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清)方苞杜先生岕尝言:归安茅止生习于高阳孙少师。道公天启二年,以大学士经略蓟、辽,置酒别亲宾,会者百人。有客中坐,前席而言曰:“公之出,始吾为国庆,而今重有忧。封疆社稷,寄公一身,公能堪,备物自奉,人莫之非;如不能,虽毁身家,责难逭,况俭觳 乎?吾客食皆凿而公独饭粗饰小名以镇物非所以负天下之重也。”公揖而谢曰:“先生诲我甚当,然非敢以为名也。好衣甘食,吾为秀才时固不厌,自成进士,释褐而归,念此身已不为己有,而朝廷多故,边关日骇,恐一旦肩事任,非忍饥劳,不能以身率众。自是不敢适口体,强自勖厉,以至于今
2、,十有九年矣。”呜呼!公之气折逆奄,明周成事,合智谋忠勇之士以尽其材,用危困疮痍之卒以致其武,唐、宋名贤中犹有伦比;至于诚能动物,所纠所斥,退无怨言,叛将远人咸喻其志,而革心无贰,则自汉诸葛武侯而后,规模气象,惟公有焉。是乃克己省身忧民体国之实心自然而崦忾乎天下者,非躬豪杰之才,而概乎有闻于圣人之道,孰能与于此?然惟二三执政与中枢边境事同一体之人实不能容;易曰:“信及豚鱼。”媢嫉之臣乃不若豚鱼之可格,可不惧哉!【注释】杜岕:方苞祖父的朋友,父亲的老师。逭:逃避。觳:简陋。奄:同:“阉”,指魏忠贤阉党。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公能堪,备物自奉 堪( ) (2)自是不敢适口体 适
3、( )15.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释义。(1)如不能,虽毁身家 ( )A破坏 B.诋毁 C.糟蹋 D.毁坏(2)唐、宋名贤中犹有伦比 ( )A.次序 B.等同 C.分辩 D.同辈16. 第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吾 客 食 皆 凿 而 公 独 饭 粗 饰 小 名 以 镇 物 非 所 以 负 天 下 之 重 也。17.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至于诚能动物,所纠所斥,退无怨言,叛将远人咸喻其志,而革心无贰,则自汉诸葛武侯而后,规模气象,惟公有焉。18. 作为桐城派代表作家,方苞倡导“雅洁”文风。请结合第段,从内容和语言角度,对此加以分析。19. 本文
4、记述了孙承宪的事迹,在明史孙承宗传中也有相关叙写,请分析两者的差异。魏广微闻之,奔告忠贤:“承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兵部侍郎李邦华为内主,公立齑粉矣!”忠贤悸甚,绕御床哭。帝亦为心动,令内阁旨。次辅顾秉谦奋笔曰:“无旨离信地,非祖宗法,违者不宥。”夜启禁门召兵部尚书入,令三道飞骑止之。又矫旨谕九门守阉,承宗若至齐化门,反接以入。承宗抵通州,闻命而返。忠贤遣人侦之,一襆被置舆中,后车鹿善继而已,意少解。(节选自明史孙承宗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一】张纶传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少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从雷有终讨王均于蜀,有降寇数百据险叛,使纶击之,纶驰报曰:
5、“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有终用其说,贼果弃兵来降。以功迁右侍禁,擢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奉使灵夏还,会辰州溪峒彭氏蛮内寇,以知辰州。纶至,筑蓬山驿路,贼不得通,乃遁去。徙知渭州。奉使契丹,安抚使曹玮表留之,不可。蛮复入寇,为辰州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久之,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盐课大亏,乃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宿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复置盐场于杭、秀、海三州,岁入课又百五十万。居二岁,增上供米八十万,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开长芦西河以避覆舟之患,又筑
6、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锢巨石为十硅,以泄横流。泰州有捍海堰,延袤百五十里,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潦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表三请,愿身自临役。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宋史循吏传)【文二】八月,丁亥,筑泰州捍海堰。先是堰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监西溪盐税范仲淹言于发运副使张纶,请修复之。纶奏以仲淹知兴化县,总其役。议者谓涛患息则积潦必
