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22 礼记礼记二则二则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全文必背】【全文必背】导入新课学习目标 1.1.积累常用的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义。,疏通文义。2.2.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学习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学习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类比论证的说理方法的说理方法 3.3.初步理解儒家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念和的观念和“大大同同”社会的理想。社会的理想。文体常识礼记礼记又名又名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小戴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经学家汉经学家戴圣戴圣编纂。是我国编纂。是我国古代一部
2、重要的典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章制度选集,共,共2020卷卷4949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礼制,体现了先秦,体现了先秦儒家儒家的的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美学思想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节选自节选自礼记礼记学记学记;大道之
3、行也大道之行也节选自节选自礼记礼记礼运礼运。礼记礼记又是又是“三礼三礼”之一、之一、“五经五经”之一,之一,“十三经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注”后,后,礼记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时尊为“经经”,宋代以后,位居,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三礼”之首。之首。学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制论著。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制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篇中强调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循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篇中强调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循
4、序渐进、触类旁通、师德师风、择师之道等。序渐进、触类旁通、师德师风、择师之道等。礼运礼运是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是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变和运用。变和运用。资料链接三礼三礼:礼记礼记、周礼周礼、仪礼仪礼 五经五经:诗经诗经、尚书尚书、礼记礼记、周易周易、春秋春秋 十三经十三经:周易周易、尚书尚书、诗经诗经、周周礼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春秋公羊传传、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尔雅尔雅、孟子孟子 虽虽有有嘉嘉肴肴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1.1.把握停顿节奏、语气,读熟成诵。把握停顿节奏、语气,读熟成诵。2.2.利用工具书、对照
5、文下注释,结合语境,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义,扫清阅读障碍。疏通文义,扫清阅读障碍。3.3.熟悉内容,初步感知文中的教学观。熟悉内容,初步感知文中的教学观。yo yo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虽有嘉虽有嘉肴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知困,然后能自强强也。也。故曰:故曰:教教学相学相长长也。也。兑兑命命曰曰“学学学半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qingqing jio jio
6、 zhngzhng yu yu xioxio 读准停顿读准停顿虽有嘉肴虽有嘉肴 虽虽有有嘉肴嘉肴,弗食,不知其,弗食,不知其旨旨也;虽有也;虽有至道至道,弗,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不知其善也。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知不足,然后能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反也;知困,然后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也。故也。故曰: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也。也。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半学学半”,其其此之此之谓乎!谓乎!指美味的菜。味美。最好的道理。即使。整体感知所以。困惑。自我反思。自我勉励。强,勉励。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7、同“敩”,教导。表示猜测。整体感知 【译文译文】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
8、兑命中说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学半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学学”同同“敩敩”,教导。,教导。合作探究通 假 字通 假 字合作探究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教学相教学相长长()古义:困惑。古义:困惑。今义:困难。今义:困难。古义:促进。古义:促进。今义:增长。今义:增长。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其其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不知不知其其旨也(旨也()副词副词,表示推测表示推测。代词,它的。代词,它的。合作探究学学学学学半(学半(。)学学学学半(半()动词,向别人学习。动词,向别人学习。一词多义
9、一词多义“学学”同同“敩敩”,教导,教导合作探究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弗食,不知其旨也。倒装句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也也”表判断。表判断。宾语前置,应为宾语前置,应为“其谓之此乎!其谓之此乎!”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为什么开头却从却从“嘉肴嘉肴”开始写起?开始写起?从从“嘉肴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写起,是为了由“嘉肴嘉肴”“”“至道至道”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嘉肴”“”“至道至道”作类比
10、,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法叫作“类比论证类比论证”。精读细研“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与与“学学半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是文章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后者只是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的中心论点。后者只是从
11、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是对前者的补充。含其中,是对前者的补充。关系:后者是为了证明前者这一论点而补充的论据,关系:后者是为了证明前者这一论点而补充的论据,属于主从关系。属于主从关系。合作探究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教学相长相长”的道理给你怎样的启示?的道理给你怎样的启示?1.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2.“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在教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别人时,可以增
12、长自己的知识,因为要想教懂别人,自己别人时,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因为要想教懂别人,自己必须得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所以必须得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所以“教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式。写作特色 1.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2.有较强的逻辑性。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接下来指出“学学”和和“教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
13、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文气贯通,层层递进。主旨归纳 文章用文章用类比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即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理。文章结构虽有嘉肴类比引入类比引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弗学至道,不知其善逐层论证逐层论证学知不足,教后知困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引用作结引用作结学学半学学半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拓展延伸 下面是下面是
14、礼记礼记学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谈你的理解。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目。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1.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熟读课文,复述故事。2.2.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
