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ppt课件+教案+学习单-(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rar

相关 举报
  • 9 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学习单_(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9 古诗三首 学习单(学用).pdf--点击预览
    • 9 古诗三首 学习单(教用).pdf--点击预览
    • 9 古诗三首教案.docx--点击预览
    • 9 古诗三首课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读古诗做标记用“”在课本中圈出本课会认字朗读古诗在课本中用“/”划分节奏.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屠苏()魂魄()酒家()牧童()兄弟()加倍().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字看清占格再抄写词语桃符欲望断魂借问何处牧童兄弟独自异乡佳节.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元日”指的是农历()月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收集资料()了解诗人诗人朝代身份字/号成就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并称“”王维字摩诘被誉为“”()查找有关清明节的相关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清明节时间习俗其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写作背景第 课时?理解难懂的字词“除”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四种:去掉不计算在内进行除法运算用一个数去平分另一个数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除”应该选第()种解释?读元日前两句诗结合资料想象画面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和预防瘟疫 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品着醇美的屠苏酒老人乐呵呵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举起酒杯恭敬地说:“”三年级下册?写一写“符”字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哪些习俗呢?查查资料了解一下第 课时?字典中“欲”有四种解释“欲断魂”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想要希望.将要.需要?读清明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下面的练习.读诗句我仿佛听到行人问牧童:“”牧童手一指回答道:“”.读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抄一抄写一写(每个字写两遍)欲魂借酒何牧 做一做.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默写古诗清明第 课时?下面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诗诗意相符的画面是().?抄一抄写一写(每个字写两遍)兄独异佳?对比阅读三首古诗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名节日名称节日时间节日习俗节日气氛或情感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下册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三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读古诗做标记用“”在课本中圈出本课会认字朗读古诗在课本中用“/”划分节奏.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屠苏()魂魄()酒家()牧童()兄弟()加倍().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字看清占格再抄写词语桃符桃符欲望欲望断魂断魂借问借问何处何处牧童牧童兄弟兄弟独自独自异乡异乡佳节佳节.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华山以东.收集资料()了解诗人诗人朝代身份字/号成就王安石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杜牧唐文学家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王维唐诗人、画家字摩诘被誉为“诗佛”学习单()查找有关清明节的相关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清明节时间每年的公历 月 日前后习俗祭祖扫墓、踏青郊游其他古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射柳等一系列活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开元七年()王维当时独自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长安地处华山以西故称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王维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此诗第 课时?理解难懂的字词“除”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四种:去掉不计算在内进行除法运算用一个数去平分另一个数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除”应该选第()种解释?读元日前两句诗结合资料想象画面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和预防瘟疫 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品着醇美的屠苏酒老人乐呵呵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又长大了一岁祝你们快快乐乐!”孩子们举起酒杯恭敬地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三年级下册?写一写“符”字符符符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哪些习俗呢?查查资料了解一下第 课时?字典中“欲”有四种解释“欲断魂”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想要希望.将要.需要?读清明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下面的练习.读诗句我仿佛听到行人问牧童:“小朋友请问这附近哪里有酒馆?”牧童手一指回答道:“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读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抄一抄写一写(每个字写两遍)欲欲欲魂魂魂借借借酒酒酒何何何牧牧牧 做一做.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默写古诗清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 课时?下面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诗诗意相符的画面是().?抄一抄写一写(每个字写两遍)兄兄兄独独独异异异佳佳佳?对比阅读三首古诗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名节日名称节日时间节日习俗节日气氛或情感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喜庆、热闹清明清明节公历 月 日前后扫墓祭祖悲凉、伤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思念家乡亲人三年级下册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赏花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 4 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3纸的发明2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1.认识 34 个生字,读准 7 个多音字,会写 35 个字,会写 30个词语。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综合性学习3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语文园地2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 7 个生字。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4.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5.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9 古诗三首9 古诗三首1.认识“屠、苏”等 7 个生字,会写“符、欲”等 11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能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交流资料多种形式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想象画面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3 课时第 1 课时 元日第 1 课时 元日课型:新授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执教:执教: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2.朗读并背诵古诗元日,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板块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板块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课件出示“元”字的字形演变过程)生:这是“元”字。师:“元”是什么意思呢?