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试卷第 1页,共 8页2024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试题(二)语文适应性试题(二)语文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2.回答选择题时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如需改动,用橡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2、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图像和语言是人类讲故事最重要的两种符号。文字出现之前的口语时代,原始先民是用图像来进行“言说”的,呈现出“语图一体”的表意状态,文字出现以后“语图分体”,文字成了语言记忆和非口语言说的基本形式,图像降格为文本语言的“副本”而存在,但图像作为语言符号的记忆和叙述功能并没有消逝,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叙
3、事传统。中国古代陶瓷图像是这个传统链条中的一分子,且因为它多是对其他媒材图像的模仿,故以它为中心可以勾连起庞大的图像网络,藉此管窥中国图像叙事传统的面目身姿。中国图像叙事传统包括“事”的传统和“叙”的传统,前者指中国古人喜欢讲什么样的故事,后者指他们喜欢怎样讲故事。第一,陶瓷图像与中国图像叙事之“事”的传统。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陶瓷器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民居等地,所以研究的前提是收集图像。收集必然有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但就笔者的收集经验而言,数量达到一万张左右后,新的图像就很少了,所以基本上也就能梳理出陶瓷图像的故事类型。这是因为陶瓷具有大众日用品、商品性质,其上的图像是用来装饰以吸引
4、消费者的,所以注重迎合大众喜好、市场需求,“跟风”现象很严重,也因此呈现出题材类型化、图式格套化特征,不同于追求创新性、独一性的文人画。中国古代陶瓷上的人物故事类型,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神话传说故事,来源于佛道典籍、搜神记等杂传志怪,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等;二是历史人物故事,来源于史书,主要包括明君、忠臣等;三是文学人物故事,来源于唐传奇、宋话本等;四是社会风情故事,来源于对其他媒材图像的模仿,少数为独创,包括仕女图、生产生活图(如渔樵耕读)、特色主题图(如职贡图)。梳理中国陶瓷图像叙事之“事”的传统,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一些题材不清楚的陶瓷图像进行考证。陶瓷图像的主要作用是装饰,不追
5、求故事场景的完整性或者诗书画印的一体化,所以很多图像的题材都不容易辨识,在博物馆、书籍报刊中经常被误读,尤其是在国外博物馆的文物介绍中,这不利于图像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美国学者包华石研究“近代早期中国施政权力的形象化”时列举了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上的“丙吉问牛图”,“丙吉衣着朴素,毫无纹饰,以放松的方式闲散而立。农夫用正式的问候表达对丞相的尊敬,但是这与农夫问候他人的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同”,是因为宋代画家知道,“再过一些年,会有其他人担任那个官职”,因此“这个故事传递出的政治抽象概念是官职与官员的分离”。包华石通过图像研究施政权力的形象化问题、角度新颖,但由于中西文化的
6、隔阂,误读了这幅画,它其实是“归去来兮图”。第二,陶瓷图像与中国图像叙事之“叙”的传统。用图像叙述一个故事,就是将各种视觉符号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组织起来表达意义,米柯巴尔说得很清楚:“绘画并不仅仅是涂抹颜料,而更是在语义的空间里绘制符号。”一幅图像中的符号包括色彩、线条、光影、构图等,每一符号在历史发展中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了特定的观念和情感,所以作者绘制图像,看起来好像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表情达意,其实无不受到文化传统的宰制。在陶瓷上绘制图像时亦如此,所以研究陶瓷上的人物故事图,必须将它放到中国图像叙事传统形成的链条中,看它在用图像讲述故事的策略方面,比如在叙述的时间、空绝密启用前
7、试卷第 2页,共 8页间、视角、人物、图式等,继承了什么,改变了什么。选自倪爱珍陶瓷图像研究的价值与路径(有增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语言文字在我们的叙事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图像也具有语言符号的记忆叙述功能,在口语时代二者表意是一体的。B陶瓷是日用品、商品,需要迎合大众,这就决定了在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图像时,不需要收集太多就大致能归纳出故事类型。C中国古代陶瓷上的四大人物故事类型,除社会风情故事大多模仿其他媒材图像外,其他三种都注重图像独创。D在将色彩、线条、光影、构图等符号按空间关系组织起来叙事的时候,作者并不能凌驾于符号所属的文化系统之上。2下列对原文论