7、为灾,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灾十一,获多亡少,岂不可乎?”役既兴,会大雨雪,惊涛汹汹且至,役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余人,众讙言堰不可复,诏遣中使按视,将罢之。又诏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同仲淹度其可否,令仪力主仲淹议。仲淹寻以忧去,犹为书抵纶,言复堰之利。纶表三请,愿身自总役。乃命纶兼权知泰州,筑堰自小海寨东南至耿庄,凡一百八十里,而于运河置闸,纳潮水以通漕。逾年,堰成,流逋归者二千六百余户。民为仑立生词。(选自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七)注硅:古代以石筑成的蓄水泄水的水利设施。12.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从雷有终讨王均于蜀( ) (2)不如谕以向背( )13. 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
8、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 )A.谋略;智略 B.简略;简少C.大致;概要 D.掠夺;强取(2)众讙言堰不可复( )A.同“欢”,喜悦 B.责备,议论纷纷C.同“唤”,呼唤 D.同“喧”,热烈14. 把【文一】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15. 请用三道斜线(“/”)对【文一】第段画浪线部分进行断句。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16. 宋朝三百余年,入选宋史循吏传的官员仅12人。根据下文,结合张纶传,从“绝异之绩”“抚字之长”两个角度分析张纶入选的原因。承平之世,州县吏谨守法度以修其职业者,实多其人。其间必有绝异之绩,然后别于
9、赏令,或自州县善最,他日遂为名臣,则抚字之长又不足以尽其平生,故始终三百余年,循吏载诸简策者十二人。(宋史循吏传)注别于赏令:受到特别嘉奖。抚字之长:安抚体恤百姓的长处。17. 阅读【文二】,概述张纶、范仲淹、胡令仪三人对于“筑捍海堰”的作用或态度。18. 【文一】第段和【文二】都写到张纶筑捍海堰,被立生祠,比较二者写法的不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穆宗仁俭(明)沈德符穆宗御极不久,然仁俭性成,尝思食果饼,询之近侍,俄顷尚膳监及甜食房,各开买办松榛粻饧等物,其值数千金以进,上笑曰:“此饼只需银五钱,便于东长安大街勾阑胡同买一大盒矣,何用多金?”内臣俱缩颈退。盖上在潜邸久,稔知其价也。又一日,思食
10、驴肠,近侍请增入御膳中,上曰:“如此则大官将日杀一驴,以备上供矣。”竟不许。惟中宫偶以疾避别宫,御史詹仰庇闻之,具疏力谏,时中宫未有子,而今上生母已为皇贵妃,詹盖恐有容悦者引先朝恭让后及孝恭后故事,以此预诤,其虑甚远。上虽怒而内惭其直仅批妄言姑不究未几借他事命廷杖为民。自是恩礼中宫有加焉,盖已行其言矣。其后仁圣、慈圣两宫,并享天下养,谓非当年主圣臣直之效不可。此事与近年王给事(德完)“笃厚中宫”一疏,词旨略同,均有裨圣德不浅。惜詹晚致通显,为世所薄,不克保令名耳。【注】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中宫:指皇后陈氏。今上生母:指皇贵妃李氏,朱翊钧的生母。“恭让后”句:指宣宗时恭让后没有生育儿子,被
11、迫辞位,册立孙贵妃为孝恭后。容悦:曲意逢迎取悦于上。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竟不许_ (2)孝恭后故事_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稔知其价也( )A.成熟 B.年度 C.熟悉 D.收成(2)均有裨圣德( )A.补益 B.辅佐 C.礼仪 D.背离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惜詹晚致通显,为世所薄,不克保令名耳。18. 第段画线句需加三处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上虽怒而内惭其直仅批妄言姑不究未几借他事命廷杖为民。19. 概括第段中体现穆宗仁俭品性的两件事。20. 分析御史詹仰庇上书力谏的原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曾鉴,字克明,天顺八
