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9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刷题练习题汇编考点01 法治建设1据统计,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中央颁布的法律、法令、法规文件达530件,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组织法、刑法、经济法、科教文化法、军事法、民族法等众多法律在内的法律体系。这反映了()A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B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C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力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2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
2、义社会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3如果为下列一组大事记设计一个研究主题,最合适的是A拨乱反正走向深入B政治文明取得进步C民主法制建设加快D改革开放逐步展开4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3、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国家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6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7新中国某法律序言写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4、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法律A促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成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核心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指导思想D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8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三大改造的实施B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依法治国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9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改
5、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A注重经济立法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完善法律程序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
6、真正确立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11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12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C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13邓小平
7、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主要反映了()A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B要彻底破除个人崇拜“左”的思想C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紧迫性D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14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
8、民主程序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15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说明全国人大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终确立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D表明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展开16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1980年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等四部法律文件。截止1988年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
9、方面的法律等。材料表明我国A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B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全部完成C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D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17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政治权利状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A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B中国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C公民权益得到法律保证D国家法制建设步伐加快考点02精神文明建设18下面为沈今声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此作品A旨在引导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B意在宣传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体现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19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
10、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善于改革B无私奉献C崇尚节俭D勇于创新20“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大生产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D“大跃进”21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畅销书种类比例图。图中变化反映出新中国() A科教兴国战略得到深入贯彻B人民精神生活不断趋向丰富C市场经济对图书市场的影响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22自 1979 年 9 月提出建
11、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任务不断变化,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到文明创建、培育社会主义义利观,再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变化A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C改善了城乡人民精神面貌D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23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决不
12、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主旨是A倡导学习世界优秀文化B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C中央政府倡导理性爱国D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25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261959年,环卫清洁工人时传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人民日报刊
13、登了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时传祥等劳动模范握手的照片。这反映了当时()A城市公共卫生取得显著成绩B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C摄影成为新闻宣传主要方式D双百方针促进大众媒体发展27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准确地判断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干都在于“道德”,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应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参与社会道德建设。这表明,“纲要”()A明确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B坚持继承与创新公民道德建设C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强调提升道德认知为实施要点2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要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动社会主
14、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央提出这一要求的主要原因是()A青少年要从身边小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一致29如表所示为我国不同时期对人权的论述。这反映出我国()时间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科院关于人权的定义为,“人权是依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受到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
15、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A社会主义的本质得到广泛认可B逐渐认识到人权的至上性C贯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基层民主法制化日益发展30如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2年7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时间表彰2017年6月、2022年7月“八一勋章”(13人)2018年12月“改革先锋”(100人)2019年9月,2020年9月“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2018年6月,2019年4月,9月,2020年11月“友谊勋章(9人)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10人+10个集体)2021年6月“七一勋章”(29人)A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
16、明建设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C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D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31下图为红色钢城百年印记云展厅展示的人物简介图片。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王崇伦,1953年在机修总厂工作期间,先后8次改进工具,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决了车间设备不平衡的问题。按1953年定额计算,他一年完成了四年多的工作量,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3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在中小学、中职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在普通高校“将爱国主
17、义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等。这说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A注重覆盖面和广泛性B融入到学校教育中C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D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第 9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中央颁布的法律、法令、法规文件达530件,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组织法、刑法、经济法、科教文化法、军事法、民族法等众多法律在内的法律体系”信息可知,新生人民政权运用众多法律来巩固政权,A项正确;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新政协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治协商制度至此才进入新阶段,排除B项;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人大代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此时段人大
18、代表不可能“充分行使权力”,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发生在1956年底,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共同纲领是由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而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的,D项符合题意;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三个说法均符合史实,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3A【详解】恢复高考制度,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
19、济建设上来,平反冤假错案,表明拨乱反正不断走向深入,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涉及教育、经济等,并非只是政治和民主法制,排除B、C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D项不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总体主题,排除。4D【详解】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放在第二章,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D正确;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在“五四宪法”中就已经明确,排除A;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排除C。5D【详解】根