8、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段从图像的功能写起,为的是引出中国古代陶瓷图像在研究中国图像叙事系统中的价值。B文章从中国陶瓷图像“事”的系统写到“叙”的系统,以阐明中国古代陶瓷图像的研究路径。C文章在写中国古代陶瓷的“事”的系统时,不仅写了研究前提、故事类型,也写了研究的意义。D文章在第五段列举包华石研究“丙吉问牛图”,意在指出他的创新方法并不可取,需要改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古代陶瓷与文学关系密切,陶瓷图像表现了很多文学故事,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它们的传播。B中国当代陶瓷要想走得更远,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比如拓宽陶瓷图像的题材,打破图示的格
9、套化。C中国古代陶瓷图像不讲求场景的完整,导致题材模糊,造成误读,解决关键就是突破中西文化的壁垒。D中国古代陶瓷、包含民用陶瓷,也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有价值。(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3 道小题,共道小题,共 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卡尔斯鲁厄就安静地躺在森林与大河之间,无数辐射状的道路如蛛网般收聚,指向市中心那座著名的18 世纪的宫殿。现在,赫兹就站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摆弄他的那套装置。装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电火花发生器,有两个大铜球作为电容,并通过铜棒连接到两个相隔很近的小铜球上。导线从两个小球上
10、伸展出去,缠绕在一个大感应线圈的两端,然后又连接到一个梅丁格电池上,将这套古怪的装置连成了一个整体。赫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两个几乎紧挨在一起的小铜球,然后合上电路开关。顿时,电的魔力开始在这个简单的系统里展现出来:无形的电流穿过装置里的感应线圈,并开始对铜球电容进行充电。赫兹冷冷地注视着他的装置,想象着电容两端电压不断上升的情形。在电学领域攻读了那么久,赫兹对自己的知识是有充分信心的。过了一会儿,一束美丽的蓝色电花爆开在两个铜球之间。火花稍纵即逝,因为每一次的振荡都伴随着少许能量的损失,使得电容两端的电压很快又降到击穿值以下。于是这个怪物养精蓄锐,继续充电,直到再次恢复饱满的精力,开始另一场火
11、花表演。赫兹更紧张了,他不是要看这个装置如何产生火花,而是为了求证那虚无缥缈的“电磁波”的存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啊,它看不见,摸不着,到那时为止谁也没有见过。可是,赫兹对此坚信不疑,因为它是麦克斯韦理论的一个预言,而麦克斯韦理论哦,它在数学上简直完美得像一个奇迹!仿佛是上帝之手写下的一首诗歌。如果麦克斯韦是对的,那么每当发生器火花放电的时候,在两个铜球之间就应该产生一个振荡的电场,同时引发一个向外传播的电磁波。赫兹转过头去,在不远处,放着两个开口的长方形铜环,在开口处也各镶了一个小铜球,那是电磁波的接收器。实验室静悄悄的,而他的心跳得快极了。铜环接收器突然显得有点异样,他把自己的鼻子凑到铜
12、环的前面,看见似乎有微弱的火花在两个铜球之间的空气里跃过。一次,两次,三次,赫兹看清楚了:真的有火花从接收器的两个小球之间穿过,而整个接收器是一个隔离的系统,既没有连接电池也没有任何的能量绝密启用前试卷第 3页,共 8页来源。良久良久,赫兹揉了揉眼睛,直起腰来:现在一切都清楚了,电磁波真实地存在于空间之中,正是它激发了接收器上的电火花。麦克斯韦惊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原来电磁波一点都不神秘,我们平时见到的光就是电磁波的一种。无论从哪一个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赫兹的名字终于可以被闪光地镌刻在科学史的名人堂里。虽然他英年早逝,还不到 37 岁就离开了这个奇妙的世界。然而,就在那一年,一
13、位 20 岁意大利青年读到了他的关于电磁波的论文。两年后,这个青年在公开场合进行无线电的通讯表演,不久他的公司成立,并成功拿到了专利证。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年轻人就是马可尼,与此同时俄国的波波夫也在无线通讯领域做了同样的贡献。如果赫兹身后有知,将会做何感想呢?或许只会置之一笑,他是那种纯粹的科学家,把对真理的追求当做人生最大的价值。就算他想到了电磁波的商业前景,也会不屑去把它付诸实践吧?也许,在美丽的森林和湖泊间散步,思考自然的终极奥秘;在秋天落叶的校园里,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这才是他真正的人生吧?今天,他的名字已经成为“频率”这个物理量的单位,被每个人不断地提起,可说不定他还会嫌我们打扰他的安宁
14、呢。(节选自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黄金时代,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赫兹的实验装置主体是一个电火花发生器,由铜球、导线、感应线圈和电池组成,感应线圈用于接收电流并对铜球充电。B赫兹合上电路开关后,有了新的猜想:当电容两端的电压上升到一定高度,电流来往于大铜球之间时,火花表演就会开始。C铜环接收器在没有任何能量来源的前提下,能接收无形的电磁波并激发出电火花,这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在数学上的完美性。D赫兹关于电磁波的论文激发了马可尼的灵感,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后来在此基础上开拓了无限电通讯领域的专利市场。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
