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06990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刷题练习题汇编考点0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对普通乡民进行阶级思想教育、政治觉悟启发、组织纪律训练,同时诉诸物质利益激励、政治身份认同、情感诉说引导等。这些动员方式旨在()A激发乡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B掀起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C将农民生活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2“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

2、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们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材料意在强调()A封建土地私有制应当彻底废除B克服财政上的困难是当务之急C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十分重要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3土改结束后,土地买卖现象开始出现,有的农户因为被国家征收部分土地而不得不再购买土地;有的农户因丧失劳动力,无力经营而卖地;有的农户因生活困难、负债、破产等而卖地。这表明()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成效有限B新型农业生产关系亟待建立C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D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一定弊端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其目的是A适应新中国成立

3、后的新形势B服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总结党过去土地改革的教训D为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发展5以下是武乡六个村土改后人口和土地的变化表富裕中农中农贫农1948年1950年1948年1950年1948年1950年人口比例(%)0.73.688.494.82.91.6土地比例(%)0.94.288.894.89.01.0人均土地(亩)5.374.94.324.14.372.6据表格可知,土地改革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提高了人均土地占有量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地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6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

4、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A联合地主阶级B消灭私有制C搞合作化经营D保护工商业7观察如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时间调整主要内容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81950年到1953年,我

5、国平均每年出口粮食31亿斤;食油出口1952年为29万吨,已超过战前,1953年出口又增长至33.7万吨,约占总产量的21.3%。这表明我国()A外交政策影响经济建设B将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9上海解放前夕,一部分工商业者“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但又听得谣言四起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到了1951年,工商业者却纷纷欢呼这是一个“黄金时代”“难忘的1951年”。这一变化说明人民政府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成果显著C团结工商业者巩固新生政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开始确立10新中国初期,政府在发行公债的同时,还组织城市工人家庭等社会

6、各界积极参加储蓄。为此,上海等地提出了“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宣传口号,各地厂矿工会也纷纷成立互助储金会。这些举措旨在A形成金融领域的计划体制B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D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11如图为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图,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B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体现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12据统计,1953- -1957年,我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这

7、一状况的出现()A表明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B突出了农业的主导地位C说明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D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13下表是“一五”时期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除单独标出外,单位均为万吨)。这反映出当时()粮食棉花油料猪(万头)纱布(亿米)原盐食用植物油1953年16683117.5385.6961374.546.93571011957年19505164419.61459084.450.5828110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D发展工业兼顾民生14下图是1955年发表的漫画让生产指标飞快的上升。该漫画意在说明A劳动竞赛加速国民经济恢复B工业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8、C技术革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D勤劳奉献成为社会潮流15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接见民主人士陈叔通时指出我们把资本家当作真正的财富,重视工商业,他有进步的文化,地主阶级只有古代文化,工人阶级有这个财富是好事,工人没有文化,资本家有现代文化。毛泽东旨在()A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C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D克服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16在土改基础上我国农村呈现出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因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来看,土地改革远非最终解决了土地问题认为应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引导农民走互相合作的道路。下列关于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调动

9、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的生产规模扩大C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求D土地改革使农村建立起土地公有制17如图是新中国的一组年画作品。这折射出当时我国A工农业结构按比例协调发展B农民生产自主性得到提高C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D农业生产机械化已经普及181956年初,一份关于初级合作社组织方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采纳,该方案明确规定要为妇女保留一定比例的领导席位,要求对产后妇女采取保护措施,呼吁要在农忙季节建立托儿设施,保证男女同工同酬。该方案意在A打破传统伦理秩序B推进农业集体化C突破男尊女卑观念D保障妇女的权益19读下边的宣传画农业合作社里的老社员,下面的四句诗为“年近七旬老社员

10、,自振奋勇有承担;精心饲养肥猪壮,众人异口同声赞”,该画作A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精神风貌B凸显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果C展现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民众风貌D说明包干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01953年,毛泽东同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中指出:搞农贷,依法减免,兴修小型水利等,“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不靠社会主义,只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搞这一套,那就是对农民行小惠。这些好事跟总路线、社会主义联系起来,那就不同了,就不是小惠了。”此时强调农村工作意在A彻底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B使农业社会化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C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基础D组织起来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条件考点0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考点03中国特色的社会

11、主义道路的开辟21浙江义乌“鸡毛换糖”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每年农闲季节,农民肩挑糖担走村串巷,用自己熬制的红糖上门换取禽兽毛骨、废铜烂铁,博取微利。1980年义乌县政府颁发了7000余份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临时许可证,允许农民从事该活动。这一做法反映了当时()A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B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C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国家对商业活动的严格限制22我国1978到1984年新增加的179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约有2/3来自农民。1984年,全社会购买力中,农民占到52.5%。这是因为()A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B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市场经济体制已波及农村地区D城乡经济体制改

12、革不均衡发展23观察如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时间调整主要内容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4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4年,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将近50%,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了30%。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A

