使科学为人所用,彻底消除科学 的副作用。 C. 科技虽先进,但使用不当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先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其合理性的做法是对人类子孙 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D. 修改基因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科技伦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关于基因技术的处理原则, 但是实际效用不得而知。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长远的科技与创新进步需要体制、文化的自我突破,需要自由精神与市场体制的保驾护航

11、,需要 跨越艰难的改革的历史三峡。” B. “科学等同于进步,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们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近代科学 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 C. “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也可能沦为作恶工具,损害他人和社会的 利益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对于主流科学界来说,新兴技术同样可能经历早期的蛮夷时代,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走向规范和文明, 伦理并不能约束最有创新力的科学家。”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解决科技伦理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12、II(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 的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的风 韦 昕 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 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拱腰缩背,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 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剌一样扎在脸上、 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那时,抗日战争 已经开始。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士。我

13、年幼无知,却也明白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 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 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 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 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 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嘁几声。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 点绿色的嫩芽。怪不得把春风又称做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

14、前几年,一次我晨 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 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 了。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 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北中国。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 现今北中国的绿化植树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 的蓝天里。 天愈来愈暖,最后变热,剥脱了人们身上一切厚重衣服,只留下薄薄一层。炽烈的热风在城市沥青 路面和水泥

15、板屋顶上漫游。而田野里的农人们却希望一场雨后,好好曝晒几日,让麦成熟得更好,籽粒更 饱满。那热风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意,纵情地吹动起层层麦浪。蚕老一时,麦黄一晌,小麦一片接着一 片,说熟了就熟了。在还用镰刀的岁月里,这正是收割的好时节。热风停止了漫游,在镰刀触及麦秆的嚓 嚓声里,田野裸露出广袤的胸膛。就是收割机突突鸣叫着驶向田野的今天,同样需要热风吹黄小麦的茎、 叶和籽粒。不过,到了三伏天,那干旱的烤人的热风却不再是人们的好伴侣,而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 倒令人心旷神怡,如饮醇醪,那是用精米酿制而成的一种薄酒。 天高云淡,暑热消退,高空传来雁的鸣叫。它们排成人字队形,越过长安城头向南方翱翔而去。

16、秋 蝉从地下小洞里爬出,齐集树梢,吱吱欢唱;不久,蟋蟀也开始在夜深的草丛里轻吟。接着,那带着浓密 雨意的西风便悄然降临,人说长安自古西风雨,从印度洋、孟加拉湾汹涌而至的水汽,越过青藏高原, 来到长安,化成雨滴,随着风势急急向大地飘洒,许多土墙、土屋、土崖经雨水浸泡,轰然倾塌,而大地 却贪婪地吸吮着,以便迎接冬小麦的播种和萌芽。风雨停歇,在中午的暖风里,玉米、谷子变得金黄,高 粱红了籽粒,不怕早晚寒意的菊花或黄,或红,或白,灿烂怒放。在登高远望的季节,伴随着皎洁的圆月, 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 风愈来愈冰凉、凛冽,秋意远去。距离长安南边三十公里的秦岭山脉,失去了郁

17、郁葱葱的深绿,变 得黑黝黝的。树叶已经枯黄,猛然一夜寒风,那还残留着的叶子纷纷飘霉而下,只剩下稀疏的枝条直指空 寂的天穹。我不由自主地慨叹:昨夜西风凋碧树可是,那苍老、干枯、灰暗的树干和枝条里,生 命仍顽强地坚守着。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 地处大陆深处,属季风气候区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四季就这样分明地循环不已。短期来访, 将不会领略到不同季节的风味,然而另一种风却可能令你惊讶,那就是:古城墙内外,纷纷拔地而起的高 楼大厦和星级饭店,伸展长长手臂的立交桥,向远方延伸的高等级公路,白日车流滚滚,隆隆不绝,夜间 灯火璀璨, 色彩晶莹, 西安人衣着华美, 脸色更开朗这就是现代化的风,

18、 建设的风, 更加强劲而厚重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农谚“蚕老一时,麦黄一晌”,表现了热风吹拂之下小麦快速成熟的喜人景象,透露出农人对 似乎懂人意的夏风的喜爱之情。 B. 文章描写长安朔风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选取妈妈给孩子做手套御寒、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 士等材料来写,丰富了文章意蕴。 C. 文章引用俗语“自古长安西风雨”,引出下文对长安“西风雨”的来源.特点、效果的解说,重在突出 西风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益处。 D. 文章引用北宋词人晏殊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是由寒风凛冽落木萧萧引发的诗意联想,意在抒发 “物变时移万事非”的悲