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元”是“头、初、首”的意思。师:那么“元日”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师:是的,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课前预学单第 4 题的第(1)小题,你做对了吗?生:做对啦!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诗题。(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师:农历正月初一正是春节,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生:我知道除夕夜要吃饺子。生: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门上都会贴红红的春联和“福”字。生:除夕的夜晚,为了吓唬年兽,大家都会燃放爆竹和烟花。生:大年三十那天晚上,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岁岁平安。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王安石去看看他诗里的春节吧!板块二掌握字词,了解诗意板块二掌握字词,了解诗意师: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读过了元日这首古诗,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互读互听,互相正音,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互读古诗,教师巡视。)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元日中的一些难字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屠、苏、曈”)师:谁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听完后评一评。(指名读)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元”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生:她读准了每一个字,还特别注意了“苏”是平舌音,读得非常好!师:评价得真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学生齐读)师:读得很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生:我是用组词法来记忆的,如,“屠”可以组成“屠杀、屠刀”,“苏”可以组成“苏醒、复苏”。师:不错,现在我们把这些字放回古诗里,齐读一遍吧。(学生齐读)师:学习古诗除了要学习读准字音,读熟诗句,还需要读出韵律美。课前预习时同学们都已经划分了古诗的节奏,那么你划分的节奏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核对一下。(教师范读,学生核对节奏划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师:现在请同学们边打节拍边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美。读完后想一想: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师:谁愿意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生:我不理解“一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除”字。请看下面的题,你会做吗?活动一:理解难懂的字词。“除”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四种:去掉;不计算在内;进行除法运算,用一个数去平分另一个数;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除”应该选第()种解释。生:我明白了,这里“一岁除”的“除”应该选第种解释,表示送走了旧的一年。师:你回答得非常正确。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生:借助注释,我知道“屠苏”是一种酒,但是我不理解古人为什么要在元日饮用屠苏酒。师: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资料吧!(学生自由读)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通过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所以此板块以引导学生交流为主,教师补充资料为辅,逐步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理解诗意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和预防瘟疫。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师:了解了屠苏酒,我们继续刚才的交流,还有没有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生:“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师:课文的注释里有“曈曈”的意思,谁来读一读?生:“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师:好的,我们知道“千门万户”指千家万户,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生: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师:说得很好,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生:“桃符”是指什么?师: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桃符”,请看下面的资料。(学生自由看资料)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是春联的前身,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春联”;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师:理解了难懂的字词,谁能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生: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板块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板块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师:理解了诗意,接下来我们来想象元日这首诗中描绘的画面。请大家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读诗并思考)生: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板书:放鞭炮)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的目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生:我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一词中体会到的。师:“爆竹”是什么意思?生:“爆竹”就是鞭炮。师:春节那天什么时候会放鞭炮呢?生:除夕晚上 12 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就会放鞭炮。师:联系你们见过的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是怎样的景象?生: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板书:热闹)师: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非常开心。师: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学生读第一句诗)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人们非常开心。师:老师也感受到了人们的心情,现在请同学们把感受带进去,一起读一读第一句诗。(学生齐读第一句诗)师:听着你们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从前两句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生:我还仿佛看到了人们聚在一起喝屠苏酒的画面。师:是的,现代社会人们过年聚会时会喝红酒或白酒,小孩一般喝饮料,但古人喝屠苏酒。(板书:饮屠苏)师:大家结合我们之前了解到的关于屠苏酒的资料,想象一下:饮屠苏酒时人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第 1 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师:品着醇美的屠苏酒,老人会乐呵呵地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生:你们又长大了一岁,祝你们快快乐乐!师:孩子们也会举起酒杯,恭敬地对老人说些什么呢?生: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两句诗,再一次去感受过年时家家户户放鞭炮、喝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学生齐读)师:我们再来读读古诗的后两句,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板书:贴春联)想象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悟诗情,感受整首诗传递的欢乐、喜庆气氛,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生:我是从“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换旧符”知道的。师:不错,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生:我从“千门万户曈曈日”中仿佛看见太阳初升,照耀着千家万户的景象。(板书:迎红日)师:这一幅幅画面构成了一组古代过年风俗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欢乐、喜庆的氛围,请同学们再齐读这首诗。(学生齐读)板块四关联作者,体会诗情板块四关联作者,体会诗情师:同学们,让我们猜想一下:诗人王安石在看到眼前这番热闹欢乐、明亮美好的情景时,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们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学生自由读诗)生:我找到了“暖”字,这里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生:“曈曈”是指太阳出来后明亮的样子,表达了愉快的心情。