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8917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知识梳理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区域特征 1.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可变性二、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具体有酸雨污染、气 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水环境污 染与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城市垃圾

2、成灾、大气污染等。(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可持 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 家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互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做 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求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在尊重各 国主

3、权和利益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过多的人口,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会造成一系列问题。(2)人均资源不足人口基数大,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不足,加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大量需求, 使得我国长期存在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对自然资源 的利用率比较低,进一步加剧了自然资源的紧缺程度。(3)面临着环境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 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

4、、森林和草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1)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 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 和社会公平。联合国鼓励各国基于国情探索各具特色的绿色经济模式。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

5、 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新组织成一个“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 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 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律和质量的目的。清洁生产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 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 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

6、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 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倡可持续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 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 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

7、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 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1)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 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干旱气候稀少植被土壤发育差沙质沉积物多平地疏松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

8、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 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 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 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 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 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

9、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的防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 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 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1)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 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

10、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前 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多层防护体系。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可利用柴草、树枝或其他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 固阻流沙、阻挡沙丘迁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做好农林牧用地规划,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保护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绿洲边 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以保护为主,主要用于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 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

11、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有多种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二)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的原因(1)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 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 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地面物

12、质组成。地面物质疏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 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对地表破坏。 2.水土流失的危害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 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 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

13、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 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 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 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 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致使土壤日益瘠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 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 一

14、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 泛滥成灾,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生态环境恶化。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 还应辅以工程措施。(2)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3)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三)湿地的保护 1.湿地的定义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 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 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2.湿地的功能(1)湿地的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2)湿地的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3)湿地的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湿地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知识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