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常谈朱自清 作者及书籍简介 PART.01 PART.01作者简介 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18981948年),原名自华,年),原名自华,号秋号秋实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另有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另有文艺论著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杂话论雅俗共赏等。创作背景 经典常谈这部书创作完成于经典常谈这部书创作完成于19421942年初年初,当时当时正值朱自正值朱自清于昆明西
2、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清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民国以来民国以来,新式教育施行,读经渐渐废止新式教育施行,读经渐渐废止。一些人对阅读一些人对阅读传统书籍持否定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保护经典带来了阻传统书籍持否定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保护经典带来了阻力。朱自清指出力。朱自清指出“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因此,朱自清先生。因此,朱自清先生编撰了该书。编撰了该书。创作背景 经典常谈成书于战乱、中国文化教育极不普及的年代。经典常谈成书于战乱、中国文化教育极不普及的年代。那时要提倡经典
3、的训练、希望人们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一类那时要提倡经典的训练、希望人们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一类的著作,的著作,“航行到经典的海里去航行到经典的海里去”,其实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望。朱自清先生所做的,就是一项普及的工作,他希望在中等朱自清先生所做的,就是一项普及的工作,他希望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普遍地得到经典的训练,让广大的人民,特别是以上的教育里普遍地得到经典的训练,让广大的人民,特别是年轻的人受到适当的经典的训练,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传统。年轻的人受到适当的经典的训练,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传统。书籍简介 作为一部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文化经典的著作,作为一部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
4、撰写的文化经典的著作,经典常谈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经典常谈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是是读者读者概览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全书分为1313篇,排列顺序篇,排列顺序依照传统的依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经史子集”。这这1313篇的安排,囊括了中篇的安排,囊括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并以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并
5、以“书书”为为“点点”,活泼严谨地,活泼严谨地进行经典导读。进行经典导读。书籍简介如如:该书中:该书中“说文解字篇说文解字篇”从从“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讲起,讲起,“周周易篇易篇”从从“河图河图”洛书洛书”引出,引出,“春秋三传篇春秋三传篇”也首先从也首先从“获麟获麟”的故事、传说开篇,是以闲话风引起人们注意。的故事、传说开篇,是以闲话风引起人们注意。该书的语言风格,是因为朱自清写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该书的语言风格,是因为朱自清写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反而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
6、反而采取一种说故事、聊天式的闲采取一种说故事、聊天式的闲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作品评价它是一些古书的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了古书,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
7、得未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叶圣陶)主要内容简介 PART.02 PART.02 要想读懂国学经典书籍,就得得懂“小学”,也就是文字学。经典常谈从仓颉造字说起,相传仓颉有四只眼睛,间地上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动造成了文字。秦始皇时期,终于让文字形成了统一。东汉和帝时,许慎作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他将历史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
8、搜罗这部书里,所以足足有九千字。这部书的作用是要帮助人们通读古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一)说文解字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书法角度讲,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隶书,到了汉初有了草书,晋朝有了行书。书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篆书:线条圆润,变形复杂隶书:蚕头雁尾,结构端正,字形略扁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端正大气(颜真卿)行书:端正平稳,放纵流动(王羲之)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造字法造字法 用字法用字法 1.象形象形许慎在许慎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叙叙
9、中给象形下了简单定中给象形下了简单定义。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叙叙说:说:“指事者,视而可识,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指事指事刃刃寸寸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叙叙说: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见指撝撝,武信是也。,武信是也。”3.会意会意形形 声声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声造字法的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很大。梅 沐 城 赠上形下声上形下声:露、花、草、芳、景、箱:露、花、草、芳、景、箱 下形上声下形上声:烈、警、恭
10、、堡、贷、盒:烈、警、恭、堡、贷、盒 左形右声左形右声:城、渔、狸、描、帽、纺:城、渔、狸、描、帽、纺 右形左声右形左声:领、战、郊、放、鸭、歌:领、战、郊、放、鸭、歌 内形外声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闻、闷、辫、辩、问 外形内声外形内声:圆、阁、衷、赶、厅、近:圆、阁、衷、赶、厅、近鸟鸟车车甘甘亦亦家家林林莫莫问问认一认认一认 八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也有说是上天所赐的。与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也有说是上天所赐的。与八卦八卦相相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时候的人们看见数字整齐而有变化,认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时候的人们看见数字整齐而有变化,认为是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比如说为是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比如