生:“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也体现出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板书:愉快)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王安石的资料,课前预学单第 5题中关于王安石的资料,大家都填了吧,谁来说一说?生:王安石是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师:你说得很正确。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王安石及元日写作背景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20 岁以前,他随父亲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 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 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单纯地记录北宋的春节民俗,还表达了诗人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师:读完资料,我们对诗人王安石有了更多的了解,再回过头来看诗题“元日”,你对这个诗题有了什么新的理解?生:“元日”不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还是新政策和美好生活的开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此板块引导学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写作背景,细细品味、揣摩古诗背后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达到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目的。师:你理解得很透彻。请大家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试着背诵。(学生自由读背)板块五指导书写,拓展延伸板块五指导书写,拓展延伸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要书写的“符”字。(课件出示“符”字)书写指导: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结合字形和结构特点来说说我们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符”字是上下结构,在书写时要注意上面写扁一点儿,下面略写大。师:说得不错,(课件出示书写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课件上的“书写指导”在第 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中的田字格里练习“符”字。注意坐姿端正,做到三个“一”。(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点评。)师: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哪些习俗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出示第 1 课时课后拓学单)1.通过“元”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导入新课,交流春节习俗,让学生畅所欲言,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诗歌和生活的距离。对诗题的理解以学生为主,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情感的体悟,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中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巧妙衔接,意在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第 2 课时 清明第 2 课时 清明课型:新授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执教:执教:1.会认“魂、酒、牧”这 3 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这 6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清明。3.借助注释理解清明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板块一谈话解题,了解“清明”板块一谈话解题,了解“清明”师:我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 2008 年起,我国法定节假日中,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表明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板书:清明)师:关于清明节,你们了解多少?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谁来说一说?(出示课前预学单第 5 题第(2)题)生: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生: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公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 月 5 日前后,这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生:清明节的体育活动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射柳等。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名字就是“清明”,作者是诗人杜牧。关于杜牧,你们课前了解了多少呢?生: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师:说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总结的杜牧简介吧!(学生自由读)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展示收集到的资料,为后面学习古诗作铺垫。板块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板块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师:课前同学们都朗读过古诗了,现在谁愿意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古诗)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准了“魂”“牧”两个生字的读音,而且诗句读得非常流利。师:是的,不过光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也就是节奏,只有读出节奏才会更好听,谁再试一试?(指名读古诗)师:停顿的时候要做到声停气息不停,再来一次。(学生再读古诗)师:真不错,读音正确,停顿恰当,我们一起按课件上的节奏读一读。(学生齐读)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板块三读懂读透,感受诗情板块三读懂读透,感受诗情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行人的情感?生:我觉得“欲断魂”最能表达行人的情感。(板书:欲断魂)师:“欲断魂”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看看诗中的“欲”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活动一:字典中“欲”有四种解释,“欲断魂”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B.想要,希望。C.将要。D.需要。生:诗中的“欲”是“将要”的意思。师:很正确。“欲断魂”就是好像灵魂与身体将要分开了,形容伤感至极,神情恍惚的样子。师:请大家想一想:这些“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生:因为清明节是祭奠已逝的亲人的节日,路上来往的人心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因此非常难过。师:是的,那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描写阴雨连绵的天气,又有何作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古诗教学要在诵读上下足功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读”占鳌头。本板块的反复诵读不仅为理解诗意作准备,也为古诗的背诵、默写打下基础。生: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师:“雨纷纷”指的是什么?(板书:雨纷纷)生:指细雨朦胧的样子。师:说得很好,那诗中除了“雨纷纷”,还有什么是“纷纷”的?生:路上行人的心情。师: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细雨纷纷,更渲染了行人肝肠寸断的愁绪。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去祭奠已逝的亲人,又碰上一场绵绵不绝的春雨,行人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试着带着伤感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学生读)师:行人心里烦闷,衣服又被雨淋湿了,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谁知道?快举手告诉老师。生: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板书:借问)师:“借问”“遥指”是什么意思?(板书:遥指)生:“借问”是请问的意思,“遥指”的意思就是往远处指。师:说得很对,现在请大家想象行人问路的画面,他会怎么问?牧童又会说什么?在学习单上写一写。活动二:读清明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下面的练习。1.读诗句,我仿佛听到行人问牧童:“小朋友,请问这附近哪里有酒馆?”牧童手一指,回答道:“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馆。”