15、文义,扫清阅读障碍。疏通文义,扫清阅读障碍。3.3.初步感知儒家的初步感知儒家的“大同大同”社会思想社会思想。大道大道之之行行也,天下也,天下为为公。选公。选贤与贤与能,讲信能,讲信修修睦。睦。j文章疏通文章疏通故人不独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其亲,不独,不独子其子子其子,使老,使老有所终有所终,壮,壮有所用有所用,幼有,幼有所长,所长,矜矜、寡寡、孤孤、独独、废疾废疾者皆有所养者皆有所养,男有男有分分,女有,女有归归。gunfn 货货恶恶其弃于地也,不必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藏于己;力恶其不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是故谋闭而不而不兴兴,盗窃,盗窃乱贼乱贼而不而不作作
16、,故,故外户外户而不而不闭闭。是谓大同是谓大同。w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故/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读准停顿读
17、准停顿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之行也,天下为为公。选公。选贤与能贤与能,讲信,讲信修睦修睦。故。故人不独人不独亲亲其其亲亲,不独,不独子子其其子子,使老,使老有所终有所终,壮有所用,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幼有所长,矜矜、寡寡、孤孤、独独、废疾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女有女有归归。货。货恶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是故谋闭而不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故外户而不闭。而不闭。是谓是谓大同。大同。是。同“举”,推举。培养和睦气氛。指才干出
18、众。指品德高尚。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整体感知用作动词,以为亲。同“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因此。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父母。用作动词,以为子。子女。有终老的保障。厌恶。因此。从外面把门带上。图谋之心。兴起。这叫作。整体感知 【译文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
19、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有职分,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
20、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不会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大同”社会。社会。合作探究选贤选贤与与能能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同“举举”,推举。,推举。同同“鳏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妻。通 假 字通 假 字男有分,女有男有分,女有归归()大道大道之行也(之行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虽有虽有至至道(道()盗窃乱盗窃乱贼贼而
21、不作(而不作()古义:女子出嫁。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今义:返回。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今义:大路。古义:味美。古义:味美。今义:意义。今义:意义。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义:达到极点。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今义:到。古义:害。古义:害。今义:偷东西的人。今义:偷东西的人。独独故人不故人不独独亲其亲(亲其亲()矜、寡、孤、矜、寡、孤、独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废疾者皆有所养()副词,仅,只是。副词,仅,只是。名词,老而名词,老而无子。无子。合作探究闭闭是故谋是故谋闭闭而不兴(而不兴()故外户而不故外户而不闭闭()动词,
22、杜绝,闭塞。动词,杜绝,闭塞。动词,用门闩插上。动词,用门闩插上。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使使老老有所终,有所终,壮壮有所用,有所用,幼幼有所长有所长谋谋闭而不兴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故人不独故人不独亲亲其亲,不独其亲,不独子子其子其子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子,名词用作动词,为亲;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以为子为子合作探究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老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壮”,形容词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作名词,壮年人;“幼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判断句: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倒装句:倒装句:不必藏于己。不必藏于己。合作探究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为为”表判断。表判断。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不必于己藏”。课文精读 1.1.什么是什么是“大道大道”?什么是?什么是“大同大同”?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
24、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社会。2.2.找出表现找出表现“大同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句社会基本特征的句子,并进行归纳。子,并进行归纳。(1 1)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废疾者皆有废疾者皆有所养。所养。(2 2)男有分,女有归。)男有分,女有归。(3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各尽其责,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各尽其责,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3.找出描绘找出描绘“大同大同”社会未来图景的句社会未来图景的句
25、子,这样写有何好处?子,这样写有何好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运用运用对比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和平安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和平安宁,没有动乱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的世界。没有动乱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的世界。这样结尾,能鼓舞人心,增强说服力,这样结尾,能鼓舞人心,增强说服力,使人们能为这一美好的世界努力奋斗。使人们能为这一美好的世界努力奋斗。4.“4.“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说明。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选
26、贤举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公共的,不属是说天下是公共的,不属于任何个人;于任何个人;“选贤举能选贤举能”是说选拔品德高是说选拔品德高尚、有能力的人担任社会职务;尚、有能力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建立起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建立起“讲究诚信,崇尚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和睦”的良好关系。的良好关系。合作探究 文中的文中的“大同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个“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有,有,“世外桃源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的境界是根据“大同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
27、再现“大同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中可看出看出“桃源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快乐,这就是快乐,这就是“大同大同”社会中的社会中的“老有所终、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写作特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
28、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概括主题概括主题课堂小结文章结构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一(一(1、2句)句)对对“大同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社会的纲领性说明二(二(3、4句)句)“大同大同”社会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三(5、6句)句)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礼记中的名言名句礼记中的名言名句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2.择师不可不慎也。择师不可不慎也。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5.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7.7.玉不琢,不成器;不人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不人学,不知道。8.8.来而不往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拓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