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百万联考百万联考 2021 届届高三历史试卷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 1 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
2、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 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 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 D.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2.战国时期,周、郑、曹、许等地的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乃至长江流域的大区域共同语; 西汉初期,各地方言在语法方面更趋于接近,汉族的共同语言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的出现 A.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B.说明地域差别已经消失 C.表明语言风格已相同 D.反映出政治秩序的稳定 3.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人附受封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A.史记所载更为可信 B.汉书反映民间意志 C.历史事实应多方证实 D.文献史料主观臆断普遍 4.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
3、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 并由那些不受公务条框限制 的新晋官员负责。如王安石创建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面那些支持变法的低驻官员,都由 王安石精心挑选。王安石这一举措 A.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 B.保证了变法措施的顺利推行 C.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 D.客观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5.洪武七年(1374 年),明太祖以“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而否定了礼部依周礼制定 的飨食礼,其他如丧服、祭祀、庙制等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以己之意进行改易,进而废弃 了自周朝以来延续近 3000 年之久的都宫之制”。明太祖这一-做法主要意图是 A.强化皇帝权威 B.继承儒家传统 C.节省社会资源
4、D.重构祭祀秩序 6.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统计,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制造局译西书以兵学、工艺、算 学、兵制为最多;西学书目表所录江南制造局译刊的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 达 74 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排斥西方社科类著作 B.未能准确认识晚清困境 C.推动晚清出版业转型 D.以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 7.表 3 为 18951913 年我国民族工业各部门设厂和资本额的情况统计。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 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A.机器生产已占主导地位. B.工业生产结构仍不合理 C.纺织品生产技术有优势 D.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以
5、西方文化和文明为依据,对中国社会进行批评,试图引进西 方道德;而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梁启超说西方文化和科技造成人们信奉“金钱至上”和帝国主 义兴起。促使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看法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B.其对社会变革方式有新认识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问题 9.图 1 为 1938 年拍摄的一-幅山西五台县小脚妇女往前线运送 弹药的作品。该作品 A.代表了抗战时期的艺术潮流 B.描绘了人民支援反蒋的热情 C.体现了民主自由的创作风格 D.反映了全民抗战的时代风貌 10.有学者指出,经过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公民“习惯于既做演说者
6、,也做听众,每个人因为 感到他对决定施加了影响而幸福”。据此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 A.消除了贵族阶层的影响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保障了民众之间的平等 D.激发了公民的主体意识 11.16 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信徒的灵魂仅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谁会被授予 恩典是_上帝预先裁定的,人们无法揣度上帝的缘由,却可以通过辛勤的工作证明,因为蒙受 上帝恩宠的人在世俗中是能取得成就的,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加尔文这一理论 A.否定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B.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求 C.旨在为天主教会改革制造舆论 D.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12.有学者指出,19 世纪后期的德
7、国,“不管人民好恶与否,表述怎样,以服从为特点的这种精 神始终贯穿于普鲁士国家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要求“臣民必须绝对服从这位“受命于天的 公仆的摆布”。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未能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B.宪政思想影响体制构建 C.强调君权来源的神秘性 D.注重对政治权威的维护 13.“19 世纪 70 年代,即使是最博学的物理学家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的光和色进行非难”, 他们 “承认充足的光把许多色调变为无.按照彩虹式的色彩和谐的总体要求,把它们分布在他们 的画面上”。材料反映的绘画流派是 A.立体派.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派 14.图 2 为 19471952 年美国主要的对外援助
8、项目对比图。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对外 援助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爆发 C.美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 D.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15.1987 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 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 出当时苏联 A.体制改革矛盾重重 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 (12 分)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
9、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图 3、 图 4、 图 5 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汉、明朝)的长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 3、图 4、图 5 中长城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17.(14 分)民生关乎人民的生计与生活,关于民生一-词的内涵,不同时代关注的焦点不同,对其 解读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生的内涵不同时代“解读也不尽相同”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 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社论高频名词 人民日报社论见证了我国相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迁和发展,这
10、些发展又集中反 映在社论文章中的词汇上。以下内容节选自不同时期人民日报社论中的高频名词。 1.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业务”“行为”“责 任”“缺点”“战俘”“欧洲”“工人阶级”“全体”“协定”“资金”;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刚果”“殖民主义”“公社”“大跃进”“共产主义”“阴谋”“拉丁美 洲”“军队”“县”“兄弟”“南朝鲜”“肥料”“社员”“面积”“印度”“劳动力”“生产队”“印度尼西 亚”“学生”“水利”“数量”“阿尔及利亚”高潮”“阵营”“边界”“领土”“古巴”“厂”“钢铁”“棉花”“物 资”“钢”; 3.“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权派
11、”“苏修”“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東埔寨”“领袖”“印度支 那”“英雄”“指示”; 4.结束徘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局面”“根本”“中心”“时代”“体制”“科技”“党 委”“法律”“规划”“四人帮”“目标”“全会”“理论”“战略”“市场”“政协”“人口”“传统”“中华民 族”“成果”“人大”。 摘自黄耿昭人民日报社论全集(高频名词词义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19.(15 分)“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 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7 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 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