1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辩其诬。已,果获真盗。累迁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进尚书。孝宗在位久,内府供奉渐广。针工局乞收幼匠千人。鉴等言:“往年尚衣监收匠千人,而兵仗局效之,收至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之,各收千人。弊源一开,其流无已。”于是命减其半。太监李兴请办元夕烟火,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请修之。鉴言天心示儆,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乃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迁马房,钦天监官倪谦覆视,请从之。给事中陶谐等劾贵假公营私,并劾谦阿附,不听。鉴执奏,谓马房皆由钦天监相视营造,其后任意增置者,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报可
13、。内织染局请开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为数二万四千有奇。鉴力请停罢,得减三分之半。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有诏赐皇亲夏儒第,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明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从其请,赐族牌。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其年闰正月致仕,旋卒。(明史曾鉴传)材料二:八月,乙卯,命内官监崔杲等往南京织造彩妆缎匹。工部尚书曾鉴言:“皇上嗣位,诏停织造,德音方布,何乃辄复沮之?今东南水旱相仍,生民失业。况彩妆缎一匹,用数十人之工,踰半年而后可完。夫服以彰德,赏以酬劳,赏之有节,则得之者宝藏珍重以为奇,滥则亦以寻常视之耳。伏望躬行节俭,裁抑
14、赐予,勿使重困地方。”六科给事中陶谐等、十三道御史杜旻等亦以为言,不听。(明通鉴卷四十一)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有诏裁省( ) (2)天心示儆( )16.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狱已具,鉴辨其诬( )A备办 B详尽 C判决 D备有(2)何乃辄复沮之( )A阻止 B败坏 C诋毁 D畏惧17. 把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鉴执奏,谓马房皆由钦天监相视营造,其后任意增置者,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18. 为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B. 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
15、地守备无故/事乃寝C. 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D. 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19. 结合材料一曾鉴的多次劝谏,概括明史中曾鉴的形象特征。20. 正德元年宫中屡请开苏杭诸府织造,遭到曾鉴等朝臣的反对,有关内容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涉及。晨晨认为材料二的记载要远比材料一更好。你是否认同晨晨的看法,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秉彝传秉彝姓王氏,故望胄也。为人庞博而坚凝,钩经索史,智识过人。士君子恒归往之,秉彝亦乐与盘旋。燕享之礼,必极水陆珍脆;酣嬉淋漓,不知日之将夕。间徜徉奇山水中,见岩姿川容,絪缊来献,曰:“精聚神会
16、,吾殆与之无间,岂古人所谓烟霞痼疾也邪?”劝之仕,笑不答。自壬辰兵乱,秉彝崎岖戎马间。幸得不死,仰天誓曰:“吾力苟可生人,虽百至冻馁不恤也。”出京口,军帅有享秉彝者。既谒入,左庑倒悬一夫,头控地,作乞命声。秉彝曰:“欲享宾而虐无辜,吾食不下咽矣。”帅悟,使释。豫章有夫妇避兵者,夫死于溺,妇苦风挛,不能行;秉彝为葬其夫,药妇疾至愈,乃遣。过广德,逢健兵反接萌隶,以白刃摩其颈,老妪随之啼。秉彝呵曰:“子脱可杀,独不哀其母老乎?”解其接纵去。行未及久,又遘一妇,腹未啐儿,左手引垂髫童,童有三兄,累累相援泣。游卒荷戈随其后。秉彝呼游卒止,出酒饮之,且让曰:“子,壮士也。胡为杀妇人?杀一妇人姑置之,奈杀
17、其五子何?曷舍诸?”游卒如其言。及侨居金华建药区市中畜善药以赈人急甚窭者不受其直。由是,秉彝乐善之称闻四方。遂以榜其堂。史官曰:仆尝游建业,泛大江,过历阳,望八仙人山。山云矗起如车盖。及归金华,与秉彝相见潜溪上。衣冠伟然,议论磊落有奇气。噫!秉彝即所谓隐者邪?非邪?(选自宋濂文宪集)【注】风挛:由风湿引起的手足挛屈病症。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幸得不死 ( ) (2)吾力苟可生人 (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故望胄也 ( )A后代 B.儿子 C.头盔 D.人才(2)及归金华 ( )A出嫁 B.回到 C.归附 D.一起17. 为第段画浪线部分
