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刚与柔”导写及范文【原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常枞说:“是这样的。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
2、审题及结构思维导图】该作文的立意大致有两种,一个是“柔能胜刚/以柔克刚”,一个是“刚柔并济”,两种立意都体现了刚与柔的关系,且贴合材料。但后者更具有思辨性,因此为最佳立意。本次下水作文即以“刚柔并济”为中心论点,采用结构一的样式进行谋篇。【给核心概念下定义方法图解】如何对核心概念下定义呢?以“柔”为例:可从正反(褒贬)两个角度入手,给“柔”组词或找可替换、可分解的近义词,再对这些词语进行辨析,并联系现实,从生活、历史、时代中找出匹配的实例。“刚”也同理,“刚”=“刚勇”“刚直”“刚强不屈”,也可以从反面解读为“刚猛”“鲁莽”“好胜”等。(第一稿,限时50分钟手写)刚柔并济,不朽之道壁立干仞,在
3、流瀑的冲转中不免崖裂石销;苍木横天、在姚好的撼动中也最终叶枯根摇。刚强诚然难摧,但柔软,有时或如利刃,无往不利,摧朽拉枯。而刚柔并济,张驰相和,更是长久之道。(紧扣材料说明“柔胜于刚”,并提出“刚柔并济”才是更高级的处世之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刚强是处涸辙、入蹭蹬时必不可少的品质和气性。它能给予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气概,让人不自堕不自馁,不甘于平庸和寥落。然而,过刚易折,若处处争强好胜则不啻于心怀雷霆,那刚强便成了戾气,梦想便成了欲壑,最终焚烧或埋葬了自己。而当刚强成了鲁莽或冲动的代名词时,向前一步,便万劫不复,风必摧之了。(说明“刚”的价值和“过刚”的弊端)因此,刚硬的牙齿终
4、会脱落摇晃,而柔软的舌头则更不易朽。“刚”尚需“柔”来调和。老庄都喜欢以水譬喻,儒家亦然。天下莫柔于水,然而水利万物而不争,所以滔滔不绝,悠悠不尽。“柔”恰如水,是一种者看似赢弱无骨,实则虚怀若谷的品性。(以水为喻,点出“柔”的实质)“柔”是一种似退实进的澄明智慧。将相相和则天下安,因此,蔺相如在挑衅和诽谤中能泰然处之,不刚不怒,而是尽力回避,看似柔弱退让,实则以柔克刚,用和善的气度,谦逊的人格打动廉颇,也保全了体面,捍卫了家国。这便“柔”的力量。唐太宗“纵囚归家”而终得囚犯守信伏法,洗心革面,这是以“柔”来化解邪佞、怨怒的“刚猛”,德泽被于人,而声名传于世。“柔”可见充满着澄明的智慧,又浸润
5、着胸襟的底气与心灵的芬芳,比一味刚勇更耐人寻味。(举例论证,阐明“柔”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柔”并非毫无底线与策略的退让,毫无原则和勇气的妥协,而是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用更丰厚的善意和柔软的内心去化解干戈。因此,柔软而不失果敢,刚勇而不失智慧,才是为人治世应有的定位和姿态。刚柔相济,于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功夫,于急风暴雨中立得住,方见脚跟。(引入“虚拟论敌”,对“柔”可能存在的问题作补充说明,由此阐释“刚柔相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今乃大争之世,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吾辈青年,当以果敢的勇气、明亮的担当和锋利的才干挺身而出,躬身入局,又亦宜有审时度势的智识、发心善意的柔软和济世化人的悲悯,共
6、情他人,和谐万物。凤翔九天,亦能看见地上的蝼蚁,听得到远方的哭声。青年亦然,国家亦然。在国际的局势中既要有中流砥柱、不容侵犯的刚勇,又要有水利万物的胸襟和为而不持的柔软。刚柔相济,这才是大格局,大气象。(联系现实,从个体和国家的角度谈“刚柔相济”的意义,用词精准,意旨深远)于花繁柳密处,拨云见日,这是“柔”的力量。于风急雨骤时,岿然如松,这是“刚”的筋骨。刚柔并济,如云山屹立,如长河浩荡,终得功业不朽!(作总结和呼吁,富于文采和气势)陈杰老师说:这篇作文,是在拟真的环境、紧张的心态下,限时50分钟完成的。经历过考场的“炼狱”,才直观感受写作的困境,真切体会学生的压力。这篇限时作文,虽然不乏思想