20、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适应了“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而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需要,两部宪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国家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与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不符,故A选项错误;1982年宪法起到了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的作用,但1954年宪法不符,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确立新型国家的架构与1954年宪法有关,并且最早确立新型国家架构的应是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没有此作用,故C选项错误。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制定并实
21、施了组织法和选举法,结合材料时间1979年可知,我国在这一时期将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了实践,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1979年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尚未进一步展开,排除C;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7B【详解】依据材料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宪法内容,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选项错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指导思想的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D选项错误,该法律只是
22、规定了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还没有勾画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D【详解】1978-1992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包括1982年宪法的颁行,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1956年完成的,与本题无关,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它们都是在1949-1954年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居多,可见我国法
23、制建设注重经济立法,A项正确;从表格内容看,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社会立法,排除B项;维护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律程序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由题干“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C项正确;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与题干材料不符,排
24、除B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立完成是在20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据材料“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保障人权,A项错误;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C项。12A【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六七十年代制定的法律数量非常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而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制定的法律数量快速增长,说明我国重视加强立法建设,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故A符合题意;
25、图示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法律数量增多,表面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但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故排除B;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于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不能完整反映图示主旨,故排除C;材料与基层民主政治无关,故排除D。13C【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根据“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知,邓小平主要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论述执政党的地位问题、个人崇拜问题和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排除A、B、D三项。14B【详解】材料“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26、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人大在文革时期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力,文革后人大恢复了其原来的权力,故A项错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仅是要完善民主程序,故C项排除;投票方式与依法治国理念无关,故D项错误。15C【详解】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C正确;全国人大在1954年后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最终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构建法治社会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排除D。故选C。16A【详解】依据材料中“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等四部法律文件”、“截止1988年共制定了
27、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等信息可知,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既注重立法,也注重修订法律,这表明我国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中“全部完成”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C选项中“完整法律体系”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中法制建设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并非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A【详解】根据图表材料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举权”、“鸣放与辩论权”等内容在不同的年代的宪法中存在差别,甚至这些权利“未授予”,说明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
28、没有体现中国民主化发展的程度,而是强调中国政治文明呈现曲折性,排除;C项,在某些年的宪法中,中国人民的若干权利没有得到宪法的授予,无法体现公民权益得到法律保证,排除;D项,材料强调中国政治文明曲折性,没有体现国家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排除。18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图中画面的对比及文字可知,这幅宣传画主要是用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合作化,故排除A项,选择D项;宣传画的作用在于对比个人与集体劳动的差异,而不是强调共同富裕,B项错误;1954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C项错误。19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体现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29、故选B。20C【详解】“铁人”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工人,大庆油田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重要成就之一,故C项正确;抗战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A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8年开展“大跃进”,材料信息与“大跃进”无关,排除D项。21B【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新时期的读物丰富多样,反映精神社会丰富,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提出,排除A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2013年12月明确提出来的,排除D项。故选B项。2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
30、义精神文明建设,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到文明创建、培育社会主义义利观,再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BC项属于这些变化的影响,不属于原因,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3C【详解】据题意内容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内容,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C项正确;“照搬”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非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排除BD项。故选C项。2
31、4C【详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其它内容是对这句的解释和对正确爱国做法的指导,体现了理性,故C项正确;A、B两项是解释,不是主旨,故排除;D项材料没有阐释,故排除。25B【详解】“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好转,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物质文明建设,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26B【详解】根据材料“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时传祥等劳动模范
32、握手”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积极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B项正确;国家主席与劳动模范握手不能得出城市公共卫生的成绩显著,排除A项;当时报纸是新闻宣传主要方式,排除C项;双百方针是针对文艺学术方面的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27B【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干都在于道德”“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应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公民道德建设既强调新条件下的内容,同时也要不忘继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公民道德建设,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公民作为道德的主体,而非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06年提出的,
33、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公民道德建设的要点,排除D项。故选B项。28C【详解】根据材料“要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未成年,因此要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C项正确;其他选项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重视人权并且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多次强调,说明我国贯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无关,排除A项;中共一直以来就重视人权,排除B项;材料不属于法律文件,无法说明基层民主法制化日益发展,
34、排除D项。故选C项。30A【详解】根据材料“2017年6月2022年7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表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17年6月2022年7月,国家对于在相关领域表现突出,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物进行表彰,表明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先进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排除D项。故选A项。31A【详解】材料信息体现王崇伦是一五计划时期(过渡时期)出现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彰显的是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是在1956年后,排除B项;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底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32B【详解】材料中提到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中小学、中职学校教育中,并在普通高校中也进行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可见国家重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层面的广泛性,排除A项;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但材料没有涉及这一角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第 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