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69706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1.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2.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population density)。3.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4.种群密度在数量特征中的地位?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5.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适用对象?(1)逐个计数法,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估算法样方法,适合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蚜虫、跳蝻、虫卵)标记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黑光灯诱

2、捕法,适合具有趋光性的昆虫。6.样方法的调查对象选择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原因是?选择双子叶植物;原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7.区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方法?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8.运用样方法可以调查哪些问题?同一地块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不同地块中一种或几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9.制订计划包括哪些内容?(1)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2)确定调查时间。(3)讨论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列出清单。(4)讨论确定小组成员间的分

3、工。10.实施计划包括哪些过程?(1)准备: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一下地形,分析有没有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注意事项。(2)确定调查对象:观察该地段中有哪些双子叶草本植物,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名称。确定本小组要调查的种群。(3)确定样方: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根据观察结果,结合下面的提示,讨论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11.样方法的取样方法及对应的地形?五点取样法,适合方形地段,等距取样法,适合条形地段。12.样方的大小为多少合适?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13.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14.样方顶角和边缘上的个体如何计

4、数?计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左上原则)15.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取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16.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第一次捕捉并标记的个体数/总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17.哪些因素会导致标记重捕法的估算值偏大?第一次捕捉后,第二次难以捕捉标记物脱落18.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研究意义?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19.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研究意义?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迁入率和迁

5、出率能够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20.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概念?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1.年龄结构的分类,及具体年龄情况、未来种群密度变化?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类型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增长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稳定型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减小衰退型22. 研究年龄结构的意义?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23. 性别比例的概念?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4. 研究性别比例的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25. 性别比例的类型?雌多雄少、雌少雄多,雌雄相当。26. 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27.调查种

6、群密度的其他方法?红外触发相机;粪便,通过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动物的声音也存在个体差异,成熟个体的声音特征往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1.2种群的数量变化1. 数学模型的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 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的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3. 曲线图与数学公式相比的区别?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公式更精确,4. J形增长曲线的概念及曲线?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公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

7、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5. J形增长的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 6. J形增长的数学公式?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NtN0t N0种群的起始数量;t 时间 ,Nt:t年后种群的数量;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7. J形增长的增长率计算方法及曲线?增长率100%100%(无单位);8. J形增长的增长速率计算方法及曲线?增长速率(有单位,如个/年)。注意:增长速率可以看J形曲线的斜率9.J形增长是否具有K值?无10.S形增长的概念及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

8、增长。11. S形增长形成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捕食者数量会增多,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12.S形增长的增长率曲线?13.S形增长的增长速率曲线?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种群数量为K/2的时间。14.S形增长是否具有K值?S形曲线,捕鱼要想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在什么时候捕?要想持续获得较高捕捞量在什么时候捕?如果控制有害动物应在何时?有;K;大于K/2,捕完剩K/2。小于K/2时15.环境容纳量的概念?是否可以改变?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吗?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

9、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环境条件改变,K值会发生改变。K值不是种群的最大值,是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16.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是?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这是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17.根据环境容纳量如何保护大熊猫? 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18.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含义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环境阻力)19.种群数量除了增长还可能有怎样的变化?相对稳定(如野牛、狮)大多数生物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

10、群爆发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20.一个种群只要有少量个体就可以维持吗?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对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2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方法?抽样检测法22.使用到的特殊工具?血细胞计数板23.操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

11、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24.该实验中盖玻片先盖还是后盖?先盖25.取液体向计数板滴加为什么要振荡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6.是否需要对照?是否需要重复?不需要对照,自身前后对照;需要重复,避免偶然误差影响实验结果。27.如果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怎么办?稀释后再观察28.这个实验的结果?图129.酵母菌的增长速率曲线?图230.酵母菌下降的原因?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31.在计数时,为了区分酵母菌是活的,还是死的用什么试剂?用怎样的颜色进行区分?台盼蓝染液,活的无色,死的蓝色。32. 酵母菌的计算公式?一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4000.11000

12、稀释倍数(一个计数室有400个小格,体积为0.111mm3,1000为单位换算,mm3换算为ml)一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25/160.11000稀释倍数(一个计数室有25/16个中方格)33.设计记录表记录结果。时间/天次数1234567123平均33. 右图中1时种群数量是增加、不变、下降? 增加=1时种群数量是增加、不变、下降? 不变1时种群数量是增加、不变、下降? 下降34.S形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出生速率、死亡速率如何变化?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郁闭度概念?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2.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受到阳光、温度、水等3.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

13、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4.举例说明温度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的植株,这主要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受气温降低的影响;5.举例说明水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个体的死亡,而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6.非生物因素都是单独起作用的?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7.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哪些?内部因素:种内竞争,外部因素:种间竞争、捕食、寄生8.种

14、间竞争的曲线(竞争力相当、竞争力一强一弱)?9.捕食的曲线?10.密度制约因素的概念?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11.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概念?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12.种群研究的有哪些应用?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13.种群研究在濒危动物的保护方面如何起作用?只有通过调查获知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以及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才能准确了解该种群