18、断句。及侨居金华建药区市中畜善药以赈人急甚窭者不受其直。18.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豫章有夫妇避兵者,夫死于溺,妇苦风挛,不能行;秉彝为葬其夫,药妇疾至愈,乃遣。19. 结合第段内容,分析王秉彝两次对话的作用。答案【答案】14. . 胜任 . 满足 15. (1)D(2)B 16. 吾客食皆凿/而公独饭粗/饰小名以镇物/非所以负天下之重也。 17. 要说那忠诚能感动他人,被他所纠察所指斥的人,退职后也没有怨言,(那些)背叛的将领、远方的外族之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改变心意没有二心,那么从蜀汉诸葛武侯以后,那种胸襟气度,只有公才具有。 18. 第段是孙承宪对第段中客人指责的回应,坦陈自己俭朴为国
19、的原因并强调已经坚持十九年;只写了孙承宪“揖”的动作和回应的具体话语,至于指责孙承宪的客及其它与会者的反应则只字不提,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文字简练,言简意赅,极好地体现出“雅洁”特色。 19. 从体裁上讲,本文叙写的是孙承宪的逸事,属于个人撰写的私史,不求全面、详尽及历史重要性,选材服务于对人物的评价。明史属于纪传体断代史,偏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强调完整因果及来龙去脉,表现人物所起到的重大意义;本文只用了“折逆奄”三个字就高度传神地写出了孙承宪公正义凛然的形象,至于如何“折”则没有具体展开,明史则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层面详细描写了整个过程,突出了孙承宪给魏忠贤等人带来的巨大威慑。【解析】【1
20、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堪:胜任。句意:(如果)您能胜任,准备用品自己供养自己。(2)适:满足。句意:从此不敢满足自己的嘴巴、身体的欲求。【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毁:毁坏。句意:即使毁坏自己身家性命。故选D。(2)伦比:等同。句意:(即使)唐、宋的名士、贤人尚且有等同的。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们这班食客都吃精粮,而唯独您吃粗粮,(这种)为了夸饰小小的虚名而有意俭省,并不是承担天下重任的方法。“吾客食皆凿”是主谓句,“而”是连词,用于句首,“而”前断开;“公独饭粗”主谓宾
21、结构完整,其后断开;“以”是连词,表目的,连接“饰小名”和“镇物”,“非所以负天下之重也”为判断句,前面断开。故断句为:吾客食皆凿/而公独饭粗/饰小名以镇物/非所以负天下之重也。【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动物”,感动他人;“喻”,明白;“无贰”,没有二心;“规模气象”,胸襟气度【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由原文“先生诲我甚当,然非敢以为名也念此身已不为己有,而朝廷多故,边关日骇,恐一旦肩事任,非忍饥劳,不能以身率众。自是不敢适口体,强自勖厉,以至于今,十有九年矣”可知,第段是孙承宪对第段中客人指责的回应,坦陈自己俭朴为国的原因并强调已经坚持十九年
22、;由原文“公揖而谢曰先生诲我甚当十有九年矣”可知,只写了孙承宪“揖”的动作和回应的具体话语,至于指责孙承宪的客及其它与会者的反应则只字不提,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文字简练,言简意赅,极好地体现出“雅洁”特色。【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从体裁上讲,由原文“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可知,本文叙写的是孙承宪的逸事,属于个人撰写的私史,不求全面、详尽及历史重要性,选材服务于对人物的评价。由“明史孙承宗传”可知,明史属于纪传体断代史,偏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强调完整因果及来龙去脉,表现人物所起到的重大意义;两段文字都记述了孙承宪与魏忠贤等阉党斗争的事迹,由原文“公之气折逆奄,
23、明周成事”可知,本文只用了“折逆奄”三个字就高度传神地写出了孙承宪公正义凛然的形象,至于如何“折”则没有具体展开;由“魏广微闻之,奔告忠贤忠贤悸甚,绕御床哭忠贤遣人侦之,一襆被置舆中,后车鹿善继而已,意少解”可知,明史则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层面详细描写了整个过程,突出了孙承宪给魏忠贤等人带来的巨大威慑。参考译文: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清)方苞杜岕先生曾经说:归安茅止生在高阳孙少师(门下)学习。道公在天启二年,以大学士身份任蓟、辽二州经略使,设置酒宴饯别亲朋好友,来参加宴会的有百余人。有一位客人在座席间坐着,他走上前对道公说:“您出任经略使,起先我是为国家而庆幸,但是现在我又有忧虑。地方、国家,都