7、和文采,却并不比训练有素的学生写得高明、典范,相反还存在一些硬伤。而谋篇和逻辑上的问题有:一是论证事例不够丰富,二是对“柔”意义的论述过多,喧宾夺主;三是没采用分论点结构,如果放考场评阅,得分必然不高。修改方法:把第5段调到第4段,把原第5段的段旨句改为“刚柔并济”,蔺相如、唐太宗这两则事例作为“刚柔并济”的论据来叙议,逻辑和结构都会谨严很多。重中之重,要有分论点!(第二稿,限时三节自习课打字)刚柔相济,不朽之道壁立千仞,难免因流瀑的漱洗而形销;崖石重叠,亦终因野草的驰骋而崩裂。正如刚硬的牙齿会朽坏,而柔软的舌头得保全。由此观之,刚与柔,孰优孰劣不能妄断。(以自然界现象起兴,并引出材料,说明要
8、慎重看待“刚与柔”的关系)处涸辙堕深渊时,个性的刚强可以支撑起生命的跳跃,心灵的突围。但过于刚强,反而易碎,或被欲望反噬,或因冲动自毁。当暴雪临威势时,内心的柔软能帮我们在蛰伏中积蓄力量,在退让中化解干戈。但过于柔软,便是懦弱,或流于媚俗,或任人欺侮。过刚易折,过柔易媚。刚柔相济,方是人间正道。(指出刚与柔各自的优势以及过刚、过柔的弊端,说明刚柔互补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刚柔相济”的中心论点)刚柔相济,才可拥有壮美的人格和悲悯的心灵,续前贤之道。(分论点一:从个体角度阐明“刚柔相济”的意义)“刚”不是横冲直撞,争强好胜,而是逆境中的勇猛,风霜下的傲骨。“柔”不是做低伏小,唯唯诺诺,而是迂回的智慧
9、,悲悯的力量。观古鉴今,我们宜有钢筋铁骨的硬实力,也要有须弥芥子的软情怀。诚如古之英豪蔺相如,“劲渑池,柔廉颇”,面对暴秦敢面折廷争,而对廉颇却“引车避匿”,名动千秋;谭嗣同。又如“民族之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强权固疴金刚怒目,而对进步青年春风化雨。或如“人间星斗”沈从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再如今之学者叶嘉莹、樊锦诗,以柔弱之躯接纳人生的风暴,扛起文化的旌幡。这是士人的风骨,亦刚亦柔,令人仰望。我辈亦要传承前贤的气度,培植栋梁筋骨,涵养悲悯心肠。(给“刚”“柔”下定义,并举例论证“刚柔相济”的意义,有格局和温度)刚柔相济,方能挺起巍峨的国格和柔韧的民魂,成家国大兴。(分
10、论点二:从国家角度阐明“刚柔相济”的意义)一部交响乐,不只奔涌着气壮山河的恢弘史诗,所向披靡的刚勇之气,还应该流淌着柔软的絮语和低沉的哲思,刚柔相济,才是一部经典的灵魂。一座城市也不只需要钢筋铁骨的水泥世界,还需要泥软草香的诗意绿野,刚柔相济,才是一座城市的气象。同样,国家的复兴,构建于科技的“黄钟大吕”,经济的“浪遏飞舟”,当然还需要葳蕤的文化来支撑。我们惊叹于“春天故事”遍地开花的刚猛,也流连于牡丹亭的柔思旖旎;我们感慨于太空逐梦的刚勇,也沉醉于只此青绿的柔韧诗意;我们击节于外交官怒斥佩洛西的刚决,也骄傲于“一带一路”天下大同的柔软襟怀刚猛与柔韧,皴染出华夏文明的底色,交织出大国崛起的力量
11、。(采用类比论证及排比修辞,由浅入深阐明“刚柔相济”对中华复兴的意义)方今乃大争之世,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吾侪当以刚勇之气躬身入局,以审时之智潜心布局,以柔韧之心化解乱局。在花繁柳密处拨云见日,于疾风骤雨时岿然如松。有“柔”的智慧,“刚”的筋骨,成不朽之业,与家国同兴!(结尾联系现实,紧扣标题,总结升华)陈杰老师说:第二稿思路、结构和论据都作了调整,采用考场更青睐的分论点结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由浅入深,富有理性和温度。【学生考场优秀文】 第一篇: 点评:该篇作文立意准确,观点思辨,结构清晰,事例丰富,且卷面舒展,富于文采。分论点一谈刚强的意义和缺憾,巧妙运用试卷文言文唐太宗“纵囚归家”的素