11、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在太极八卦中,一横来表示。在太极八卦中,一横来表示阳阳,两横表示两横表示阴阴,分别配出八个卦,名称分别是,分别配出八个卦,名称分别是乾、兑、离、震、乾、兑、离、震、艮、坎、巽、坤艮、坎、巽、坤,八卦之间两两组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简而,八卦之间两两组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简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数目来判断吉凶的。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数目来判断吉凶的。而周易周易这部书,就是把那时候人们占卜的卦辞按着一定的顺序编辑这部书,就是把那时候人们占卜的卦辞按着一定的顺序编辑起来的。起来的。后后来,儒家为周
12、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入了君来,儒家为周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儒家第一经儒家第一经典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二)(二)周周易易 尚书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平时的号令叫平时的号令叫“诰诰
13、”,有关军事的叫,有关军事的叫“誓誓”。其主要思。其主要思想是想是“鬼治主义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在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尚书残缺最多残缺最多,因而问因而问题也最多题也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时期流传着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尚书“古今之争古今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古文尚书便失
14、传了,但三国时期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出了一位孔安国又伪造伪造了一部了一部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冒名顶替,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三)(三)尚书尚书 诗诗经经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诗的源头是部。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字,人们便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
15、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形成了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诗经。到到了儒家这里,了儒家这里,孔子用孔子用“思无邪思无邪”一句话概括一句话概括“诗三百诗三百”,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教化之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义六义”上,所谓上,所谓的的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四)(四)诗经诗经 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三礼的根本是三礼的根本是“礼治礼治”,儒家
16、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造成社根本。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定出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长幼次序,是所谓长幼次序,是所谓“天地君亲师天地君亲师”等,这便是等,这便是礼治主义礼治主义。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甚至王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道不外乎人情,礼也是王道的一部分礼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此此外,从来外,从来礼乐礼乐并称,但其实并称,但其实乐
17、附属于礼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因为乐的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助仪文的不足的,因为乐的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有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的功用。(五)三(五)三礼礼 “春秋春秋”是是古代记事史书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春秋,相传是,相传是孔子修订的孔子修订的鲁春秋鲁春秋。古代史官。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左传左传公羊传公羊传榖梁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三传特别注重春秋春
18、秋的劝惩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六)(六)春秋春秋三传三传 四四书分别是书分别是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旧时科举私塾里,。旧时科举私塾里,学生入学,便是从四书读起的学生入学,便是从四书读起的。大学大学是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格物、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奋斗理念的人生奋斗理念;论语论语是是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语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语的,传达了的,传达了“君子君子”、“仁仁”、“忠恕
19、忠恕”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孟子孟子是是孟子及弟子共同编定孟子及弟子共同编定的,说的,说“仁仁”兼说兼说“义义”,提出要,提出要养养“至大至刚至大至刚”、“配义与道配义与道”的的“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中庸中庸是是孔门传授心法孔门传授心法的书,的书,“不偏不偏叫作叫作中中,不易不易叫作叫作庸庸;中中是天下的正道,是天下的正道,庸庸是天下的定理。是天下的定理。(七)(七)“四书四书”战国策战国策的缘起于的缘起于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春秋末年列,春秋末年列国纷争国纷争,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韩等“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的局
20、面。为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便显得十分重要,重要,游说之士游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策士。根据对。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策士们形成了“合合纵纵”、“连横连横”两个派别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鼎的苏秦、张仪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用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战国策就是记录就是记录了了战国时代战国时代“高才秀士高才秀士”们们“奇策异智奇策异智”的一部的一部重要古史重要古