19、愁伤感。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长安的风”为线索,依次写了冬、春、夏、秋四季之风的不同风味,条理明晰,层次分明:首 段开门见山,点扣标题,挈领全文。 B. 文章描写长安三伏天时杨树、槐树林里“清风徐来”的情形,用“如饮醇醪”这一比喻,突出清风带给 人们超脱尘世的清静、玄妙,新颖、生动。 C. “秋风如同行吟的诗人,抒发着绵绵的离愁别绪和浓浓的乡情”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点明“秋风”这 个传统意象人所习见的情感内涵。 D. 文章运用大量的叠音词、拟声词,来描写长安风以及风中景物的特点,这些词语或从视觉,或从听觉, 或从触觉等不同角度来写,细腻、贴切

20、。 8. 本文第段描写长安春天 的 风,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文章写到“冬天来了,又一个春天的风就不会太远”结构已经完整了,末段可以删去。你 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祖进,魏本郡太守。父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 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 ,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 妙。周武帝见而

21、悦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授千牛左右。高祖受禅 ,以技艺侍东宫, 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 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 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炀帝嗣位,盛修军器, 以毗性巧,请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辂车舆,多所增损,语在舆服志 。擢拜起部 郎。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朕欲 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今宪章往古,大驾【注】依

22、秦,法驾依汉,小驾依宋,以为差等。帝曰: 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 营立坛场。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寻以母忧 去职, 未期,起令视事。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领右翊卫长史, 营建临朔宫。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贲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贼弓弩乱发, 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抑扬,卒事而去。从帝征辽东,会杨玄感作逆,帝班师,兵部侍郎斛斯 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政据高丽 柏崖城,毗攻之二日,有诏征还。从至高阳。

23、暴卒,时 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 (选自隋书 阎毗传 ,有删改) 【注】“大驾”“法驾”“小驾”都是天子出行的不同等级的车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B. 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C. 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D. 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24、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篆书,书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和草书等,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B. 受禅,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一般指同一朝代父亲把帝位主动让给儿子。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高丽,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我国习惯上多沿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事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阎毗爱好读书,多才多艺。他出身官员家庭,长大后喜欢经史,从师学习汉书;他擅长草书、隶书, 尤其善于绘画,是当时的妙手。 B. 阎毗治军有方,获得赏赐。他负责太子的警卫工作,大阅兵时大多队伍

25、不整齐,只有他的队伍严肃认真, 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特别给他赏赐。 C. 阎毗深受信任,奉命平叛。朝廷让他负责一些重要事务,如总管长城劳役、营造坛场等;他奉命率军追 赶逃叛的杨玄感和斛斯政,没有结果。 D. 阎毗临危不惧,完成使命。朝廷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派他去宜读诏令,敌人发乱箭,击中他所乘的马, 他毫无惧色,完成使命后才离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 (2)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 14. 隋炀帝对天子车驾的属车持什么态度?最后怎么处理?请简要分析。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26、(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惜春 杜牧 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含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所以春天过了一半就意味着一年就过去了。 B. 颔联将对着凋零的花朵而醉与饮腊月酒进行比较,相同点是一个时段将完了。 C. 颈联写诗人放下酒杯,殷勤拿起扫帚把一地残花打扫干净,惆怅中有几分快乐。 D. 古代许多惜春诗大发“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伤之情,这首诗的格调有所不同。 16. 请联系全诗,对尾联做简要赏

27、析 。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 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韩愈师说中,用惊诧语气表明士大夫不重师道的后果的两句是“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一句写周瑜的服饰,写其有儒将风度;“_” 一句写其韬略,写出了其沉着的性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 的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生长在乡村,冬天

28、是麻雀( )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 冷的冬日,往往因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 )整个村庄。暖 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 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都足以吓跑它们。偶尔,稻场上却会有一只翅膀尚未长硬的幼雀蹒 跚地前行,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捉住它。但大人却觉得幼雀可怜,要求放掉。逃了生的幼雀,往 往能一下振翅高飞,追随鸟群远去。而我的心 。 在我的童年时代还未结束的时候, ,远离了小鸟歌唱,寄居城市的高楼。时间一长,我 渐渐淡忘了童年的乐趣。我已习惯

