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2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
2、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滚滚寒潮何处来徐仁吉寒潮,是北方寒冷气流大规模地向南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的过程。所以人们又习惯于把寒潮称为寒流。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寒流是指洋流,是海洋中的低温水流;而寒潮是气流,是一种冷空气的侵袭过程。每当中秋节过后,北风唆唆,落叶纷纷,就是所谓的“一场秋风一场寒”了。那么啥样的天气才叫寒潮呢?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后所造成的降温幅度,在一天之内达到10以上,同时当地最低气温在
3、5以下,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把此次冷空气影响过程叫作一次寒潮过程。寒潮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形成寒潮的冷空气,是受北冰洋严寒天气影响所造成的。在那一带,一年到头全是阳光斜射,地面得到的热量很少,尤其在冬天,北极地区几乎整日见不到阳光,漫长的黑夜,使地面的热量大量散失,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地表温度越来越低,到处是冰天雪地,严寒至极,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40左右;高纬度的西伯利亚等地,冬季也是冰雪覆盖,那里1月份的平均气温也都在20左右,尤其在东北角的雅纳河一带温度更低,曾出现过71的低温。当盘踞在极地上空的冷空气流动到西伯利亚以后,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往往又停留下来,这些冷
4、空气就像贮存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一样,越堆越多,越积越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因此,在西伯利亚等地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深厚、广阔的冷高压区。这种冷气团,正如水往低处流一样,一遇到机会便离开源地向气压低的地方倾泻。当某一处暖空气的阻挡力量较弱时,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这个缺口猛冲出去。如果向南奔袭,就形成了一次影响我国的寒潮过程。习惯上把极地、西伯利亚或蒙古一带寒冷气流容易堆积和爆发的地方,称为寒潮的源地。侵入我国的路径虽然很多,但大体可以归结为三条主要通道:第一条是偏西路径,自北冰洋上空出发的强冷气团,经中亚细亚从我国新疆侵入,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多向东南移行,穿过河西走廊
5、,横扫华北平原;第二条是中路,发源于极地和西伯利亚等地的强冷气团,从蒙古侵入我国,经河套地区,直泻华北,并南下至长江流域;第三条是偏东路径,从鄂霍茨克海南下的强冷空气团,经东北地区,侵入我国东南各省。当寒潮冷锋过境时,往往伴随大风、暴冷、霜冻和降雨雪,并使自然界遭受到一场无情的洗劫,真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事实上,寒潮并非十恶不赦。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它也会给人们带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外妖娆”的美景,尤其是在北方。除此之外,它还有更多让你不讨厌它甚至觉得不能没有它的理由。首先,寒潮天气的出现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这非常有利于自然界的能量平衡。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
6、水期。但每当冷空气南下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另外,寒潮还是天然的“杀虫剂”,它带来的低温,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寒潮带来的大风还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为风力发电站提供充足的动力。(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12月1日,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2)请结合文章第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第段画线句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怎样的?(4)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以上”“以下”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参考答案1(1)【答案】作比较【解析】根据
7、“比同纬度的内陆”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为作比较。(2)【答案】打比方【解析】根据“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为打比方。(3)【答案】举例子【解析】根据“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为举例子。(4)【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解析】根据“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为举例子。根据“早开二十天”“早十天”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为列数字。根据“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为作比较。2【答案】D【解析】A项,“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是指物候现象及物候学。B项,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现象。C
8、项,本文用生动、严谨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现象及物候学。3(1)【答案】寒潮的定义、成因、侵入路径、危害及好处。【解析】本文第段介绍了寒潮的定义,第段介绍了寒潮的成因,第段介绍了寒潮的侵入路径,第段介绍了寒潮的危害和好处。(2)【答案】示例: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什么是寒潮。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西伯利亚和雅纳河一带温度极低。【解析】第段中画线句的格式为:“(种概念)是(属概念)。”这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概括了寒潮的本质特征。由第段画线句中的“20”“71”可知,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9、从数量上准确地说明了西伯利亚和雅纳河一带温度极低的现象,使说明内容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3)【答案】“此”指代“它也会给人们带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外妖娆的美景,尤其是在北方”。这句话是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寒潮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的说明。【解析】结合第段“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它也会给人们带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外妖娆的美景,尤其是在北方”可知,“此”指的是寒潮也会给人们带来美景。第段画线句中,“此”承接上文的内容,“它还有更多让你不讨厌它甚至觉得不能没有它的理由”引出下文的内容,所以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4)【答案】不能删去。“以上”“以下”说明降温的幅度只是一个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则变为只有同时达到这两个固定的温度时才能称作寒潮,不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解析】“以上”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以下”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文中用这两个词语表示温度的范围,如果去掉了,则变成了固定的温度,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