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703153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8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目 录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1.生产力12.生产关系1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15.私有制27.国家28.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210.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4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512.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灭亡5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建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514.上层建筑的建立: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建立515.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

2、痼疾6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617.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618.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7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8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创立和实践82.空想社会主义83.对比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9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9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06.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07.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性质108.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119.社会主义的三次伟大飞跃11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3、利121.中国革命“两步走”122.悲怆的历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123.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1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5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1956年)15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78年)15总结1:近代以来至今我国社会各阶段概况16总结2: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7总结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17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83.1伟大的改革开放18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182.

4、改革开放进程183.改革开放的意义19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20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2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38.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23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至今)24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2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25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5、国特色社会主义25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6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262.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26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274.中国式现代化27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后,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86.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29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1.创立背景302.创立时间303.理论主题304.内容(世界观)305.贯彻落实的要求(方法论)306.十个明确:明确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7

6、.十四个坚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318.十三个方面成就319.地位3210.习近平的历史贡献33总结: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3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生产力含义: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地位: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劳动对象: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资料:劳动过程中所加工的对象。生活资料、

7、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也称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生产资料:是指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联系:人们可以通过生产资料生产出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料。2.生产关系含义: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基本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如公有制、私有制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如何生产,如剥削与被剥削,平等互助等;产品分配关系:强调的是如何分配,如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

8、需分配等;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内容: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法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核心是国家;观念/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价值观等。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9、,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和)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b.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

10、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5.私有制产生原因: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确立标志: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影响:人的角度: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角度: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辨析: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私有制的产生是“万恶之源”。该观点是错误的。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私有制的产生虽然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11、,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6.阶级: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占有生产资料的是统治阶级、处于剥削者的地位;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是被统治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7.国家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产生过程:理论: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

12、级;现实: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8.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人类历史进程的统一性: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和)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

13、会向前发展。人类历史进程的多样性: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 33 -人类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人类思想解放,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极其低下。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距今1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使用磨制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

14、集者变为生产者。金属工具(青铜)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生产关系特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归谁所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私有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私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中人和人关系(如何生产)共

15、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中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如何分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人类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制度、组织和设施)氏族制度。氏族议事会、氏族

16、、部落、部落联盟奴隶制度。奴隶制国家,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封建制度。封建制国家(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平等、民主思想君权神授,封建迷信、封建道德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阶级统治与阶级斗争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和国家,因此没有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经济剥削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17、值捣毁机器经济罢工游行示威政治压迫奴隶制国家专制统治封建制国家专制统治,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专政统治最高方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思想钳制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宣传革命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的体现)人与自然的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0.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氏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

18、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在封建社会末期的作坊和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现象,产生最初的雇佣关系。12.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灭亡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过程(社会形态=经济基础

19、+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建立,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上层建筑的建立,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繁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经济危机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20、)的建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略。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各种利润的来源。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达成这一条件的方式是依靠暴力,主要史实是“羊吃人”圈地运动;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达成这一条件的方式是通过掠夺,

21、主要史实是黑奴贸易,殖民扩张。评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4.上层建筑的建立: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建立推翻封建政权的原因:旧的上层建筑不适合新的经济基础状况,起阻碍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推翻封建政权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主要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发动了

22、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的原因: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资产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关系。15.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工资)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无法克服的原因:生产过剩是无法克服的,剩余价值不可能为0或为负。生产

23、社会化的程度提高,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经典事例: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母亲:“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道:“父亲为什么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死。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工资)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

24、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理解: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中,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过程,本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由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分配关系中,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

25、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17.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理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实质:维持统治,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

26、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客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18.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27、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共同表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创立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创立过程科学: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理论基石科学:唯物史观

28、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前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等。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阶段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已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地位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早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代表人物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摩莱里、马布利圣西门

29、、傅立叶、欧文代表作品乌托邦、太阳城自然法典、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主要观点用文学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处于纯粹虚构的幻想阶段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法律条文形式提出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傅立叶提出“和谐制度”主要做法圣西门采取说服的办法;傅立叶寄希望于富翁出资;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进步性: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对未来社会进行细致描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局限性: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根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30、,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3.对比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相同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描述未来理想社会。其中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进行细致描绘,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对未来社会进行细致描绘不同点内容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单纯批判资本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变革力量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变革途径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

31、途径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力量。基本形式: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目的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主要方式捣毁机器经济罢工游行示威一般方式: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最高方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地位最早进行的斗争形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占有重要地位。没有革命的理论

32、,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局限性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史实:事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名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研究对象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内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揭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经济、政治、思想理论斗争)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进步性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6.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共产党

34、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理解: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35、,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没有对未来社会进行细致描绘)理解: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

36、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从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再到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这充分说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8.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时间1871年3月28日1917年1918年-193

37、6年1944年-1949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1年-至今事件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前俄国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1922年苏联(国家联盟)建立,随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集体农业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38、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9.社会主义的三次伟大飞跃第一次伟大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第三次伟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中国革命“两步走”半殖民地半

39、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悲怆的历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发生背景:国际: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殖民扩张; 国内:中国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落后。基本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半殖民:强调国家政治地位。即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

40、: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西方国家的侵略与中国各阶级的抗争:西方国家侵略中国各阶级抗争时间事件时间领导阶级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前(1840-191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清末新

41、政1911年-1919年辛亥革命(1911)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1911-1919)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革命目的和革命对象:近代中国各阶级未能认清中国革命的真正目的和革命对象。革命结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最终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近代中国无法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

42、自己的竞争对手;(外部环境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部条件不具备)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3.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发生背景: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基本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43、放(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革命目的: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革命对象:帝国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阶级基础),人民大众的(革命动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革命之“新”(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领导阶级(革命领导权在区分新旧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前途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

44、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属世界革命范畴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结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最终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端标志: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发生。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发生的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民主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阶段)。创立时间创立过程主要著作研究课题及成果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