24、寄托在您一人身上,(如果)您能胜任,准备用品自己供养自己,人人(自然)都不能诽谤您;如果不能胜任,即使毁坏自己身家性命,罪责难以逃避,何况勤俭节约呢?我们这班食客都吃精粮,而唯独您吃粗粮,(这种)为了夸饰小小的虚名而有意俭省,并不是承担天下重任的方法。”道公向他作揖道歉说:“先生对我的指教很对,但是我不敢用这个来求名。喜好华服美食,在我还是秀才时就一直不觉得满足,自从考中进士后,我脱下粗布衣衫回到乡里,考虑到此身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拥有,再说朝廷多遭变故,边关局势一天比一天让人感到惊骇,我担心一旦承担了国家重任,不能忍受住饥寒、劳顿之苦,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从此不敢满足自己的嘴巴、身体的欲求,
25、勉强用这种办法来自我勉励,以至到今天,有十九年了。”哎呀!道公的志气挫败了阉党,他明察万事,集合有智谋且忠诚勇敢的读书人,并竭尽他们的才能,选用处在危困之境界、伤病的士卒来施展他们的武力,(即使)唐、宋的名士、贤人尚且有等同的;要说那忠诚能感动他人,被他所纠察所指斥的人,退职后也没有怨言,(那些)背叛的将领、远方的外族之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改变心意没有二心,那么从蜀汉诸葛武侯以后,那种胸襟气度,只有公才具有。所以克制反省自己、忧民忧国的真心自然影响遍及于天下,不是自己具有豪杰的才能,而是大概继承了孔圣人的仁道,谁能和他在这方面相比呢?但是只有一些在朝中执行政务,和掌管边境事务的职责,视同一体的人
26、,确实不能容忍下他。易经上说:“诚信能感动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那些妒忌的小人竟然不如豚鱼的感通,可不让人惧怕吗!【答案】12. . 跟随 . 告诉 13. (1)A (2)B 14. (张纶)属下部卒酗酒掳掠当地百姓,张纶将为首的几人斩杀,众人才安定下来。 15. 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 16. 绝异之绩见识超人:跟随雷有终讨伐王均,不追穷寇而设法使其归顺。办事果断:部下掳掠百姓,张纶斩杀首恶安定众人。安定边疆:任巡检安抚使期间,对蛮人首领晓以祸福利害,赎回百姓,与其结盟。抚字之长增加盐业生产,减轻盐民赋税;修复捍海堰,免其赋税,州民受益。为人宽厚,乐善好施,捐出薪
27、俸买棉衣给贫困者。(三点中任答两点即可) 17. 范仲淹上书张纶要求修复捍海堰,张纶上奏皇上,让范仲淹主其事;潮汛凶猛,死了一百多人,工程中止,胡令仪受命前来调查,胡支持范仲淹;范仲淹丁忧离开,张纶直接负责修筑。 18. 【文一】仅写张纶主张修复捍海堰,完成修建大业。【文二】按照时间顺序详写这一年发生的事,有范仲淹的请求,张纶的上奏,工程遇到阻碍后调查官员胡令仪对范的支持,范丁忧后张纶的亲自参与,具体过程写得比张纶传记复杂、详尽。文一是传记,当突出传主业绩;文二是编年体记事,可按时间记叙事件及涉及人物。【解析】【12题详解】把那天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从:跟从。句意:跟随雷有
28、终在蜀地讨伐王均。(2)谕:告诉。句意:不如告诉他们大义,使其归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略:谋略。句意:张纶富有才略,所到之处兴利除弊。故选A。(2)讙:议论纷纷。句意:于是众人议论纷纷,说捍海堰不可修复。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所部卒”,名词,属下部卒;“纵酒”,酗酒;“乃”,才。【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蛮人首领晓以祸福利害,赎回被掠走的百姓,派遣官员与其结盟,并在边境上刻石为志。“谕”对象是“蛮酋”,内容是“祸福”,语意连贯紧密,“福”后断句;“购还”的宾语是“所掠民”,“民”后断句;“遣官与盟
29、”是“遣官与之盟”的省略,句意完整,其后断句。【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绝异之绩:根据“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有终用其说,贼果弃兵来降”可概括为见识超人;根据“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可概括为办事果断;依据“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可概括为安定边疆。抚字之长:“乃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宿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复置盐场于杭、秀、海三州,岁入课又百五十万”可概括为增加盐业生产,减轻盐民赋税;依据“泰州有捍海堰,延袤百五十里,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纶方议修复”“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
