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766700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沁园春长沙1、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2、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3、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4、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 。5、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短歌行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5、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

2、,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 6、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

3、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 ”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 ”直接点明山上仙人非常多。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梦境中第一眼看到的天姥山仙境的景象: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的宫阙,景色壮丽,精心炫目。登高1、杜甫在登高中用 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自己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3、登高中寄寓了诗人杜甫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4、杜甫登高中 两句,通过描写落叶和江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2.苏轼念奴娇

4、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 劝学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 ,是火烤使它这样的。2、荀子在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

5、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6、劝学中 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7、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8、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 。师说1、韩愈在师说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表明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龄无关,而应该是“ ”。2、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

6、无关的两句是:“ ”4、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5、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只是“ ”,而不是他所说的“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有些“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指出他们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 ”。8、韩愈在师说中举孔子的话“ ”来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9、韩愈师说中的“ ”与荀子劝学的“青,取

7、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10、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 ”。1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1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赤壁赋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苏轼用“ ”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

8、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 。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 ”的观点。7、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 ”,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 ”

9、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回答说和其他三个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是“ ”,孔子鼓励每个学生说出各自的志向是“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10、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 ”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六国论1、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

11、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5、苏洵用精妙的比喻“ ”,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6、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 ”,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7、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 ”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 ”。8、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 ,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 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

12、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象地描写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随地形,又与中心区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的句子是“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形象地描写空中的复道的句子是“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女子们打开妆镜时的景象的句子是“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倒掉洗脸水后,会出现“ 的景象;焚香熏衣时,会出现“ ”的景象。7、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对偶句“ ”描写秦的统治者把从六国抢来的金玉珍宝等物看作很寻常的东西,奢靡无度。8、在阿房宫赋

13、中,杜牧用反问句和夸张手法批评秦朝统治者大肆搜刮、挥霍无度句子是“ ?”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秦的统治者享乐时的乐声之多的句子是“ ”。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突出的钉头之多句子是“ ”。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两句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为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附:参考答案沁园春长沙1、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2、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5、沁园春长沙中,作

14、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短歌行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5、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6、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

15、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讌,心念旧恩。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梦游天姥吟留别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

16、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仙之人兮列如麻”直接点明山上仙人非常多。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梦境中第一眼看到的天姥山仙境的景象: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的宫阙,景色壮丽,精心炫目。登高1、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自己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登高中寄寓了诗人杜甫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杜甫登高中无边

17、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通过描写落叶和江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劝学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

18、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是火烤使它这样的。2、荀子在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

19、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7、荀子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8、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说1、韩愈在师说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表明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龄无关,而应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

20、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5、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只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而不是他所说的“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有些“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指出他们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韩愈在师说中举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来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9、

21、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10、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1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赤壁赋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

22、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赤壁赋中,苏轼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观点。7、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8、在赤壁赋中,

23、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哂之”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其

24、言不让”。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回答说和其他三个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是“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鼓励每个学生说出各自的志向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莫春者,春服既成”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8、子路、曾皙、冉有、公

25、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浴乎沂,风乎舞雩”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六国论1、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暴霜露,斩荆棘”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

26、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苏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6、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7、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

27、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两句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象地描写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随地形,又与中心区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的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形象地描写空中的复道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女子们打开妆镜时的景象的句子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6、杜牧在阿房宫赋

28、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倒掉洗脸水后,会出现“渭流涨腻”的景象;焚香熏衣时,会出现“烟斜雾横”的景象。7、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对偶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描写秦的统治者把从六国抢来的金玉珍宝等物看作很寻常的东西,奢靡无度。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反问句和夸张手法批评秦朝统治者大肆搜刮、挥霍无度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秦的统治者享乐时的乐声之多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突出的钉头之多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为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修教材理解性默写精选练习(附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