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80906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素养创新应用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统编版(统编版(2024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题呈现关于妇好的不同史料,让同学们通过辨析史料,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不同价值,从而培养同学们通过史料客观认识史实的能力。第2题通过历史地图,一方面帮助同学们记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使同学们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引导同学们构建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其概括阶段特征的能力。1.新课标新课标史料实证史料实证阅读材料,品味证据中的相同与不同。材料一材料一 下面是某城市晚报对妇好的报道。材料二材料二 下面是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2、。材料三材料三 下面是“妇好伐羌方”甲骨卜辞。材料四材料四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她还是沟通天地的女祭司;她更是一位母亲。摘编自长沙博物馆“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宣讲词(1)请自拟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答案示例】【答案示例】材料一、四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三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一、四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三属于实物史料。【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分析四则材料可知,材料一、四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三是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据此分类即可。(2)判断上述四则材料在研究妇好是位“女将军”中的证据价值。材料一、四为文献史料,两则材料都是今人对妇好的评价,并且都有一

3、定材料一、四为文献史料,两则材料都是今人对妇好的评价,并且都有一定的宣传色彩,可信度较低;材料二是妇好墓出土的玉凤,与妇好是位的宣传色彩,可信度较低;材料二是妇好墓出土的玉凤,与妇好是位“女女将军将军”无关,因此对研究这一问题没有价值;材料三是甲骨卜辞对妇好征无关,因此对研究这一问题没有价值;材料三是甲骨卜辞对妇好征战史实的记载,可信度最高。战史实的记载,可信度最高。【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是后人对史实的记录或研究,可信度较低;材料二虽是实物史料,但与妇好是位“女将军”无关,对研究这一问题是没有价值可言的;材料三为实物史料且记载的是妇好征战的史实,因此可信度最高。(3

4、)上述四则材料能否证明妇好是位“女将军”这一结论?为什么?不能。四则材料中只有材料三对研究妇好是位不能。四则材料中只有材料三对研究妇好是位“女将军女将军”有一定的价值,史有一定的价值,史料不够充分,需要补充其他可信度高的实物史料进行论证。料不够充分,需要补充其他可信度高的实物史料进行论证。【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通过分析可知,四则材料中只有材料三对研究妇好是位“女将军”有一定的价值,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所给史料不够充分,需要补充其他可信度高的实物史料进行论证。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1图2(1)请仔细辨别,将下列图名与图片进行匹配。【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为春秋争霸

5、形势图,图2为战国形势图。春秋争霸形势图_。战国形势图_。图图1 1图图2 2(2)对比两幅地图,说说从图1到图2诸侯国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示例】图【答案示例】图2 2中的诸侯国数量比图中的诸侯国数量比图1 1中的少;图中的少;图1 1中有晋国,图中有晋国,图2 2中其已中其已分为韩、赵、魏三国。分为韩、赵、魏三国。【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依据两幅地图可以看出,图2中的诸侯国数量比图1中的少;图1中的晋国在图2中已分为韩、赵、魏三国。(3)举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各一例。春秋时期:_。战国时期:_。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或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或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解题

6、思路】【解题思路】依据所学知识举例即可。(4)概括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答案示例】大动荡、大变革。【答案示例】大动荡、大变革。【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过中考 中考真题同步挑战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2023广州中考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如果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周公旨在()B BA.废除奴隶制B.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C.建立郡县制D.倡导“尊王攘夷”策略【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可知,周公认为,要考察诸侯是否纳贡,只

7、有这样才能保证统治的稳定,这实际上是分封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诸侯有义务向天子纳贡,以维持整个政治体系的稳定和运转,因此周公的话是在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B B正确。西周是奴隶社会,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排除A A;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不是郡县制,排除C C;D D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在争霸战争中打出的旗号,与西周不符,排除。2.2023济宁中考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有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A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对比朝觐次数可知,在鲁国

8、国君心中,齐、晋、楚三国地位高于周王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齐、楚、晋等大国崛起,分封制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约束,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体现了周王室地位衰落,故A A正确。B B不足以解释为何鲁国国君朝觐其他诸侯国的次数远大于朝觐周王,排除;鲁国和齐、晋、楚三国同属于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却要朝觐其他三国,由此可知其实力要弱于这三国,不能由此得出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的结论,排除C C;周王是天下共主,朝觐周王与是不是宗亲无关,排除D D。3.2023广东中考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

9、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B BA.水利兴修B.诸侯征战C.儒学兴起D.私学发展【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诸侯征战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从管子地图和孙子兵法地形篇的描述可以看出,地理知识被用于军事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诸侯征战频繁,因此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诸侯征战,B B正确。“兵法”与水利无关,排除A A;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止儒学,排除C C;D D与地理知识无关,排除。4.2023随州中考下图所示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它的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D DA.战国时期贵族沉迷享

10、乐生活B.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C.战国时期礼制权威遭到挑战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铜冰鉴的出现,说明青铜器的使用已经生活化,这体现出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 D正确。仅仅通过铜冰鉴不能说明A A、C C,排除;材料只说了我国的青铜器,没有涉及其他国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能体现“领先世界”,排除B B。5.2023黄冈中考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C C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

11、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及所学知识可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开始得到广泛应用。铁制农具的使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垦山林、扩大耕地。同时,铁制农具的使用还使得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可能,如修筑堤防、开凿渠道等,这些工程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C C正确。A A属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影响,排除;B B属于兼并战争的影响,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建立起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D D。6.新中考新中考教材素材教材素材 新课标新课标学业质量学业质量知识关联

12、知识关联2023广州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C CA.齐桓公成为霸主B.商鞅推行新法C.秦完成统一大业D.夏朝巩固统治【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工程的影响。据材料“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可知,秦国修筑的都江堰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其富国之路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秦的统一进程,故C C正确。A A反映了诸侯争霸的兴起,排除;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排除B B;

1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与题干无关,排除D D。7.2023安徽中考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B BA.无为而治B.因势而变C.兼爱非攻D.尊卑有序【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和韩非思想的比较。根据材料可知,商鞅主张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韩非认为法律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国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时制宜,就能收到实际效果。所以二者都强调立法与治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因势而变,故B B符合题意。8.2023河南中考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

14、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甲骨文_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 AA.货币B.礼器C.食器D.酒具【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根据甲骨文中含“贝”的三个字“买”(用贝买东西)、“贯”(把贝串起来,代表一定价值)、“宝”(珍宝)等可以推测出贝在商朝用作货币,故A A符合题意。B B、C C、D 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9.2023广东中考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C C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D.韵律典雅优美【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价值。分析题干可知,诗经不仅提到了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科学意识,C C正确。A A、B B、D D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中考专区 > 历年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课件29张.ppt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