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理课件1区域分工与区域合作讨论六整理课件2关于分工 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最初的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其他形式的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之上,是劳动分工的高级形式。自亚当斯密首次提出劳动分工之后,便在被广泛的接受并很快到的运用的商品生产之中。整理课件3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能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是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论述整理课件4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又称区际
2、分工、地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受一定利益机制的支配而地理空间上发生的分异,表现为区域生产专门化。整理课件5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是指以国内各区域在充分利用区内优势的基础上实行区域专门化生产,并通过区际交换实现其专门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与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区域的生产能力,增进区域利益。(张敦富,2003)整理课件6区域分工类型区域分工类型要素禀赋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其他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水平垂直型分工水平型类型混合型分工整理课件7区域分工类型 垂直型分工:不同生产阶段和生产水平之间的分工,如农业区域与工
3、业区域的分工,东部与西部的分工。水平型分工:生产水平基本相近的区间分工,主要表现为部门内部产品专业化分工,零部件分工,工艺专业化分工。混合型分工:既有水平型分工又有垂直型分工的一种分工方式.整理课件8区域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暗含着对地域分工的应用性,它适用于国内地区之间的分工,原因在于国内的贸易是自由的,而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区域分工是自然实现的。相对优势理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区域分工与地域间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地区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地区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地域分工和地区
4、间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1919)认为两国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两国要素禀赋不一样,二是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整理课件9区域分工的含义 区域分工是指各区域为了获得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区际贸易而实现专业化利益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方式。第一,区域分工的目的是每个区域为了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收益,表明区域分工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一种主观上的利他行为。第二,区域分工的形式是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没有专业化生产,也就不可能产生区域分工。第三,区域分工利益必须通过区际贸易来实现。同时,区际贸易也是促进区域分工产生的前提
5、条件。第四,区域分工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因此,需要用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分工。整理课件10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区域要素禀赋区际要素流动市场的差异区际贸易企业组织结构利益诱导区域分工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素区域间不完全流动是一个重要前提。要素的不完全流动能够保持区域之间在要素禀赋差异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才能够在要素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分工。市场是区域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区域分工能否实现从根本上讲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对区域分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结构和层次实现的。区际贸易首先决定了区域分工是否能够发生;区际贸易对区域分工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区际贸易的长期开展使得区域之间的分
6、工关系趋于稳定,从而促进区域分工的深化。随着企业的跨部门、跨区域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区域分工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区域分工的具体形式也呈现出差异性。区域在专业化效益的诱导下,在经济发展决策中会有意识地去发展专业化生产,在没有区域专业化生产条件的区域,也会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整理课件11区域分工的意义 1.区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区域分工产生了区域的专业化效益。3.区域分工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4.区域分工有利于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有效配置。5.区域分工有利于增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6.区域分工为国家调控区域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整理课件12关于合作 合作
7、与分工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合作,分工也是孤掌难鸣,分工之后的产生的次级产品便得不到有效的组合,分工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亚当斯密虽然提出了分工,他也没有明确的提出,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也暗含的合作的存在。整理课件13区域经济合作概念和内涵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合作主体,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人,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乃至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各经济主体虽然在经济实力和地位上存在有巨大差异,但在区域经济合作活动中,双方的地位是对等的
8、。整理课件14区域经济合作概念和内涵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等。根据区域经济合作目的的不同,可以把合作主体分为两大类,即企业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活动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政府的合作活动则同时追求社会效益。从总体上看,企业是区域经济合作中最重要的主体。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其行为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作为简单的经济利益主体,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主体进行生产要素合作,谋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区域利益的最高代表,通常会通过与其他地区政府之间的往来,就双方进行经济合作的范围和行为规则达成若干协议,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来
9、指导和协调区域经济合作。因此,政府制定的区域经济政策也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整理课件15区域经济合作类型区域经济合作类型合作范围不同合作双方提供的要素水平不同合作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合作主体不同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水平合作垂直合作生产合作技术合作民间合作官方合作官民合作资本合作劳务合作信息合作整理课件16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合作基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要素学说人力资本学说研究开发学说创新理论企业创新国家创新区域创新整理课件17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将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的领域由产品拓展到生产要素,并认为正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决
10、定了地区之间的贸易格局,而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够改变地区要素禀赋之不足,提高地区生产效率。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整理课件18人力资本学说 劳动力实质上是一种不同质的生产要素,当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使一定量的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就会使劳动力的质量升华,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实质上是指高素质的劳动力。整理课件19研究开发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无形的生产要素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与开发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如果一个国家研究与开发力量雄厚,则
11、在研究与开发领域中的投资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从而促使本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区域比较优势,提高本国在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地位。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在先进的技术领域保持一定的领先。整理课件20创新理论 企业创新 经济增长只是年复一年地人口与财富的增加,其主要动力是从外部追加各种生产要素,纯粹的经济增长不能够在质上产生新的现象。企业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整理课件21创新理论 国家创新理论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有利于促进一
12、个国家研究开发、引进、运用、扩散各种新技术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机构所组成的网络,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具体的国家制度。区域创新理论 区域创新是指一个地区研究、开发、运用和扩散新技术和新知识,并以此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过程。整理课件22区域合作模式合作模式以占主导地位的合作主体划分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以合作关系的产权结构划分产权合作模式联盟合作模式松散型合作模式以合作具有的行政干预性划分共通合作模式以合作形成的空间结构划分圈层辐射开放式合作模式轴带合作模式以合作的求偿划分援助性合作模式以合作是否已服务为核心贸易型合作模式品牌服务性合作模式以合作追求的实际目标划分资源