15、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对卡尔斯鲁厄小城的地理环境进行生动的描绘,再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自然将读者带入迷人的科学氛围。B第三段将麦克斯韦的理论比作上帝之手写下的诗歌,这表现了作者对其数学理论的高度肯定和对麦克斯韦本人的崇拜。C第五段中“直起腰来”和“预言得到了证实”两句后面的冒号均表示引出解释或者说明,这与第四段中的冒号用法相同。D文章结尾以想象的方式刻画了赫兹在恬静美丽的校园中散步、讨论问题的形象,以此凸显他痴迷自然、与世隔绝的形象。6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请根据赫兹求证电磁波的经历概括说明(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
16、,小题,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顾随注:诗文丛论序言(节选)叶嘉莹先生来担任我们的唐宋诗课程,是在 1942 年的秋天,那时我才升入大学二年级不久,北平正在沦陷之中,而先母逝世则已将一年,因此我的心情颇为悲凄,遂在一次习作中,呈交给先生三首七言绝句,现在先把原诗写在下面:第一首题为小紫菊,原诗写的是:阶前瘦影映柴扉,过尽征鸿晚露稀。淡点秋妆无那恨,斜阳闲看蝶双飞。第一首诗,先生为我改了两个字,那就是把第一句的“晚露稀”,改成了“露渐稀”;把第三句的“淡点秋绝密启用前试卷第 4页,共 8页妆”,改成了“淡淡秋妆”。以我个人的推测,我想先生之把“晚露稀”改成了“露渐
17、稀”,可能一则因为一般人说到“露”总是说“朝露”,而我竟用了“晚露”的字样,未免显得不妥;其二则“露渐稀”中所用的“渐”字可以予人一种时间之推移消逝的感觉,与前面的“过尽征鸿”一句中的“过尽”二字所表现的时间消逝之感正可以互相呼应而使此种感受更为加强,这大概是先生将此句之“晚露稀”改成为“露渐稀”的主要缘故。至于“淡点秋妆”之改为“淡淡秋妆”,则可能是因为后者显得更为轻灵自然的缘故。除去先生对我的习作之批改曾经给予我极大的启发以外,我当日习作的风格,也曾受先生之影响。记得先生有一次在课堂上曾举引雪菜之 西风颂 中的“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以中文写了“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18、”两句词。于是我就用这两句凑成了一阕踏莎行,并且写了一行“小序”,说“用羡季师句,试勉学其作风,苦未能似”,我写的词如下:烛短宵长,月明人悄。梦回何事萦怀抱。撇开烦恼即欢娱,世人偏道欢娱少。软语叮咛,阶前细草。落梅花信今年早。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先生担任我们的“唐宋诗”课程时,既正值北平为日军所占领之时,我想先生之所以在讲课时拈举出雪菜的诗句,并将之改写为中文词句,其中自也暗含有与同学们互相慰勉之意,则我在踏莎行中之所敷演者,与先生之原意,或者也还不甚相远;再则先生早年为词,颇喜用富于思致的诗句,我的这首小词既有意模仿先生的作风,所以就也写了些颇用思致的语句。先生阅后,曾给我写了一
19、句评语,说“此阕大似味辛词”。“味辛(意为用坚韧与放达品味艰辛)”就是先生早年的一册词集。记得当先生选取聊斋中连锁一则故事,欲改写为杂剧游春记时,对于以悲剧结尾或以团圆剧结尾,曾久久不能决定。及至最后,先生终以团圆剧结尾。先生在其所写的“游春”之中,还特别安排了“登山观海”的叙写,也就是说先生理想中的美满的人世,不仅应有如春日的欣荣,而且更应该有一种如同“登山观海”之高远的理想和志意。而先生对杂剧之创作,以及对于死生之际的悲剧与团圆剧的思量和考虑,却因而也引起了我对于创作杂剧的兴趣,以及对于生死的反思。自从我离开北平,远赴南方结婚后,当我住在上海和南京的几个月中,先生与我本来还有书信往来,而自
20、 1948 年 11 月我随外子迁至中国台湾后,先生与我的书信来往就完全断绝了。我现在所保存的先生的手迹,一部分就是先生当年亲手评改的我的习作旧稿,另一部分则是我离开北平前先生给我的几封信,还有一首先生为给我送别而写作的七言律诗,诗题是送嘉莹南下:食茶已久渐芳甘,世味如禅彻底参。廿载上堂如梦呓,几人传法现优昙。分明已见鹏起北,衰朽敢言吾道南。此际泠然御风去,日明云暗过江潭。1974 年,我首次回国探亲,闻知先生已早于 1960 年逝世。古语说“人师难求”,先生所传授给学生的,绝不是书本的知识而已,而是诗歌的精魂与生命,以及结合此种精魂与生命的,先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的品格和风骨。【注】顾随(189
21、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终生执教并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叶嘉莹为其受业弟子。文本二:纪念我的老师清河顾随羡季先生(节选)叶嘉莹有一次先生来上课,步上讲台后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初看起来,这三句话好像与学诗并无重要之关系,而只是讲为人与学道之方,但先生却由此而引发出了不少论诗的妙义。先生所首先阐明的,就是诗歌之主要作用,是在于使人感动,所以写诗之人便首先须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先生以为必先具有民胞物与之同心,然后方能具有多情锐感之诗心。于是先生便又提出说,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
22、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于是先生遂又举引出杜甫登楼一诗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为前者之代表,陶渊明饮酒诗中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后者之代表。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绝密启用前试卷第 5页,共 8页A先生对小紫菊只略作修改,对踏莎行仅用“味辛”作评,足见先生的遗词用字既敏锐又精当。B作者受到先生的启发和影响,诗词的思想内容从表现少女的闲愁幽怨,转而能表现直面苦难的坚毅精神。C文章写了丧母的悲凄,写了日占的国难,写了师生唱和的过程,还写了书信断绝的伤感,文笔沉郁。全