21、史。(八)(八)战国策战国策 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且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且都成了文学的古典。史记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
22、利、财用)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司司马迁马迁的史的史观是观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实称得上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实称得上“通古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变,成一家之言”。(九)(九)史记史记汉书汉书汉书汉书又称又称前汉书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断代史,由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其中编撰,其中汉书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八表由班固之妹班班昭昭补写而成补写而成。起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
23、莽之诛。记录范围更。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包罗万象。虽虽然然史记史记汉书汉书的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的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子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等部收录诸子百家等1414个大类个大类的著作。诸子百家思想的的著作。诸子百家思想的产生在战国产生在战国,那,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有志之士们对于局势提出了种种的主张,并且开始开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有志之士们对于局势提出了种种的主张,并且开始开门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
24、派,各门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思以其道易天下思以其道易天下”。(十)诸子(十)诸子孟子认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本善”,主张施,主张施“仁政仁政”、“王政王政”,即一切政治的、,即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荀子认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性本恶”,注重圣王的威权,注重圣王的威权,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分、息争的。分、息争的。墨墨家家的创始人是的创始人是墨翟墨翟。墨家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助弱小国家做。墨家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助弱小国家做防卫工作,这就是他们的防卫工作,这就是他们的“非攻非攻”主义
25、;天下的祸端都起源于相互争主义;天下的祸端都起源于相互争斗,人们应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这就是他们的斗,人们应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这就是他们的“兼爱兼爱”主义。主义。孔孔子子提倡提倡“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定下了君臣父子的,定下了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孔子之后,。孔子之后,儒家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分别是孟子和荀子。还出了两位大师,分别是孟子和荀子。道道家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因时世太乱,难以挽救,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因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便消极起来,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老子老子留下一部留下一部道德经道德经,他认为宇宙间事物的,他认为宇宙间事物的变化,都
26、遵循叫做变化,都遵循叫做“常常”的公律,其核心是物极的公律,其核心是物极必反,所以具体应用就是排除一切制度,必反,所以具体应用就是排除一切制度,顺其自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自然就是然,无为而治,自然就是“道道”;庄子庄子则更进一步,主张则更进一步,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甚至甚至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变化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变化。以以韩非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为代表的法家法家以荀学、老学为基础,从以荀学、老学为基础,从实际政治实际政治出发,将尊君权、禁私学、重富豪的趋出发,将尊君权、禁私学、重富豪的趋势加以理论化,以至于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势加以理论化,以至于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
27、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到到了战国末期,人们感受到了统一思想的重要性,秦相吕不韦便做了了战国末期,人们感受到了统一思想的重要性,秦相吕不韦便做了第一个尝试同统一的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第一个尝试同统一的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以,以道家为基调,将诸子书统一了起来。到了道家为基调,将诸子书统一了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接着社会大统,接着社会大统的东风,的东风,董仲舒董仲舒成功地实现了全社会成功地实现了全社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全新局面。的全新局面。以以驺衍驺衍为代表的为代表的阴阳家阴阳家学说学说出自于古代方士出自于古代方士,
28、研究五行之德研究五行之德:木胜土,: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这样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这样“终始终始”不息。不息。辞辞赋起源于赋起源于楚辞楚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屈原的的离骚离骚。朱自清先生称。朱自清先生称离骚离骚和和九章九章的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高唱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高唱着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走,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头万绪,无人可诉,只能告投无路,满腔
