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
2、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写作背景草 树/知 春/不 久 归,百 般/红 紫/斗 芳 菲。杨 花/榆 荚/无 才 思,惟 解/漫 天/作 雪 飞。晚春 韩愈朗读课文晚春 韩愈草 树 知 春 不 久 归,百 般 红 紫 斗 芳 菲。杨 花 榆 荚 无 才 思,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百花盛开,万紫千红,都在争芳斗艳。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只知道化作雪花,漫天飞舞。1.“草木知春不久归”中“不久归”有何作用?2.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3.诗中的花草树木面对晚春来临时,各有什么表现?点题:晚春;为下文对花草树木对此的具体表现
3、做铺垫。草树、杨花、榆荚。百花盛开,争芳斗艳;杨花榆荚,化雪纷飞。4.诗人是如何描写“草木”的?5.探究“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原因。6.“杨花榆荚无才思”中“无才思”含有 哪几层含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盛开,争芳斗艳的动人图景。“草木”对春天的留恋;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才思”,原指人的才气文思,这里指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草树木的娇艳与芳香。7.诗人是如何描写“杨花榆荚”的?8.作者借杨花、榆荚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杨花榆荚”的平淡无奇和前文百花争艳的美丽景象形成对比,表现了杨花榆荚对春光的留恋与珍惜,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4、。我们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我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深入探究1.“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晚春春景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2.理解“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才思”,原指人的才气文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与上文形成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花榆荚虽没有其他花草树木的娇艳与芳香,但仍然化作雪花,漫天飞舞。反衬了春光的无限珍贵,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3.这首诗借杨花、榆荚表现了怎样的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文章主旨文章主旨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