23、文笼罩在浓郁的哀愁之中。D这篇序言回忆师生的唱和,显示出师生之间的爱护之意和崇敬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先生的悼念和怀思。8请结合文本二,说说写诗之人怎样才能做到“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6 分)9如欲以“先生已去,教诲永留”为题写一则(顾随,诗文丛论)序言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34 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本题 4 4 道小题,道小题,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
24、此也哉!”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
25、何益于事?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节选自苏辙管仲)材料二:尝读周官 司马法,得军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直者,所以为必胜也。若夫管仲之制其兵,可谓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军,三军三万人,疏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而其军垒阵法,不少概见者,何哉?盖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
26、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绝密启用前试卷第 6页,共 8页也。(节选自苏轼管仲论)10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出于不得 A 已 B 而 C 非 D 以求胜 E 敌也 F 故其为法 G 要 H 以不可败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伯,通“霸”,文中的齐桓公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都是“春秋五霸”。B倍,指背弃,与湾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相同。C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志中“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相同。D制,指统领,统率,与过秦论中“
2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管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赢得了孔子的称许,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B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就继任的人选征询他的意见,管仲认为易牙等三人都有悖人情,不可任用,但齐桓公后来没有听从。C苏辙认为,世间并非没有小人,君王防范小人得势的最好办法是重用君子,让小人无法逞其奸计,舜帝和商汤就是这样做的。D“什伍”是周朝军队的建制,这种编制方式较为繁琐,管仲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采取了“三军”制,使军队运作非常流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夫
28、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2)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夏夜叹(节选)夏夜叹(节选)杜甫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注: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青紫,贵官之服。北城,在今陕西渭南市境内。有叹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
29、,苍生岂重攀。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夏夜叹(节选)用“念”领起,想象将士们忍受着酷热及听到的悲笳之声,虚实结合。B 有叹诗中诗人将自己与“穷猿”“老马”相比,表现了他的作客之苦,思归之切。C两首诗应写于“安史之乱”时,写有叹时尚未入蜀,写夏夜叹时入蜀避乱。D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反复咀嚼生命的痛苦,在这两首诗中都有体现。15两首诗题目中都有一个“叹”字,所叹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却表露出同样的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绝密启用前试卷第 7页,共 8页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
3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离骚中诗人用“,”来表明自己宁愿受身体被肢解的磨难,也不会改变自己追求。(2)韩愈师说中用“,”来阐明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3)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用“,”两句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 分)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线下打卡、线上“云逛”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1)。2023 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00 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占比更大。据有关平台
