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知识点与题型考点梳理汇编.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74073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知识点与题型考点梳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知识点与题型考点梳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知识点与题型考点梳理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知识点与题型考点梳理汇编七下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

2、感受文章的意蕴。第四单元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第六单元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3、。第一单元阅读知识点群星闪耀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的句子。主要包括:内涵丰富且有提示作用的语句。关涉全篇,意味丰富的语句,如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等。凸显文章内涵,点明文章题旨的语句(包括中心句)。描写、议论、抒情等含蓄且有深层含义的语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句子背后的深层意思

4、,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就是把在上文、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到句子的意思。2.抓住关键词语。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句子的“金钥匙”。3.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认知规律进行分析,理解句子可以由浅入深,层层剥茧。4.结合时代背景、链接选文的相关资料。了 解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答题格式:(1)这句话运用了方法(修

5、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句式、表达方式)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情感(主题)。(2) 这句话启示 /告诉我们考点2:把握关键词句,品味其表达上的妙处。赏析=表达效果=批注=妙处=好在哪里对应同一个知识点语言鉴赏品味鉴赏角度举例说明1.遣词造句(1)动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2)形容词:突出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3)叠词:韵律感强,起强调作用(4)拟声词:生动形象(5)副词:加强语气,表达情感,突出形象(6)数词:夸张渲染(7)颜色:表达心情,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8)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9)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10)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6、2.修辞手法(1)比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拟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排比: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4)夸张: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5)对比: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反复: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什么, 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这里运用了设

7、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8)反问: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引人注意。3.描写方法(1)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4)心理描写(5)外貌描写(6)细节描写(7)环境描写(8)正面描写(直接描写)(9)侧面描写(间接描写)4.表达手法(1)记叙(2)描写(3)议论(4)说明(5)抒情5.表现手法(1)伏笔(2)铺垫(3)前后照应(4)托物言志(5)衬托(正衬/反衬)(6)对比(7)烘托渲染(8)欲扬先抑(先抑后扬)(9)设置悬念(10)以小见大(11)卒章显志6.语言风格豪放、激越阴柔、婉约 清新、明快沉郁、含蓄质朴、通俗华丽、典雅

8、 潇洒、旷达严谨、工整舒缓、和平急骤、猛烈 活泼、幽默细腻、隽永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1)从重点词语入手,品句子之精髓。特别是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关键词语来领悟句子的精髓所在。(2)从修辞手法入手,品句子之精妙。比喻手法的作用:使描写的内容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拟人手法的作用:生动形象。夸张手法的作用: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事物。排比手法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表现力。对偶手法的作用:增强表现力,

9、增强节奏感。设问手法的作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对比手法的作用: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3)从表现手法切入,品句子之作用。文章的表现手法多样,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等。(4)从表达方式着眼,品句子之情感。记叙的作用:全面介绍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描写的作用:使人、景、物再现,使文章形象生动。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主旨。议论的作用:点明意义及主旨,统领全篇,画龙点睛。说明的作用:全面准确地介绍事物的性状。(5)从句式入手,品句子之效果。疑问句的效果: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的效果: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的效果:加强语气。感叹句的效果:

10、抒情强烈。答题格式:词语:“”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辞: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句式:这是个句,写出了的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考点3:根据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这里是对谁的描写,通过(描写所展现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表现了/突出了(形象特点/心理/样子等)结合情节,谈谈XX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细节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

11、XX的什么特点?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XX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大家一定要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两大部分入手,分别是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直接描写,也叫做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人物,概括地说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比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做题方法: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有的文章中会有对人物的一些介绍或一些议论抒情句,这些内容或明或暗地体

12、现了人物性格特点,所以能从文中摘录,就尽量从文章中抄下来。)通过分析事件,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注意典型事例,从什么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性格/特点)品读人物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思想品质。)结合特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借助对比手法,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形象分析:这里是对谁的什么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评价性词汇: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理智、害羞、幽默、谨慎、正直、洒脱、豪放、热心、老实、勇

13、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执着、诚实、胆小、狡猾、泼辣、暴躁、势利等。结合情节,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概括相关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从什么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它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增强立体感的手段。答: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具体内容),侧面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性格、品质或技能等。(表现手法+描写内容+表达效果正衬/反衬)七个描写方法答题格式: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

14、神情、体形姿态等) 进行描写,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2.神态描写:专指对面部表情的描写,它的作用有:(1)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2)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3) 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描写给人以真实感,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文章生动形象。做这类题时,首先,我们要答出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生活状况、遭 遇、命运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 质。其次,我们还要想到是不是为后文做了铺垫。由于前文的外貌、 神态描写,使后文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这样的情况就是为后文做铺垫。答题格式:这段话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 x

