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综合素质评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9分)12024高邮模拟“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份社会责任。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外出随手关灯B减少使用塑料袋C骑自行车出行D多使用一次性筷子2 CO2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A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C局部地区的人工增雨D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通常把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能直接变为二氧化碳气体C不能供给呼吸,因
2、为二氧化碳有毒D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42023靖江月考从化学学科观念的视角,下列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认识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B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C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D过度砍伐森林树木会打破碳循环和氧循环5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灭火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生产汽水二氧化碳是酸C气体肥料不能支持呼吸D人工增雨干冰升华吸热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
3、碳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72023常州期中下列是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82023扬州月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l2CO2H2O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利用这一性质生产汽水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应先加入固体试剂,后加入液体试剂B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呈酸性C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D该实验说
4、明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二氧化碳10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喷洒稀盐酸喷洒水放入干燥CO2中喷水后放入干燥CO2中花的颜色红色紫色紫色红色A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B对比,说明中产生了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C对比,说明水在石蕊变色过程中不发挥任何作用D对比,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11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12于谦的石灰吟中有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蕴含着石灰
5、石分解的原理(如图示中的,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甲、乙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Ca(OH)2B3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C“粉骨碎身浑不怕”蕴含的化学原理是反应D利用反应可鉴别碳酸钙和甲132024河池二模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 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 mL烧瓶分别注入20 mL、40 mL、60 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B曲线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是进行振荡C曲线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 mL蒸
6、馏水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二、非选择题(共61分)14(12分)根据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如图实验中的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2)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的原料。(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试剂是。(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5)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5(8分)“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种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1)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2)“气调保鲜”中会使用CO2来抑制细菌。CO2进入细
7、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冰箱中常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该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16(15分)化学离不开实验。(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2)用图1中的(填字母)装置既可收集CO2,也可收集O2。某同学设计图2装置制取CO2,可使反应停止的操作为。(3)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4)实验室用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若要得到44 g二氧化
8、碳,需要该石灰石的质量至少为多少?(杂质不参与反应,写出计算过程)17(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1)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2)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
9、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使石蕊溶液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下稳定,熔点为153 ,在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 ;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可观察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可以确定不是柠檬酸使石蕊溶液变色。18(14分)2024盐城改编我国向世界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和转化量相等,达到相对零
10、排放,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1)CO2排放量增加可能引发的后果有(填字母,下同)。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极端天气频发C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D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2)空气中的CO2主要来自。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二氧化碳的转化(3)CO2的吸收是其转化的有效方法。现有三种试剂:水、澄清石灰水和2NaOH溶液,你认为最佳的CO2吸收剂是,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结论:。(4)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C2H6O)的途径如下:CO2 甲醇 二甲醚反应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单质为。研制低碳
11、行动方案(5)低碳行动涵盖国际合作、国家工程和个人行为三个层面。请从“个人行为”层面策应“低碳行动”,写出你的一个行动打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速查12345678DBCADADB9 A点拨:添加试剂的顺序为先固后液,A正确;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呈酸性,B错误;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时会生成微溶物质硫酸钙,阻止反应进行,C错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很多,不能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应该用澄清石灰水,D错误。10 C11 A12 D点拨: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CaO,故甲是Ca
12、O,A错误;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粉骨碎身浑不怕”蕴含的化学原理是反应,C错误;甲是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温度不变,D正确。13 D点拨:曲线中ab段压强迅速增大,是因为迅速注入的蒸馏水占据了一定体积的缘故,A正确;曲线中cd段压强明显减小,可能是通过振荡操作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所以使得压强明显减小,B正确;曲线加入水后压强上升最小,说明加入水的体积最小,为20 mL,C正确;由图可知,初始压强小于终点压强,说明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D错误。二、非选择题14(1)密度比空
13、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光合作用(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4)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5)H2OCO2 H2CO315(1)易升华吸热(2)4(3)物理变化;富氮空气16(1)2KClO3 MnO2 2KCl3O2;催化作用(2)C;向上移动粗铜丝(3)A(4)解:设需要该石灰石的质量至少为x。CaCO32HCl CaCl2H2OCO210044x(120)44 g10044x(120%)44 gx125 g答:需要该石灰石的质量至少为125 g。17【实验探究】(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石蕊溶液变红【评价反思】(1)Ca(OH)2CO2 CaCO3H2O(2)将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H2CO3 H2OCO218(1)ABCD(2)AB(3)2NaOH溶液;用三个相同的软塑料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澄清石灰水和2NaOH溶液,盖上瓶盖,充分振荡,若注入2NaOH溶液的软塑料瓶变瘪程度最大,说明2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4)氢气(5)出行乘坐公交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