29、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 草,听惯了充满伤感和( )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 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无以( )。我在音乐中流连,在书本中徜徉,企求寻找童年时代的温馨。 但现在,那熟稔又陌生的鸟鸣这样不期而至地闯进我的生活,我怎能不感慨良多呢?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云集 弥散 孤独 排遣 B. 聚居 弥漫 孤寂 排除 C. 云集 弥漫 孤寂 排遣 D. 聚居 弥散 孤独 排除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

30、 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自然而然的生发许多感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北斗应用发展正不断深化。目前,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大约 7 亿台左右。 近年来,北斗创新应用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中,行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国家正在推 行新基建战略发展,而北斗应用是各个新基建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手段。未来,与北斗相关的服务,还将越来越多地会应用到电子商务等领域中。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

31、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对肺腺癌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的全景蛋白质组学研究,力求通过全景绘制肺 腺癌人群蛋白质分子图谱,深入认识肺腺癌病理机制。研究工作对 103 例临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组织进 行了蛋白质表达谱和磷酸化翻译后修饰谱的深度解析,首次从蛋白质水平系统描绘了肺腺癌的分子图谱, 并发现了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特征,特别是发现了中国人群肺腺癌两个主要基因突变人群的蛋白质 分子特征。这些研究结果为肺腺癌的病理机制解析、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线索和理论支撑。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 23. 阅读下面 的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

32、1 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 为向党的一百岁生日献礼。光明中学拟举办以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肩负时代使命为主题的 读书、观影心得交流会。 下面是主办方推荐的部分红色经典小说、电影名目。 红色经典小说: 呐喊 家 青春之歌 暴风骤雨 创业史 红岩 红日 红旗谱 林海雪原 小英雄雨来 平凡的世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红色经典电影: 南征北战 上甘岭 铁道游击队 红色娘子军 小兵张嘎 英雄儿女 地道战 开国大典 焦裕禄 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 智取威虎山 。 假如你受邀参加本场交流会,请以“与你一起走进 ”为题(横线空缺处填你所阅读或观

33、看的一 部红色经典名称),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湖南省百校湖南省百校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学年高三上学期 8 8 月月考月月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2.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34、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智能写作在多个领域已得到大量应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对个 人而言,它可能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以及出现无穷尽的屏幕弹窗和手机短信甚至骚扰电 话,其内容乃至声音,很多都是由机器自动生成的。在中观上,智能写作的大规模应用,给文秘、新闻、 外语等领域的行业生态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尤其是伴随技术应用而来的浮夸宣传,恐吓教育者和学习者, 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在电商行业中,滥用写作机器人刷商品评论搞黑公关的现象已露端

35、倪。 更严重的问题是,智能写作中的社交机器人泛滥,恶化网络生态,会扰乱社会秩序。有西方传播学者调查 发现,目前互联网中 15%以上的信息是由机器生成并传播的。 语言不规范、语言暴力、语言偏见、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都不是智能写作所独有的。但正如从步枪 到机枪,火力密度的量变引发了战争形态和军事组织的质变。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传播成本消 失,有放大人类语言生活中的许多恶疾的可能,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并 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去限制它们的扩散和使用。 面对这样的境况,如何理性科学估量智能写作的社会作用,预测其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给智 能技术发展这匹快马套上

36、科技伦理的笼头是必要之举,且刻不容缓。 (摘编自饶高琦给智能写作的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笼头) 材料二: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有消息传出,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 编辑婴儿已于 2018 年 11 月诞生。据称,因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然而, 这个原本看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的首例,却很快遭到质疑与反对,大量质疑指向其后的伦理问题。 尽管基因编辑可能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但显然,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 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 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远,却被舆论高度

37、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所 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 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 这不是反科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否则,打开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 疾病将不再束手无策。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 斩后奏,是不负责任的。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

38、活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 水。而这样的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使用不当所带来的后 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 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其实还提出过关于基因技术的几个原则: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 悯之心、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运 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处理的就是 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种种 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也是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 当然,从今日大众对于