15、xx 的特征,表达了人物xxx 的感情/为下文写xxx 做铺垫。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精当的人物语言描写,能鲜明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等。答题格式:通过对文中某个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xxx 的情感, 展示人物xxx 的性格(或品质),揭示人物xxx 的身份(或地位)。4.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受其 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 做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16、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 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答题思路:通过看文句中是否有多个动词的连续使用来判断是否属 于动作描写,然后结合上下文意来分析描写的作用。5.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 写作方法。心理描写可以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实现,也可 以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其灵魂深处的奥秘,把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外在形式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能够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

17、 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 受,让文章更充实。答题格式:描写xxx 的心理活动,生动地体现xxx 的性格和品质;或引出线索,为下文做铺垫。6.细节描写:关于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特点: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 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 很多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也叫细节描写。(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特点:对描写的对象不作正面的描绘,而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答题格式:(1)正面描写:xxx

18、(列举文中正面描写的句子),通过对xxx 的正面 描写,写出(或表现)了人物xxx 的特点(或性格、心理、情感等)。 (2)侧面描写:xxx(列举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通过对xxx 的侧面描写,写出(或表现)了 xxx(特点、性格等),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或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7.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环境描写的作用:(1)

19、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 渲染气氛;(3) 烘托人物心情;(4) 衬托人物形象;(5) 深化主题;(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 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答题格式: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突出了 XXX 特点/渲染了 XXX气氛/烘托了人物 XXX 的心情/衬托人物 XXX 的性格特点或品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 XXX 做铺垫。考点4:借助事例,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结合文章内容,把握人物的特征+结合事件、主旨、背景等分析思想感情。通过,体现了/突出了(形象特点/品质),表达了(情感)。第二单元阅读知识点家国情怀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

20、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考点1:分析抒情方式,体会抒情效果。答题格式:判断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或者间接抒情)+分析抒情效果。(1)直接抒情: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这里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手法,直接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畅快、直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很能打动作者。(2)间接抒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作用:这里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写法,将情感融入到(事例/景物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思

21、想情感)。考点2:分析写作手法及效果。(1)看上下文的联系。对比、照应、悬念、反复、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讲究的都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应通读全篇,仔细体会作者构思之妙。(2)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入手。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3)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如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全文是否有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的句子,全文是否做到了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4)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主旨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

22、是否典型、真实、新颖。反复,是在现代诗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为了强调某种意见,突出某种情感,作者有时会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答题思路:明写法一述内容一析效果。第三单元阅读知识点凡人小事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考点1: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交代写作对象,或者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3)作为文章线索,串联起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清晰;(4)运用修辞手法,

2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一语双关,两层含义;(6)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揭示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某种情感。注意:如何运用?(1)(2)两点有重复,凡是题目中有人、事、景、物四者之一的,标题就有交代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3)文章线索和题目有关的主要有两类:物、情。物:以某物为线索;情:以谁对谁的什么之情为线索。答题格式:(1)点明了本文的写作线索;(2)指出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为线索;(3)指出线索带来的作用,串联起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清晰。(4)如果是运用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就要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以及分析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我们已经背诵了。答题

24、格式: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因为是标题,所以不用写“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可以加一个“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尾巴。(5)双关。答题格式:(1)指出运用双关;(2)写出这个标题的双重含义;(3)分析作用:含义丰富,表意含蓄,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6)奠定感情基调。就是你读了题目之后,有没有明显的心理感受。比如恐怖,阴森,比如温馨,惬意,舒适等。虽然“奠定感情基调和揭示文章主题”我是放在同一条里,但他们有时候并不是同时满足这两个作用的,所以我们还会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标题中只要有表情是情感、哲理、人品

25、、情趣的词语,就可以说这个标题点明了本文主题。答题格式:这个题目暗示了本文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要具体,不能只是套话。考点2:详略安排的作用。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详略得当的手法,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的场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印象深刻。考点3: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从情节角度上讲,由于第一人称叙述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情节会在限制中变得一波三折,从而增加故事的趣味性。(2)从情感角度上讲,便于抒发情感,从而增强文章主观上的真实感。(3)从读者接受角度上讲,容易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产生共情。第二人称:(1)从情感角度上讲,增强文章

26、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2)从读者接受角度上讲,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第三人称:(1)从场景的角度上说,方便场景转换,不受第一人称空间的限制。(2)从情节的角度上说,第三人称叙事具有客观性,能客观地交代每个人、每件事,因此反映事物更加真实且更有说服力。(3)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上说,第三人称叙述提供给读者一种旁观者的立场,使读者能够客观地评判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4)从叙述的视角看,第三人称可以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只要是作者想要让读者知道的,都可以通过这一视角告诉读者,而不被主角的身份所局限。考点4: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的作用(总起全文,引出下文)(1)总起,总领全文,引出