13、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25下表为1978年和1982年全国农垦系统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名称1978年1982年年均增长(%)粮豆648.50682.001.27棉花7.4213.1515.38油料8.5415.4515.98肉类18.4426.119.08A市场化方向已经明确B所有权改革成效显著C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D统购统销政策的废除26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

14、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D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需要27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而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这一变化有利于()A完善城市产业结构B初步改善工业落后局面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81986年,深圳出台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验条例,决定在六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试点。1987

15、年以后,各地股份制企业的试点迅速增多。截至1988年底,全国已有股份制企业6000家,股份集资额60多亿元。这表明我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断深入C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29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30如图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A社会主义

16、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逐渐显现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试点31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A确立了国企改革的现代企业发展模式B利于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C推动了对外开放战略进入新的阶段D受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的影响32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

17、深入331995年6月太原日报刊登了山西机床厂的通知凡我厂在册职工,务于6月28 日前回厂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调离手续,逾期不办理者,按自动离职处理,请相互转告。在同一时期,山西机床厂劳动服务公司也登载了类似的通知。这一现象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受到冲击C新型用工制度适应现代企业要求D新闻媒体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34如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卓有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35从1992年初开始,国有企业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企业干部终身制,实行企业管理人员的聘任制;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大锅饭”,形成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相互挂钩并相互约束的新机制。这反映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B国有企业改革面向市场C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D“走出去”战略的实施36图中阶段甲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解放思想深化改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37下图是1992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折线图(单位亿元)。这一

19、变化主要得益于()A企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对外开放提升企业积极性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D进出口贸易得到政策支持38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材料的做法反映了()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B国家加强计划指导C我国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的粮食产量增加391992年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有步骤地把企业推向市场。1992年8月2日,有关国家部委修改了“八五”计划,普遍把原计划的经济发展目标加以提前。国家出台这些举措主要是由于A浦

20、东的开发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南方谈话的推动D城市国营企业改革全面推行40如表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状况表(单位:亿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年份出口交货值直接出口值自营出口值1995年6235539410512001年959978554046A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对外贸易结构趋向于合理412018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位列第五;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每万人口专利发明量475件。这种状态出现,上海主要()A利用了突出区位优势B得

21、益于经济特区政策C挖掘了百年历史潜能D借助了扩大开放东风42如表为1981-1995年中国出口产品统计(百分比),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81-1995年中国出口产品统计(百分比)项目工业产品初级产品1981年53.4%46.6%1995年85.6%14.4%A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D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43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发表谈话,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外国人来多加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第二年,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来到了武汉,被聘请为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格电希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的第一位“洋厂长”。这反映了A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B武汉

22、成为沿江开放城市C对外开放步伐逐渐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441979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市举办出口加工区,福建省委也提出了类似设想,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广东、福建两省的部分城市首先实行对外开放的优势是( )A已经充分利用外商投资B靠近港澳、华侨多C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 11 页 共 22 页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对普通乡民进行一系列动员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乡民素质和对新政权的认同,进而激发乡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A项正确;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掀起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高

23、潮,排除B项;这些动员方式并不是将农民生活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排除C项;此时还未开始工业化建设,而且土地改革的主旨也不是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依据材料“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们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可知,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存在局限性,不利于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和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有可能不能实现。由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要改变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即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不是强调是否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24、程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财政困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土地改革虽然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不足,农民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受限,农民自主支配土地买卖可能会使土地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因此,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必须加速推进,才能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广大农民的需求,成就巨大,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于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A

25、【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是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因此当时在土改政策中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A项正确;三大改造是为了服务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项;总结教训不是目的,排除C项;农业合作化开始的时间是在1953年,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47年土地改革后,从1948年到1950年可以看出成为富裕中农和中农的人口比例逐步上升,而贫农的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土地改革后人民的收入提高,表明土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C;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3年开始,不符合题意,A错误;表中数据不能体现人均土地占

26、有量提高,B错误;农村经济结构是农村中各主要经济成分或要素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材料中无从体现,D错误。6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所以排除A;土地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的性质,依然是私有制,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才从私有变为公有,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搞合作化经营,排除C;由材料“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可知,当时保护工商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土地改革7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

27、年到1978年以后,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其主要目的是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表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是为了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排除ABD项。故选C项。8C【详解】1950-1953年,我国出口大量的农产品换取外汇,以满足用于购买国外工业设备和建设器材所需的资金,推进国家的工业化,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外交政策,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工业才是首位,排除B项;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商业者的心态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恐慌

28、、担忧、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怀疑到建国初期的振奋、对生产经营充满信心,这一转变折射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顺利接管城市,中共采取的平稳物价、调整公私、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等举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过渡时期资本家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C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始于19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开始确立”的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在发行公债的同时.为此,上海等地提出了.”可知上海的这些举措是为了配合国家政策,B项正确;计划体制是从1953

29、年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勤俭节约,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2-1957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总产值都有所增加,尤其是重工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项正确;“已经基本实现”说法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材料反映农业呈现增长趋势,排除B项;“严重失衡”说法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协调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依据材料“1953- -1957