29、委屈,千头万绪,无人可诉,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离骚”就是就是“别愁别愁”或或“遭忧遭忧”的意思。他用了许多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的意思。他用了许多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委曲地表达了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 ,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十一)辞赋(十一)辞赋到到了了汉代汉代,出现了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一大批模仿,出现了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一大批模仿离骚离骚的文人,汉人称这些作品为的文人,汉人称这些作品为“辞辞”,一并纳,一并纳入了入了楚辞楚辞一书。荀子的一书。荀子的赋篇赋篇是最早称是最早称“赋赋”。因为
30、因为汉武帝汉武帝好辞赋,所以繁荣一时;发展到唐初,称好辞赋,所以繁荣一时;发展到唐初,称为为“俳体俳体”的赋;后来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趋向散文的赋;后来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赋便称为化,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赋便称为“文体文体”的赋的赋。总总体来看,赋虽然有韵,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诗。体来看,赋虽然有韵,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诗。汉武帝汉武帝设设计了计了乐府这个机构乐府这个机构,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这些诗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这些诗以叙事为主,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
31、的源头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到到了建安年间,出了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础的,则是魏代的,则是魏代的阮籍阮籍,他,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晋代的诗,。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了陶渊明和谢灵运。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到到了唐,了唐,李白李白政治不能得志,纵
32、情山水间,人称政治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天上谪仙人人”,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高,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宋诗有了散文化领域扩大了,价值高,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的倾向,到了苏轼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境界。(十二)诗(十二)诗 现现存中国最早的文,是存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商代的卜辞,也就是一种官文书的卜辞,也就是一种官文书。后后来到了春秋的时候,外交的言语也称为来到了春秋的时候,外交的言
33、语也称为“辞辞”,孔子说,孔子说辞辞的的要义在要义在“达达”,也就说说明白。到了,也就说说明白。到了战国战国,辩士们的说,辩士们的说辞辞可可谓天花乱坠,可以成为议论文。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谓天花乱坠,可以成为议论文。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春春秋左氏传秋左氏传是是写事写事的丰碑,的丰碑,史记史记是是写人写人的丰碑。的丰碑。汉武帝汉武帝时候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甚。真正甚。真正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唐代韩愈唐代韩愈。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句逗总
34、弄得参参差差的。他的标准是排偶的句子,句逗总弄得参参差差的。他的标准是“气气”,就是然,就是然的语气,并且有意将白话的自然音节引到语言中去。成为了新体的的语气,并且有意将白话的自然音节引到语言中去。成为了新体的“古文古文”、宋代所成的、宋代所成的“散文散文”的创立者。之后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创立者。之后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十(十三三)文)文 唐唐代代发展出的新文体发展出的新文体“传奇传奇”,到了,到了宋代宋代有了有了“话本话本”,也就是,也就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演化出了白话小说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水浒传和和西游西游记记,直到直到红楼
35、梦红楼梦成为了白话小说集大成者。成为了白话小说集大成者。从从明代明代开始用开始用八股文取士八股文取士一直到清末,可谓盛极一时。可是因一直到清末,可谓盛极一时。可是因“古文不宜说理古文不宜说理”,八股文逐渐没落。到了,八股文逐渐没落。到了清末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但也未能长久。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可算登峰造极,但也未能长久。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胡适之等人提倡的白话文胡适之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近了新中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近了新中国。国。1.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
36、辞书文辞书。作者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特点: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古文”。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价值价值: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秦以前秦以前特点特点: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
37、字体因世因国而异,官书: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异,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演变演变:到了战国末期,有了:到了战国末期,有了“仓颉造字仓颉造字”传说。造字和用传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字有六个条例,称为称为“六书六书”,即,即“象形象形”“”“指事指事”“”“会会意意”“”“形声形声”“”“转注转注”“”“假借假借”。象形字本于图画,假借。象形字本于图画,假借字以声为主,形声字以偏旁分别,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以声为主,形声字以偏旁分别,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发展历程发展历程:秦以后秦以
38、后特点特点: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演变演变:识字久便又有了:识字久便又有了“隶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隶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魏晋之际,变为的标准。魏晋之际,变为正书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隶书,晋代也称为,晋代也称为楷书楷书”。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书文字,不书。识字变得简易。识字变得简易。汉朝时,隶书由椭正书逐渐简化,至到陈隋渐渐变方,汉朝时,隶书由椭正书逐渐简化,至到陈隋渐渐变方,至唐代又渐变长,这便正书与草书之间,最为适用。至唐代又渐变长,这便正书与草书之间,最为