39、这次基因实验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到,人们并非与高端科学绝缘。即使只 是出于一种直觉,人们对于自身繁衍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 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因为,这是与人类性命攸关的事业。 (摘编自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材料三: 科技伦理研究任务主要在三个层面:一是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即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想将怎样 的未来传给后代,这将决定我们想要怎样的科技,决定以怎样的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来建构科技伦理理论 和规范体系;二是科技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体系的建构,这要求研究者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状况、前 沿科技进展及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有较好的把握

40、;三是如何将抽象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体系落实 到管理实践和技术细节中。 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需提醒的自觉行为,伦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 经与科研和技术能力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当前在岗及未来将上岗的科技人员都能充分理解科技伦理的价值、 历史和逻辑,理解其职责和规范,而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针对科技风险积极展开科技 伦理研究和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 国际科技和工程组织章程、工程师职业标准、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等已将科技伦理相关要求列入。这 些要求应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应将科技伦理列入核心课程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培养方式。唯此,才能培 养出有能力使科技向善、向好发展的人

41、才,也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良好根基。 (摘编自范春萍科技伦理研究与教育的时代使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写作的大量应用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并且会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还会恶化 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 B. 看似远离大众的基因实验,却被舆论高度关注,是因为这样的医学行为可能对人类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 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C. 材料一从现在流行的智能写作角度,材料二从基因编辑的角度,都指出了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 时也在伦理上带来了新的挑战。 D. 材料三指出在把握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任务的同时,要通过教育加大宣传普及并贯

42、彻落实,这一点在许 多国际科技和工程上已取得成功经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来限制智能写作的扩散和使用。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 没有传播成本,可能会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 B. 我们不应该反对科技的突破创新,但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使科学为人所用,彻底消除科学 的副作用。 C. 科技虽先进,但使用不当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先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其合理性的做法是对人类子孙 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D. 修改基因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科技伦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关于基因技术的处理原则, 但是实际效用不得而知

4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长远的科技与创新进步需要体制、文化的自我突破,需要自由精神与市场体制的保驾护航,需要 跨越艰难的改革的历史三峡。” B. “科学等同于进步,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们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近代科学 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 C. “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也可能沦为作恶工具,损害他人和社会的 利益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对于主流科学界来说,新兴技术同样可能经历早期的蛮夷时代,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走向规范和文明, 伦理并不能约束最有创新力的科学家。” 4. 材料二在论证

44、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解决科技伦理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C 4. (1)以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引出问题;(2)第段到第段先肯定成绩再指出问题,层层深入进行论证, 最后得出科技伦理的重要性的结论;(3)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 证等。 5. 国家层面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科研创新有法可依。相关科研部门把原则落到实处,深植于 个人价值观底层,使遵守伦理变成自觉。科研工作者应有责任心和时代使命感,目光长远,心存敬畏。 加强舆论监督,将科技伦理研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人才

45、。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A 项,“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说法绝对,原文为“可能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 生活”。 B项, “是因为这样的医学行为可能对人类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错误, 原因是“它关系 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 D 项,“这一点”指代不清楚,有歧义;“已取得成功经验”与原文“已将科技伦理相关要求列入”不符。 故选 C。 【2 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彻底消除科学的副作用”于文无据,文章的表述是“也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

46、它可能 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但并未说可 以“彻底消除科学的副作用”。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点和论据 的 能力。 A 项,阐述的是我国科技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B项,只阐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 D 项,与材料二观点相反。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明确:第段通过“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出论题,第段到第段都是先进行肯定再指出 其伦理风险,第段指出虽有原则,却无贯彻,呼吁引起社会重视。论证方法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辨别作答。 例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如

47、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 斩后奏,是不负责任的”等是引用论证,“双刃剑”“阿里巴巴的山洞”“潘多拉的盒子”是比喻论 证,“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 2018 年 11 月诞生。据称”是举例论证等。 如写其他论证方法,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去限制它们的扩散 和使用”;材料二中的“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这也正 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舆论高度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

48、科 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 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材料三中的“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需提醒 的自觉行为”“展开科技伦理研究和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这些要求应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应 将科技伦理列人核心课程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培养方式”等加以分析整合,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的风 韦 昕 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 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拱腰缩背,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 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剌一样扎在脸上、 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那时,抗日战争 已经开始。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捐款给前方战士。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 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南省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每题详解+范文).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