30、利之,为立生祠”可概括为修复捍海堰,免其赋税,州民受益;依据“为人恕,喜施予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可概括为为人宽厚,乐善好施,捐出薪俸买棉衣给贫困者。【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监西溪盐税范仲淹言于发运副使张纶,请修复之”可概括为范仲淹上书张纶要求修复捍海堰;依据“纶奏以仲淹知兴化县,总其役”可概括为张纶上奏皇上,让范仲淹主其事;依据“惊涛汹汹且至,役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余人,众讙言堰不可复,诏遣中使按视,将罢之。又诏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同仲淹度其可否,令仪力主仲淹议”可概括为潮汛凶猛,死了一百多人,工程中止,胡令仪受命前来调查,胡支持范仲淹;依据“仲淹寻
31、以忧去,犹为书抵纶,言复堰之利。纶表三请,愿身自总役”可概括为范仲淹丁忧离开,张纶直接负责修筑。【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文一】是传记,当突出传主业绩,所以对情节的叙述比较简单,人物只涉及“张纶”一人,写他力排众议,上奏朝廷,支持修复,最终完成修建。【文二】是编年体记事,可按时间记叙事件及涉及人物。所以叙述比较详细,涉及的人物除了“张纶”还有范仲淹、胡令仪。“监西溪盐税范仲淹言于发运副使张纶,请修复之。纶奏以仲淹知兴化县,总其役”“诏遣中使按视,将罢之。又诏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同仲淹度其可否,令仪力主仲淹议”“仲淹寻以忧去,犹为书抵纶,言复堰之利。纶表三请,愿身自总役”“逾年
32、,堰成”,具体过程写得比张纶传记复杂、详尽。参考译文:【文一】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年少时风流倜傥任性使气。考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调任右班殿直。跟随雷有终在蜀地讨伐王均,有降寇数百据险叛乱,派张纶攻打他们,张纶急速上报说:“这些贼寇穷途末路,逼迫太急就会发生祸患,不如谕以大义使其归顺。雷有终采纳了他的主张,贼寇果然放下武器前来投降。以功升为右侍禁,擢升为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张纶属下部卒酗酒掳掠当地百姓,张纶将为首的几人斩杀,众人才安定下来。奉命出使灵夏返回,恰逢辰州溪峒彭氏蛮内侵,任命他为辰州知州。张纶到任后,修筑蓬山驿道,贼寇无法通行,就逃走了。调任渭州知州。奉命出使契丹,安抚使曹玮
33、上表挽留他,未获批准。蛮人又来入侵,任命他为辰州、澧、鼎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对蛮人首领晓以祸福利害,赎回被掠走的百姓,派遣官员与其结盟,并在边境上刻石为志。过了一段时间,被任命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当时盐税大亏,于是奏请免除通、泰、楚三州盐户拖欠的赋税,由官府帮助提供器皿工具,盐的收入从优给予其值,从此,年增税收数十万石。又在杭、秀、海三州设置盐场,每年税收又有一百五十万石。过了二年,增发上贡米八十万。疏浚五渠,引太湖水入海,免除田赋六十万石。打通长芦西河水路以避免船只倾覆的灾难,又在高邮以北修筑漕河堤二百里,旁边用巨石筑成可以蓄水的石十座,以泄洪水。泰州有捍海堰,延绵一百五十里,长期废
34、用不得治理,每年海浪淹没民田为患。张纶刚提议修复捍海堤,议论的人就加以非难,认为海浪之患平息而积水之患就会兴起。张纶说:“海浪之患占十分之九,而积水之患仅为十分之一,得到的多而失去的少,难道不可以修复吗?”上表再三奏请,希望能亲自负责该项工程。令其兼权知泰州,捍海堤终于修成,免除二千六百卢人家拖欠的赋税,州民因此受益,为他建造了生祠。张纶富有才略,所到之处兴利除弊。为人宽厚,乐善好施,在江、淮一带,看到路上冻饿而死的漕卒很多,感叹道:“遭是官吏的过错,没有体现出圣上的仁慈。”捐出自己的薪俸买得棉衣上千件,发给那些衣食无着不能谋生的人以抵御严寒。【文二】八月丁亥日,开始修筑泰州捍海堰。这之前,捍