15、的生存状态,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而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14.在渔业上,如何捕捞可以长期获得较多的鱼?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15.如何防治鼠害?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16.对农林害虫的防治,依赖喷洒农药方法的缺点?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还会增加害虫的抗药性;17.对农林害虫的防治的正确做法?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生物防治),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8.循环因果的概念?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

16、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19.循环因果的举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20.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提示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21.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2. 右图蝗虫、鸭子的K值分别为?N2、P2(分析方法蝗虫增多,鸭子增多,蝗虫下降,鸭子先继续增加,后也下降,K值位于波动范围的中间值)2.1 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

17、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2.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演替3.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的意义?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4. 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5. 什么是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6.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什么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和环境7. 种间关系有哪些?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8. 原始合作的概念?举例

18、?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与寄居蟹9. 互利共生的概念?举例?曲线?物质关系?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10. 捕食的概念?举例?曲线?物质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猞猁与野兔,羊与草11. 寄生的概念?举例?曲线?物质关系?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12. 种间竞争的概念?举例?曲线?物质关系?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

19、,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13.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什么现象? 分层14.湖泊植物的分为哪几层?挺水层、浮水层、沉水层15.海水中藻类植物的垂直分层(绿藻、褐藻、红藻)的原因? 光质16.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是?阳光、温度等;水分、无机盐等17.植物分层的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8.动物分层的原因?淡水鱼由上到下依次是?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鲢鳙草青19.高山植物的不同分布是否属于垂直结构?不属于。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布20.高低错落的竹子属于垂直结构?不属于。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结

20、构,应指不同物种21. 水平结构指在水平方向上呈什么分布? 镶嵌22. 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的原因?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23.群落的季节性,是由于哪些条件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哪两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阳光、温度和水分,外貌和结构24.生态位的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5.动物生态位要研究哪些问题?植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哪些问题?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植物: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

21、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6.生态位相对稳定的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7.生态位形成是什么的结果?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8.捕杀短吻鳄没有提高鲈鱼产量最可能是?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以鲈鱼为食29.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句话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30.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31.统计小动物的方法?使用记名计算法的条件?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32.目测估计法要根据预先确定的什么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多度等级33.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的土

22、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比较研究;调查和比较不同时间(白天和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等等。34.土壤与花盆壁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的目的?为了使空气流通35.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什么特点? 趋湿、趋暗、避高温36.酒精浓度为?作用是? 浓度是体积分数70%,作用是杀死和保存小动物。37.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诱虫器法和简易采集法38.简易采集法中体型较大和体型较小的怎样取出?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则可以用吸虫器采集。39.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怎么记录?可记为“待鉴定xx”,并记录它们的特征。40.观察时最好使用什么?如果用

23、光学显微镜,用多少倍?体视显微镜。4倍的物镜和5倍的目镜41.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什么?空间结构和季节性42.板栗-茶树结构的优点?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茶树的地上部分一方面有效地截留了降水,降低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了地表蒸发。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板栗还增加了茶园内的枯枝落叶,使得茶园的小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均朝有利于茶树生长的方向发展。43.稻-鱼-蛙的优点?鱼和蛙的粪便为水稻供肥;鱼和蛙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养殖鱼、蛙而大大下降;收获的鱼和蛙还带来

24、了经济效益。2.2 群落的主要类型1.将陆地群落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的根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2. 荒漠生物群落的外貌、分布、物种、结构、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砂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物种少; 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3. 荒漠植物有哪些?仙人掌适应的体现?骆驼刺适应的体现?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骆驼刺植株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m。4. 荒漠动物有哪些?动物适应的体现?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

25、发;它们的蛋壳坚硬,能保护正在发育的胚胎;它们的体温是变化的,其调节体温的方式是每天早早起来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身体暖和起来,待天热时退到地下等阴凉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大多数动物是夜行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5. 草原生物群落的外貌、分布、物种、结构、生物的适应性特征?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与的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 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6. 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往往有何特点?

26、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7. 草原由于缺水,草原上两栖类、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是否常见?非常少见。8. 稀树干草原上,乔木树冠的性状为?动物的类型为?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9. 森林生物群落的外貌、分布、物种、结构、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外貌: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物种繁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等。10.热带雨林的林下光线特点?阴生植物举例?阴生植物

27、特点?林下光线相对较弱,在热带雨林中,林下几乎都是散射光,仅有稀疏的光点和光斑。所以,三七、人参、黄连、半夏、贝母以及某些蕨类、苔藓等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外貌物种结构分布适应性特征荒漠砂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物种少; 群落结构非常简单;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草原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动植物种类较少 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与的地区;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

28、的特点。森林外貌: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物种繁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11.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1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的原因?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13.森林中,动物与植物的具体关