31、统计,关注博物馆 50%的人年龄在 1830 岁。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高,普遍拥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加之青年群体对互联网的长期学习性使用,普遍具有更为宽广的眼界和见识,更倾向于追寻丰富性的精神支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青年群体更加渴望欣赏“文化之美”,感悟遗忘或忽略的“历史之美”。他们已不限于翻阅书籍上的照片和观看影像资料,(2)。博物馆成为青年群体文旅、社交、生活的“爆热”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3)。供需关系失衡、参观言行失范、展览学习失真等现实问题阻碍了人们感悟文化魅力、接受知识滋养。只有系统梳理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高水平的服务管理,才是使青年博物馆“热”长居
32、“顶流”的根本之策。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18.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云逛”“云直播”“云聚会”“医疗云”“教育云”等词汇。其中“云”字有哪些含义?试作归纳。(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 分)“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心理特质,心理学家布菜恩利特尔也将其定义为“洋葱型人格”。在电影热辣滚烫中,主角杜乐莹是关系中的付出者,在她看来,只有无条件满足别人、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喜欢她,她才能有价值。一个人能否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即他人所感悟到的情绪收益大于情绪成本,很
33、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段关系的成败。但只顾及他人情绪而忽略自己,这种过度迎合他人是“讨好型人格”在人际交往中的主要表现之一。“讨好型人格”在人际交往中还会有回避冲突、自我攻击的特征表现。在电影热辣滚烫中,杜乐莹极力避免与别人起冲突,为了取悦别人,甚至不惜掏空自己。宅、废,朋友少,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拳击梦”成为她重新成长的脊骨。在拳击台上,她再也无法逃避,更无法妥协,而是需要勇敢地斗争,直面对手的每一次攻击,她渴望赢一次!“胖”不是乐莹的心结,乐莹的心结在于无法接纳自己,她渴望“赢一次”!乐莹的蜕变之路,不仅仅是从一个“吃了睡、睡了吃”的宅家胖女孩,蜕变为强壮、有腹肌的拳击手,更是一次从
34、“讨好型人格”到真实表达自我的勇敢转变。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文中出现两个“赢一次”,一个没有,一个有双引号,说说表意上的不同。(4 分)21根据文中信息,给“讨好型人格”下定义,不超过 40 个字。(4 分)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考查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查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绝密启用前试
35、卷第 8页,共 8页【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材料三: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法国】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青年人该怎么做?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第 1 页 共 7 页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
36、国语高级中学 20242024 届届高三下学期高三下学期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二)参考答案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二)参考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语言文字,而图像,在口语时代二者表意是一体的”错误。原文说“图像和语言是人类讲故事最重要的两种符号。文字出现之前的口语时代,原始先民是用图像来进行言说的,呈现出语图一体的表意状态”,意思是“图像和语言”是“语图一体”,不是“语言文字”和“图像”是“语图一体”,选项偷换概念。B.“不需要收集太多就大致能归纳出故事类型”错误。原文说“收集必然有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但就笔者的收集经验而言,数量达到一万张左右后,新的图像就很少
37、了,所以基本上也就能梳理出陶瓷图像的故事类型”,意思是收集必然有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收集,大约一万张左右即可梳理出陶瓷图像的故事类型,“一万张”不是小数目,因此“不需要收集太多”说法不严密。C.“其他三种都注重图像独创”错误。原文说的前三类的图像来源是佛道典籍、搜神记等杂传志怪,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历史人物故事和文学人物故事,并没有说这三类都注重图像原创。故选 D。【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意在指出他的创新方法并不可取,需要改进”错误。“梳理中国陶瓷图像叙事之事的传统,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一些题材不清楚的陶瓷图像进行考证”为本段的论点,文