2.读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A.B.C.生:读诗句,我仿佛听到行人问牧童:“小朋友,请问这附近哪里有酒馆?”师:牧童是怎么告诉行人的?谁来演一演?生:牧童手一指,回答道:“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馆。”师:很棒,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生活实际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行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朗读这两句诗呢?生:行人伤怀至极,又要冒雨赶路,所以心情比较急切。师:说得很好,一个问句,表现了行人的急切。但是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也许可以看见远处的杏花村有酒旗招展。行人此刻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生:牧童的回答让忧愁的行人有了企盼而变得稍稍振作起来。师:接下来就由你们来扮演行人,我来扮演牧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我们一起带上动作读后两句。(师生合作读后两句)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古诗清明的诗意吗?生: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师: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齐读整首诗。(学生齐读)师:接下来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并尝试背诵。(学生自由读,并尝试背诵。)板块四指导书写,总结学法板块四指导书写,总结学法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中几个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欲、魂、借、酒、何、牧”)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字,交流一下我们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魂”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生:“酒”字要注意“酉”里面不能少写一横。生:“牧”字要注意“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而且“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也与“牛”字不同。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说得太好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第 2 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中的田字格里将每个字写两遍。(学生自由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师:生字写完了,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学习元日和清明这两首古诗时,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分成了哪些具体的步骤?生:我们先理解古诗的题目,再补充资料去了解作者,接着交流理解不懂的词句,了解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诗歌的感情。师:说得不错,老师给大家总结了方法步骤,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感受古诗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会写字,注意书写的易错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第二步: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初步体会诗情。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师:请同学们课后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默写清明。(出示第 2 课时课后拓学单)本课时教学中,我在学生自主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深入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围绕“问”“指”二字,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后两句诗的理解。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行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第 3 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 3 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型:新授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执教:执教:1.会认“兄、倍”这 2 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这 4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描绘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板块一回顾学法,导入课题板块一回顾学法,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的元日和清明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学生齐背元日 清明)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法,谁来说一说?生: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第二步: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初步体会诗情。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师: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指名读诗题)师:这么长的题目你能读好,真了不起,谁再来读读?(指名再读诗题)师:读了诗题,你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生: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里点明了写诗的时间。生:我知道了古诗的内容是诗人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师:“山东”指哪儿?生:“山东”指华山以东。师:说得很对,课前预学单第 4 题的第(2)小题大家都做对了吧?请大家带着思念之情再读一遍诗题。(学生读诗题)师: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诗人王维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请同学们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到的资料。生: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师:很好,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师:谁收集到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呢?来说说吧!生:此诗作于开元七年(719),王维当时独自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长安地处华山以西,故称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王维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此诗。板块二借助学法,合作学诗板块二借助学法,合作学诗师:说得很好,从背景资料中,我们知道,在重阳节这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少的王维却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诗,请小组成员按照我们之前总结的学古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实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诗的三步法合作学诗。(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组学习的成果吧。谁来有节奏、有韵律地读一读这首诗?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你读准了这首诗的节奏,也读出了古诗的韵味,真不错。不过大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哟!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下面这两个字。(课件出示“兄、倍”,学生齐读。)师:读准了字音,我们接着来交流一下小组学习的成果吧!生:我知道了这首古诗是王维在重阳节的时候,因为思念他家乡的兄弟而写下的。生:通过注释,我知道了古代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师:重阳节古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所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板书: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生:我读懂了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王维一个人在外地,每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自己的亲人。兄弟们在家乡登高、插茱萸,却发现少了他一个人。师:看来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基本把诗读懂了,真不错!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疑问吗?