29、系?许多动物需要植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不少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14.森林中植物在哪些方面有竞争?如何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对土壤、空间、阳光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15. 热带雨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在适应环境上有哪些不同的特征?结构特点树冠花粉传播主要方式芽林下植物特点果实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下还有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发达树的分枝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虫媒花无鳞片长有巨大的叶片,充分利用阳光鲜艳多汁落叶阔叶林物种少,垂直结构不如热带雨林复杂树冠发达,树冠往往整齐风媒花有鳞片在春季乔木尚未展叶期间,以及秋季落叶期间,迅

30、速生长、开花、结果不少种类有翅16. 落叶阔叶林有何适应低温的特征?热带雨林乔木往往具有什么样的根?芽具有鳞片,树皮厚。板状根。17. 判断: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18. 判断: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19. 判断:在浅海区生长着大型藻类。( )20. 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为什么说它是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农田中的多个种群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有序的整体,即生物群落。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

31、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2.3 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2.裸岩上的演替包括哪些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地衣怎样使岩石风化成土壤?对土壤的影响是?分泌有机酸;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4. 苔藓与地衣竞争获胜的原因?苔藓对环境的影响?苔藓阶段增加的生物类型除了苔藓还有?苔藓比地衣长得高;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微生物越来越丰富;微生物越来越丰富5. 草本阶段,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增加了哪些生

32、物类型?土壤条件如何变化?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6. 灌木阶段为鸟类提供了哪些条件?群落结构怎样?抵御环境的能力如何?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较为稳定;增强。7. 乔木阶段群落演替到了怎样的状态?相对稳定8. 裸岩上演替的过程中地衣阶段到草本植物阶段土壤条件如何变化?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微生物越来越丰富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9. 裸岩上的演替的总体变化?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10. 弃

33、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11. 弃耕农田一定能演替为树林吗?关键因素是?不一定,气候。12. 干旱的荒漠地区能演替到哪一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灌木阶段。13. 演替分哪两类?分类依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始条件14. 初生演替的概念?举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15. 次生演替的概念?举例?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

34、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6.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度慢快经历阶段较多较少方向形成新群落恢复原来的群落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17.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相同点?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落稳定性越来越强,最终都会达到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18. 影响演替的因素(1)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

35、化,(2)生物的迁入、迁出,(3)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4)人类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19.在某一地区,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哪些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的?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20.判断: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2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不良的吗? 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等,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23

36、.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在自然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有一定的规律,人类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24.群落演替的特点?普遍性、规律性、可预测性、稳定性、持续性。25. 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26.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7.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28、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能量,结构,稳定性?(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37、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2)能量:一般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稳定性越来越高29.外来物种的引入的危害?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3.1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 一个农贸市场是生态系统吗?不是3.生态系统的范围?最大的是?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

3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5.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哪两种?自然生态系统分哪两种?水域生态系统分哪两种?陆地生态系统分哪四种?人工生态系统分哪四种?生态系统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自然生态系统又可划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陆地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8.

39、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组成、作用、地位?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9.生产者的组成、作用、地位?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光能自养细菌(蓝细菌等)、化能自养细菌(如硝化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生态系统的基石。10.消费者的组成、作用、地位?多数动物,寄生生物(菟丝子,寄生细菌、真菌);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最活跃的成分11.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腐生细菌、真菌、动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

40、物分解成无机物。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12.细菌属于什么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3.动物都是消费者?错,有的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蜣螂14.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错,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15.植物都是生产者?错,菟丝子是消费者16.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正确17.构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18.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19. 通常所说食物链包括什么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0.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终点是?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41、,21.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22.食物网的形成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以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2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捕食,或捕食和种间竞争。24.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只有一个营养级?不一定,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25.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时,其他生物如何变化?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一方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如何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

42、链中断,则该生物数量如何变化?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中间部分变化的分析原则是?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若变化导致某生物营养级下降,则该生物数量增加。26.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流经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生态系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放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

43、定太阳能开始4.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形式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散失?太阳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热能;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7.生产者的同化能量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8.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哪些形式?生产者自身的枯枝、败叶,以及第二营养级的粪便。9.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有哪两个去向?粪便中的能量和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10.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哪两个去向?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11.初级消费者同

44、化的能量有哪四个去向?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分解者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1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1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4.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不能再被利用。15.逐级递减的原因?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b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用;c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排泄物中的能量被分解而释放出来16.能量的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一般数值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能量传递效率= 10%20%17. 已知在食

45、物网中最高营养级要获得1KJ的能量,求“最多”消耗生产者的能量为?最长链,10%18. 已知在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要获得1KJ的能量,求“至少”消耗生产者的能量为?最短链,20%19.生态金字塔有哪三种?它们的形状、每一层含义、特点、象征含义、特殊形状项目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形状每一层含义单位时间内,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的多少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特点天然生态系统一定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一般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一般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象征意义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生物量(有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46、生物个体的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特殊形状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可呈现倒置的金字塔形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捕食,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呈现倒置的金字塔形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就会呈现倒置的金字塔形,如昆虫和树20.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原因?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21.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2.增大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问题提纲(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