27、下文;(2)开篇点题,照应题目;(3)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等。(6)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7)如果开头是一段环境描写,我们就可以把环境描写的作用7点对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1)承接上文(或照应上文);(2)引出下文(或呼应下文);(3)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如果中间是一段环境描写如果开头是一段环境描写,我们就可以把环境描写的作用7点对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背景;渲染气

28、氛;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1)总结全文;(2)呼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密,内容完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点明事件的意义;(5)深化文章中心(主旨),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悟或者情感;(6)意味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7)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考点5:反复的作用。答题格式:运用反复的手法,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考点6:揣摩字词,品味其表情达意的效果。答题格式:揣摩字词的含义+结合语境分析其具体表达的内容+品味其表达的情

29、感/突出的形象。如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理解,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理解词语的依据。(3)依据作者行文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出现频率高,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作者行文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4)对词语的比喻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

30、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段意、所在语段与前后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答题思路:第一步,结合语境,认真推敲。第二步,遇到代词,从上查找。第三步,由近及远,查找释句。第四单元阅读知识点修身正己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考点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感悟或启示。答题格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论点+明确自己的感受、观点+说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简洁地表述自

31、己的感悟、启示+阐述理由(为什么、怎么做等)。考点2:分析设置悬念的表现手法。设置悬念一般有三个要素:一是先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设置一个谜面,让读者处于悬念之中;二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让读者产生一种急切求解的心理;三是解决矛盾,揭示谜底,让读者产生心理上和艺术上的获得感。设置悬念的方法有标题法、倒叙法、插叙法、误会法、欲扬先抑法、设问法、描写法。设置悬念往往能够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突出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使故事情节极富戏剧性,形成了跌宕起伏之势,饶有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五单元阅读知识点生活哲思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

32、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考点1:分析托物言志的作用。答题格式:把握文章大意+判断表现手法+分析所表达的情感。这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所托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志向等)。考点2:比较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异同。答题格式:确定比较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梳理异同点。写作手法+写作手法表现的内容+作者表现的情感/志向/理想/主题。第六单元阅读知识点科幻探险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

33、,有所思考和质疑。考点1:借助主要信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查找主要信息可以从文章的小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中心句,段落中描写典型环境及人物的语句等入手。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 围绕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故乡按地点线索进行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针对各部分主要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时语言要简练。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进行概括。中心句和过渡句通常会有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总结,有时稍加修改就

34、能概括出主要事件。答题思路:先迅速浏览全文,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考点2: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表层+深层(修辞义、双关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交代写作对象,或者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3)作为文章线索,串联起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清晰;(4)运用修辞手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一语双关,两层含义;(6)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揭示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某种情感。注意:如何运用?(1)(2)两点有重复,凡是题目中

35、有人、事、景、物四者之一的,标题就有交代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3)文章线索和题目有关的主要有两类:物、情。物:以某物为线索;情:以谁对谁的什么之情为线索。答题格式:(1)点明了本文的写作线索;(2)指出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为线索;(3)指出线索带来的作用,串联起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清晰。(4)如果是运用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就要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以及分析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我们已经背诵了。答题格式: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因为是标题,所以不用写“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富有

36、文采”),可以加一个“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尾巴。(5)双关。答题格式:(1)指出运用双关;(2)写出这个标题的双重含义;(3)分析作用:含义丰富,表意含蓄,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6)奠定感情基调。就是你读了题目之后,有没有明显的心理感受。比如恐怖,阴森,比如温馨,惬意,舒适等。虽然“奠定感情基调和揭示文章主题”我是放在同一条里,但他们有时候并不是同时满足这两个作用的,所以我们还会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标题中只要有表情是情感、哲理、人品、情趣的词语,就可以说这个标题点明了本文主题。答题格式:这个题目暗示了本文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要具体,不能只是套话。补充记叙文相关知识点1.记叙的

37、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4.描写方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5.以写景抒情为主的

38、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7.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8.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

39、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9.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的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10.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补充议论文相关知识点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 和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40、、论证。考点一 指出议论文的论点。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态度。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在文中找到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主张,这个主张就是论点。通常出现的位置:1.文章的标题或开头,开门见山;2.文章的结尾,归纳全文。考点二 分析议论文的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根据,一般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2.道理论据:是为了论证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文献等材料。考点三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包括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考点四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

41、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四种:1.举例论证:列举一定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引用论证:引用科学原理、名言警句等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权威,增加文章说服力。3.对比论证:将事物的两面进行对照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鲜明、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比喻论证:用常见的事物来做比喻证明观点。形象生动地证明论点,使说理通俗易懂。考点五 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语言准确: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语言严密: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语言鲜明: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语言简洁:议论文中事实叙述简明扼要

42、。补充表现手法及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引发好奇心,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渲染烘托: 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43、。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反语(反讽):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补充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作者表达情感。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便于抒情。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知识点与题型考点梳理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