生:“异乡”“异客”“遥知”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助他?生:“异”就是指另外的,别的。“异乡”就是指别人的家乡,他乡。生:“异客”就是指在他乡做客的人。生:“遥知”就是远远地想到的意思。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谁还有疑惑?大家继续交流。生:注释上说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茱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插戴在身上的吗?师:这个问题老师来解答。(课件出示茱萸的图片)看,这就是茱萸。在古代,每到重阳节,人们就把茱萸放在布囊中佩挂在手臂上,或者插戴在头上,用来避灾克邪。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摇头)师:哪个小组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生: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师:非常好。哪个小组代表能说说你读诗句时想象到的画面?生:我想象到当诗人看到有人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过节的时候,而他却独自一人过节的画面。师:你想象得真好,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所以此时此刻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谁来读一读前两句诗?(指名读前两句诗)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思念,我们一起读读前两句诗。(师生齐读前两句诗)师:有这样感受的人,又何止王维?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那些驻守边疆的解放军官兵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他们总会想起王维的名句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说得很好!谁还有想象到的画面愿意和我们分享?生:我想象到王维家乡的亲人正在登高、插茱萸。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说:“我的兄弟王维,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师:你想象得真具体!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对你的兄弟们说些什么呢?生:如果我就是王维,我会对兄弟们说:“我多么想早点回到你们的身边,和你们一起过重阳节呀!”师: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想象中。重阳节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株茱萸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好,现在睁开眼睛做一做下面的题。活动一:下面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诗诗意相符的画面是()A.B.C.师:你想象到的是哪幅画面?生:我想到的是 A 选项的画面。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诗。让我们带着这份孤独和思念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师生齐读后两句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师:刚刚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初步体会了诗情,下面请小组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也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来体会。生:我通过“独”和“异”两个字体会到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板书:孤独)生:我通过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离开故乡蒲州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孤身在外,自然分外想念家乡,尤其是重阳佳节到来,举家团聚之际,这种思乡思亲的情感更为强烈。(板书:思乡思亲)生:更何况兄弟们都在,只有他一人不在,诗人该多么思念家乡啊!师:说得非常好。其实,整首诗诗人抓住了一个字展开,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生:忆。师:没错,全诗抓住“忆”这个字,写出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诗人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孤独藏在字里行间,大家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吧,并试着背一背。(学生自由读,并尝试背诵。)板块三仔细观察,指导书写板块三仔细观察,指导书写师: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首诗中几个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兄、独、异、佳”)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想一想:我们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生:“异”的上面要封口,不是“已”。生:“异”下面的左边那一笔是撇,不是竖。师:你们提醒得很对,大家跟着老师书空这个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生:“兄”的“口”上宽下窄,撇与竖弯钩距离适当,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上。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中的田字格里将每个生字写两遍。(出示第 3 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写好的同学和同桌对照例字相互评一评,看看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还需要改正。(同桌互评)板块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板块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师: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题。(出示第 3 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学生填写表格。)师: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书写生字,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生: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师:节日时间是什么时候?生: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清明节是公历 4 月 5 日前后,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师:谁来总结一下三首诗中分别写到了哪些节日习俗?生:元日写到的节日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清明隐晦地提到了扫墓祭祖的习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到了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师:三首诗分别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气氛或情感?生:元日写出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清明写出了悲凉、伤感的节日气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再一起背一背这三首古诗吧!老师说诗题,你们背。(教师说诗题,学生齐背古诗。)师:虽然这三首古诗的感情基调不同,但它们描写的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完成课后拓学单。(出示第 3 课时课后拓学单)1.授人以渔,提升能力。在教授完元日 清明这两首诗后,我引导学生提炼方法,然后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多样诵读,读出韵味。读不是简单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是要读出层次,读出精神。在课堂上,我教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要做到的。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第第1 1课时课时设疑揭题,理解诗题设疑揭题,理解诗题甲骨文甲骨文金文金文小篆小篆隶书隶书1.1.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2.2.“元日元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3.3.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一年的第一天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掌握字词,了解诗意掌握字词,了解诗意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互读互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互读互听,互相正音,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互相正音,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元元 日日 宋宋 王安石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9 古诗三首ppt课件+教案+学习单-(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rar)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