39、适用。2.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
40、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六经之首。2.周易起源起源:商民用甲骨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商民用甲骨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周朝用筮法辅助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周朝用筮法辅助卜法,筮法里六十四卦,卜法,筮法里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断定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繇繇”是抽出来的意思。繇辞有属是抽出来的意思。
41、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演变演变:1 1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2 2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
42、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彖彖”就是就是“断断”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观念”。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宙观人生观,偶然也有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宙观人生观,偶然也有分别解释卦爻的话。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分别解释卦爻的话。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3 3到了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来称到了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来称为逸易。说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为逸易。说
43、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3.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简介简介:尚书是中国最古的: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记言的历史史。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多以记言为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的进展。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
44、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3.尚书发展历程发展历程:秦始皇焚书,伏生私藏尚书,仅存二:秦始皇焚书,伏生私藏尚书,仅存二十九篇。汉文帝时,尚书得以流传开来,这就是十九篇。汉文帝时,尚书得以流传开来,这就是东汉以来的今尚书或今文尚书。汉景帝时,东汉以来的今尚书或今文尚书。汉景帝时,从孔子旧居中发掘出一些古文经传,从孔子旧居中发掘出一些古文经传,孔子后人孔安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后,便是古文尚书。汉哀帝时刘歆欲立国整理后,便是古文尚书。汉哀帝时刘歆欲立古文尚书博
45、士,引起今古文之争。后来张霸、王古文尚书博士,引起今古文之争。后来张霸、王肃伪作古文尚书直到清朝才被证伪。肃伪作古文尚书直到清朝才被证伪。4.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来由来:诗的源头是歌谣。: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但是还有谱也渐渐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便形成了诗经。4.诗经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46、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等等。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頁頁”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说到说到“诗言志诗言志 ,“志志”便指教化而言。解释诗经便指教化而言。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是断
47、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4.诗经诗序诗序:诗序有大序和小序。大序是总:诗序有大序和小序。大序是总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六义”上。小序约出自小毛公。齐、鲁、韩三家诗及毛诗上。小序约出自小毛公。齐、鲁、韩三家诗及毛诗各自有序,现仅存毛诗序。置于各篇篇首,解释各篇主各自有序,现仅存毛诗序。置于各篇篇首,解释各篇主题的是小序。另有关雎序前的大序,但说法不一。旧说题的是小序。另有关雎序前的大序,但说法不一。旧说以为自风,风也以下为大序。以为自风,风也以下为大序。5.礼记三本三本:“天地君亲师天地君亲师”,天天地代表地代表生命的本生命的本源
48、源。亲亲是是祖先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奉着这些。荀子称这些为礼的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三本”。礼治礼治:政治制度:贵贱有别,长幼有序,各:政治制度:贵贱有别,长幼有序,各司其职。司其职。宗教仪式宗教仪式:天子诸侯祭天地山川,子孙祭祀:天子诸侯祭天地山川,子孙祭祀祖先。祖先。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居丧、婚姻、宴会等,人际关系。:居丧、婚姻、宴会等,人际关系。5.礼记礼乐礼乐:礼乐并称,乐是礼的一部分。乐包括歌和舞,乐声的绵延:礼乐并称,乐是礼的一部分。乐包括歌和舞,乐声的绵延和融和
49、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这便是乐。这便是乐本。本。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记”。那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礼古经。那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周礼则是一套理已亡佚,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周礼则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想的政治制度。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
50、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6.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因为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传说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这部春秋是孔子修订的。古代史官记事,修订的。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一是征实,二是劝惩。三传三传: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按三传的看法,按三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