35、海堰荒废已久无人治理,每年都担心海浪淹没民田,担任泰州西溪镇盐仓监官掌管盐税的范仲淹上报发运副使张纶,请求修复捍海堰。张纶让范仲淹担任兴化县知县,主持修复工作。议论的人认为海浪之患平息而积水之患就会兴起。张纶说:“海浪之患占十分之九,而积水之患仅为十分之一,得到的多而失去的少,难道不可以修复吗?”修复工程开始,恰逢大雪天,波涛汹涌而至,役夫四处逃撒,盘旋挣扎于泥泞之中,死了一百多人。于是众人议论纷纷,说捍海堰不可修复,皇帝派遣中使前来巡察,准备停止修复工程,又命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同仲淹一同考虑可否。胡令仪极力支持范仲淹的看法。不久,范仲淹因父亲去世而离开,临行仍然给张纶写信,指出修复捍海堰的好处
36、。张纶多次上表请求皇帝,愿意亲自主持修复工程。朝廷于是人们张纶兼任泰州知州,从小海寨东南至耿庄修筑捍海堰,总共一百八十里,并在运河设置闸门,汇集潮水来通漕运。一年以后,捍海堰修建成功,有二千六百余户流亡的人回来。州民为他建造了生祠。【答案】15. . 最终 . 旧例 16. (1)C(2)A 17. 可惜詹仰庇晚年达到很高的官位,被世人所轻视,不能够保主美好的名声罢了。 18. 上虽怒而内惭其直/仅批妄言姑不究/未几/借他事命廷杖为民 19. 不让尚膳监花费千金,只吃五钱银子的果饼;怕每天杀驴浪费而不吃驴肠。 20. 詹仰庇担心皇后避疾期间有容貌美丽的女子接近皇上,重蹈先朝恭让后及孝恭后的覆辙
37、。【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竟:最终。句意:最终没有答应。(2)故事:旧例。句意:孝恭后的旧例。【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稔:熟悉。句意:熟知它价格。故选C。(2)裨:补益。句意:都对圣德很多补益。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通显”,很高的官位;“薄”,轻视,看不起;“为所”,被动句;“令”,美好。【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虽然生气但内心面对他的正直也感到惭愧,仅批评他胡说八道姑且没有追究,没多久,借其他的事命令当廷杖责贬为平民。“上”
38、是主语,“而”字连接“怒”和“内惭其直”,整个作谓语部分,在“直”后断开;“批妄言姑不究”主语也是皇上,是“怒而内惭其直”的处理结果,后面断开;“未几”是时间状语,可单独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尝思食果饼,询之近侍盖上在潜邸久,稔知其价也”,穆宗想要吃果饼,尚膳监及甜食房准备了价值千金的食物,穆宗说只需要五钱银子到东长安大街勾阑胡同买一大盒即可。可概括为:不让尚膳监花费千金,只吃五钱银子的果饼;“又一日,思食驴肠,近侍请增入御膳中,上曰:如此则大官将日杀一驴,以备上供矣。竟不许”,穆宗想吃驴肠,担心要每天杀一头驴,最终放弃了。可概括为:怕每天杀驴浪费而不吃驴肠
39、。【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由“詹盖恐有容悦者引先朝恭让后及孝恭后故事,以此预诤,其虑甚远”可概括为:詹仰庇担心皇后避疾期间有容貌美丽的女子接近皇上,重蹈先朝恭让后及孝恭后的覆辙。参考译文:穆宗即位不久,然而仁爱节俭的天性已经养成,曾经想要吃果饼,向近侍询问,不久尚膳监及甜食房,各自开始买松榛粻饧等东西,价值数千金来进献,皇上笑着说:“这种饼只需五钱银子,就能在东长安大街勾阑胡同买一大盒了,哪里用这么多钱?”内臣都缩着脖子退出去。大约皇上在王府的时间长,熟知它的价格。又一天,皇上想吃驴肠,近侍请求把它加入到御膳中,皇上说:“这样那么大官将每天杀一头驴,来准备着上供了。”
40、最终没有答应。皇后偶然因病避到别宫,御史詹仰庇听说这件事,详细地写了奏疏极力劝谏,当时皇后还没有孩子,而皇上生母已经成了皇贵妃,詹仰庇大约唯恐有容貌美丽的人援引先朝恭让后和孝恭后的旧例,因此预先谏诤,他思虑得很远。皇上虽然生气但内心面对他的正直也感到惭愧,仅批评他胡说八道姑且没有追究,没多久,借其他的事命令当廷杖责贬为平民。从此对皇后恩礼有加,已经施行詹仰庇的谏言了。这以后仁圣、慈圣两宫,一起享受天下的供养,可以说不是当年主上圣明臣子正直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这件事和近年王德完给事“笃厚中宫”的奏疏,言辞旨意大致相同,都对圣德很多补益。可惜詹仰庇晚年达到很高的官位,被世人所轻视,不能够保主美好的
41、名声罢了。【答案】15. . 裁除 . 警示 16. . C . B 17. 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负责监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 18. C 19. 办案严格,恪尽职守;为百姓着想,体恤民力;坚持节操;严格按制度办事;力求俭省。 20. 同意。材料一只是简单概述事件过程和结果。材料二的记载更翔实具体。曾鉴有理有据阐明不开苏杭诸府织造的原因,还有陶谐、杜旻等人的认同,语言生动有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皇帝有诏裁除减省。裁,裁除。(2)句意:曾鉴说这是上天警示。儆,警示。