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6套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05.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03.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01.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33.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31.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28.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26.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24.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22.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53.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51.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49.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47.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12.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10.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08.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58.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56.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44.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42.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40.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38.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36.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19.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17.docx--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202207291115.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1 课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二、新课讲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2 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 3 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魏源英国中国-2-(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 10 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腐败;中国国力衰弱;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2.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教师指出: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2.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南京条约 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3.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 7 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3-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4.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课堂总结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二、二、新课讲授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 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2-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教师讲解: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3-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学生回答:1858 年中俄瑷珲条约 3.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 19 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4.教师设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学生回答: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150 多万平方千米。5.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赔款额大幅度增加。并问: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课堂总结三、课堂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1-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二、新课讲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2-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3.教师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分配方式规定部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分配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评价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4.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学生回答: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3-成等一批年青将领。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6.教师指出:1864 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 14 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三、课堂总结三、课堂总结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1-第 23 课内战爆发第 23 课内战爆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目的;知道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知道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加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教学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问题导入: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后,非常困难。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就说,还是爷爷好。蒋说爷爷不好,好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抗战后,那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同学想知道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3 课:内战爆发。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重庆谈判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2.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X k B 1.c o m3.教师出示图片,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有效信息。-2-时间:1945 年 8 月地点:重庆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结果:1945 年 10 月 10 日,签订双十协定。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意义: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争取了主动。4.教师讲述: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5.教师强调: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目标导学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教师讲述:1946 年 6 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教师强调:国民党凭借着强大的优势,向中共控制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1946 年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3.教师讲述:1947 年 3 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目标导学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教师出示: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问: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项目国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兵力430 万127 万装备美式装备(飞机加大炮)日伪步兵武装(小米加步枪)控制地区人口731 万多平方千米,3 亿多228 万多平方千米,1亿多外援美国援助没有援助学生回答: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要求。-3-学会回答: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2.教师强调: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自我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3.教师提问: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陕北、山东说一说: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学生回答: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4.教师讲述: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教师提问: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学生讨论回答:一是集中兵力歼灭敌人;二是党中央、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三是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四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三、课堂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人面对赢得了主动,争取了和平。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军进入到战略反攻的新时期。-1-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教学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2-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教师讲述:1947 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 200 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2.教师讲述:1948 年 9 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9111948.111949.11948.111949.1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东 北 人 民解放军中原、华东野战军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歼敌人数47 万余人55 万余人52 万余人意义解 放 东 北全境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华 北 全 境 基本解放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学生回答: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3-6.教师讲述: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7.教师出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讲述: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8.教师提问: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9.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掌握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并进行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三、课堂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1-第 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 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教学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学生回答: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 1912 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2-5.教师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回答:1912 年 2 月 12 日。标志着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4.教师强调:1912 年 4 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教师强调: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国家主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权利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立法权参议院行驶立法权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3-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权司法独立 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宪政意识。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三、课堂总结一、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1-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宋教仁遇刺案教师提问: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学生回答: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学生回答: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恐。2.教师讲述:“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请问袁世凯是怎样做的?“二次革命”的结果又是如何?学生回答: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2-1.教师提问: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教师强调: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自己的支持。请同学们列表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学生回答: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3.教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即将登场。并展示图片袁世凯祭天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学生回答: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不得人心。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2.教师讲述: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 1.教师讲述: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控制的区域有哪些?派系领导者控制区域-3-直系冯国璋 曹锟江苏、江西、湖北等皖系段祺瑞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张作霖东北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三、课堂总结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1-第 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 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过程与方法】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教学难点】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教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八年级历史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6套新人教版.zip)为本站会员(青山7895)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