30、年”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依据材料“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时期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C项正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而且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农业并不居于主导地位,主要是为工业化提供原料,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13D【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农产品及日常生活品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表格中农产品及日常生活品属于民生,因此表格信息反映了一五计划时期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兼顾民生,D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

31、造的状况,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主要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因此B项中的均衡发展说法错误,排除B项;表格信息无法反映经济发展目标是否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C【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可知,左边的人在用手费力地拉着重物,但重物却纹丝不动,比喻人工劳动的生产效率较低,右边的人则操纵机器很轻松便将重物提了起来,象征着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率提高。也就是说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项正确;1949年-1952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迅速恢复了被长期战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一时期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漫画是1955年发表的,此时国民经济早已经恢

32、复,排除A项;漫画并没有体现制定的工业计划情况,排除B项;漫画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对比,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与勤劳奉献的社会潮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根据材料“把资本家当作真正的财富,重视工商业”“资本家有现代文化”,再结合材料时间,正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面建设时期,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491952年,排除A项;根据材料时间,三大改造已经基本结束,排除B项;19591961年,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时间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C项。1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小农经济的落后性使其产能有限,不能满足当时工业化的巨大需求,C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

33、性确实得到提高,但不是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排除A项;土改后小农经济规模较小,排除B项;土地改革后形成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开始使用拖拉机,说明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提升,C项正确;1954年和1964年我国注重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民生产自主性减弱,排除B项;“普及”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与当时实际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B【详解】根据材料“该方案明确规定要为妇女保留一定比例的领导席位,要求对产后妇女采取保护措施,呼吁要在农忙季节建立托儿设施,保证男女同工同酬”以及时间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让

34、妇女也能与男性一样进行劳动,推进农业集体化,B项正确;打破传统伦理秩序和突破男尊女卑观念是现象,不是目的,排除AC项;保障妇女的权益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材料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从“年近七旬老社员,自振奋勇有承担;精心饲养肥猪壮,众人异口同声赞”可得出当时人们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因此展现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民众风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不是人民公社,也不是包干到户,排除AD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不是工业,排除B项。故选C项。20B【详解】毛泽东认为如果在小农基础上实行农贷,依法减免,兴修小型水利等,对国家发展意义较小,但是如果立足

35、于总路线、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农业,则于国家大有利益,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下的农业能够为工业提供原料,推动工业化发展,B项正确;1947年以来的土改局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950-1952年期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政治,排除C项;改变农业落后局面并未突出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2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80年义乌县政府允许农民从事“鸡毛换糖”小商贩活动。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义乌政府允许小商品经济的存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也被突破,A项正确;“社会共识”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排除

36、B项;材料未涉及乡镇企业,排除C项;材料反映政府对这种商品经济的认可,排除D项。故选A项。22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确定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项正确;乡镇企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排除B项;我国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排除C项。故选D项。2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78年以后,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其主要目的是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

37、农民的收入,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表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是为了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排除ABD项。故选C项。24A【详解】根据材料“1984年同1978年相比,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将近50%,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了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项正确;材料提高了农业产品价格,并不会促进工业化,排除B项;21世纪初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国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并不会扭转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排除D项。故选A项。25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

38、性,促进了表格中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提高,C项正确;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正式肯定了市场化的方向,排除A项;我国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公有制的所有权,排除B项;1992年底,全国844个县(市)放开了粮食价格,粮食市场形成,统购统销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26C【详解】依据材料“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对于私营经济的限制较多,但1987年逐渐对私营经济加以引导,限制逐渐减少,得益于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世纪初,中国才初步建立社会

39、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私营经济的政策引导,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未涉及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27C【详解】根据材料“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建国初期的农业支持工业到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反映了国家正在加强对农业的投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发展,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28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

40、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根据材料“深圳出台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验条例,决定在六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试点。1987 年以后,各地股份制企业的试点迅速增多”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断深入,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9B【详解】根据题干“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结合所学可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适应了新时期

41、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B项正确;土地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题中并没有提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C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且与题中描述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30B【详解】根据材料“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可知,从1980年到1990年,中国国营经济比例减少,城乡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增多,体现了中国由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逐渐显现,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

42、排除C项;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排除D项。故选B项。31B【详解】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可知,材料反映了党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思想的突破,这为改革进一步深入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排除C项;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2D【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下

43、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制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格局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项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并不会导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33C【详解】依据材料“1995年6月太原日报刊登了山西机床厂的通知”、“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调离手续,逾期不办理者,按自动离职处理,请相互转告”可知国企改革应用新型的用工制度,

44、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劳动者的积极性问题,排除B项;材料仅是一则报道,不能反映新闻媒体对改革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C项。3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乡镇企业分布在不同行业,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得到了发展,改革卓有成效,A项正确;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描述了乡村,无法看出城市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35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实行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相互

45、挂钩,这反映了国企改革面向市场的特点,B项正确;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走出去”战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6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阶段甲数据变化得益于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十四大的召开,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从1984年开始,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1995年,排除D项。故选B项。37C【详解】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992-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C项正确;企业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这只是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股份制改革属于C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内容之一,因此C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排除A项;1978年以后中国就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