13、互补性合作模式优势互补性合作模式产品互补性合作模式整理课件23国际区域合作模式 西欧发达国家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北北”合作模式,即欧盟模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创以互补性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南北”合作模式,即北美经济合作模式;亚太地区以功能性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即亚太非体制合作模式;发展中国家以低层次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南南”合作模式,在20世纪6080年代中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组成了“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整理课件24国内区域经济形势 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将全国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经济带、城市群、开发区的设立,使我国形成比较清晰的经济发展格局
14、。主体功能区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如何协调这两区域的经济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区域间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促进区域进步,应当采取何种模式成为当前各区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各区域应根据区域内的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在此我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说明几种可采取或借鉴的区域合作模式。整理课件25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合作模式 虽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完成,分区内的经济不平衡性是普遍存在的,其中20世纪70年代亚洲存在的“雁形形态”发展模式是很好的合作模式。雁形形态重视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包括外地区提供商品,积极促进贸
15、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本地区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政府与市场结构有效结合,政府调控行为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同时雁形形态在一国内应用,不用担心技术溢出等现象的发生,可以有效的集聚区域内人才开发新技术,区域间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整理课件26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合作模式 此外,雁形形态在亚洲有广泛的实践基础,中国也曾是雁形形态发展模式中的一员,中国经济学人对雁形形态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同时中国在雁形形态中的发展经验可以有效地运用的国内的经济发展中。以成渝地区为例,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中上游、四川盆地,以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为核心,
16、以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为运输线。靠近西部资源富裕经济落后地区,可以成渝地区为雁头,周围地区为雁翼雁尾,成渝地区进行研发向周围地区进行技术溢出,鼓励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同谋区域经济增长。整理课件27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合作 为实现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区域合作是当前比较选择方式之一 当前我们可借鉴或采取的区域合作模式应为北美经济合作模式和亚太非体制经济合作模式。就我国目前的形式而言,我个人认为最恰当的借鉴模式当为亚太非体制经济合作模式。整理课件28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合作模式 资源互补性合作是指以自然资源要素的互补为目的的区域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合作是以自然资源要素的互补为直接目
17、的,通过合作,将实现区域间产业链的重新整合,使产业链更趋完整。资源互补性合作适宜于合作一方区域有较强的资源丰裕度,而另一方区域的产业特点表现为以资源开发性产业或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导,合作双方具有较明显的直接的资源供求关系。长三角经济区各城市间旅游业的合作也多属资源互补性合作。整理课件29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合作模式 优势互补性合作是指具有竞争关系或非竞争关系的主体为增强竞争力,从各自优势出发形成合作关系,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目的的区域合作。这里我们所说的优势是除资源优势以外的其它所有优势,其含义可以理解得非常宽泛,并可以出现在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如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这种合
18、作的主要特点是,合作是从打造更优的产业价值链或产品价值链系统为出发点,以优势互补为直接目的,实行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使合作双方能实现“共赢”。优势互补性合作适应的范围较广,几乎所有省域间区域合作都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在缺乏绝对优势的地区,以相对优势亦仍可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整理课件30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合作模式 产品互补性合作是指区域间通过产品交换,实现互通产品有无的区域合作。这种合作是较低层次的合作,其主要特点是以产品互补从而满足各地区对不同产品的需要为直接目的,产品互补性合作主要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区域合作。如以某地盛产的某种产品或资源换取另一地区其它产品等。为实现产品
19、互补性合作模式,地区间应取消贸易壁垒。上述这三种模式不仅仅适用于落后地区与富裕地区,对于富裕地区与富裕地区之间、落后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也同样可以使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整理课件31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中国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厂”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新科技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竞争力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导致我国能得到的利益实在非常有限。我国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会在短期内脱掉“世界工厂”的帽子 整理课件32形成我国分工角色的原因 我国的商品结构的特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出口由资源型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转变,形成了如今高新技术迅
20、猛发展的局面。我国的商品的比较优势的作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最大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不仅能成本驱动型的外商来我国投资,还能直接承接外国贸易伙伴的加工环节。这也曾是我们所乐意看到的。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缺失。主要表现为缺少自主创新的品牌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此前,我国的产业发展都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力要素的大量投入,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国还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整理课件33如何实现突破强化产业开放意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融入这个趋势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并在其中提高自己。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不仅意味着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规则将于其他国家甚至是
21、全球全面接轨,而我国的产业发展也将以全球的配置为基点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转变经济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贸易增长,要致力于向集约型贸易增长转变。集约型贸易增长的以技术的进步为大前提的,再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达到目的。技术进步才是真理,完全靠劳动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是不长远的,只有具备创新的技术并且不断有青出于蓝的创新点子才是发展的灵魂所在。加强自主创新鼓励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创新还能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也就能提高利润率和增值率。许多发达国家的制胜法宝就是致力于研究高科技创出新品牌,主攻研发和营销等核心环节。整理课件34生产专业化 随着分工的加深,
22、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必然会出现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国际分工日益深入,分工格局大致沿着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业内垂直分工产品内垂直分工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1967)首先提出垂直专业化模式(vertical specialization)的概念,它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过被分解为多个连续的特殊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中间产品贸易不断扩大,并形成一个跨越许多国家的垂直贸易链。整理课件35垂直专业化 Hummels、Rapoport与Yi(1998)指出,“垂直专业化”的生产贸易方式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最终产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阶段生产;第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生
23、产过程并在不同阶段实现价值增值;第三,至少有一个国家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投入品,由此得到的产出用于国内消费与投资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出口。垂直专业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来集中于一国(地区)生产的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阶段,每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链,完成最终生产加工的分工、生产与贸易模式。整理课件36垂直专业化的发展动力 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改变经济发展策略 (1)发展中国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2)发展中国家鼓励出口加工的政策整理课件37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