【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42、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具,判决、定案。故选C。(2)句意:怎么就又来败坏呢。沮,败坏。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执”,坚持;“相视”,监督;“以”,用。【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旗牌”为“有”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故事”,是古今异义,指旧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诸边守将”,那些守备边境的将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通州民十
43、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辩其诬。已,果获真盗”可知,曾鉴办案严格,恪尽职守;结合“针工局乞收幼匠千人。鉴等言弊源一开,其流无已”“彩妆缎一匹,用数十人之工”可知,曾鉴为百姓着想,体恤民力;结合“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可知,曾鉴坚持节操;结合“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可知,曾鉴严格按制度办事;结合“伏望躬行节俭,裁抑赐予”可知,曾鉴力求俭省。【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特点的能力。首先明确同意。材料一没有展开说明事情具体内容,只是简单概述事件过程和结果,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材料二的记载更翔实具体。曾鉴有理有据阐明不开苏杭诸府织造的原因。“皇上嗣位
44、,诏停织造,德音方布,何乃辄复沮之”,开头高瞻远瞩;“妆缎一匹,用数十人之工,踰半年而后可完”,有数字上的分析;“服以彰德,赏以酬劳,赏之有节”,有方向上的指引;“躬行节俭,裁抑赐予”,有恳切地希望。再加上陶谐、杜旻等人的认同。语言生有力,给读者全面的认识,观点深入人心。参考译文:材料一:曾鉴,字克明,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为盗,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不久,果然捕获真盗。多次晋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晋升尚书。孝宗在位久,内府供奉逐渐增多。内府针工局请求收年幼工匠一千人,曾鉴等说:“往年尚衣监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达到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仿
45、,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头一开启,其流弊就不会停止。”皇帝于是命令减去其中一半。太监李兴请求置办元宵烟火,皇帝有诏裁除减省,因曾鉴上奏而完全罢止。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请求维修。曾鉴说这是上天警示,不应大兴土木而使民力劳顿,皇帝于是罢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请求依从。给事中陶谐等弹劾陈贵假公营私,并弹劾倪谦阿谀依附,皇帝不听从。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负责监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希望百姓生活不受妨碍而百姓不劳顿。皇帝批答同意。内织染局请求开设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二万四千多匹。曾鉴极力请求停罢,得以减去三分之半。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狭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辩,皇帝不从。第二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那些守备边境的将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月辞职,不久去世。材料二:八月,乙卯日,皇帝命内官监崔杲等人前往南京织造彩妆缎匹。工部尚书曾鉴说:“皇上即位,下诏停止织造,美名刚传布开,怎么就又来败坏呢?现在东南水旱相接,百姓失业。何况彩妆缎一匹,用几十人的工,超过半年才可以完成。彰明德行以使百姓归服,用酬劳来赏赐他们,奖赏有节,这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