12、材,采用正反论证,将宽刑推恩、爱民如子的唐太宗与严刑峻法、暴虐刚硬的秦二世对比,充分说明“刚硬”的危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分论点二围绕“柔”的价值来谈,先以“寒梅”“松柏”类比,说明柔韧的力量,再举江梦南、袁隆平事例,说明“柔”是坚韧的品性和大爱的情怀。分论点三进一步升华,提出“以柔济刚”的观点,并联系现实,谈青年的选择和担当。结尾描绘出一幅明媚的时代画卷,语言精炼、诗意,而不乏心灵的温度。整体来看,虽有事例不够典型、恰切,格局还不够开阔的问题,但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升格后作文:拂去刚强掠影,熔铸柔和内心老聃于常纵病重之时悟得刚柔之道:刚硬的牙齿最先脱落,而柔软的舌头长久留存。故吾深谙其道,
13、柔软之跫音声声入耳,拂去刚强的掠影,熔铸强大内心。(开篇引用材料,高度概括,点明核心概念,且巧妙运用对比和对仗,观点鲜明,句式整饬,语言匀美,引人入胜)刚强是不加雕饰的外表,徒有刚强,则失翅膀。(分论点一,直指只刚不柔的弊端)千里之堤,刚劲通江河,却于一朝之夕毁于蚁穴;水滴似琉璃易散,却可穿破顽石于谈笑之间。(起兴、类比,富于哲理和诗味)刚强的外表固然可怖,却抵不过柔软清脆之力。(紧承前文,点明观点)太宗贤明,使身犯重罪者缓期返家,非董之以严刑,亦非振之以威怒,而是圣贤柔软之心唤醒了隐匿在黑暗中那光明的星星点点。一日之恩,使囚徒们视死如归,而存信义。反观秦二世暴虐无道、屠戮千里,而血流成河,刚
14、强严酷的刑罚终换来了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的落魄收局。(紧扣“柔”之效、“刚”之害,选取典例,正反论证,叙议结合,语言优美而不失气势)由此观之,空有刚强之力则是浮光掠影的肥皂泡,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有力总结,重申观点,是典型的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总结句的汉堡式结构)柔软是强大内心的外化,柔而不馁,清风自来。(分论点二,点明“柔”的内涵及意义)柔软之力看似不堪一击,却能在蜕去浮华的外表后,仍舒卷如云、收放如歌。(由表及里,指出“柔”的本质,语言精炼而诗意)寒梅瓣瓣柔软,却能在冰天雪地里绽放,幽香留千古;竹柏枝桠柔嫩,却于秋风萧瑟中劲挺,韧节驻万年。(由寒梅傲霜、竹柏不折
15、等自然现象说明柔能克刚的道理,句式整饬,展现联想能力和语言功底)尘埃柔弱之身亦可窥探苍茫世界,拥有斡旋生活的主动权。(由自然转向人世,过渡自然,有千钧之势)去看吧!失聪女孩江梦南于无声中突围,终迎来艳阳;迟开的她,也如鲜花般怒放。“上帝赐我荒野,我要成为高飞的鹰”柔软下藏着她强大的灵魂。微而不屈,柔而不朽。勾践卧薪尝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廉颇负荆请罪,以柔化隔阂,成文臣武将相和鸣的千古佳话。(运用排例,饱含激情,论据丰富、简练、贴切,堪为典范)柔软不是脆弱,是心灵滋润下生出的朵朵烂漫山花。(运用比喻修辞,重申柔软的意义,语言芬芳,富有诗味)拂去刚强掠影,熔铸柔和内心。刚柔并济,生生不息。(分论
16、点三,照应标题,并提出刚柔并济的观点)刚强只是外在的修饰壳,虽不可丢弃,但也不能囿于其中。(以退为进,先承认“刚”的必要性,又指出其弊及解决之道,极具思辨性。)礼记云:温润而泽,仁也。“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开诊所、捐善款,将自己的孱柔之身打磨成溢满光明的强者姿态;“天坑筑路人”毛相林不甘于深山闭塞,十六公里蜿蜒路通往下庄人未来的火树银花。(举例论证,说明“柔”亦有刚强的力量,仁善的温度)刚与柔看似相斥相悖,然尘埃也能发光发热,烟火也会黯淡式微。(进一步以尘埃、烟火为喻,说明柔中有刚,柔可化刚)若不能深谙刚柔之道,则“柔弱者”难于突破,而“刚强者”亦难突围。(假设论证,指出刚柔相济,是破局之道,处世之姿)唯有将柔软之力注入刚强的外表下,明了“刚”嬗变于“柔”的智慧,则有足音铿锵,享烟火升空。(因果论证,总结刚柔相济的意义,思维辩证,具有深度和文采)让我们一起拂去刚强的掠影,熔铸一颗柔和且强大的内心,便可于不卑不亢中予得丰盈,踏着时代的小河一路春天!(总结全文,回扣标题,严谨优美,既具豹尾之势,又散发着心灵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