38、章列举“包华石通过图像研究施政权力的形象化问题、角度新颖,但由于中西文化的隔阂,误读了这幅画,它其实是归去来兮图”这一事例,是为了说明要对一些题材不清楚的陶瓷图像进行考证,不能误解,影响图像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意在指出他的创新方法并不可取,需要改进。故选 D。【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解决关键就是突破中西文化的壁垒”错误。结合“梳理中国陶瓷图像叙事之事的传统,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一些题材不清楚的陶瓷图像进行考证”分析可知,因为中西文化的壁垒容易对陶瓷图画造成误解,因此要对一些题材不清楚的陶瓷图像进行考证,而不是“突破中西文化
39、的壁垒”。故选 C。【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新的猜想”错误,原文有“想象着电容两端电压不断上升的情形。在电学领域攻读了那么久,赫兹对自己的知识是有充分信心的”,可知火花表演不是新的猜想,是意料之中的事。C.“这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在数学上的完美性”错误,原文为“麦克斯韦惊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原来电磁波一点都不神秘,我们平时见到的光就是电磁波的一种”,应是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即电磁波真实存在。D.“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后来在此基础上开拓了无限电通讯领域的专利市场”错误,原文有“与此同时俄国的波波夫也在无线通讯领域做了同样的贡献”,没有说俄国的波波夫是
40、受了赫兹关于电磁波的论文的激发,选项于文无据。故选 A。【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D.“以此凸显他痴迷自然、与世隔绝的形象”,原文有“他是那种纯粹的科学家,把对真理的追求当第 2 页 共 7 页做人生最大的价值”,应是以此证明“作为纯粹的科学家,他把对真理的追求当做人生最大的价值”的观点。故选 D。6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请根据赫兹求证电磁波的经历概括说明(6 分)。【解析】6专注冷静的科学态度:如赫兹实验时的专心致志与全神贯注;善于借助前人的研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如赫兹对麦克斯韦预言的继承与实现;以追求真理为最大价值的科学精神:如赫兹可能
41、不在乎电磁波的商业运用,而以探索自然奥秘本身为乐的纯粹与执著。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题要求就赫兹求证电磁波的经历,来概括其科学研究的素养,即根据人物的行为来概括其科学品质。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即可。“赫兹就站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摆弄他的那套装置”“赫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两个几乎紧挨在一起的小铜球”,从中可知,赫兹实验时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具有专注冷静的科学态度;“赫兹更紧张了,他不是要看这个装置如何产生火花,而是为了求证那虚无缥缈的电磁波的存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啊,它看不见,摸不着,到那时为止谁也没有见过。可是,赫兹对此坚信不疑,因为它是麦克
42、斯韦理论的一个预言”“电磁波真实地存在于空间之中,正是它激发了接收器上的电火花。麦克斯韦惊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的真实性,继承与实现了麦克斯韦预言,可见他具有善于借助前人的研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他是那种纯粹的科学家,把对真理的追求当做人生最大的价值。就算他想到了电磁波的商业前景,也会不屑去把它付诸实践吧”,赫兹可能不在乎电磁波的商业运用,而以探索自然奥秘本身为乐的纯粹与执著。可见他具有以追求真理为最大价值的科学精神。【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全文笼罩在浓郁的哀愁之中”分析不正确。文中师生唱和的过程自然温馨,并不哀愁。故选 C。
43、【解析】8先要有民胞物与(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再要有多情锐感之诗心;要关怀广大的人世;要融入大自然。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先生所首先阐明的,就是诗歌之主要作用,是在于使人感动,所以写诗之人便首先须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必先具有民胞物与之同心”可知,写诗要感动读者,首先要“推己及人”以自己的感受和处境来推测别人的感受和处境,从而更加理解和关心他人,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推己及物”认为人们应该将自己的仁之心推广到一切事物上,包括动物、植物、环境等。这种思想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皆有情感,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故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
44、物之心。由原文“先生以为必先具有民胞物与之同心,然后方能具有多情锐感之诗心”可知,体会到他人和自然万物之心,才能衍生出敏感多情的善感灵心。由原文“于是先生便又提出说,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于是先生遂又举引出杜甫登楼一诗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为前者之代表,陶渊明饮酒诗中之采菊东篱下,悠然第 3 页 共 7 页见南山为后者之代表”可知,写诗要将诗人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其中之一是将他人的悲欢写进诗歌,关怀世人的大千世界,故写诗要关怀广大的人世;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第二种方式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情景合
45、一,由对自然的关怀实现物我同一的境界,故写诗要融入大自然。【解析】9顾随对小紫菊的修改,使诗句抒情性更强,有了更为轻灵自然的诗味。顾随对作者的词给了“味辛”的评语,表达出用坚韧与放达品味艰辛的文学主张。顾随的杂剧游春记以团圆剧结尾,表达了对高远的理想和志意的推崇。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种顾随先生的事迹总结评论提纲。由材料一中“第一首诗,先生为我改了两个字,则可能是因为后者显得更为轻灵自然的缘故”可知,先生为我修改习作小紫菊,在用词上斟酌再三,说明先生对诗歌艺术的精益求精,修改后的诗句更合理,更使得诗歌前后呼应,整体诗歌抒情性更强,诗意更“轻灵自然”。由材料一“先
46、生阅后,曾给我写了一句评语,说此阕大似味辛词 。味辛(意为用坚韧与放达品味艰辛)就是先生早年的一册词集”可知,先生评价我的诗歌说“味辛”词,结合作者创作的诗歌含义,“味辛”一词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在困难时坚韧不屈的性格特点,符合先生的文学主张。由材料一“记得当先生选取聊斋中连锁一则故事,欲改写为杂剧游春记时,对于以悲剧结尾或以团圆剧结尾,曾久久不能决定。及至最后,先生终以团圆剧结尾。先生在其所写的游春之中,还特别安排了登山观海的叙写,也就是说先生理想中的美满的人世,不仅应有如春日的欣荣,而且更应该有一种如同登山观海之高远的理想和志意”可知,先生创作的杂剧游春记的结尾和情节编排,在悲剧和团圆剧之间选
47、择了团圆剧,并在情节中写了“登山观海”,表达了先生对生活圆满的期盼以及对高远理想的宣扬和追求。【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除非出于不得已,而绝对不是以战胜敌人为目的。所以在他们制定办法的时候,只是要求不可以战败而已。“不得已”是“出于”的原因,中间不断开,B 处断开;“非也”是否定式判断句,“也”后 F 处断开;“为法”是动宾结构,后面 G 处断开。故选 BFG。【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希望项伯详细地说明我不敢背弃道德。C.正确。危险;/大概。句意:这时候就很危险了。/
48、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有神明保护吧。D.错误。意思不同。统领,统率;/制服。句意:那管仲统领他的军队。/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故选 D。【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错,原文“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孔子的意思是由于管仲自己贪财,而且没有劝谏齐桓公不要贪图女色,埋下了嫡庶之争的祸端。而不是选项说的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故选 A。第 4 页 共 7 页【解析】13(1)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2)(管仲)所以改变古代的“司马法
49、”,而制定出了这种简单快速取胜的军队建制,因此我们就看不到他运用古代“司马法”的事迹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使”,让;“与”,参与,介入;“盍”,通“何”,何必,怎么。(2)“为”,制定、创建;“速胜”,迅速取胜;“是以”,因此;“莫得”,不能够。参考译文:材料一:先君曾说:管仲九次汇集诸侯,匡扶天下,辅佐齐桓公称霸,连孔子都称赞他的仁义,然而仍然不能阻止五位公子为了争夺君位而相互残杀,使齐桓公死后不能下葬,说:“大概是由于管仲才达到这种地步啊!”管仲自己有三个藏金宝库,齐桓公宠爱的侍妾有六个人,管仲却不劝谏其错误,这本来就是嫡庶争夺君位的祸患的起源。然而齐桓公老了
50、,管仲为齐桓公身后之事打算,知道各位皇子一定会争夺君位,于是把世子托付给宋公。父子之间的事,竟然要由别人来介入,有智慧的人难道会这样做吗?传说:“管仲快要病死了,桓公问谁可以任宰相,管仲说:了解臣下的,没有人能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怎么样?(管仲)回答说: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国君,是不近人情的,不可任用。桓公道:开方怎么样?(管仲)回答说: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难以接近。桓公说:竖刁怎么样?管仲答:他残毁了自己的身体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难以亲信。管仲死后,桓公不采用管仲的意见,最终亲近、任用了这三人,仅仅两年祸乱就发生了。”世上不曾没有小人,有君子来阻隔他们,那么小人不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